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莉云主任医师治疗中老年慢性泄泻经验探析

2016-11-19 08:41郑玉董月秋姜莉云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4期

郑玉 董月秋 姜莉云

摘要:目的观察用四逆汤合四神丸治疗中老年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74例中老年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四逆汤合四神丸辨证治疗,观察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停药3个月后,观察复发率,治疗组总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汤合四神丸治疗中老年慢性腹泻能更好地缓解症状,并减少复发率。

关键词:姜莉云主任医师;阳虚泄泻;四逆汤合四神丸

中图分类号:R256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4-0001-03

慢性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量增加,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病程多持续在2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1]。该病与西医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溃疡性结肠炎等密切相关。笔者师从于姜莉云主任医师,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昆明市名中医,导师尤其擅长中医脾胃疾病的临床辨证,且导师师从于全国名老中医吴荣祖教授及李乾构教授,在临床中导师采用四逆汤合四神丸治疗中老年慢性泄泻,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4年1月门诊中老年慢性腹泻病例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79±708)岁,病程2月8年;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3.1.7±670)岁,病程2月75年;两组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2]:排便次数增多,每天3次以上,便质稀溏,甚至如水样,大便量增加,病程在2月以上。可伴神疲乏力,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诺氟沙星03,bid;蒙脱石散剂3 g,tid。治疗组给予四逆散合四神丸加味,日1剂,分两次口服,20天1个疗程。兼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者,加四君子汤;脘腹胀满者,加焦楂、神曲;泄泻肠鸣,胁肋胀痛者,加柴胡、香附;腹痛明显,加白芍、木香;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要求禁食生冷油腻不洁食物,以免影响疗效。停药3月后观察复发病例。

1.4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大便日1~2次,质中,停药3个月以上不复发;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成形,但停药3个月内复发;无效:症状未消失,大便未见改善;[3]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结果

因各种因素影响,治疗组脱落病例6例,对照组脱落病例4例,治疗组最终纳入病例4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及表2。

3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男,63岁,于201.3年10月1.3日以“反复腹泻6年”为主诉就诊。患者反复腹泻6年,常因情志变化、饮食不节或气候交替加重,自服“思密达或黄连素片”后症状可缓解,平素大便3~4次/日,常晨起大便,为黄色稀糊状便,偶有少许黏液,无脓血夹杂,偶有腹部隐痛,喜温喜按,腹胀肠鸣,伴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四末欠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考虑阳虚泄泻,治疗以温阳止泻为主,予四逆汤合四神丸加味。方药如下:制附片(另包,开水先煎4小时)100 g,干姜10 g,吴茱萸10 g,肉豆蔻1.5 g,五味子10 g,补骨脂10 g,党参20 g,炒白术1.5 g,茯苓20 g,薏仁30 g,怀山药1.5 g,泽泻10 g,炒柴胡10 g,香附6 g,炙甘草10 g。连服1周。10月20日二诊,患者诸症皆减,大便2次/日,晨起第一次成形软便,乏力改善,无腹胀,去柴胡、香附,继服2周,大便1次/日,为黄色成形软便,诸症消失。随访3月,未见复发。

4讨论

《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汪昂曰:“久泄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 脾胃虚弱所以不能腐熟水谷,输布精微,除脾胃本身之外,同时亦需赖肾阳之温煦,“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虚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也。”脾阳与肾中真阳密切相关,命门之火能助脾胃腐熟水谷,促进肠胃消化吸收,而中老年人久病体弱或久病之后损伤肾阳,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常而引起慢性泄泻[4]。

《伤寒论》389条“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353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中老年久泻,肾阳虚衰,故采用四逆汤加味以温阳散寒。方用附子、干姜气味雄厚,能走能守,相辅相成,合奏温中回阳之功。其中附子重在振奋阳气,以治恶寒,四肢厥逆,汗出不止,脉沉细弱,干姜重在温中祛寒,以治中焦虚寒,呕吐下利;灸甘草缓和姜附之烈性,且有补益脾胃之功。使脾胃运化正常,腐熟水谷,分清别浊,以使疾病迅速痊愈。四神丸出自《证治准绳》,具有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作用,主治命门火衰所致腹泻。方中补骨脂为辛苦大温,能补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温补肾阳,暖脾止泻;辅以肉豆蔻温脾暖肾,涩肠止泻;佐以吴茱萸辛热除湿燥脾,能入少引厥阴气分而补火,温中散寒。肉豆蔻与吴茱萸相配,脾肾兼治,使命门火足则脾阳得以健运,温阳涩肠之力相得益彰;五味子为酸敛固涩,五味子咸能补肾,酸能涩精,涩肠止泻,盖久泻皆由于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故大补下焦元阳,使火旺土强,则能制水而不复妄行矣[5]。临床兼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者加四君子汤及薏苡仁、山药等品以益气健脾,复运化之功能。并加泽泻分利小便,以利小便而实大便;兼见嗳腐吞酸,脘腹胀满者,加用焦楂、神曲消食导滞;胁肋胀痛,腹痛肠鸣者,宜抑肝扶脾,应用柴胡、香附疏肝解郁,活血行气;腹痛明显者,加用木香、白芍理气止痛等。

中老年慢性泄泻与其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临床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姜老师十分重视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合理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

参考文献:

[1]高芳补中益气汤加减灌肠治疗慢性泄泻62例[J]光明中医201.4,29(6):1.2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S]1.994:9

[3]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1

[4]王承琳健脾渗湿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性腹泻52例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51-52

[5]马纯清四君子汤和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泄泻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1.1):21.1.9-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