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合心镇实施休耕政策中农户补贴模式的探究

2016-11-19 08:41马宏阳王程李毅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4期

马宏阳 王程 李毅

摘 要:运用比较分析法,以长春市合心镇为对象,根据对两个村农户的生产情况和经济情况的调查,结合国内外土地休耕的补贴模式,对国内比较成功的两种休耕方式进行对比,比较不同情况下的补贴投入额和农户预期收入,从而为在长春市合心镇设计出一种科学合理的保护性休耕方案。

关键词:土地休耕;农业补贴;合心镇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008-02

近年来,国家开始重点关注土地的保护性休耕,对于休耕农户的经济补贴问题更是休耕问题的重中之重,合理的补贴方式既能使农户的经济利益得到保障从而推动休耕政策推广,又能为国家节约财政支出。合心镇近年来耕地生产力逐渐下降,农作物产量开始减少,农产品收购价格不稳定,农户休耕意愿较低。休耕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户休耕形成的经济损失。综上所述,规划出一种科学合理的休耕补贴模式是实施休耕政策的前提与基础。2015年调查组成员深入长春市合心镇进行调查,共调查了哈达村、东安村两个村共90户农户,调查内容涉及家庭情况、经济状况、耕地情况等问题。

一、合心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

(一)农户家庭情况

根据调查,两个村子农户的家庭规模通常为4—5人一户,有62户,占总体比例的69%。实际上,日常生活在村中的人多为50岁以上的老人和12岁以下的儿童,青壮年大多县城或市区居住务工。

(二)农户土地情况

调查90户农户,家中土地平均面积为6.2亩,15%家中土地面积大于10亩,土地面积不足1.5亩的农户占总体比例的12%,多数农户土地面积在5亩左右,占总体比例的55%。

(三)农户经济情况

本文只说明常年在村中生活的农民的经济收入情况,外出务工农民收入暂不说明。除去13户将耕地流转出租的农户,所有农户主要收入来源即为农产品销售收入,农户平均年收入2万元,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占总体比例的65%,年收入在2~3万元的占总体比例的30%,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占总体比例的5%。

二、不同补贴模式的比较探究

目前,国内用于改善土壤肥力较常用方法有绿肥作物还田法、豆科作物与粮食作物间作法、秸秆还田法等方法,本文主要以前两种方法进行探究。休耕耕地的面积比例根据欧美国家和我国太湖流域试验田的数据,暂定为20%,以五年为一个周期。

(一)绿肥作物种植还田法情况下补贴模式探究

东北地区气候较为寒冷,在绿肥种类的选择上决定采用相对耐寒的紫花苜蓿,紫花苜蓿作为豆科植物,具有固氮增肥的效果,比较适合改善土壤肥力使用。绿肥种植模式选择单作法,每亩地应播种草籽3斤左右,每斤草籽价格10元到50元不等,以中等草籽价格为标准,每亩地绿肥种子补贴应为60元。与此同时,休耕土地还应停止施用化肥以有机肥代替,以腐熟鸡粪有机肥为例,每公斤1元钱,改善土壤每亩施用100斤即可,每亩有机肥应补贴50元。

此种补贴模式首先是将农户休耕土地正常情况下的产量以当年市场价销售价格的50%作为补贴金额进行直接补贴。除此之外,若农户愿意与政府签订五年期休耕合同,对不休耕土地减少25%的化肥使用量转而使用有机肥,可以每亩耕地每年给予50元的经济补贴,还会按照户口人数每年每人给予200元的生活补助金;若在合同期内有违约的情况,则农户需要缴纳每亩500元的处罚金(以休耕土地面积进行计算),并不再给予其补贴。当一个休耕周期结束后,政府对农户耕地进行测查,对于土壤改善良好的农户,每亩土地给予50元的奖励金额;若农户愿意再次与政府签订第二个周期的休耕合同,给予农户休耕土地每年每亩150元额外补贴。以合心镇常见的5人一户拥有5亩耕地的(下转22页)(上接8页)农户为例,若签订一个周期的休耕合同,每年可获得约1 375元的土地产出补贴,50元的绿肥补贴,250元的有机肥补贴和1 000元的生活补贴,共计2 675元。同时,减少化肥使用的部分,每年可以节约220元,减少化肥使用量造成的作物减产与土地肥力改善形成的增产相互作用,每年约减产10%,市场价格约为275元。综合来看,每亩地每年可以获得约2 620元收入,损失在130元左右。

若只考虑土地面积对于收入的影响,则应排除对于农户的生活补助,仍以5亩耕地为例,每年耕地产出补贴获得约1 375元,绿肥补贴约50元,有机肥补贴250元,共计约1 875元。可以看出,该种补贴方式,农户拥有耕地越多,损失越小。

(二)玉米与豆科间作休耕法情况下补贴模式探究

大豆可以对土地起到固氮增肥的作用,同时作为经济作物。大豆与玉米的种植比例为3∶1,此种种植方式可以有效利用土地,改善土壤。大豆种子每公斤大约为15元,每亩地播种2公斤种子,大豆种子补贴应为每亩30元。东北地区大豆收购价格目前平均为4 100元每吨,平均亩产为220斤,按照3∶1的种植比例,每亩应产大豆约165斤,收购价格约330元,若无法售出,政府应以2元每斤的价格进行收购,腐熟鸡粪有机肥补贴仍为每亩50元。此种补贴模式即为将农户休耕土地正常情况下产出当年市场价格补贴比例改为40%,生活补助改为每人每年170元,其他补贴方式、金额不变。

以合心镇常见的5人一户拥有5亩耕地的农户为例,若签订一个周期的休耕合同,每年可获得约1 100元的土地产出补贴,30元的大豆种子补贴,250元的有机肥补贴和850元的生活补贴,共计2 230元。同时,减少化肥使用的部分,每年可以节约220元。由此计算出,休耕土地每年额外收入为720元。综合来看,每亩地每年可以获得约2 750元收入,基本与休耕前土地产出收入相等。

若只考虑土地面积对于收入的影响,则应排除对于农户的生活补助,仍以5亩耕地为例,每年耕地产出补贴获得约1 100元,大豆种子补贴30元,有机肥补贴250元,休耕土地额外收入约720元,共计约2 100元。可以看出,农户拥有耕地越多,额外收入越多。

(三)不同模式比较分析

上文模拟数据表明,两种休耕模式下,玉米大豆间作休耕法农户获得的经济收入高于绿肥种植法;政府需要投入的补贴金,分别为2 600元和2 100元。合心镇地区70%的农户耕地面积在6.2亩以下,年收入低于20 000元的农户占总体比例67%,对于这些地少收入少的农户,多种补贴方式综合法中的固定生活补贴能够有效保障其经济收入。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长春市合心镇选择玉米大豆间作法进行休耕,休耕补贴采用文中所述多种补贴方式综合补贴模式对于农户的经济收入保障效果最好,有效推动休耕政策实施,进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在补贴政策的执行中,要进行严格的监管,以防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补贴具体的发放金额要根据实地情况进行调整,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特殊性。

近年来,国家开始重点关注土地的保护性休耕,对于休耕农户的经济补贴问题更是休耕问题的重中之重,合理的补贴方式既能使农户的经济利益得到保障从而推动休耕政策推广,又能为国家节约财政支出。合心镇近年来耕地生产力逐渐下降,农作物产量开始减少,农产品收购价格不稳定,农户休耕意愿较低。休耕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户休耕形成的经济损失。综上所述,规划出一种科学合理的休耕补贴模式是实施休耕政策的前提与基础。2015年调查组成员深入长春市合心镇进行调查,共调查了哈达村、东安村两个村共90户农户,调查内容涉及家庭情况、经济状况、耕地情况等问题。

一、合心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

(一)农户家庭情况

根据调查,两个村子农户的家庭规模通常为4—5人一户,有62户,占总体比例的69%。实际上,日常生活在村中的人多为50岁以上的老人和12岁以下的儿童,青壮年大多县城或市区居住务工。

(二)农户土地情况

调查90户农户,家中土地平均面积为6.2亩,15%家中土地面积大于10亩,土地面积不足1.5亩的农户占总体比例的12%,多数农户土地面积在5亩左右,占总体比例的55%。

(三)农户经济情况

本文只说明常年在村中生活的农民的经济收入情况,外出务工农民收入暂不说明。除去13户将耕地流转出租的农户,所有农户主要收入来源即为农产品销售收入,农户平均年收入2万元,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占总体比例的65%,年收入在2~3万元的占总体比例的30%,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占总体比例的5%。

二、不同补贴模式的比较探究

目前,国内用于改善土壤肥力较常用方法有绿肥作物还田法、豆科作物与粮食作物间作法、秸秆还田法等方法,本文主要以前两种方法进行探究。休耕耕地的面积比例根据欧美国家和我国太湖流域试验田的数据,暂定为20%,以五年为一个周期。

(一)绿肥作物种植还田法情况下补贴模式探究

东北地区气候较为寒冷,在绿肥种类的选择上决定采用相对耐寒的紫花苜蓿,紫花苜蓿作为豆科植物,具有固氮增肥的效果,比较适合改善土壤肥力使用。绿肥种植模式选择单作法,每亩地应播种草籽3斤左右,每斤草籽价格10元到50元不等,以中等草籽价格为标准,每亩地绿肥种子补贴应为60元。与此同时,休耕土地还应停止施用化肥以有机肥代替,以腐熟鸡粪有机肥为例,每公斤1元钱,改善土壤每亩施用100斤即可,每亩有机肥应补贴50元。

此种补贴模式首先是将农户休耕土地正常情况下的产量以当年市场价销售价格的50%作为补贴金额进行直接补贴。除此之外,若农户愿意与政府签订五年期休耕合同,对不休耕土地减少25%的化肥使用量转而使用有机肥,可以每亩耕地每年给予50元的经济补贴,还会按照户口人数每年每人给予200元的生活补助金;若在合同期内有违约的情况,则农户需要缴纳每亩500元的处罚金(以休耕土地面积进行计算),并不再给予其补贴。当一个休耕周期结束后,政府对农户耕地进行测查,对于土壤改善良好的农户,每亩土地给予50元的奖励金额;若农户愿意再次与政府签订第二个周期的休耕合同,给予农户休耕土地每年每亩150元额外补贴。以合心镇常见的5人一户拥有5亩耕地的农户为例,若签订一个周期的休耕合同,每年可获得约1 375元的土地产出补贴,50元的绿肥补贴,250元的有机肥补贴和1 000元的生活补贴,共计2 675元。同时,减少化肥使用的部分,每年可以节约220元,减少化肥使用量造成的作物减产与土地肥力改善形成的增产相互作用,每年约减产10%,市场价格约为275元。综合来看,每亩地每年可以获得约2 620元收入,损失在130元左右。

若只考虑土地面积对于收入的影响,则应排除对于农户的生活补助,仍以5亩耕地为例,每年耕地产出补贴获得约1 375元,绿肥补贴约50元,有机肥补贴250元,共计约1 875元。可以看出,该种补贴方式,农户拥有耕地越多,损失越小。

(二)玉米与豆科间作休耕法情况下补贴模式探究

大豆可以对土地起到固氮增肥的作用,同时作为经济作物。大豆与玉米的种植比例为3∶1,此种种植方式可以有效利用土地,改善土壤。大豆种子每公斤大约为15元,每亩地播种2公斤种子,大豆种子补贴应为每亩30元。东北地区大豆收购价格目前平均为4 100元每吨,平均亩产为220斤,按照3∶1的种植比例,每亩应产大豆约165斤,收购价格约330元,若无法售出,政府应以2元每斤的价格进行收购,腐熟鸡粪有机肥补贴仍为每亩50元。此种补贴模式即为将农户休耕土地正常情况下产出当年市场价格补贴比例改为40%,生活补助改为每人每年170元,其他补贴方式、金额不变。

以合心镇常见的5人一户拥有5亩耕地的农户为例,若签订一个周期的休耕合同,每年可获得约1 100元的土地产出补贴,30元的大豆种子补贴,250元的有机肥补贴和850元的生活补贴,共计2 230元。同时,减少化肥使用的部分,每年可以节约220元。由此计算出,休耕土地每年额外收入为720元。综合来看,每亩地每年可以获得约2 750元收入,基本与休耕前土地产出收入相等。

若只考虑土地面积对于收入的影响,则应排除对于农户的生活补助,仍以5亩耕地为例,每年耕地产出补贴获得约1 100元,大豆种子补贴30元,有机肥补贴250元,休耕土地额外收入约720元,共计约2 100元。可以看出,农户拥有耕地越多,额外收入越多。

(三)不同模式比较分析

上文模拟数据表明,两种休耕模式下,玉米大豆间作休耕法农户获得的经济收入高于绿肥种植法;政府需要投入的补贴金,分别为2 600元和2 100元。合心镇地区70%的农户耕地面积在6.2亩以下,年收入低于20 000元的农户占总体比例67%,对于这些地少收入少的农户,多种补贴方式综合法中的固定生活补贴能够有效保障其经济收入。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长春市合心镇选择玉米大豆间作法进行休耕,休耕补贴采用文中所述多种补贴方式综合补贴模式对于农户的经济收入保障效果最好,有效推动休耕政策实施,进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在补贴政策的执行中,要进行严格的监管,以防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补贴具体的发放金额要根据实地情况进行调整,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特殊性。

参考文献:

[1] 张宗良.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肖大伟.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尹珂,肖轶,陈子静.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34个区(县)的调查[J].农机化研究,2010,(4).

[4] 邢祥娟.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 刘嘉尧,吕志祥.美国土地休耕保护计划及借鉴[J].商业研究,2009,(8).

[6] 揣小伟,等.休耕模式下我国耕地保有量初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7] 胡安永,孙星,刘勤.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方式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3,(6).

[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