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水赣江二桥工程总体设计

2016-11-15 09:52李永君戴建国卢永成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6年1期
关键词:钢混赣江主塔

李永君,戴建国,卢永成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江西吉水赣江二桥工程总体设计

李永君,戴建国,卢永成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吉水赣江二桥工程桥梁全长1 310 m,主桥采用跨径为2×110 m的独塔斜拉桥,江中引桥采用40 m标准跨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箱梁桥,陆上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大箱梁桥。斜拉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双肋式主梁、双索面斜拉索,主塔上塔柱采用钢结构,下塔柱采用混凝土结构,中间设置钢混结合段。钢混结合段采用有格室后承压板形式,钢与混凝土间通过焊钉和开孔板连接件结合。为研究其受力性能,进行了缩尺比为1∶3的模型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桥结合段受力合理。重点介绍该工程总体设计、科研试验及主塔技术特色。

总体设计;独塔斜拉桥;钢混组合塔;钢混结合段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江西省吉水县城,起于赣江西岸的光彩西大道,沿金滩大道,跨越赣江,东接吉阳路,终于万里大道,全长1 750 m,其中桥梁全长1 310 m,东、西两岸引道长440 m[1]。

1.1自然条件

赣江是江西省内第一大河流,桥位距上游石虎塘枢纽约38 km,距下游峡江枢纽约52 km。场区地貌为冲洪积河谷,西岸为一级阶地,东岸为河漫滩,江中水流段为U型河谷。桩基础按嵌岩桩设计,持力层为⑨-2层中风化砂质泥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4.2 MPa,属极软岩,覆盖层厚度约6 m。

1.2建设标准

(1)道路等级: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路;

(2)设计行车速度:60 km/h;

(3)汽车荷载:汽车按公路-I级设计,按城-A级验算;

(4)桥梁设计基准期:100 a;

(5)设计洪水频率:1/300,设计水位:52.88 m(黄海高程);

(6)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7)结构环境类别:Ⅰ类;

(8)设计风速:100 a一遇V10=24.0 m/s;

(9)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设防措施等级按7度,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抗震设防分类为甲类;

(10)通航标准:Ⅲ(3)级航道,双孔单向通航,通航净高10 m,净宽55 m,最高通航水位49.97 m(峡江水库建成后,黄海高程)。

1.3总体布置

该工程全桥分为主桥、西引桥和东引桥。西引桥采用40 m标准跨径简支变连续小箱梁,跨径布置4×40 m+3×40 m+3×40 m+3×40 m=520 m。东引桥水中段采用40 m标准跨径简支变连续小箱梁,跨径布置3×40 m+3×40 m=240 m。东引桥陆上段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大箱梁,右幅跨径布置(45+60+45)m+3×30 m+3×30 m=330 m,左幅跨径布置(45+60+43)m+3×30 m+3×30 m=328 m。东岸设置梯、坡道方便行人和非机动车上下桥。图1为吉水赣江二桥工程效果图,图2为标准横断面图。

图1 吉水赣江二桥工程效果图

图2 标准横断面图(单位:cm)

2 主桥

2.1桥型方案

该工程位于峡江水利枢纽库区,景观要求高,在综合考虑功能、景观、通航[2]、造价等因素后,经过多轮方案比选,最终确定了主桥采用鱼形塔斜拉桥为该工程的实施方案[3]。主桥采用独塔双索面斜拉桥,跨径布置110 m+110 m=220 m。斜拉桥采用整幅布置,预应力混凝土主梁,平行钢丝斜拉索。支撑体系为塔、梁固结,边墩墩顶设滑动支座。

根据受力特点和制造要求,合理应用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于斜拉桥主塔设计,可以降低工程费用并方便施工[4],选择不同的外形和材料可以组合成多姿多彩、新颖别致的各种形式[5]。2005年建成的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在国内首次采用钢混组合索塔[6]。2013年建成的宁波大榭二桥钢混组合索塔采用有格室前承压板的方式[7]。该工程由于主塔造型特殊,受力复杂,因此采用钢混组合索塔,并根据该工程特点采用有格室后承压板的钢混结合段。图3为主桥总体布置图。

2.2主梁

斜拉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实心双纵梁断面,纵梁中心横向距离28 m。主梁标准宽度36 m,道路中心线处梁高3 m,采用C55混凝土,标准梁段长度5.5 m,节段重量约452 t,17个节段。主梁采用纵、横向预应力体系,真空辅助压浆工艺,纵、横向均按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设计,桥面板按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为控制施工过程中主梁应力,悬臂施工阶段配置直径32 mm精轧螺纹钢筋作为施工预应力,逐段张拉,并设连接器接长。图4为主梁构造图。

图3 主桥总体布置图(单位:m)

图4 主梁构造图(单位:cm)

主梁悬臂浇筑采用长平台牵索挂篮,主要由承重系统、牵索系统、走行系统、定位锚固系统、模板系统等组成。挂篮长15.5 m,宽39.9 m,单个挂篮重约205 t,其中挂篮主体结构重约129 t,模板系统重约56 t,操作平台重约20 t。图5为挂篮系统布置图。

2.3主塔

图6为主塔构造图。塔柱横向中心距离28 m,全高90 m,采用混合塔结构,即锚固区及以上部分塔柱采用钢结构(高度45.8 m),锚固区以下部分塔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39.5 m),二者之间设置钢混结合段(高度4.7 m)。塔顶设除湿设备,桥面处设主塔检修人孔,塔内设置爬梯。

塔柱横桥向外轮廓线:塔底以上19 m范围内为圆弧线(塔底横桥向宽8 m),其余部分为直线(横桥向宽3.5 m)。塔柱顺桥向外轮廓线分为3段,均为相切的圆弧线,塔底顺桥向宽度12 m,桥面处顺桥向宽度6 m,上塔柱最宽处宽度9.6 m,塔顶处宽度3 m。

上塔柱共有19个节段,其中塔冠部分有2个节段,其余17个节段分别锚固17对斜拉索,每个节段设计为两个独立的箱形结构,通过顺桥向拉板连接,单个节段高度为2.2~2.5 m。塔壁钢板厚度30 mm,拉板厚度40 mm,竖向加劲采用一字肋,尺寸为220 mm×22 mm,横断面外轮廓线为椭圆线接直线,椭圆短轴均为3.5 m,长轴均为4.5 m。单个节段最大起吊重量 30 t。塔柱钢材采用Q345qD。下塔柱钢筋混凝土段采用单箱双室空心薄壁结构,壁厚0.95~2.2 m。横断面外轮廓线为椭圆线接直线。塔柱采用C55混凝土。

2.4主塔钢混结合段

钢混结合段3.5 m范围内填充C55低收缩混凝土,按有格室PBL剪力键(钢筋混凝土棒剪力键群,以下简称开孔板)结合焊钉方式布置。开孔板孔径75 mm,内穿钢筋直径25 mm;焊钉规格为D22×150 mm,开孔板和焊钉沿塔高方向交错布置16层。设计阶段,开孔板抗剪承载力计算按照。在结合段混凝土浇筑顶面设置厚度为60 mm的承压板,通过开孔板和焊钉将轴力从钢塔柱均匀传至混凝土塔柱。图7、图8分别为结合段钢结构、混凝土应力分布。

设计分析比较了有无承压板情况下的应力情况。分析表明:增加承压板使钢混顶部混凝土能够通过接触承压的方式传递轴力,增加了传力面积,顶部混凝土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减小了顶部混凝土的主拉应力。同时,增加承压板使顶端连接件最大剪力大大减小,连接件最大剪力不再发生在顶端,而是在钢混结合段底部。进行了缩尺比为1∶3的单肢钢混结合段模型加载试验[9](见图9),主要结论如下:

图5 挂篮系统布置图(单位:cm)

图6 主塔构造图(单位:cm)

图7 结合段钢结构应力分布

图8 结合段混凝土应力分布

图9 结合段加载试验模型

(1)钢结构板件应力从上至下逐渐降低,混凝土应力逐渐增加。钢结构板件Mises应力在120 MPa以下,承压板Mises应力在45 MPa以下,混凝土主压应力大部分在16.0 MPa以下,应力最大位置在结合段底部加劲肋周围。

(2)主塔轴力分担比例:承压板约为40%,连接件约为60%,单个开孔板最大剪力约为160 kN,单个焊钉最大剪力约为50 kN。

(3)在2.5倍最不利工况荷载作用下,未发现钢板件屈曲变形现象。

图10为结合段加载试验。

图10 结合段加载试验

2.5斜拉索

拉索按双索面布置,采用环氧涂层平行钢丝,塔上索距2.2~2.5 m,梁上索距5.5 m,全桥共设2× 17对斜拉索,合计68根。斜拉索规格有PES7-151、PES7-187、PES7-223、PES7-283、PES7-379;单根拉索最大吨位约932 t,安全系数k≥2.5。拉索高强钢丝强度为1 670 MPa,锚具采用冷铸锚,塔上张拉。

2.6基础

斜拉桥主塔和边墩承台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台两端设置圆端形,以减少水流阻力。主塔承台设置20根Φ2.5 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边墩承台设置12根Φ2.0 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

3 引桥

3.1上部结构

西引桥和东引桥水中段均采用40 m简支变连续预制小箱梁,梁高2.2 m。西引桥跨径布置4× 40 m+3×40 m+3×40 m+3×40 m=520 m,采用整幅布置,桥宽30 m。东引桥水中段跨径布置3× 40 m+3×40 m=240 m,采用分幅布置,单幅桥宽15.25 m。全桥共有190片小箱梁,采用架桥机通过梁上运梁方式架设。

在东引桥登岸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越新建城防堤以及滨江路,梁高2.0~3.5 m,满堂支架分段浇筑施工。桥梁横向分幅布置,单幅标准桥宽15.25 m。两幅桥均处于半径1 500 m的圆曲线上,为使桥墩横向基本对齐,右幅跨径布置为45 m+60 m+ 45 m=150 m,左幅跨径为45 m+60 m+43 m=148 m。在边墩(Py24、Pz24,下同)处,单幅桥宽收窄至12.5 m,与3×30 m连续梁顺接。

3.2下部结构

小箱梁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立柱,预应力混凝土盖梁,矩形实心截面钢筋混凝土立柱。陆上承台设置4根Φ2.0 m的钻孔灌注,水中承台设置8根Φ1.6 m的钻孔灌注。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填土高度约7 m,设置12根Φ1.2 m钻孔灌注桩。

大箱梁桥墩采用桩柱墩,每个桥墩2根立柱,矩形倒圆角截面,柱顶设置横系梁。大跨中墩承台设置12根Φ1.6 m钻孔灌注桩,边墩承台设置4根Φ2.0 m钻孔灌注桩,其余承台设置4根Φ1.6 m钻孔灌注桩。

4 结 语

赣江二桥主桥为主跨2×110 m钢混组合塔独塔斜拉桥,主塔采用“双鱼”造型,新颖独特。主塔钢混结合段采用开孔板结合焊钉的连接方式,技术特色鲜明[10]。设计过程中针对钢混结合段开展了专题科研工作,进行了缩尺比为1∶3的单肢钢混结合段模型加载试验,结构受力性能良好。该工程于2013年4月开工,2015年8月竣工,工期28个月。希望该桥的设计实践能丰富国内桥梁造型,并对组合桥梁的发展提供借鉴。

[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吉水县赣江二桥工程施工图[Z].上海: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

[2]江西省航务勘察设计院.吉水县赣江二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研究报告[R].南昌:江西省航务勘察设计院,2011.

[3]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吉水县赣江二桥工程初步设计[Z].上海: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

[4]张喜刚,刘玉擎.组合索塔锚固结构[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5]刘玉擎.组合结构桥梁[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6]戴永宁.南京长江第三大桥钢索塔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7]常彦虎,章建,王岁利,等.大榭二桥钢索塔制作难点分析及对策[J].钢结构,2013,176(9):52-55.

[8]赵晨,刘玉擎.开孔板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2,29(12):349-354.

[9]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吉水县赣江二桥混合塔受力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报告[R].上海: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2014.

[10]李永君,戴建国,卢永成.吉水赣江二桥主桥的创新设计[C]//第二十一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U442.5

B

1009-7716(2016)01-0059-05

10.16799/j.cnki.csdqyfh.2016.01.018

2015-09-01

李永君(1978-),男,吉林通化人,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桥梁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钢混赣江主塔
治理赣江
赣江潮 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音乐会在昌举行(下)
赣江潮 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音乐会在昌举行(上)
泉州湾跨海大桥主塔封顶
高层建筑钢混结构及高层钢结构施工
两种跨越轨道防护装备主塔在扭转工况下的强度分析
超宽钢混叠合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主塔下横梁施工技术
公安长江大桥主塔上横梁施工技术
钢混组合梁拼宽混凝土旧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