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徽商对徽州古村落的影响

2016-11-19 06:50江春雪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徽商影响

江春雪

摘 要:古村落是灿烂徽文化的主要载体。选取徽商作为切入点,阐述其在村落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徽商营造的宅邸结构、装饰和陈设中呈现的鲜明特色,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徽州古民居;徽商不惜钱财捐资兴教,私塾、书院遍布村落;徽商不留余地支持宗法礼制,促使作为古村落标志的祠堂和牌坊的出现。

关键词:徽商;徽州古村落;影响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69-03

徽州,历史上曾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隋唐时期朝廷设歙州,唐大历五年时,歙州开始管辖歙、休宁、黟、婺源、祁门和绩溪六县,宋宣和三年将歙州更名为徽州,明清时期徽州府无大变动。徽州一府六邑格局一直维系到19世纪中叶,历经一千多年已形成稳固一体化的徽州文化。如今,徽州早已不再作为行政区,婺源划归江西省,绩溪划归安徽省宣城市,所剩主体部分成立为黄山市。但徽州作为颇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圈,并没有因为行政区划的变更而失去传统特色[1],而今在学者依然习惯称“一府六邑”为徽州。

徽州文化崛起于南宋至清末期间,而徽商在宋代开始崭露头角,兴盛期为明末至清初。村落作为人类的生活生产的聚落空间,徽州古村落自然是辉煌徽文化主要载体。徽州古村落与徽商的发展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着重叠,二者自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则着重论述徽商在徽州古村落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这样的探索有利于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徽州古村落所承载的历史、艺术、文化,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一、徽商的兴起

徽州地处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徽州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之说,缺乏成片的耕地,即使有,“也非善耕作之地也”,土壤贫瘠,产量不高。山多地少使徽州的粮食供给严重不足,即使丰收之年,也要从江西、湖北或者宣州、池州等地调运粮食,生存环境及其恶劣。群山环抱的徽州是饱受战火侵扰之人的世外桃源,每次战乱,皆有不少人逃难至此。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迁移使得徽州人口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人多地少的矛盾,粮食的匮乏使当地居民生活更加困苦。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徽州当地一年收获的粮食,仅能养活1/10的徽州人,为了生存,大多徽州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活。

在自然地理中,徽州处于我国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水热条件好,物产富饶,盛产杉木、竹子茶业、陶土、桑、麻、木耳。徽州的手工艺品颇具特色,尤其以“文房四宝”著称。宣纸、徽墨、毛笔以及与端砚齐名的歙砚。丰富又具特色的土特产品为徽州人走上“以商代耕”之路展现了很大的可能性,不少徽商在发展之初就是以贩卖徽州特产而逐渐壮大。

徽州层峦叠嶂,陆路不通,但却有十分便捷的水上交通,俗称“上接闽广,下接苏杭”。新安江作为徽州境内最大的水系,东下可达杭州。新安江上游的练江、渐江、丰乐水,全可通航。绩溪境内的徽溪、乳溪顺流而下,可到长江。祁门一带由阊江可入鄱阳湖[2],这样,徽州人就可以通过水路不断地输出土特产和手工艺品以换回粮钱。

丰富的物产加上便捷的水路交通,大大激励了因人多地少,生活艰辛的徽州人走上经商之路,造就了后来徽商的辉煌。在徽州人冒险、艰苦的货物运输过程中,徽州商人行买四方而声名显赫。自明朝中期起,由于商品流通范围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多,整个社会的商业活动和商人群体开始活跃起来。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间,作为一个商人集团,徽州商帮逐渐形成并日渐强大。在这一时期,“徽”和“商”二字开始结合在一起,“徽商”成为一个特定名词被人广为流传和使用。

二、徽商与徽州古民居

徽商自幼年便开始长年奔波在外,对故乡亲人百般牵挂思念,年老时那些经营成功、赚得钱财的徽商则希望回到自己家乡颐养天年,过上舒适的生活。自然,徽商对住宅的建造就格外的费心,精心设计构造、装饰和陈设等方面。精致而典雅的徽州古民居,在建筑史中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徽商文化内涵。

(一)徽商与徽州古民居构造

粉墙黛瓦码头墙,徽派古民居外观上古朴而肃穆。内部却构造精细、装饰华美。古代社会重仕重农、轻工轻商,致富后的徽商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多数不愿对外显富,用这种构造方法实现“藏富于宅”的目的。民居外素内华充分反映了徽商“财不外现”的观念以及内聚、封闭的生活意识[3]。

徽州古民居建筑特征之一天井,俗称“四水归堂”。徽州民居二进或三进不等,每进以天井相隔。风水理念中,天井和“财禄”关联,经商之人自然极其重视。天井周高中低,使天降的雨露与财气,不流向别处。“四水归堂”象征着四方之财如同天降雨露,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

徽州古村落民居皆为砖木结构房屋,防火性能差。民居主人多为徽商,家境殷实。年轻力壮者都出外经商,家中所剩不是长者孩童就是徽商妇,对天灾人祸全毫无反击能力。为了防火防盗,外墙采用高墙封闭式,石砖质窗框窗门,石砖门框“砖门”木门铁皮包沿,朝外一侧用铁钉固定一层水磨青砖,连幢住宅之间虽家家相通,但又相对独立,外墙之间设防火道。一层外墙开窗少,二层山墙开小窗,石砖质门窗,高墙紧固,对外开门很少,防盗性能好。

(二)徽商与徽州古民居装饰

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民间第宅等级制度方面有较严格的限制,如《明史·舆服志四》:“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饰彩色。”这样对间架和彩饰的规定使得赀累巨万的徽商另辟蹊径,在民居室内装饰上最求精雕细琢,古朴雅致。徽商走南闯北中,将家乡特产带到全国各地,其中一项就是徽州的三雕。徽商将木雕、石雕和砖雕的技艺从徽州带向大江南北,又由匠人们吸收和总结外地精华后,返回家乡将精湛的三雕技艺融入徽州民居装饰中。正门门楼、花门栏杆、窗棂隔扇、神位龛座、斗拱飞檐、门罩屋瓴,无一不体现徽州三雕的精美绝伦。最为经典的就是砖雕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雕刻的内容包括亭台楼阁、珍禽异兽、历史人物、民间故事等等,更有将徽州当地山水风景作为题材。在质朴的外观下,徽州古民居内部装饰却是十分华美与精致。

此外,徽商对古民居装饰的影响还有一点,徽商民居厅堂上方太师壁两侧的“过廊”上方各有一个“商”造型,主人借此来表达对当时社会“仕农工商”排位的不满。此内部装饰设计展现了徽商对在日后与官仕之人能享有平等地位的渴望之心。

(三)徽商与徽州古民居陈设

徽州古民居室内陈列摆设同样深受徽商影响而别具一格。民居厅堂上方紧靠太师壁处设有长条木案,案上放一座自鸣钟,其东边一花瓶,西边一古镜,有“终身平静(钟声瓶镜)”的含义[4]。徽州自年幼时便外出经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直奔波于天南地北,不曾归家。他们的家人由此来祈祷商人们平静经商、终身平安。徽商通常会将自己的人生处世哲理体现在厅堂楹联上。例如,西递村笃敬堂两侧楹联为“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体现了徽商自己“贾儒相通”“ 商农交相重” 的新观念。

三、徽商与教育性建筑

徽商是出名的“贾而好文”,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认为“富而教不可缓也,积资财何益乎”。古时官本位思想的商人虽然钱财富裕,但社会地位低下。徽商虽然不满,但也无力改变,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后代能饱读经书,走上仕途,光宗耀祖,不必忍受外出经商,奔波之苦。又有俗语称“朝中有人好做官”,徽商的崛起过程中朝廷官员的帮助与支持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在封建势力对徽商“关照”下,徽商可以获取某种商品的垄断经营权、偷税漏税、承包朝廷工程等等[5]。“朝中有人”的徽商是鼹淮盐场的霸主,在盐市场的垄断使其获得暴利。发展壮大的徽商会不惜钱财在自己家乡捐建私塾和书院,以保障自己在朝廷中的后盾,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如南屏巨商李宗眉先后在西递、南屏、陈闾出资捐建三所免费私塾,还曾一度包下碧阳书院全部的灯油费。

在程朱理学的指导下,借助徽商财力支持,明清时期徽州教育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遍布城乡的私塾、书院等教育机构是其主要体现。其中特殊之处在于徽州书院多数分布于村落之中,而非城邑,“虽十家村落,亦有讽诵之声。”据新修的黟县、歙县等五县县志记载,清末民国初时歙县等五县有千余所私塾,其中部分私塾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成为徽州古村落独特的文化景观,如黟县南屏村的培阑书屋、关麓村的安雅书屋、西递的桃李园等。得益于徽商资助,徽州古村落文化氛围与书卷气息浓厚,成为远近遐迩的“东南邹鲁”。

四、徽商与徽州古村落祠堂与牌坊

徽州是一个高移民社会[6],徽商中有不少是为避战乱而南迁的中原世冠大族,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宗法观念和严格的宗族组织。宗族的支持在徽商崛起过程中非同小可,主要集中在资本、人力、结交权贵等方面。徽商势力壮大后,为了回报宗族,或为了更多利润,徽商对强化宗族势力给予了异乎寻常的关注与支持[7]。徽商不惜输巨金回故里,营造了数量众多、规模宏伟、装饰精美的祠堂,成为徽州古村落的标志。至今徽州古村落中还保留有为数不少的祠堂,黟县西递村保存了敬爱堂、追慕堂、七哲祠等7 座祠堂,歙县棠樾村保存有敦本堂、清懿祠、世孝祠等祠堂,黟县南屏横店街约200m 的街巷保存有8 座祠堂。

牌坊作为中国特有的纪念性建筑,被赋予特定的含义。徽州牌坊也已成为徽州古村落的代表景观之一,历经千百年,至今仍保持完好的有100座左右。其中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最多,占总数1/3。让人震撼的不只是牌坊的精湛技艺和雄伟气势,更多的是牌坊背后的贞节烈女的品德以及她们悲惨的命运。徽商妇,虽与徽商的称号连襟相依,却与徽商命运截然相反。徽商常年在外奔波,走南闯北,一二十年置家于不顾,有古语称:“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这意味着那些徽商妇在丈夫离家后身躯和灵魂都被严格的“家训”“族规”禁锢在高墙重门之中,毫无自由可言[8]。徽商妇便从年少孤独寂寞到年老,用一生的悲剧来换取光宗耀祖的贞节牌坊。

五、结语

徽州古村落是徽州地域文化的产物,徽商作为商界之牛耳促进了徽州文化繁荣兴盛。徽商对徽州古村落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主要体现在民居构造与装饰、文化氛围、礼制建筑。

参考文献:

[1] 陆林,等.徽州古村落的演变过程及其机理[J].地理研究,2004,(5):686-694.

[2] 黄成林.试论徽州地理环境对徽商和徽派民居建筑的影响[J].人文地理,1993,(4):57-63.

[3] 侯曙芳,等.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6):24-28.

[4] 方静.解读徽州[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5] 良发.徽州文化十二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6] 李仲谋.徽州文化纵览[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7] 陆林,等.徽州古村落的景观特征及机理研究[J].地理科学,2004,(6):660-665.

[8] 杨晓明.徽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Hui Merchants in Huizhou Ancient Village

JIANG Chun-xu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angsha 410081,China)

Abstract:The the Ancient Village is main carrier of the splendid regional culture of Huizhou .This paper select special perspective to explain the impact from Hui merchants.Merchants mansions unique structure,decor and furnishings creat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Hui merchants hesitate to devote money to build academy schools and old-style tutorial schools;Merchants spare no pains to support patriarchal clan concept,then ancestral and arch appear as Huizhou ancient village sign.

Key words:Huizhou ancient village;Hui merchant;influence

[责任编辑 王晓燕]

猜你喜欢
徽商影响
徽商怎样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
近代徽商衰落的反思和启示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徽商回归之路
徽商回归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