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贺岁片的五大品种

2016-11-19 08:41
中国名牌 2016年4期
关键词:贺岁片冯氏贺岁

第一类:冯式喜剧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夏波指出:“冯氏喜剧主要是京味风格,真正来源是王朔、葛优等人。讲究语言上的冷幽默以及讽刺,主要为平民视角。”

具体说来,冯氏喜剧具有如下特点:市民策略和都市小人物的欲望表达;假定式的游戏情节;沉重却不失深刻的主题;京味儿语言。

冯氏贺岁片从电影的投资、制作、发行、宣传与放映,都能抓住市场的核心,对受众需求定位准确,从电影的生产、消费与回报,每个环节都精心打造,精益求精,可谓步步惊心,即使广告的植入也没有阻挡住观众的热情。

第二类:周星驰系列

周氏喜剧则完全秉承了香港喜剧近乎闹剧的风格,想象力丰富、夸张,不讲究合理真实,只求新奇、好玩、娱乐,以观众开心效果来决定一切。

20世纪90年代是香港贺岁片的成熟和鼎盛时期,贺岁片几乎成了可以一窥艺人当年人气的试金石。贺岁片的演员阵容,不仅可预期影片的票房,甚至成为港产贺岁片运作的潜在规则。而说到90年代的香港贺岁片,不得不提两个人,一个是无厘头之王周星驰,另一个是动作喜剧之神成龙。周氏无厘头喜剧独步江湖,使得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贺岁市场成为周星驰的天下,几乎每年农历新年期间都有作品问世:1993年获4000万元票房的《唐伯虎点秋香》,1995年4500万元的《大话西游》,1996年3600万元的《大内密探零零发》,1997年4800万元的《家有喜事》,1999年3000万元的《喜剧之王》等等。

之后更有《国产凌凌漆》《功夫》《少林足球》《长江七号》《西游降魔篇》等。

第三类:成龙系列

1995年1月31日成龙的大片《红番区》在内地上映,那天,正好大年初一。春节七天,观众们扶老携幼、拖家带口挤进电影院,抢着看这部成龙远赴美国拍摄的电影。

在那个划时代的春节档,《红番区》一举拿下9500万元票房,占大陆市场全年票房的8.5%,仅次于由施瓦辛格主演的进口大片《真实的谎言》。

最重要的是,以《红番区》为起点,中国电影市场打响了“贺岁档”的发令枪,让中国观众开启了过年看大片的习惯,也让国内电影从业者们看到了新的市场契机。

以后成龙以每年一部的速度,连续在大陆推出了《大醉拳》《红番区》《白金龙》(《警察故事4》)《义胆厨星》《我是谁》5部贺岁片,共创下了近4亿元人民币的总票房。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成龙无疑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贺岁档大佬”。

之后成龙又陆续制作了《尖峰时刻》1、2,《神奇燕尾服》《大兵小将》《邻家特工》《十二生肖》《警察故事2013》《天降雄狮》等。

成龙之所以成为风靡全球的功夫巨星,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的创新和变通。1970年代人人都模仿李小龙,他转身开创了“功夫喜剧”的独门路径;当功夫喜剧开始泛滥,他又打出高危动作、杜绝替身的招牌,还吸收了卓别林、金·凯利、007等各种电影元素,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当银幕上的“拼命三郎”越来越多,他又开始玩更刺激的亡命挑战、真人实景、高科技装备、动作一次比一次更难、设计一次比一次新鲜。而《警察故事2013》的亲情路线、《十二生肖》的爱国主题,似乎也跟成龙擅长变通的特性一脉相承。

第四类:陈凯歌张艺谋系列

陈凯歌拍了《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产量远低于张艺谋,而且陈固守其文艺品味,努力拍出奥斯卡水平的作品。而相对于陈凯歌,张艺谋似乎更向商业靠拢,所以他的贺岁片出品量2倍于陈。《英雄》之后,他制作了《十面埋伏》《三枪拍案惊奇》《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等,题材、风格变化不定。

第五类:进口美国大片

从1994年引进美国大片开始至2011年,18部年度票房冠军中只有6部在贺岁档上映,比例只占到1/3。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应当是正常的,因为全年毕竟还有暑期档,还有平常档期,管理层会平衡安排。

猜你喜欢
贺岁片冯氏贺岁
粤西出土唐许夫人及冯氏墓志相关史事考略
国产贺岁片的前世今生
武汉大学冯氏捐藏馆藏品展
电影摄影机
新春贺岁,迎接挑战
贺岁片
春天来了
——新年贺岁歌
初三看贺岁片
更牛的贺岁攻略 新网吧宝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