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2016-11-11 05:43康文龙
决策与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瞿秋白

康文龙

[摘 要] 1924年瞿秋白在上海大学编写的《现代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社会科学概论》讲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里程碑。它第一次将马克思的彻底唯物论与自觉辩证法统一起来,构成了苏俄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国化体系;第一次诠释了马克思辩证法的矛盾运动、否定之否定、量变到质变的三大规律,为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思想提供了科学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 瞿秋白;《现代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社会科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B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10-0168-0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同步,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作出了各自杰出的贡献。1923年瞿秋白从苏俄回国,坚持不断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苏俄思想家哲学家普列汉诺夫、布哈林、德波林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的解释,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世界观解读为3个主要部分:1.作为关于合乎规律的联系的科学的唯物辩证法……它是方法论,是关于运动的普遍规律的抽象的科学。2.自然辩证法(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研究的是不同等级的自然界)。3.唯物主义辩证法在社会中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我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时,李大钊、李达、李汉俊等先驱只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彻底的唯物论。直到大革命时期,瞿秋白借鉴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的成果,在上海大学编写了《现代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和《社会科学概论》(以下简称三讲义)等讲义,不仅深化了彻底的唯物论,还阐述了自觉的辩证法,第一次完整地诠释了马克思的“新的宇宙观”[1] 339。在这种“新的宇宙观”中, “唯物主义的互辩律的哲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1] 338,从而构建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从体系结构看,《现代社会学》的框架是第一章 社会学之对象及其与其他科学的关系;第二章 社会科学之原因论与目的论;第三章 有定论与无定论;第四章 社会现象之互辩律;第五章 社会。《社会哲学概论》理论框架为:哲学中之唯心唯物论,唯物哲学与社会现象,宇宙之起源,生命之发展,细胞——生命之历程,实质与意识,永久的真理——善与恶,平等,自由与必然,互变律,数与质——否定之否定,社会的物质——经济,原始的共产主义及私产之起源,阶级的发生及发展,分工,价值的理论,简单的与复杂的劳动,资本及剩余价值。仔细审视,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名称上很难辨识,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板块结构已经在瞿秋白体系中初具规模。

二、辩证法原理的第一次阐释

在瞿秋白看来,“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一个绝对新的整个的宇宙观,是无产阶级的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2] 507。在《现代社会学》中,瞿秋白在中国最早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根据恩格斯和列宁关于辩证法的相关阐述,瞿秋白阐释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并明确表述为:“宇宙的根本是物质的动,动的根本性质是矛盾——是否定之否定,是数量质量的互变。”[1] 357

首先,关于动的根本性质是矛盾。瞿秋白指出:“宇宙现象的根本便是‘物质的动。动的本身便是矛盾;……这种矛盾之发生又消灭,消灭又发生,便成就所谓‘动。”[1] 357“所谓‘动就是斗争,就是矛盾。”“物的矛盾及事的互变便是最根本的原理——没有矛盾互变便没有动;没有动便没有生命及一切现象。”[1] 356“一切变易是起于永久的内部的矛盾,内部的斗争。”[1] 356“宇宙间及社会里一切物质及现象都在动之中。假使我们研究事物于他们的变易及互动之中,我们就能在事物的属性以外,发现许多重要原理。第一便是社会之矛盾性的概念——这是现实的宇宙及社会的‘根本属性。”[1] 355瞿秋白指出,自然界和社会运动便是矛盾,联系便是矛盾,“无处不是矛盾”。同时,又强调了矛盾的特殊性(即“自性”)。他说:“宇宙现象的根本便是‘物质的动。动的本身便是矛盾;极简单的机械运动便是矛盾的历程:一个才体,同时在甲处又在乙处,即同时在甲处又不在甲处——这是一个矛盾。这种矛盾之发生又消灭,消灭又发生便成就所谓‘动。”[1] 355之后他又阐述了生物机制的运动过程,“简单的机械运动既包含有矛盾,则生物机体的动及发展所含有的矛盾更复杂。生命的意义本是——‘物同时又是自己又是别物(生物机体的新陈代谢)。既如此,生命便是物体及现象里的时生时灭永久不断的矛盾。此种矛盾若完全消灭,不再发生,便是死”[1] 355。在瞿秋白看来,“社会之中常常有许多矛盾——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原动力。各阶级之间、各种职业之间,各种派别之间,各种理想之间,生产与分配之间……无处不是矛盾”[1] 460。

其次,关于数量质量的互变。瞿秋白指出:“自然界和社会里处处都有革命的特变的现象”“数量变易到一定的程度,便能发生质量上的变易。”[1] 462“宇宙及社会里的一切发展——就是数量变更的渐渐积累,然而数量的变,到一定的程度,必定突变为质量的变。”[1] 355他举例:“摄氏寒暑表一百度以下的时候,水是液体——即使热度增加,只要还是一百度以下,水只是滚着。我们只看见温度上数量的增加。可是温度到百度的时候,那水的液体便变成汽体,一退便简直是质量上的变更了。”[1] 461

他认为:“数量变成质量的实例——在日常的事物里随时可以遇着。”[1] 462瞿秋白用日常生活现象中的例子加以生动说明数量质量的互变规律,他引述托尔斯泰小说里的故事说:有一个乡下饿汉吃面包,吃了一个还是饿,再吃一个,还是饿,最后又吃了一只环形面包,忽然感觉饱了,于是很后悔地说,早知道这样,就应该先吃那只环形面包。瞿秋白评论说:“其实是质量上的突变要数量上的渐变做预备:没有以前的那几个面包,单是一个环形面包,一定不会骤然感觉着饱的。”[1] 462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只能在量变的基础上实现。“数量变成质量时,是一种突然跳跃的现象——渐进的过程里显露出划分两截的界限。”[1] 462在他看来,事物质变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突变。“水在普通气压之下到摄氏寒暑表零度的时候,便从液体变成固体,到一百度的时候,又从液体变成气体——很简单的温度数量的变竟成了水的质量的变。”[1] 355“水的变成汽并非渐渐变成‘小汽,再由‘小汽变成‘大汽——而是到沸点时突然变成汽体的。”[1] 462这种突变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社会。“社会里与自然界里的一切渐变都必行向突变,一切进化(Evolation )必行向革命(Reyolation )。”[1] 462“社会里与自然界,每次必须经过一种突变,才能开始一种新方向的渐变——往往必须经过一次改造(Reconstraction )方能开始一种新方向的改良(Reform)。”[1] 463“社会里的革命等于自然界里的突变——革命的渐渐成熟,亦等于水的渐沸以至于变成气体。社会里的革命是社会结构的改造。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的结构相冲突之时,便不能不发生革命式的突变。”[1] 462瞿秋白把“突变论”贯彻和运用于社会发展,鲜明地体现了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和善于运用理论说明实际问题的才华。

最后,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瞿秋白从黑格尔辩证法中关于“正题”“反题”“合题”的“三段式”思想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否定之否定原理中,提炼梳理,阐述了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这是所谓否定之否定,亦就是数量与质量互变的原理。昆虫的孵化,哺乳动物的胎孕,都是否定之否定——旧的形式毁灭,新的形式构成,辗转不已,愈演愈复的历程。”[1] 356他认为:“原始的均势——‘正题(These)” ; “均势之破坏——‘反题( Antithese)”: “均势之恢复——‘合题 ( synthese )。”[1] 457他举例指出,种子发芽成长结谷,昆虫的孵化,哺乳动物的胎孕,都是“否定之否定”:“一粒种子,假使落在适宜的土壤上,那就因为温湿的作用,种子内部必起变化,长成嫩芽;种子本身就此消灭(种子之否定),如此长成稻。稻又尽着生长(数量之增加),等到重新结谷,茎干便就枯死,始终又要消灭 〔稻之否定),其结果是一粒种子变成二三十粒。种子消灭而成稻,稻又消灭而成种子,这是所谓‘否定之否定……昆虫的孵化、哺乳动物的胎孕,都是‘否定之否定——旧的形式毁灭,新的形式构成,转辗不已,愈演愈复的历程。”[1] 457瞿秋白进一步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考察中论证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各民族的初期文化,大致都是土地公有的原始共产主义。等到农业的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那土地公有制就足以阻滞生产的发达。这种制度就要否定、消灭,经过种种过渡时期而变成私有制度。然而私有制度之下,生产的发展亦只有一定的限度厂味产品的贸易方法及农具的制造方法,足以使农业组织逐渐改变而其与工业的关系也大有变革——于是私有制度又变成生产发达的障碍——土地的公有制又成了现代的经济要求了。然而土地公有制的现代意义,并不是说回到原始时代的公社制度;恰恰相反:现代的公有制应当在农业技术上是较高的较进步的——适宜于应用化学的肥料及电机的动力制度。”[1] 356这说明了社会历史的发展遵循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曲线式、螺旋式的路线,其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从形式上看,否定之否定阶段,是回归肯定阶段的状态,但实质上是在更高级的形态上的重复和发展。

三、瞿秋白理论的历史贡献

一个比较通行的观点是,从体系结构上看,“三讲义”受到布哈林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戈列夫编写、瞿秋白翻译的《新哲学——唯物论》的影响[3] 22。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在1924年,瞿秋白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同后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非常相似的体系。如果仔细检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确立的历史过程,以及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俄国曾经展开的争论和探索,瞿秋白“三讲义”展示出一种难得的远见和思想深度。

瞿秋白体系化马克思主义的努力,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大众完整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促进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实际制订正确的思想、方针和策略,开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

瞿秋白对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介绍尽管相对简单,但却是在近代中国详尽阐述的第一人。“三讲义”弥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过分注重历史观的缺陷,对于20世纪20年代寻求中国道路的先进知识分子了解和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调,更是难能可贵。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观,毛泽东早期对于中国社会的调查和研究都得到瞿秋白的大力支持,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瞿秋白为毛泽东思想的诞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正因为如此,新中国建立之后,毛泽东于1950年12月31日特为出版的瞿秋白遗著题词,指出:“瞿秋白同志死去十五年了。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脑子想问题的,他是有思想的。他的遗著的出版,将有益于青年们,有益于人民的事业,特别是在文化事业方面。”[4]

[参考文献]

[1]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袁贵仁,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历史与现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瞿秋白.瞿秋白选集(插页手稿影印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马昌运]

猜你喜欢
瞿秋白
谁是鲁迅的知己
瞿秋白:两段深情,一生心系
瞿秋白:两段深情,一生心系
瞿秋白:两段深情,一生心系
确定瞿秋白入党时间的新史料
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
丁玲与翟秋白的师生情
唯一被鲁迅称为同志的人
民国一段出轨奇闻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