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

2016-11-19 08:41金春云王成芬全占岐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现状问题

金春云 王成芬 全占岐 等

摘 要:针对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进行调研,提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需要,调整结构,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加快从业人员培养及鼓励和支持创新发展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6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023-04

在我国经济向前发展和调整中,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容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逐渐成为支撑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与经济增长较快的省份或地区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通过对当前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一、生产性服务业概述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及范畴

国内外理论界对生产性服务业没有统一的标准,仅对内涵形成一定的共识,即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其他产业生产商品和服务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产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而从生产企业内部职能中分离出来的新兴产业。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把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归类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也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2014年明确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呈现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新兴业态,高端和创新发展,知识技术含量高,制造业高端技术和核心技术等特点。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

1.融合性。生产性服务业是社会精细化分工的结果,产生于制造业并贯穿企业生产的各环节,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渗透、融合不断加强,起着增加价值、实现价值的重要作用,这种渗透与融合也体现在行业内部,并产生出许多新业态。

2.关联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依赖,在整个产业链中,上下游各种服务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既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也为生产性服务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企业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3.知识性。生产性服务业以先进科技、专业人才为主要生产要素,技术和知识含量较高。有些行业的服务过程和活动是以脑力劳动和智力型服务为基础,以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以知识的生产、应用和传播为服务业过程,借助知识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

4.集聚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类似,都具有集聚经济特征。

5.创新性。生产性服务业是高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推动力,能够对制造业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起到引导作用。创新才能生存,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了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

(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意义与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生产性服务业全方面地支撑制造业,在生产中的研发、采购、存储、销售和售后服务等阶段占据了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大部分过程,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的环节只占很少部分,因而专业的研发设计机构、仓储物流公司、销售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提供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并起到增加价值的重要作用。第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与关联可以促进产业互相适应,调整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第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聚集着科技、人才和管理,对城市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总之,生产性服务业将逐渐占据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取代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

二、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辽宁在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总量逐年增加。

(一)第三产业经济总量及对经济贡献不断提升

从表1的数据显示,近五年第三产业总值不断增长,自2012年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超过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

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批发零售增幅缓慢。

(二)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吸引就业比重

近五仓储和邮政吸引就业,2010—2013年每年的就业人数几乎占了全部生产性服务业的1/3,其次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的就业水平虽然逐年上升,就业率最低的为住宿和餐饮。

(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现状

三、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性服务业显著发展,但规模偏小,数量少

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虽然长足发展,但是占辽宁省GDP比重不高,主要是近年来,辽宁采取的是从企业分离出生产性服务业,原来生产性服务业都是企业内部的企业,只为本企业服务,发展空间受限制,分离以后发展也快,规模与数量相对少。

(二)服务业整体结构不合理

辽宁是我国重工业和制造业基地,服务业也是紧紧围绕传统工业发展,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占60%以上,2013年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吸引就业人数占63.4%,技术含量高和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如金融、电子商务等发展滞后,无论是产业活动单位还是个体经营户比重偏低。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能够进入千家万户、直接面向消费品的生产性服务业更少。

(三)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不够充分

生产性服务业大多数是制造业的辅助性活动,依附性强,属于被动性服务,缺乏研发设计,不能为制造业的更新升级提供技术支持,限制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互相融合和创新。

(四)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不高

现代服务业是以先进科学科技和专业技术人才为生产要素,要求有较高的技术和知识水平,最终服务的结果,可以完全体现在知识产权和产品的价值上,由于受传统服务业影响,从事生产性服务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偏低,总体水平不高。

(五)产业聚集化程度不够

国内外中心城市发展规律表明,现代服务业在中心区域具有高度集聚的特征,尤其是以金融、商务、设计为主导的核心集群。辽宁省大部分服务行业和项目分布不集中,集约化程度不高,目前所谓的聚集,仅仅是形态上相对聚集,或是“聚”而不“群”,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不能发挥集聚效应。聚集区内企业之间业务和技术缺乏关联性,没有明确的产业分工和产业特色,产业结构趋同严重,且群内企业和大学及科研院所的互动机制不健全,企业科研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

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现代服务业具有涉及领域广、带动就业多、消耗资源少、拉动增长作用强等特点,服务业在发达国家经济中的比重已远远超过制造业,有数据显示,服务业目前占美国经济总产出的82%,并为美国提供了84%的就业机会,英国的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高达86%。北京服务业占GDP的76%,广东省占GDP的45%。

当前,辽宁发展服务业正处于我国产业调整之际,坚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战略,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辽宁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一,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发展。按照辽宁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在“十二五”时期以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比重。

第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关联度强,有利于整个社会服务网络的形成,具有资源共享、规模经济的特点,可以为服务经济拓展新的空间,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外部经济。应按照集聚发展、强化辐射的要求,考虑城市资源、交通、居住、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的功能区域。同时,要结合辽宁省实际,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重在抓形象、抓特色。引进高档次的标志性的领军企业,建设新的精品百货、城市综合体等城市新坐标,提升行业水平,增强辽宁服务业吸引力。同时要在特色上下功夫,研究“人无我有”的特色经营。

第三,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机制。制造业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主体,通过生产性服务的研发设计和高新技术,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以及产品的竞争力和价值,也为服务业开辟了更广阔空间,制造业的良性发展,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是国内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制造业企业应改变生产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剥离出来,将企业自身不擅长的业务交给专业公司,以此来降低企业成本并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生产性服务企业则应通过整合,不断提高服务供给能力,满足生产企业的服务需求。

第四,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辽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由于传统服务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对人才、技术的依赖程度不高,这也是服务业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很少涉及对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人才培养,对人才使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高层次服务人才的短缺、外流,这无疑是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薄弱环节。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引进机制,可以从服务业发达地区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学习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武装”辽宁服务业;其次,提高专业技能的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设计、管理人才;最后,要逐步建立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实施重点科技工程,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邴志刚.在全省服务业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辽宁省人民政府网,2012-07-27.

[2] 加快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J].辽宁经济,2013,(12):1.

[3] 田华,安玉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辽宁经济,2010,(8):40-41.

[4] 魏玉芝.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2):94-96.

[5] 李向民,吴志刚,张崇.辽宁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4-17.

[6] 李辉,孙亮.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发展适应性研究[J].商业时代,2014,(15):132-134.

[责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现状问题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