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探究

2016-11-16 00:34姜长
关键词:中医

姜长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方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98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疗效明显,并且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也比较高,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医;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探究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9.0.02

冠心病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而对于心律失常来说,则是冠心病患者非常常见的一类临床表现。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冠心病心律失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在病情逐渐加重的情况下,会出现胸闷、头晕以及心悸等症状。若为及时处理,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晕厥或休克等症状,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当前,临床多数是选用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虽然在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非常有效的改善了临床的病症,然而却存在非常大的毒副作用,因此西医治疗的临床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2]。我医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主张采取中医药方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与“冠心病心律失常”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3.2±5.1)岁;病程0.8~2.5年,平均病程(1.9±0.3)年。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2.2±4.7)岁;病程0.9~2.6年,平均病程(2.3±0.3)年。两组基本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

主要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即采取抗凝、降脂等常规对症方法治疗;同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普罗帕酮,450 mg/d,分3次服用;也可以口服胺碘酮片,0.6 g/d,分3次服用。此外配合静脉滴注辅酶 A、三磷酸腺苷、肌苷等治疗。

1.2.2 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

以常规对症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为基础,重点实施中药方药进行治疗,主要组方成分包括:甘草、五味子、琥珀,各5 g,桂枝6 g,人参 、白芍 、赤芍各10 g,麦冬15 g,生杜仲、龙骨、牡蛎各20 g,丹参

30 g。进一步以随证加减为治疗原则,如果为阳虚患者,添加远志、附子,各10 g。如果患者有阳气偏虚表现,需添加桂枝到12 g。对于阴虚者,需将基础方的桂枝去除,然后添加百合、生地,各20 g,阿胶10 g,龟板15 g。对于血虚不寐的患者,则加入柏子仁10 g,炒枣仁15 g,夜交藤25 g;对便秘的患者则加黄芩、大黄各10 g;对心火上炎的患者,则加川连5 g,生地25 g;对于血脂高者,添加生首乌、山楂,各15 g;对于瘀象明显者,添加桃仁10 g;对肥人夹痰而晕者,需去除五味子和白芍,然后添加白术15 g,天麻、半夏各10 g。以上方剂,加水煎服,1剂/d,早、晚各1次。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病情及体征变化情况,将疗效分为:(1)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除,无自觉无心悸状况,经心电图检查心率为正常、心肌缺血症状基本消除;(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体征有所恢复;(3)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体征无改善;或病情有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从中医治疗的角度看,心律失常比较常见的有心跳过缓或者过速,过早搏动等,属于“惊悸”范畴。其病因主要为本虚为主、因虚而致病,常常累及心肺,知识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不畅,引起心率失常[4]。因此,进行中医治疗时,主要是补气调血、调和阴阳。同时,注重善后服药,这对于预防以及减少心律失常复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方法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还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取中医方法治疗具备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与本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5]。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方法,疗效明显,并且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也比较高,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午雷.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9)10):261.

[2] 迟玉双.浅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8(24(:139-140.

[3] 唐 群.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5,02(10):36-38.

[4] 赵映宝.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疗效[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6(11):74-76.

[5] 郑和豪,方 琪,董嘉毅.美托洛尔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04(15):58-60.

本文编辑:徐 陌

猜你喜欢
中医
中医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张之文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总结
干燥综合征阴虚津亏证的中医治疗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基于疾病的论坛”在培养临床型中医拔尖人才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运用研究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