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主旋律提升传播力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2016-11-20 09:48耿银平
声屏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舆论意识

□耿银平



弘扬主旋律提升传播力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耿银平

摘要: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凸显了强烈的主旋律和正能量意识。主旋律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民新闻观的本质体现,主旋律意识应该让“中国故事”、国家软实力得到更精彩的呈现,让新闻的脊梁意识得到积极凸显。弘扬主旋律是对个性化传播、自媒体传播、多元化传播的必要价值廓清和提升。

关键词:主旋律新闻舆论传播力

今年的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这些论述凸显出强烈的主旋律和正能量意识。在全国人民奔小康、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新闻宣传要谨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偏颇、不偏激,让主旋律意识扎根人心,发挥积极、深入、持久的引领效应。

“主旋律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民新闻观的本质体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种全新的无产阶级的新闻观,它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色彩和时代思想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它要求新闻舆论宣传在记录和传达各种消息信息的同时,更要将新闻的人民性、群众性和社会性,放在重要位置。

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其新闻取向应该是:是人民最关心的,而不是人民币最关心的;是群众和社会最关心的,而不是媒体的经济效应、商业效应最关心的;是健康向上的舆论效应和积极价值观,而不是窥视隐私、贩卖丑恶等庸俗价值观。当新闻所关注的多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对现实生活的提炼,新闻舆论才能释放出激情和感染力,成为群众的“精神食粮”,让人们在国家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的感召下奋斗。

因此,要让主旋律意识成为新闻职业“底线”。首先,我们要将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当作人民新闻观的最好的标杆,将人民的情感基点当作主旋律意识最好的评判标准,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以人民为创作中心”。其次,新闻传播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摆脱“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自我情绪纾解,摆脱对个别现象的选择性、娱乐化解读,走向广阔社会、苍生大地,为推动整个社会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协同一致的向心力、求同存异的包容力作出积极的引领。第三,媒体宣传、舆论宣传要保有始终如一的新闻正义感。市场社会物欲横流,不少媒体和新闻从业者容易受到金钱和特殊利益集团的收买,在新闻需要和金钱需要、职业良心需要和利润需要之间出现迷失,让新闻媒体应该坚守的主旋律意识蜕变为有偿新闻、放大丑恶和不足等等,扭曲了新闻规律。因此,媒体及从业人员要战胜物质化诱惑,胸有正义,让新闻的良心、新闻的正义感高高飘扬。

主旋律意识让“中国故事”、国家软实力得到更精彩的呈现

历史经验早已证明,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需要考察经济总量,更需要考察文化总量、道德总量、价值总量等文化软实力。有这些无形的文化资产和沉淀,才更能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卓越和坚强。

在当前的舆论宣传格局中,仍然存在着“西强我弱”的态势,这就使得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优势、价值优势未能得到有效的宣传。据统计,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和合众国际社每天发出的新闻信息量约占整个世界全部发稿量的80%。西方50家大型媒体跨国公司占领了世界95%的传媒市场,其中美国就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中有60%-80%的内容来自美国。中国鲜有话语优势和传播优势,这和我们当下的国际地位、文化大国的形象不够匹配,也让我们的文化受到西方价值模式的挤压。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乐黛云说:“中国文化要有影响力,就要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现代化形象,媒体在进行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的同时,更要有深度弘扬主旋律意识,将那些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韵味的好故事、好桥段、好作风、好人物等,及时传播出去。我们更要多研究国际传播和舆论特点,多进行与时俱进的媒体融合,多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宣传语言和宣传特色方面下工夫,让舆论传播产生强烈的国际效应、现代化特色。好的新闻作品和精彩的故事,是优雅的中国形象的最好见证。这样的新闻、故事多了,走进了更多人的心中,呈现在世界面前的必将是一个欣欣向荣、气象更新的现代化中国。

主旋律意识让新闻的脊梁意识得到积极凸显

舆论宣传、信息传播,不仅是一种信息流动,更是一种意识形态、价值传播。媒体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应该体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以党和人民的立场营造主流的舆论气场。

媒体要通过形象化的舆论宣传,将抽象深奥的宏观理论,转化为鲜活生动的生活故事,给公众带来价值统一。我们倡导生活化的朴素语言,应将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看得懂的新闻语言,给群众带来有益的精神营养。媒体更要练就一双善于挖掘美、发现美的眼睛,把大街小巷、工厂社区的感动故事、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的事迹进行轰轰烈烈的传播,把真善美的人格和道德养成送到千家万户。媒体还要站在公平公正、拨乱反正、拨云见日的精神高度,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良和不足,比如见利忘义、精神冷漠、性情自私、践踏诚信、蹂躏公德等行为进行严厉抨击,倡导一种激浊扬清、引人向上、心怀正义的日常生活规范和社会公德。

“与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媒体宣传的是正能量、真善美,生活环境、社会氛围的优雅和玲珑,人心深处真善美的因子就能被充分激活,人性中的传统美德就能得到激情澎湃的释放,让社会发展、精神和道德发展告别不足,走向优雅;告别自私,走向博爱;告别丑陋,走向高尚。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让社会价值发展走向新的领地!

弘扬主旋律是对个性化传播、自媒体传播、多元化传播的必要的价值廓清和提升

当下是网络社会、价值多元社会,“大众麦克风”的出现以及快捷传播容易出现“信息垃圾”,弄出假新闻和谣言。例如,今年春节期间引发热议的“上海姑娘去江西新闻”等被证明是假新闻等。另外,还有各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走马灯似的浮躁宣讲、口水讨论等,给公众带来不小的价值误导。这时候,作为权威媒体、专业化精神体现的传统主流媒体就应该及时发声,通过对主旋律的积极传播,纠正由此带来的价值混乱;通过主旋律的健康清明,净化不良观念和舆论污染。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性的焦点事件,主流媒体更应该做有态度的传播者,在深入调查、认真分析、廓清迷雾、严谨求证的基础上,释疑解惑、去伪存真、扶正祛邪、弘善笞恶,以责任赢得信任,给公众提供经得起考验的新闻舆论,让新闻报道成为价值的引领、精神的灯塔。

那么,新闻工作者的努力何为?

首先,以仁心说。新闻舆论是信息的流通,也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和观念,会给社会发展、人心和谐、公众士气带来感染和推动。那些充满了仁爱之心、体恤之情、朴素的公共情怀的舆论宣传,总能成为精神世界的一团火焰,带来无形的温暖、价值的凝聚;那些责任心不够强、娱乐化倾向和庸俗化气息太多的宣传,则会给精神道德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假新闻”“标题党”等会污染清明的“舆论空气”,降低新闻宣传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因此,新闻工作者和舆论报道要有广博的仁爱之心,心怀仁心,从爱出发,“泛爱众而亲仁”“温良者,仁之本也”“上下相亲谓之仁”,善于并且始终站在爱社会、爱家庭、爱责任和勇于担当的高度书写新闻,传达信息。仁是真诚、善良和优雅的起点,仁是化解和过滤偏执情绪、“有色眼镜”的最好“良药”,新闻宣传被爱包围,文字就会变得柔软有弹性,“帮忙而不添乱、担当而不避责、尽职而不越位、切实而不表面”,让世道人心和社会发展,更有温润的春天的气息。

其次,以学心听。新闻报道是对社会发展的忠实记录,是对社会、精神的深层挖掘和升华,因此,新闻工作者和舆论报道更要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严谨认真、善于倾听的职业底线和精神:注重电话采访,更注重基层采访;注重采访当事人,更注重采访旁观者和新闻事实见证人;重视网络信息传播,更注重过滤掉其中的泡沫成分;注重独立思考,更注重善于倾听。每一个新闻报道和细节,完成的是多角度、多层面的信息收集和加工,反映的是客观、准确、全景的素描,充满了对真相和真理的敬畏,富含兢兢业业的慎独意识。新闻工作者应不盲从,不追风,不迷失,有定力,把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作品呈现给社会大众,发挥积极有效的导向引领。

第三,以公心辩。这里的“公心”,强调的更是新闻正义感、不避锋芒、求真务实的新闻瞭望者的公共角色。舆论报道和新闻采写只有站在公平正义的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谋划问题,不因为追求所谓的媒体经济效益而疏忽了新闻操守,不因为追求所谓的“新闻有偿”而遗忘了新闻良心,不因为所谓的自我情绪化而没了新闻担当,更不因为追求所谓的眼球效应、“收视率崇拜”而扔掉从业底线。新闻选择点应始终站在公共利益需要、公平发展需要、国家利益需要,说话发言应像范长江“有了健全的人格,才配做新闻记者”,像邹韬奋“不为私情萦梦寐,只将贞志凌冰雪”,不为诱惑所动,不为浮名牵引,“在众声喧哗中允中守直、在利益诱惑下激浊扬清”,新闻发言和书写才能更有硬度、有态度、有情怀,无形中完成重要的价值统一、观念融合。

当然,弘扬主旋律意识绝对不是不让报道负面新闻、社会阴暗面,媒体在报道负面新闻时不是为了追求刺激、放大丑恶,甚至刻意制造眼球效应、收视率崇拜,而是需要善于将所谓的“危机”转化为“机遇”,将“不足”当作向前发展的“台阶”,将抱怨和牢骚转化为心平气和,“以我之价值,化人之心结。”主旋律是一个音乐学名词,也叫主部,“是一部音乐作品或乐章的旋律主题”,与之相对应的是副旋律、副部。为了让主旋律意识和音乐主体得到深入彰显,媒体的宣传需要对副部旋律进行描画和书写,让它配合主部旋律完成音乐形象的深度刻画。

总之,新闻工作者要树立主旋律意识,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做出积极的担当。

(作者单位:开封市信息工程学校)

猜你喜欢
舆论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论低年级合唱意识的培养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巧用迷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