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分析

2016-11-19 05:47苑玉新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物流金融中小企业

苑玉新

摘 要:物流金融业务是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及融资企业三方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三流结合进行相互补充,使三方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在封闭流程中运作,从而实现“三赢”的效果。以银川综合保税区内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AHP法对其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金融;AHP法

中图分类号:F2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094-02

一、引言

物流金融是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物流金融是一种创新型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产品,它为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业间的紧密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得合作能达到共赢的效果,因此逐渐发展成为当代商品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随着银川综合保税区的不断发展壮大,物流金融也将逐渐成为综保区内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有效途径。银川综保区内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结构复杂、因素众多的系统工程,本方运用AHP法对银川综合保税区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进行风险评价分析。

二、AHP对银川综保区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风险评价

(一)选定指标

本文运用文献整理、深度访谈的方法,针对保税区内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结合现有的风险评价指标,确定被评价的事物影响因素为A={环境风险B1,中小企业风险B2,质押物风险B3,金融企业操作风险B4,物流企业操作风险B5}。具体指标(如下页表所示)。

(二)确定权重

由于A集中的各元素对评价事物的总体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本文在确定指标后,本采用Delphi法,聘请银川综合保税区管委会、金融企业、物流企业、中小企业等相关领域的九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并提供物流金融业务的相关资料,请专家对银川综保区内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环境风险、企业风险、 质押物风险、金融企业操作风险和物流企业操作风险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等级投票(大、中、小)做出分析评价,将投票的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得到相对重要性矩阵A-B判断矩阵及权重表(见下页表),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三)确定评语等级集

评语集V={v1,v2,v3…vm}是对因素的m种评价,被评价事物对应各评语等级隶属程度的信息通过这个模糊向量表示出来,体现评价的模糊性。根据银川综合保税区内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实际情况,确定评语集V={v1,v2,v3},即每个指标用三种状态表示它的风险等级。其中:v1—大;v2—中;v3—小。

(四)隶属度和评价表

由专家组对评价对象每一个指标进行相对等级评判,则隶属度为:r=判断某指标属于vj的专家个数/专家总数。本文对根据专家对银川综保区内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的打分(见下页表)。从B到C的模糊关系可以用模糊评价矩阵R来描述。其中,rij(i= 1,2,…m;j= 1,2…n)表示对第i个评价指标做出的第j级评语的隶属度。根据专家打分,将上述结果构建成目标层的模糊评判矩阵,则目标层A的模糊评判为R。

(五)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按模糊合成运算方法的不同有多种类型。采用加权平均算法可得各评价对象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S = W·R=(s1,s2,...,sn)。对R和目标层的权重W进行模糊复合运算,得到S,计算如下:

三、结论

第一,对银川综保区内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的评分值为0.52,表示目前开展物流金融业务风险中等。

第二,企业自身风险对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的影响最大,保税区内的中小企业只有保持良好资信状况,不断提升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才会吸引金融企业为其提供多元化融资模式。银川综合保税区的企业进行园区前经过园区管委会的审核,因此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第三,环境风险和质押物风险对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的影响也较大。由于宏观环境所带来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性,企业相对处于被动地位,只能适应环境。对于质押物风险方面,目前综保区内的企业主要有保税加工型企业、保税物流类企业和保税服务类企业,其中保税加工型企业最适合开展物流金融业务。

第四,从我国目前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类型来看,主要是由金融机构牵头,在经济整体下行的环境下,各家银行紧缩银根,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积极性不高。

第五,物流企业操控风险对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的影响最小。2015年7月,锦程国际物流集团银川综合保税区分支机构将以锦程国际物流集团和银川综合保税区领鲜保税供应链服务公司合作为基础,以领鲜保税供应链服务公司负责国内物流服务,锦程国际物流集团负责国外物流服务为合作模式,实现“打造以银川综合保税区为核心的国际物流枢纽,实现宁夏与世界市场的深度衔接,达到货通全球”的目标。目前,上述两家物流企业均已取得物流业务运营资质,但人员技术实力和仓单管理能力尚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姜超峰.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5,(1):64-67.

[2] 李海波,梁晓璐,安伟.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发展模式及风险控制[J].物流技术,2014,(61):238-241.

[3] 朱一鸣.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物流金融模式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7):66-68.

[责任编辑 陈丽敏]

猜你喜欢
物流金融中小企业
合作联盟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物流金融监管绩效FCE评价研究
新形势下宜宾港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基于风险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物流金融业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