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黄帝像汉口地名湘宜(暗记)券初探——一种代财政部发行的“特种兑换券”

2016-11-19 06:16缪汝平江苏南京
中国钱币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交汉口中国银行

缪汝平(江苏南京)

中国银行黄帝像汉口地名湘宜(暗记)券初探——一种代财政部发行的“特种兑换券”

缪汝平(江苏南京)

民国七年(1918)五-九月,中国、交通两行在“京钞”停兑期间,代财政部发行了一种可兑现的“特种兑换券”-“暗记券”。中国银行所发的“特种兑换券”即“黄帝像汉口地名湘宜(暗记)券”至今仍深藏“闺中”、难见其“真容”,记述该券的文字也不多见。为促使该券“亮相”,笔者不揣冒昧,将所见资料整理成稿。初步探讨,疏漏、失当之处,请补充、指正。

一湘宜(暗记)券的背景、券名与号码、张数

1.背景

北洋政府后袁世凯时期,军阀割据、战事时有发生。民国六年(1917)九月十八日,暂署零陵镇守使刘建藩、湖南第一师第二旅旅长林修梅“暨零陵各区司令等,通电中央及各省,宣告自立,脱离现政府关系,与海军、两广、云南各省一致”。由此拉开“湖南战事”的大幕……

代总统冯国璋“有与南政府携手之意,而为段(祺瑞)氏主战派所扼,不克达其目的”。民国“七年一月二十七日,湘军攻据岳州。而冯亦知各督军非出于战不可。”遂有“派兵南下”、褫夺独立军队长官官职等命令……所有战地军饷均需现款。财政部以“前敌军饷调现、运现极形困难,一有迟延或至偾事”。因与南下各统领军队长官洽商,在湘岳宜汉等处就近发行转运便捷的“汉口中交两行兑现钞票”,专在汉口兑现、随到随兑,与现款无异。湘岳宜汉等处公款出入一律通用,以便流通、而增信用。“汉口中交两行兑现钞票”,即中交两行代财政部发行的“特种兑换券”。

2.券名

(1)“暗记”

笔者至今未见该券的“真容”,并不清楚券面加印“暗记”的字体、颜色、位置等。然有资料记载了该券的“暗记”。民国七年五月二十五日,中行致函财政部:“本行前奉大部函嘱加印湘宜字汉口券一百五十万元运汉等因……”换句话说,就是在汉口地名券上加印“湘宜”二字后运汉。由此可知“湘宜”二字即“暗记”。

(2)券名

斯时,中国银行汉口地名钞券有两种:一为李鸿章像券,另一为黄帝像券。哪种汉口地名券上加印了“湘宜”(暗记)二字?查总管理处总司券民国八年(1919)底印的《中国银行兑换券号码地名一览表附辅币券及小洋角券》(以下称《号码表》):先看李像券,其1元券未见汉口地名;5、10元券虽有汉口地名,但未见加印“湘宜”(暗记)二字。再看黄帝像券,其1元券“券面地名”有“汉口湘宜券”;5、10元券“券面地名”也有“汉口(湘宜)券”[见下文“3.湘宜券的号码、张数”]可见,这些“券面地名”加印了“湘宜”二字的黄帝像汉口地名1、5、10元券就是“湘宜(暗记)券”。因此,该券的全称应为“中国银行黄帝像汉口地名湘宜(暗记)券”,也称“湘宜(暗记)券”或“湘宜券”。该券发行仓促,发行时并无统一券名,有些函电、表报中也有称“特种暗记券”、“暗记钞票”、“暗记券”及“特种兑换券”的[见下文“三(1)发行”]。

3.湘宜券的号码、张数

兹将《号码表》中湘宜(暗记)券的记号、号码、张数、券面地名等摘编为下表,以便读者查考:

中国银行黄帝像汉口地名湘宜(暗记)券号码、张数简表

由此可知,中行预备的湘宜(暗记)券计有1元券150万张(元)、5元券10万张(50万元)、10元券3万张(30万元),共163万张(230万元)。

二湘宜(暗记)券的赶印、快运及现金准备

1.赶印

本文所谓“赶印”,就是赶紧在汉口地名券上加印“湘宜”(暗记)二字。

(1)财政部要求总行赶印

民国七年四月二十六日,财政部致中交两行密件:“顷接本部吴(鼎昌)次长电开,推行汉钞事……请转告中交两行迅将暗记钞票昼夜赶印寄汉等因……相应函达贵行查照,迅速督饬赶印寄汉、并将暗记券数目报部。”

(2)汉行婉拒吴次长先尽“存票加印暗记”的要求

财政部吴次长曾致汉口中行密电:“汉口中国银行钱(宗瀚)经理、密:尊处暗记钞票,在汉议定下月先发150万元……5月5号左右长沙需用钞票约八九十万、宜昌约四五十万、汉口约二三十万,共150万元,希接洽。钞票贵总处正在赶印,于未到以前,务乞先尽尊处存票加印暗记,于三号前分运湘宜应用,诸乞接洽办理。鼎。艳。”(查“韵目代日”法,“艳”代表“29日”。下同。)

吴次长艳电与中行总处加印湘宜(暗记)券运汉不符,被汉行婉拒。汉行分别致电总行与财政部,请“与接洽”。其致财政部电文如下:“财政部吴次长尊鉴:顷奉艳电,有需待商之处。已电总行乞与接洽。宗瀚。东。中行。”(“东”,代表“1日”。)

2.快运

(1)中行报告运汉日期

民国七年四月三十日,中国银行致函财政部,报告印券种类、数目及运汉日期:“付印100万,拟于5月7日前陆续运汉。”“附单一纸:计付印1元券40万元,5元券50万元,10元券10万元。”

(2)运交情形

中行总管理处将湘宜(暗记)券运交汉口分行,再由汉行分运湘行、宜号。笔者见到“中行总管理处运交汉行暗记券备查表”四份(甲类壹、贰、叁、肆号),记录了运交的数目、日期等,兹将四表合并为一表,如下:

中行总管理处运交汉行暗记券备查表(单位:元)

由上表可知:前三批运交汉行150万元、运交日期相隔仅几天,可见发行之初军需之紧急、运交之快速。

汉口分行五月六日收到总管理处第一批湘宜(暗记)券后,当即分运湘行30万元、宜号20万元。[附件:1、甲类叁号,中行总管理处运交汉行暗记券备查表;2、乙类子壹号,中国汉行运交湘行暗记券备查表;3、乙类丑壹号,中国汉行运交宜号暗记券备查表。(注释号同⑨。)]

附件1:甲类叁号,中行总管理处运交汉行暗记券备查表。

附件2:乙类子壹号,中国汉行运交湘行暗记券备查表。

附件3:乙类丑壹号,中国汉行运交宜号暗记券备查表。

3.现金准备

该券系代财政部发行的“特种兑换券”,现金准备亦由部拨交中、交两行,且能及时到位。如,民国七年五月□日,财政部致函中国银行:“本月需发湘宜券一百五十万元,三分之二准备金计合一百万元,其六十五万业于四月二十九日由贵京行汇交贵汉行;又三十五万由他行(盐业)汇往。”

从民国七年五月六日起至八月三十一日止,中行共收到财政部拨交的准备金318万元,共付兑现数1,617,501.72元,共付汇款数1,130,653.58元,库存准备金431,844.70元。

三湘宜(暗记)券的发行、流通、总额及收回

1.发行

财政部对委托中交两行代发湘宜(暗记)券以应军需十分重视,除吴次长亲赴汉湘督察外,还特派泉币司科长王锡文赴汉口“视察中国、交通两银行发行特种兑换券及汇兑事务”⑬。

(1)发行办法

发行湘宜(暗记)券的办法,经吴次长与汉口中交两行经理议定。应急军需举措,条文十分简约,带有战时特征。六条,如下:

“一、如定为发行三成钞票,由部发交两行二成准备现金。必须由特别部电知照汉两行,确实拨款,两行即可照数发行;

“一、发行前项票纸,设兑现已逾三成之二,则所短之一成准备必须请大部赶速如数拨到,并由总管理处负其责任;

“一、湘宜两处军队以前项票纸发给饷项,须由大部与各该军订明不得临时推委不领;

“一、前项票纸如持往湘宜行、号汇款,概予照汇,不收汇水;

“一、如为运钞保险等项费用、由部担任,及为推行钞票、特别派员前往各处费用、亦由部津贴;

“一、关于上项暗记钞票,准备金及发行额均特别记帐,以便部中派员稽核。”14○

以上办法已由中交两行在湘登报广告,宜昌无报馆、在汉口印就传单带往分布。两处广告内容稍有不同,兹分别抄录“广告底稿”如下:

中国、交通银行紧要广告:“现在宜昌各军所领汉口中国、交通银行钞票,专在汉口中国、交通银行照兑现洋。若在宜昌只能以该票向宜昌中国、交通银行汇款。凡汇至本行现可通汇之处者一概不收汇水,以便军民,而利流通。特此布告,俾众周知。”

长沙、汉口中国、交通银行紧要广告:“现在湖南各军所领汉口中国、交通银行钞票,业经湘省张督军兼省长示谕一体通用,此票专在汉口中国、交通银行照兑现洋。若在湘省只能以该票向中国、交通银行汇款。凡汇至本行现可通汇之处者一概不收汇水,以便军民,而利流通。特此布告,俾众周知。”

(2)发行情形

笔者见到民国七年五月六-十八日“中国汉行(湘行、宜号)在汉(湘、宜)发交各军暗记券数目一览表”四份(其中湘行两份),由此可知发行的一般情形:按照财政部电,成批成整数发交各军。兹将四表合并为一表(只增“发交地点”一栏),如下:

2.流通

财政部特派员王锡文根据中交两行第一至第十六次所填各表,制出“汉口中交两银行暗记券出入及流通数目总表”十六份(民国七年五月六日-八月三十一日)。兹将第一、第十六两表中中行“出入及流通数目”摘编为下表:

中国汉行、湘行、宜号发交各军暗记券数目一览表(单位:元)

说明:(1)此处应填“地点数目如有部电变更请注此栏”。(2)此处应填“张湘督第七师二混成旅”。(3)此处应填“安武军李司令”。(4)“鱼”代表“6日”、“虞”代表“7日”、“阳”代表“7日”、“寒”代表“14日”、“冬”代表“2日”。

汉口中行暗记券出入及流通数目第一、第十六总表

从以上两表可知中行湘宜(暗记)券出入及流通情形:该券由汉湘宜三地发出,又由汉(兑现)湘宜(收汇)三地回笼,流通在外者并不多;中行总处四批运送汉行湘宜券190万元,发行却达340多万元,说明该券回笼快、周转应用率高。

3.总额

(1)关于停发日期

笔者未见该“暗记券”停止发行的具体日期,但以为当在八月三十一日之后、九月二十五日之前。八月三十一日,财政部特派员王锡文还在制作“暗记券出入及流通数目总表(十六)”等;九月二十五日,特派员已因该券“停止发行,奉准先行销差、回司任事”。

(2)发行总额

民国七年十月九日(九月□日拟稿),财政部致函中交两行:“汉行暗记券拟即停发、所短准备请暂记帐……”。兹摘录有关数字如下:

中国、交通两行共发暗记券总额为676.6万元。其中,中国银行发行总额为344.2万元(8月31日前发341.2万元,9月发3万元);部拨准备金318万元,计欠准备金26.2万元20○。

4.收回

中国银行湘宜(暗记)券停发后,仍有一部分流通在外。如何收回流通在外之券?汉口中行认为社会商民只知该券为汉行券名目、若骤然收回,“恐市面反生惶惑,窒碍殊多。惟收汇办法必须量为变通,以免行中受亏太甚。”经与湘行刘经理当面商定“变通办法”,并一面拟具广告底稿分寄湘宜两处登报、布告;一面函报总行,陈请财政部从速分电湘督及宜昌吴总司令,由其出示晓谕,俾使周知,而利施行。

其广告内容如下:“查汉口中国银行前在长沙、宜昌所发汉券,原系受财政部委托办理,现奉部饬停发。敝行以长沙、宜昌两处各界对于汉券既均称便,自可毋庸更张。但收汇办法必须量为变通,兹定:自阳历八年一月一日起,凡以汉券在湘宜两处交汇至汉口敝行者,无论数目巨细仍一概不收汇水;其汇至他埠均需酌收汇水,庶行中免于赔贴而商民仍可便利。特此布告,尚希各界鉴察为幸。汉口、湖南中国银行同谨启。”

该券流通在外者本就有限,因在汉口兑现及在湘宜汇款优惠,银行逐渐收回,留存民间者无多。

注释:

⑥馆、1027,335(9)。

⑩档馆、1027、335(13)。

(责任编辑于放)

猜你喜欢
中交汉口中国银行
理事单位风采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
中交地产作妖
梅兰芳汉口吃河豚
《汉口北》
宋卫平离场 绿城“换芯”焦虑
重剑无锋·志向高远
《汉口商业简史》 书写江中之城的百年繁华
中国银行净利润增速最高
看谁最看谁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