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研究

2016-11-19 06:18朱继国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国梦引导大学生

朱继国

摘 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相契合,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统一。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迫切要求。从分析中国梦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关系着手,总结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梦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49-02

引言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概念,远见卓识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使命。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不断深入时期,不同社会思潮的洗礼与浸染,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加之家庭环境、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使得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中国梦视域下,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抓好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而且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

一、中国梦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大学生就业是青年一代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就业价值观,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就业过程中自觉地将个人的人生目标、人生态度与职业选择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对职业的认识以及对职业目标的向往与追求。就业价值观与人生观、世界观紧密相连,与理想、信念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理想状态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应当既符合个人发展需要,又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和社会发展需求。就业价值观引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引导教育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作为时下谈论的热点话题,“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是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到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大学生是实现 “中国梦” 的重要后备力量,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迫切要求,二者是相辅相成、密切统一的关系。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就业期望值偏高。大学生应根据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和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选择就业岗位。但当前的现实情况是,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着一定脱离实际的倾向,不能客观认识自己,就业期望值偏高。他们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往往趋向于高薪资水平、高社会地位(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工作环境好的热门工作,而不愿意从事那些脏、累、苦、险以及被认为有失体面的普通、低工资岗位。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果大学生不能给自身一个准确定位,就业必然会陷入一定的困境。

2.功利化倾向严重。随着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很多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时,过于注重自我价值与自我发展的实现,表现出一定的功利化倾向。一方面,拜金主义盛行,将薪酬高低作为求职的首要因素,只考虑自我需要和未来发展,而忽视了社会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多数毕业生还是向往在大中城市就业,边远地区、基层单位人才难招、难留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功利化倾向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实现,更可能影响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3.存在较强的盲目从众和攀比心理。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多数大学生仍缺乏足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对自身就业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对未来比较茫然,就业目标模糊不清。这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较强的盲目从众和攀比心理,没有认真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职业以及自身能力和兴趣,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就业方向和求职目标。盲目以“大家认可”为标准,而非以“适合自己”为标准,最终将导致以后的发展受限,制约大学生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有些大学生看到条件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心理不平衡,自己就非得找一个更好的单位不可,否则就会觉得很没面子。“高不成低不就”,往往错过了就业的最佳时机。

4.依赖性强,缺乏诚信。调查显示,有六成以上的大学生希望依靠学校或家庭以及社会关系实现就业。这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首先不是自主就业,而是依靠学校和家庭,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借助学校和老师的推荐,通过参加校园招聘会等形式,有40%左右的学生最终通过学校实现就业。与此同时,靠拉关系走后门就业已成为一种影响就业公平的不良途径,这将错误地引导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

此外,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一些大学生通过虚构学生干部和社会实践经历,伪造各类等级考试证书和荣誉证书,篡改学生成绩和排名等手段以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很多学生求职心切且缺乏必要的职业定位思考,在签署就业协议时缺乏信用意识,在遇到更好就业单位后随意违约,丝毫不考虑用人单位利益和学校声誉,使后续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很大冲击。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现象,既扰乱了正常的就业秩序,也制约了大学生正确就业价值观的形成。

三、中国梦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的对策建议

就业价值观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目标和就业方向,进而影响其以后的发展道路。要针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变化的特点,在中国梦思想指引下,积极探索采取多种措施,发挥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家庭的合力作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1.政府加强宏观指导,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政府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出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大学生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进一步拓宽就业领域和就业渠道。另一方面,规范就业市场,优化就业环境,扫除就业障碍,促进就业公平,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高校加强思想引导,把中国梦伟大理想作为就业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承担大学生培养任务的高校,应顺应时代变化,不断丰富两课内容,把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作为就业价值观教育的基础。通过开展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的职业发展目标,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秉承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主动投身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教育,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低年级学生侧重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就业创业主体意识的培养;高年级学生侧重于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就业及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传授面试技巧,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3.重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除来自学校和社会外,家庭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也会给大学生造成心理负担。部分家长靠找关系等非正常化渠道帮助子女就业,则会导致大学生独立意识缺失以及错误就业价值观的产生。因此,家庭一方面要关注当前的就业形势,转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降低对子女的就业期望,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减轻毕业生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家长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对子女情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培养其服务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子女的就业少干预、多指导,不当“保姆”,鼓励子女自主择业,自主创业。

4.大学生加强自我调适,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作为就业主体,大学生要努力加强自我调适,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转变就业观念,摒弃攀比、从众心理,合理确立就业期望。坚持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个人发展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加强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心理素质,为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昌伟,高亮,马晓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核心与基础[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2-14.

[2] 刘锐.当代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的研究与对策[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 汪青松.中国梦:筑就当下中国人的信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270-273.

[4] 王丽丽.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问题探索与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10):116-117.

[责任编辑 安世友]

猜你喜欢
中国梦引导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