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建设的思考
——以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2016-11-16 12:14周根苗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资江公园建设

周根苗

(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关于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建设的思考
——以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周根苗

(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以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在简述其基本情况、湿地保护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资金投入;加快建立湿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相关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加大创新力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建设的建议。

湿地公园; 湿地保护; 保护建设

湿地是地球上分布极为广泛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由于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体系,被喻为“地球之肾”[1-3]。20世纪以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面积在锐减,全球性湿地危机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这使得保护湿地成为世界性问题,保护行动迫在眉睫[4-7]。本文以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建设进行了思考。

1 湿地公园基本情况

1.1自然地理条件

1.1.1 地理位置 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新邵县境内,主要包括晒谷滩大坝至筱溪大坝之间的资江河段、五星坝至小河口(石马江与资江交汇处)的石马江河段、龙溪河、下源水库、羊古坳等水域、洲滩及其周边部分山地、稻田,地理坐标为111°12′56″—111°26′38″E, 27°17′06″—27°34′28″N之间,总面积为2571.6 hm2[8]。

1.1.2 地质地貌 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地形地貌主要以永久性河流、库塘、洲滩为主,资江河岸周边以低山丘陵、山岗为主;下源水库周边主要为低山丘陵。

1.1.3 水文条件 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内水域面积1608.6 hm2,由资江上游的晒谷滩大坝至中游筱溪大坝之间的资江河段、五星坝至小河口(石马江与资江交汇处)的石马江河段、龙溪河河段以及下源水库等水域组成。

1.1.4 水质条件 根据邵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提供的2014年度水质监测数据,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质监测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 2002)Ⅲ类水质标准,所有监测指标均未超标,说明筱溪湿地公园内水体水质总体良好。

1.1.5 气候条件 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气候较新邵县其它地区低湿,年均气温15.0 ℃,年均日照时数1420.0 h,年均降水量1530.1 mm,年均无霜期280天。

1.1.6 土壤条件 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的资江、石马江和龙溪河周边遍布石灰岩成土母质,主要土壤类型有石灰岩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灰红土、红灰土等,河流沿岸带状分布由河积物或洪积物发育而成的相应土壤;下源水库周边主要为砂岩、板页岩成土母质发育而成的红壤。根据邵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提供的资料,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 — 2008)II级标准。

1.2湿地资源条件

1.2.1 植物资源 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区域共有维管植物155科、540属、864种,其中:蕨类植物有23科、41属、52种;裸子植物4科、6属、8种;被子植物128科、493属、804种(双子叶植物110科、403属、658种,单子叶植物18科、90属、146种)。其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分别为樟树(Cinnamomumcamphora)、伞花木(Eurycorymbuscavaleriei)、金荞麦 (Fagopyrumdibotrys)、野大豆(Glycinesoja)、中华结缕草 (Zoysiasinica),保护维管植物中包括湿地植物(是指在生态上能适应湿地环境、并能在湿地环境自行繁殖的植物,繁殖方式可以是种子繁殖或无性繁殖)有74科、212属、317种。除去栽培植物和外来植物(或逸生植物),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区域共有土著(野生)维管植物154科、503属、782种(其中湿地植物有73科、202属、301种),其中土著(野生)种子植物131科、462属、730种。

1.2.2 动物资源 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内脊椎动物共有5纲25目67科160种。其中,鱼纲4目11科35种;两栖纲1目4科9种;爬行纲2目6科19种;鸟纲13目34科82种;哺乳纲5目12科15种。其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分别为鸳鸯(Aixgalericulata)、黑耳鸢(Milvusmigranslineatus)、雀鹰(Accipiternisusnisosimilis)、燕隼(Falcosubbuteostreichi)、红隼(Falcotinnunculusinterstincyus)、领角鸮(Otusbakkamoenaerythrocampe)、领鸺鶹 (Glaucidiumbrodieibrodiei)、斑头鸺鶹(Glaucidiumcuculoideswhiteleyi)。列入《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物种有14种,其中:附录Ⅱ物种有10种,附录Ⅲ物种有4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物种有17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则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物种有94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环境的协定》的物种有25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环境的协定》的物种有7种,列入湖南地方重点保护的物种有87种,中国特有物种20种。

2 湿地保护工程建设

通过采取一系列湿地保护工程,使湿地生物资源的生境得到明显改善,水质要求优于国家标准Ⅲ类,湿地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途径,稳步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9]。

2.1水源和水质保护工程

(1) 水源保护建设工程。新邵县境内有大小河流69条,其中:资江流域水系有63条,流域面积15.91万hm2,主要支流有石马江、酿溪河、麻溪河、棠溪河、龙溪河、南溪河、龙山河等。为保证湿地公园内拥有充足水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建设:一是加强对湿地公园内水系的保护,重点保护湿地公园内的石马江、棠溪河、龙溪河等主要支流,同时确保湿地公园水系与其它注入湿地公园的水系联系通畅;二是湿地公园水域由于受季节降雨量、水库调蓄洪水等影响,水位会有所波动,通过调节新邵县内水利发电量,维持湿地公园的正常水量;三是加强集水区的水源涵养林建设,提高森林的涵蓄能力。新邵县拥有生态公益林67244.2 hm2,均属于国家和省级公益林,占林地面积62.77%,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森林涵蓄降水能力在100 mm左右,相当于1000 t/ hm2,可见67244.2 hm2生态公益林涵养水源总量为672.44万m3,为整个资江流域63条水系提供了充足水源,从而保证了湿地公园内拥有充足水量来源。

(2) 废弃物集中清理项目。根据新邵人民政府与桑德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意向协议,新邵县生产和生活垃圾统一由公司负责收集和运输,将其作为火力发电燃料。因此,湿地公园借此将范围内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交由桑德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

(3) 水质日常保洁项目。通过定期对湿地公园周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从源头上遏制污染源,不定期组织专门的队伍定期对水域漂浮垃圾集中清运。对部分水域进行清淤处理,减少漂浮垃圾对水体的污染,保持良好的水质及水体景观。

(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在湿地公园区域周边资江、石马江、龙溪河、下源水库两岸的居民生活集中区开展农村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杜绝畜禽养殖、生活等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在湿地公园区域周边居民居住相对集中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备21套,对零散居住居民采用三格式化粪池+人工湿地处理池系统20套。

(5) 汇水口截污项目。为减少外源固体污染物直接进入湿地公园水体,在湿地公园汇水口处设置截污网拦截污染物,并组织专门人员对这些固体废弃物进行定期清理,运出湿地公园外进行集中处理。主要在晒谷滩大坝、五星坝、石马江与资江的交汇处、龙溪河与资江的交汇处、棠溪河与资江的交汇处、镰子湾、辖神庙、大河滩、大湾里、米溪坑、下源水库大坝、洞底电站、下源水库库尾和横冲的入水口设置截污网。

2.2水岸生态保护工程

(1) 近自然原型水岸水系廊道。主要在资江东岸镰子湾至小庙头的水岸,规划建设近自然原型水岸河流廊道8.0 km。通过营造近自然状态下的植被群落来保护河岸,以保持河流的自然堤岸特性,通过植被发达的根系来固稳堤岸。该类水系廊道主要有调节洪水、过滤污染物、控制氮磷、控制养分流失、截获土壤流失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多种生态功能。建设模式为“水面→沉水植被→挺水植被→湿生草甸→灌草地→乔木林→灌草地→多行乔木林带”[10],见图1。

图1 近自然原型水岸水系廊道建设意向图Fig.1 Near natural river waterfront corridor construction prototype intention

(2) 人工自然型水岸水系廊道。安排在资江流域二房头附近水岸,规划在湿地公园内建设人工自然型水岸水系廊道1.5 km。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配置天然石块等天然固定材料,邻水侧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增强岸带抗水流冲击及抗塌陷能力。以发挥此类廊道调节洪水、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多种生态功能。建设模式为“水面→块石为主体的自然型护岸→灌草地→乔木林带”[11],见图2。

图2 人工自然型水岸水系廊道建设意向图Fig.2 Artificial natural river waterfront corridor construction intention

2.3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工程

(1) 栖息地保护建设。充分发挥2012年10月8日《新化、新邵、隆回三县边界候鸟保护联防公约》和新邵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通告》(新政通[2013]2号)的文件精神,加强合作,加大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力度。在茶盘印林场场部(与保护管理站合建)和天河庵各建设1处鸟类监测点,在观音山主要出入口设置围栏1 km。

(2) 湿地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湿地视频监控系统通过野外无线传输设备和高清、高倍率摄像头,实现湿地公园内无缝隙全天候电子监控,包括前端监控系统、中控室、网络传输系统及监测应用软件。前端监控点采用野外重载云台,配备电动可变长焦距镜头和低照度高清晰红外摄像机,由中控室控制云台和镜头动作。根据湿地公园的地域情况及鸟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在蒋家坳、天河庵和观音山设立3个塔站监控点;中控室设立在湿地公园管理办公用房,它是整个系统信号的传输、切换、分配、控制中心;网络传输系统将各个前端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光纤传输到中控室,主要设备包括数字无线网桥、视频服务器、光纤收发器等;湿地监测应用软件包括基础数据的加工与集成、自动监控识别系统、湿地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湿地管护政务通系统、湿地公园日常办公系统等。

(3) 栖息地恢复工程

① 洲滩湿地恢复与修复工程。湿地公园石马江流域的群力坝、合心坝、向东坝等地的洲滩植被较少,裸露面积较大,部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已经发生了不合理转变,导致湿地生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系统自我维持能力的下降。因此,在充分考虑现有鸟类的生态习性及河流洲滩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对群力坝、合心坝、向东坝等地的湿地进行恢复和重建,建设面积为50.0 hm2。对于洲滩湿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上层乔木主林层的构建与完善是关键[12~13]。主要采取人工促进恢复方法,通过大力补植或种植枫杨,适当间种河柳、构树等乡土树种,营建以枫杨为优势种的典型湿地群落,形成具有原生态和良好景观效果的近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为鸟类创造繁衍栖息场所。

② 草滩水禽栖息地修复建设工程。湿地公园的晒谷滩、溪口等地为资江段河面较宽阔的区域,一些区域形成了几个江心洲,这些江心洲是绿头鸭、斑嘴鸭、鸳鸯、黑水鸡、小鸊鷉等水禽的主要栖息地和永久越冬地。现状植被主要为莎草型湿地植被型和禾草型湿地植被型,秋冬季节常形成裸露滩地。为完善湿地公园境内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几处水禽栖息地和永久越冬地,对晒谷滩、溪口等地,面积约10 hm2的现有草滩,采用自然恢复方法,通过加强植物多样性建设(例如适当补种蒿类、蓼科、唇形科等多样丰富的湿地植物,以及净化水质能力强的水生植物)[14-15],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建立禁入区,强化监督管理等措施,消除或防止湿地退化的各种威胁因素。通过草滩水禽栖息地修复工程建设,形成以莎草型和禾草型湿地植被为主,杂类草型湿地植被为辅的多样化复合型矮草草甸植被,为水禽提供一个环境优美、四季适宜生长的繁衍栖息场所。

3 建议

结合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的工程,针对目前我国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现状,本人对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建设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设计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关注不同的宣教对象,提高宣传效果。重点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公众的保护和参与意识。并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内容列入到教育计划、课外实践活动,以此提高全社会对湿地的保护意识,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创造湿地保护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加强对湿地公园附近居民的宣传工作。培养社区居民的湿地生态资源保护意识,使其能自觉地保护湿地公园的资源和关心湿地公园的建设,主动协助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加强对外宣传工作。通过建设湿地公园网站,加强对湿地公园的对外宣传。同时,邀请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新闻传媒参加湿地公园的推介宣传。

3.2加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资金投入

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湿地资源在湿地公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湿地公园发展重要基石。本着公益性事业以政府投入为主、经营性项目与市场结合的原则,可积极地向各级政府争取专项财政资金,将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列入国家或当地政府重点建设工程,尤其是湿地保护与恢复为主的生态建设项目,同时,充分利用湿地公园的生态优势品牌和区位条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银行贷款,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向有关单位、社会企业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拓宽筹资渠道。

3.3加快建立湿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

各湿地公园应依据“谁保护、谁受益”原则,建立湿地保护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减轻湿地保护资金压力,加快湿地保护步伐,湿地生态补偿是保护湿地资源的有效途径。一是对当地社区群众退耕还湿、退林还湿和为保护湿地而损失的利益进行必要的补偿;二是参照我国的环境法律中的森林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以补偿为目的向因开发利用、建设等经济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与个人征收费用;三是按照保护湿地受到损失的类型、程度以及湿地保护级别,分别确定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保护湿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湿地保护与地方经济、人民生活共同发展。

3.4完善相关湿地保护法律法规

坚持“全面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科学建设湿地公园。结合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实际,推进湿地保护立法,制定并实施湿地保护条例,以立法形式保障湿地资源。对于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使湿地保护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湿地公园建设达到预期的目标。

3.5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加大创新力度

先进的湿地保护与管理技术是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湿地公园建设科技支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人们认识湿地、保护湿地、合理开发湿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开展各类湿地保护利用的决策依据和工作指导。为此,应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广泛引进国内外湿地保护、恢复与管理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验,加强湿地生态与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实时掌握湿地生态与环境质量的动态信息,为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赵金涛.落垡湿地公园建设的条件分析与开发原则[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3):73-74.

[2] 张敏,郑占锋.雾森在湿地公园中的应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2):9505-9506.

[3] 雷昆.对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5(2):23-26.

[4] 费冰,马建武.玉溪市九溪湿地公园规划设计[J].林业科学,2011(6):223-224.

[5] 钱喜友.论黑龙江抚远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1,43(2):32-33.

[6] 马昭玺.加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构建生态文明教育平台田[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4):33-35.

[7] 田葆华.保护“地球之肾”——张掖倾力打造黑河国家湿地公园[J],甘肃林业,2009(6):17-18.

[8] 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4-2020)[R],2014,11.

[9] 杨辉,于冰沁,何文姗,等.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初探明.江西农业学报,2009,21(2):127-130.

[10] 王庆海,段留生,李瑞华,等.几种水生植物净化能力比较叨.华北农学报,2008,23(2):217-222.

[11] 张懿琳,罗建勋,王利然,等.库塘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探讨——以渠县柏林水库湿地公园为例[J],湖南林业科技,2005,42(5):104-109.

[12] 张毅川,乔丽芳,陈亮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6):18-23.

[13] 郑耀星,董厚保.水库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麻城市浮桥河水库湿地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4):65-68.

[14] 张庆辉,赵捷,朱晋,等.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J],湿地科学,2013(1):129-135.

[15] 但新球,熊智平,吴后建,等.江西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技术与措施设计[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4(3):17-20.

Considerationonwetlandprotectionandconstructionofwetlandpark——The example of Xiaoxi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Xinshao Countyof Hunan Province

ZHOU Genmiao

(Hunan Prospecting Designing &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Forestry & Industry,Changsha 410007,China)

Taking Xiaoxi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Xinshao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and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wetland protection of it were measured. Th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wetland park wetland protection suggestions are pointed out in five aspects as following: intensify propaganda,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wetland protection and wetland park wetland protection funds, accelerate wetland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perfecting the related wetland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upport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innovation.

wetland park; wetland protection;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2016-05-30

周根苗(1982-),男,安徽省安庆市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S 759.9

A

1003 — 5710(2016)04 — 0101 — 05

10.3969/j.issn. 1003 — 5710.2016.04.021

(文字编校:杨 骏)

猜你喜欢
资江公园建设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冷水江段资江水体中阿特拉津残留分析
回家——回冷水江感怀
在公园里玩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一见如故
美丽的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