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中联用西药的治疗效果

2016-11-19 08:41曾浩博张静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糖尿病

曾浩博 张静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治疗中联用西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联用西药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是92.5%,对照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有明显差异,且两组HbAlc指标水平和FPG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存在相对显著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给予糖尿病患者进行联用西药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其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HbAlc水平以及FPG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联用西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2(b)-0007-03

现阶段,糖尿病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一旦发病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1]。从病因角度出发,糖尿病的病因还不能够完全阐明,患者往往会因胰岛素分泌障碍而出现高血糖症状,且糖尿病的并发症相对较多,病情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引起患者残疾以及早逝等。因此,临床上要高度重视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并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2]。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联用西药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了探讨糖尿病治疗中联用西药的临床疗效,该文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4.1±2.5)岁;患者的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1±2.0)年;从患者合并症上来看,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有8例,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有7例,合并有高脂血症的患者有7例,合并有脑梗塞疾病的患者有5例,合并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有4例,合并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有3例,合并有末梢神经病变的患者有2例,合并有便秘的患者有4例;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4.0±3.0)岁;患者的病程1.5~10年,平均病程(6.2±1.8)年;从患者合并症上来看,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有9例,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有7例,合并有高脂血症的患者有6例,合并有脑梗塞疾病的患者有5例,合并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有4例,合并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有4例,合并有末梢神经病变的患者有2例,合并有便秘的患者有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因素、年龄因素、病程因素以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且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对于该研究都知情同意,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1.2 诊断标准

①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都符合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以及实验室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都在8.28~10.06 mmol/L之间,且患者餐后2 h的血糖水平在12.0~19.4 mmol/L之间。②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心肝等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处于哺乳期的患者;排除对药物过敏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指导两组患者进行常规饮食控制以及适当运动锻炼,少食多餐、定时进餐以及定量进餐等,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西药联用治疗,首先在患者就餐之后的15 min之内给予其瑞格列奈片口服治疗,初始剂量控制到0.5 mg,然后在服用一周到两周之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情况实施适当调整,患者药物治疗的最大剂量不可以高于6 mg。联合应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患者口服剂量为0.25 g。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仅对患者应用一定量的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实际用量与观察组患者相同。两组患者的疗程为60 d。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的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为患者就餐之前的血糖标准小于等于7.0 mmol/L,且用餐之后两小时的血糖含量小于等于8.2 mmol/L,患者的临床症状已经完全消失;有效为患者主要糖尿病症状已经基本消失,且患者就餐之前血糖标准小于等于8.3 mmol/L,且用餐之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小于等于10.0 mmol/L;无效为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都没有变化甚至上升,患者症状表现也没有变化。②观察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HbAlc)以及空腹血糖指标(FPG),并做好详细记录与对比。③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8.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研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可以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HbAlc指标以及FPG指标上的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bAlc水平与F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HbAlc水平以及FPG水平上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上的对比

对照组中,出现恶心症状的患者有3例,出现头晕症状的患者有2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恶心症状的患者有1例,没有患者出现头晕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

3 讨论

现阶段,糖尿病是临床上相对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胰岛素分泌出现缺陷或者是胰岛素作用存在障碍而造成的以高血糖特征为主的代谢性疾病。若长时间持续高血糖以及出现严重代谢紊乱症状将会使患者的全身组织器官尤其是眼、肾、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等损害,甚至是功能障碍与衰竭。病情相对严重的患者还会导致失水、患者的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酮症酸中毒以及高渗昏迷等[3]。目前,我国糖尿病在发病率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糖尿病的发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都与患者血糖上升程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此外,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也日益年轻化,尽管一些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然而临床治疗以及预防仍然存在相对较大的难度[4]。要想实现糖尿病的有效治疗,必须要高度重视血糖水平的合理化控制,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实际发病率。但是,由于糖尿病属于复杂性质的综合征,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致病因子不仅包括高血糖因素,还与代谢水平、血液流变学的紊乱以及患者血液在其微血管当中的流动减慢甚至形成微血栓有着密切关系。患者的微循环受到阻碍,进而使患者的血管壁出现损伤,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微血管病变。从治疗角度出发,比较常见的糖尿病治疗方法是降糖药物治疗,所以科学选择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较强,且能够适应个体病情发展的降糖药物是非常关键的。

目前,针对单纯性饮食控制治疗效果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对其应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药物治疗,尤其是伴有肥胖与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肥胖症状[5]。且针对部分格列苯脲制剂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的患者,该药物也会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若将盐酸二甲双胍片药物与胰岛素进行联用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患者胰岛素用量。糖尿病治疗药物瑞格列奈片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方面、运动锻炼方面以及减轻体重方面,都不可以起到良好效果,但是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瑞格列奈片对患者肝肾的损害程度相对较小,且很少引起严重低血糖,对患者的心血管负面作用也相对较小,还不会加速患者的β细胞功能衰竭,在糖尿病治疗期间有着较好的治疗顺应性[6]。在糖尿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盐酸二甲双胍以及瑞格列奈药物联用能够抑制患者体内肝葡萄糖生成,阻滞小肠吸收对于葡萄糖的吸收。而且盐酸二甲双胍还能够使糖尿病患者通过其他途径来摄取葡萄糖,进而刺激其胰岛素,有效提高胰岛素的实际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糖尿病患者在葡萄糖方面的耐受能力,快速降低患者空腹条件下以及餐后2 h的血糖含量。其中盐酸二甲双胍药物可以对第一个进餐段内血糖实施合理化调节,增加患者体内血浆当中的胰岛素分泌,降低实际血糖含量。之后再应用瑞格列奈药物进行体内胰岛素调节,借助胰岛素对患者血糖的调节机制,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从某种程度上讲,瑞格列奈胰岛素作用机制以及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类似,可以与胰岛素中的β细胞膜特殊受体进行结合,然后使胰岛素β细胞膜ATP针对K+的依赖作用关闭,有效阻止K+外流[7]。与此同时,还会使其胰岛素中的β细胞膜丧失极性,使电压得到释放,究其原因在于运输Ca2+通道通过对患者体内相关胰岛素分泌情况的调节来控制血糖,最终的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该研究中,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HbAlc指标水平以及FPG指标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瑞格列奈片以及盐酸二甲双胍片联用西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其HbAlc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FPG水平,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陈威妮,姜淼,郑光,等.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成药和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1):299-302.

[2] 郭跃.双补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肠病48例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2):230.

[3] 刘希宏.中西药物联用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2,25(7):9-10.

[4] 陈蓉.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4):73-74.

[5] 姬广伟,曹兴梅.苦碟子联用大剂量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27(9):1178-1179.

[6] 刘平,廖艳林.五参口服液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伴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8):16-17.

[7] 谷亚苹,翟坤光.中西药联用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5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383.

(收稿日期:2015-11-18)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