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追剧style?

2016-11-21 18:47陆泓
第一财经 2016年41期
关键词:新剧日剧鲜肉

陆泓

如果你问美剧迷和日剧迷一年的秋天从何时开始,答案一定是金灿灿的10月。因为苦等了期待了许久后,新一季的美剧日剧从这个月开始正式闪亮登场了。当然爱追无规律播放的国剧新番的朋友就没有这样的苦恼了,鲜肉月月有,一年到头都如春天般幸福。

在这个秋天呢,《权力的游戏》的制作公司HBO推出了一部叫做《西部世界》的新剧。这部讲述高阶人工智能的新剧才出来两集,就在吝啬高分的豆瓣上被1.9051万人投票捧上了9.3的高分。

有好剧当然令人兴奋,但接下来的日子就苦啦,追的剧更新的当天,刷个微博朋友圈都战战兢兢的。有句话说得好,“防火防盗防剧透!”多少次,我们都恨自己太有好奇心,手指不由自主地就戳开了那些剧透满满的影评,由此懊悔一整个星期。当然啦,根据二次元RPG游戏里特别时髦的“有光明是因为存在黑暗”的二元对立统一理论,有怕被剧透党,自然也就存在着爱剧透党,不然哪来那么多围绕着剧透和被剧透的恩怨情愁。

但怎么说我们的世界也是三次元的,比二次元多了个维度,剧迷的属性自然也更百花齐放。比如日剧美食番爱好者,只盼新一季《孤独的美食家》里五郎出个差又能找到什么好吃的,或是日本人又拍脑袋找了个特会做饭的黑道、警察、美男、主妇、神秘居酒屋老板来给大家表演做饭就行—剧不剧透都不妨碍我们找治愈。比如英剧迷,刷完《极品基老伴》里精彩的吵架斗嘴再看看《小不列颠》里突破脑洞的角色扮演短剧即可—我们欣赏的是戏剧和台词艺术,剧透在这儿根本不顶用。什么,你问石原里美新出演的《校对女孩》到底演了啥?当年的《绯闻女孩》究竟排列组合了几对CP?谁知道,大家都是来看穿衣指南的好吗?

影视行业总是备受瞩目、热钱涌动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有一百种观众就有一百种商机呀。你看,在《来自星星的你》之后,炸鸡和啤酒瞬间就成了与泡菜、年糕齐名的韩国国菜。《太阳的后裔》播出后,淘宝上也是满眼的同款。有个叫雨前羽街的网友把《中华小当家》里的菜都实践了一遍,也立马成了响当当的美食KOL。

在这个风口下,服务各种类型剧迷的新产品也层出不穷。比如现在还有一种软件,电视剧一边播它就一边把主角穿了什么牌子的衣服用了什么色号的唇膏全都列在旁边,更有甚者点击一下屏幕就能直接购买。按这个思路,美食点评、外卖和菜谱类App也可以开发出一个新软件,帮助观众自动识别主角们在吃什么。代客读书的内容创业者其实也可以开发这样一款应用,帮观众找到剧中那些精彩台词的典故出处,再顺手帮用户把好词好句记在云端以便随时用手机复习,从此再也不愁谈资。

最后,不管怎么说,我们能过上今天这样红红火火的追剧生活,还是最应该感谢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字幕组!

追剧,追的其实是……

从1930年英国人拍了全球第一部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开始,追剧就成了迷弟迷妹们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低配生活和高端影视剧更配哦

很多人的小时候都会纠结年轻时代在清华还是北大度过,最后还是只能拜在村口王师傅门下学习烫头。作为没有能够当上医生、律师、神探和科学家的平凡的大多数,我们选择不了自己的生活,但可以去看看那些向往的命运呀,比如喜欢靠拼爹奋斗一番天地最后获得了happy ending的可以看《奋斗》,喜欢探讨生命意义同时又好职场宫斗的,《实习医生格蕾》就是一部好剧。总之,搬了一天砖之后,总得有些东西让我们可以用上帝视角看看另一种不同的生活会是什么样,让内心获得点小满足吧。

从别人的生活里获得安慰

说到治愈感,就不得不提《深夜食堂》。从普通学生到行走在刀尖之上的黑帮大哥,从夜场女郎到名望超高的美食家,不管他们的身份如何,小林薰演的食堂老板总有一款美食可以让食客感受到“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这部剧里的人物就像实实在在的一个朋友那样触手可及,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好像也曾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他们面对事情的态度也似曾相识,他们解决这些事情的方法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好像也能适用。说起来,《深夜食堂》第四季就在这个金灿灿的秋天回归咯,190个国家同步播出也说明了这部剧在暖心界的大佬地位。

我本无心去追剧,奈何安利太猛烈

每当一部新剧上线的时候,各种公众号、微博大V都会迅速地跟进,如果说这些看剧指南还能有计划地无视的话,办公室茶水间和食堂里的安利就避无可避了。就像传播学里的魔弹论说的,这些来自于同事朋友的讨论会像皮下注射一样直接有效地刺激到你,为了不落伍,你一回到家就会马上去搜索这部剧。

鲜肉的力量

还记得外滩的那个邮筒吗?就因为鹿晗的一张照片,一个普通的邮筒也成了网红。这就是鲜肉的力量。对于迷妹迷弟来说,哪管剧情好不好,只要有鲜肉,追!《解密》的导演安建不都直接说出口了么,没见过陈学冬不要紧,只要他微博粉丝有1700万那就签,不会演戏也教到会。电视剧行业都已经树立起一套有鲜肉即胜利的价值观了啊朋友们!算盘可能是这样打的,从开拍的第一刻起,粉丝们就会自带话题,义务宣传,接着就进入了上面那个循环,原本无心追剧的大众在办公室的茶水间吃了一记重重的安利,开始了一段不归路。

就3个字,周指活

每次万众期待的新番更新后,弹幕里飘着的除了各种“火钳刘明”就是一大片的“周指活”—每周就指着这一天活了。毕竟相比于每四周才发一次的工资,一周一次的更番显得更加合理。“既然今天更新了,那就吃顿好的庆祝一下吧!”这样的理由似乎也就变得更加理所应当。这么一来,如果一部分的剧集可以像《权力的游戏》那样每周一更新,“忙day”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怕了。

追剧,也有各种体质和流派

比剧本身更加多样的,是看剧的人。

反应敏捷派

对于很多HBO剧的粉丝来说,最娴熟的动作估计就是快速地关掉播放窗口或者迅捷地合上电脑,因为他们在看的是又黄又暴力的HBO,手速但凡慢一点可能就吓到自己或是来喂你吃桔子的爸妈。久而久之HBO剧的粉丝的反应速度和动作效率会变得出奇得高。对于这些朋友,我们只想顺便说一句:《西部世界》,前方高能预警。

迷茫派

每当一部新剧上线,总有很多人会先直奔豆瓣、知乎和烂番茄的评论区,看过评分和评价再决定追或不追。但什么时候豆瓣评分就成权威标准了?拿《黑客军团》来说,在豆瓣上7.7的评分远低于六季平均分9.5的《权力的游戏》,很多人不喜欢这部剧赘述的风格,加上画面和OST风格另类,于是便低分+弃剧。但这部一些人眼里的中二黑客剧在金球奖上,战胜了神剧《权力的游戏》,还有响当当的《纸牌屋》《嘻哈帝国》,拿下了2015年的最佳剧情类剧集奖,如果真的只相信网上的评分,你真的会错过好多。

甘愿被洗脑派

日剧迷应该占大多数,因为日剧里反鸡汤金句实在太多了呀。比如天海佑希在《GOLD》里会告诉大家遭逢不幸并不能成为杀人犯罪的理由,很多人虽然不幸还在努力地生活;阿部宽在《龙樱》里告诉大家人生有很多理想和现实不同的瞬间是因为人都会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去假想,直到有一天终会发现一切都是自己一厢情愿。这些嘴炮不仅畅快淋漓,还发人深省,简直看一部剧就接受一次洗礼。

火眼金睛派

有一个独特的看剧流派叫找bug派。比如《太阳的后裔》倒数第二集就让很多学医出身的网友特别气愤,提出了“电极片贴错了”“输血器没打开,而且还跟袖带在同侧”“袖带也绑反了、快死了也不吸个氧”“哭得这么梨花带雨的CPR还能做吗”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再比如《绝望的主妇》里经常被人指出的物品瞬间移动。对于刚好专业对口或者瞬间记忆能力特别强的观众来说,电视剧里出现的每一样东西都在他们心里的坐标轴上,什么事情都逃不出他们的法眼。至于这么做的成就感嘛……大概是挑战既有权威的快感?

没耐心派

bilibili的资深剧迷有个默认的规矩,叫先看3集再说话。精彩的开头能迅速地抓住观众的眼球,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好剧都有一个好的开头,这就导致很多观众一拍脑门就弃剧。比如《我的危险妻子》,这部剧的第一集从第一秒开始就有成吨的弹幕指责它抄袭《消失的爱人》,但在看完了以后才知道这部时刻在反转的剧有多烧脑。虽然一个好的开局很重要,但好的开局并不是衡量一部剧好坏的全部,多看几集,说不定就前方高能了。

看剧,还能带动哪些产业

既然追剧、看剧是那么多人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这一部分还能再创造出一些新的就业机会也不奇怪。

新片试看员

严肃八卦、毒舌电影等微信公众号目前已经开通“我为群众看烂片”服务了,目前看来口碑不错。这个服务的市场需求在于,大家都希望看好片,但又受不了为薛定锷的精彩情节苦熬一个漫长又无聊的开头。这时,能有个差不多口味的人来告诉你,这部剧对于你的口味来说是不是好看简直不能更棒。当然这个产业还可以更精进一些,分出各种服务类型,例如冷静理智派试看员、动作戏爱好派试看员、纯爱至上试看员,让大家可以根据三观按需选取。不然不仅需求满足不到位,同一个看片员一下子要满足太多口味还容易精神分裂。

朋友圈防剧透插件

点开全文,对于朋友圈来说就像是为了惩罚强迫症患者的存在。如果你是《权力的游戏》迷或者《名侦探柯南》粉的话,应该有很多的剧情都是在朋友圈因为点开了全文就提前知道了。随后看剧就相当于含泪刷二周目。当然这个插件如果还能有一个“以牙还牙”功能,在新剧一上线的时候立刻推送主要剧透图文给平日里爱剧透的人,似乎也是非常解气。

食物识别软件

现在的确有很多的软件和博主厉害到可以在一个快速扫过的大全景镜头里迅速发现“女主的包是××的新款”“这款西装是××和××的最新合作款,全球只卖××件”,但对于多数人来说,买不买包还是其次的,能吃到电视剧里那些像是在发着光一样的食物相对来说更加现实一些。所以如果有专门的软件能够迅速识别剧中的食物,附上菜谱,最好还能机智地附上某宝链接,说不定就会发现这些美食其实做起来还挺简单的!

猜你喜欢
新剧日剧鲜肉
鲜肉藕夹
赵宝刚新剧《特工任务》发布杀青特辑
新剧欣赏
日剧为何难吸引中国人
苏少卿新剧演艺与戏曲评论之关系考述
进击鲜肉
陈坤演绎“小鲜肉”的完美进化
鲜肉长得对还不如穿得对
日本物哀文化的现代表达及传播——以日剧《昼颜》为例
女子新剧与民初女性文化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