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效果

2016-11-21 01:37姜萌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效果课堂教学

姜萌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少年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品德与社会》课是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让孩子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是同语数英同样重要的课程,但是由于品德课教师大多是兼职,且该学科质量评价较难等原因,致使平时的品德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5-02

一、回归生活,增强学生参与感

怎样才能提高品德课堂学生的参与感呢?

让品德课堂回归生活。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少年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我平时在教学中先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然后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例如教学山美版三年级上册《我当小管家》一课时,让学生先回家体验生活,课前设计了三个活动。1.给爸妈准备一周的早饭,2.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一周,3.观察记录爸爸妈妈一天做了哪些事(观察记录卡)。学生体验后大家课上交流感受,让孩子知道到父母工作的辛苦和为孩子操碎了的心。懂得作为家庭的一员,要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和爸妈一起分担家务,养成对父母、家庭和自己生活的初步责任感。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回归生活,在孩子的体验中已经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了品德课的教学,而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活动多样, 增强学生体验感

品德学科与主学科不同的就是更侧重于情感的体验教学,过程的体验更重于结果。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这种教学形式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有疲倦感。而这门课程的自身特色在更大程度上引导教师改变自己的做法,改变自己的角色。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通过一次次地教学,也不再是一位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老师了,而是一位能与孩子一块儿活动、一块儿学习、一块儿游戏的好朋友。例如在教学中我比较常用的课堂活动有:

1.小演员进课堂

在品社课中,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行为习惯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表演,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其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很多课都涉及到的好习惯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表演出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让大家看完后进行评价,达到教学目的。这样在评演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2.小老师进课堂

在一些教学中学生当老师讲解的方法屡试不爽,既能锻炼小老师的能力,又能吸引听课孩子的眼球,所以这种方法在品德课上也很实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我在教学《天堑变通途》这一课时,一个小组的学生展示了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后,他们直接可以像老师那样对在坐的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去北京旅游你会选择哪种交通方式?为什么?”学生们一问一答,老师仿佛成了观众,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教学变得潜移默化。

3.小辩手进课堂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例如《放眼看交通》一课我就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既然交通发展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不便,那我们就把交通工具抛弃算了,行吗?”全班同学都参与了正方和反方激烈的辩论,最后大家都对使用交通工具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教学效果非常好。

4.微视频进课堂

近几年微视频已经被大家广泛接受和使用,在我的品德课上它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年级的教学中微视频可以反转课堂,讲解知识点。例如五年级《卢沟桥上的枪声》一课,我就制作了《我们不应忘记》的微视频,讲解了七七事变的真相,让学生记住了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了解了日军侵华的暴行,看到了我们全民族反抗的大事件。8分钟的视频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却很多,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课程整合, 增加德育资源

课程整合是我们很多学校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在品德教学中可以进行大胆的改革,把国学,传统文化,环境教育,海洋教育等课程进行整合,充实到品德课堂中,让学生耳目一新。国学,这个词让我们想到了先师孔夫子,想到了中国的礼仪之邦,想到了彬彬有礼的学生,国学本来就包含着很多的品德教育,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呼吁重拾国学,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我把国学和我们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整合在一起,课堂教学成果斐然。

总之,要想真正教好《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教师就应该多想方法,不断创新,在探索中求进步、促发展,我坚信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效果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灵动耳环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