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成语结构 推断字形词意

2016-11-19 02:47牛锐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词义短语成语

牛锐

并列式成语是成语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通过这一结构方式的特点,我们很容易推知那些尚不熟悉的字形及词义。下面分三点陈述。

例1 修改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插科打浑(诨) 重峦迭(叠)嶂 文恬武嘻(嬉)

解析 “插科打诨”是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的一个并列短语,“插”与“打”都是动词,是对应的;“科”与“诨”对应,“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那么“诨”意应与其相关,可见此成语中的“诨”不能写成“浑”。“诨”是指诙谐逗趣的话,“插科打诨”意为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重峦叠嶂”是由两个偏正结构组成的一个并列短语,“重”与“叠”意思相对,“重”意为“一层层”,那么与之对应位置处的“叠”意也应为“一层层”,因此该成语正确的写法为“重峦叠嶂”。

“文恬武嬉”,是由两个主谓结构组成的一个并列短语,“文”与“武”相反,“恬”与“嬉”相近,“恬”意为“安逸”,“嬉”意指“游乐”,而“嘻”往往表示“惊叹或拟声”,所以此处的“嬉”写作“嘻”就是错误的。

点拨 用成语结构上的交叉对应关系修改错别字,实际上用的是互见法,即利用成语相对应位置上的字意义相同、相关、相反等特点,通过已知字推求另一字的写法。

例2 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

兴尽意阑 前倨后恭 左辅右弼

解析 “兴尽意阑”是不常见成语,“阑”不好理解,但根据成语近义交叉组合的原理来看,“阑”与“尽”语意应该相近或者相反,那么“阑”也应为“将尽”之意。同理,“前倨后恭”中,“倨”与“恭”意义关联,应为“傲慢”之意。“弼”的语意应与“辅”相关,因此应理解为“辅助”。

例3 整体理解下面两个成语的意思。

宵衣旰食 彰善瘅恶

解析 “宵衣旰食”这个成语中“旰食”不常见,但“宵衣”意思是明白的,“宵”指夜里,“衣”在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穿衣”,指“天未亮就穿衣”。根据成语前后两部分同义相推的原则,相对应位置上的“旰食”应指“天黑时吃饭”。从而推出该成语的整体意义即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黑了才吃饭。

“彰善瘅恶”,“彰善”的意思是“表彰善良”,很好理解,但“瘅恶”比较生僻,根据并列式结构词语的特点,“善”与“恶”为反义词,根据成语前后两部分反义相推的原则,可推知“瘅恶”应为“憎恨丑恶”,“恶”总不至于表扬吧。该成语的意思就是表扬好的斥责恶的。

点拨 依据成语结构上的交叉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借助其中一个熟悉的字义去推知相应位置上另一个不熟悉的字的意义,也可以借助成语内对式组合前后两部分的语义关系推求成语的整体意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4 翻译下列句子。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解析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句出《诗·小雅·蓼莪》,“怙”与“恃”位置相对,“恃”意为“依靠”,根据相同位置意义相近或相反原则,可以推断“怙”应为“依仗、凭借”之意。应翻译为:没有父亲,我依靠谁;没有母亲,我仰赖谁。

第二句也是上下对举,下句“临”意为“亲临”,上句“凭”与其位置对应,据此推断也应作“临”理解。翻译为为:装殓时不在棺前,入土时没有亲自送你到墓穴。

综上所述可知,汉语成语的组合结构是有规律的,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相对应位置上的词,意义有一定的互证关系,或相反相对或相互比照或意义一致,而文言中有些文句的结构整齐,处于同一位置上的词应该是用法一致,词义相近或者相反。如能巧妙利用这些结构特点,对辨别字形、推求成语的意义和推断文言实词词意将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词义短语成语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拼成语
《健民短语》一则
2015年高考英语最可能考的短语
猜成语
字意与词义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