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2016-11-14 08:14许春芳厦门第六中学福建厦门36101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实验课生物学

许春芳(厦门第六中学,福建厦门361 01 2)

基于探究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许春芳
(厦门第六中学,福建厦门361 01 2)

常见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有效率型和效益型两种,其实质是“流程化探究”与“清谈探究”实验。为了切实开展生物学探究实验,教师要坚持少教多学的理念,以系统的观点看待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把有限的课堂时间花在点拨实验探究上。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真正的探究实验课,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实验;探究;生物科学素养;少教多学

随着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已是初中生物学教师的共识。教师希望能于课堂上传递生物科学知识,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品质,为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奠定基础。这一目标决定了生物探究实验课将因其“探究”性,而成为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平台。然而,在现实的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因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验的探究性是否真正落实到了实处?学生是否真正的体验到了“探究”?“探究”的程度如何?科学素养是否得到提升?这些都值得教师思考与探讨。

一、常见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现象与分析

1.实验教学维度

在教学实践中,限制实验课发挥探究性的首要因素是课时长短。据笔者统计,大多数课堂探究实验一般只有一个课时。以一节典型探究实验课“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为例,其教学分理论和操作两个维度(如图1所示)。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课堂教学时间主要分配给了“理论维度”和“操作维度”。在此基础上依据课堂时间所服务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再分出A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B探究方法、C实验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D实际操作等四个部分。其中,A、B、C三部分知识是需通过语言传递来实现,只有D部分是通过动手实践来实现。

2.效率型实验教学

效率型实验教学是指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组织教学更有序,同时提高实验现象的显著性,确保能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平铺直叙、直奔重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极尽所能在讲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探究方法的基础上力求详细介绍C部分的实验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使学生对操作流程“了然于胸”、少出“意外”。这样,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且实验现象显著,“达成教学目标”。

3.效益型实验教学

效益型课堂实验教学是指为了在纸笔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师生更多注重理论层面的分析和探讨。这样势必将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讲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探究方法上,即图1所示的A部分和B部分。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时间则所剩无几。学生在教师教导下非常明确应发生的实验现象。于是,“探究”实验多少变味为“验证”实验。由于教师对于实验分析得十分透彻,学生在考试中若遇到相关的试题一般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4.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分析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探究的理解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亲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收集的实验数据、资料越多,越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概念,学生的思维也越加活跃、广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这是任何人,任何语言都不能取而代之的。

由此可见,效率型实验教学的实质是“流程化探究”的实验课,反映了教师“说”与学生“做”在时间上的矛盾。教师“说”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做”,但教师“说”得多了,学生“做”的就少了。效益型实验教学则是“清谈探究”的实验课,反映了纸笔测试中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的确,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纸笔测试中立竿见影,而一节探究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观察、思辨、推理、判断等能力或科学素养的提升可能效果甚微,也许要经历若干实验后,甚至是若干年后才能看到其效益。效率型实验教学和效益型实验教学虽都有学生动手探究的部分,但实质上打了“探究”的“擦边球”,以期这样的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是低效的或是“名不副实”的。

二、切实开展初中生物学探究实验

1.教师要坚持少教多学的理念

“少教多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实践与创新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更好的发展。[1]生物学实验课要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服务。因此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包办太多,不要怕出“意外”。要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坚持“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备课时应更多思考如何有效处理实验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学生探究实验活动,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等。实验课堂上教师要扮演“脚手架角色”,正确解决实验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从根本上纠正实验课“打擦边球”的现象。

2.要用系统的观点看待实验教学

变量、对照试验、如何控制变量等等,是每个对照类型的实验中都会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初一新生很难通过一节实验课的学习就能透彻理解这些专业术语,否则势必会占用学生大量动手实验的时间。如果将初中两年的所有对照实验看做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在每次的对照实验中,循序渐进地提供给学生不同的视角体会这些概念,相信若干个实验后,学生会对这些概念有逐步深入的认识。所以,教师要具备初中阶段系列实验课的“全局观”,不要纠结于某节课概念没讲透上,不要用“打擦边球”的策略处理实验课上的矛盾,而是以春雨润物,静待花开的心态,还探究实验于学生,创设真正属于学生的实验课。

3.把有限的课堂时间花在点拨实验探究上

例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涉及到试管、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与操作注意事项有十几项之多,若教师介绍得过多会会割裂学生对实验的整体认识。[2]有些操作上的小细节,如量筒的使用等,建议可以罗列出来,作为课前预习。课堂上能不说的就不再赘述,允许学生在细节上的“不完美”,把有限的课堂时间花在点拨探究实验关键点上,这样就能腾出更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观察与动手实验,从而将探究实验课堂上打“擦边球”的时间充分挤兑出来。

综上所述,真正的探究实验课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实验课,让学生的思维解脱束缚、按照自己的预设完成探究,这才是探究实验的理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也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拒绝打“探究”的“擦边球”,深刻地理解探究实验的本质,充分认识探究目标的复杂性,正确提炼探究问题,及时与准确反馈学生探究过程。[3]正确协调处理实验教学矛盾,还科学探究的本来面目。

[1]刘卫平.少教,才能多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2]王志东.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新体会[J].素质教育论坛,2010(11).

[3]鲍道宏.以导促学互动共生——社会构建主义视野中的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

(责任编辑:陈欣)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实验课生物学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自由”的实验课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