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大任开“山门”

2016-11-21 10:54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安江山门

●导读

欣获用武之地

我国史称农业大国,到1970年底,总人口829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只有1442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17.3%。何述金作为全国68568万农村人口中的1员,“锁”在“山门”内度过了他的金色童年,和父老乡亲一道,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

上世纪50年代初以前出生的中国农民大都经历或目睹了劳动力“一平二调”的情景,黔阳县60年代兴办的县办“十一煤矿”就是一平二调的产物。大多数农村青年向往被“外调”,因为身份和待遇都能得到提升。

1970年5月,幸运终于降临到了何述金的头上:因为何述金所在的大队调到十一煤矿工作的人员离开了十一煤矿,造成大队“外调”劳动力指标缺额,大队和生产队于是选派年满19岁的何述金顶额进了十一煤矿。乡里乡亲羡慕,家人高兴,最高兴的莫过何述金本人,但此时此刻,这一重要信息的接收,在他脑海里最先产生的强烈兴奋点是——“吃饱饭的日子到了!”

然而,这位饱经困苦生活磨难又身怀远大科技抱负的大山农民的儿子,当上帝为他启开“山门”后,他进入了期盼的工业战线,获得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他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企业管理勇创一流,技改技能炉火纯青,成力黔阳县“科技拔尖人才”的“七雄”之一,成为黔阳县工业技改的排头兵。

第一节 青春火花在县办煤矿闪烁

(1970-1979)

1970年5月的一天,湖南黔阳县双溪镇山门村。阳光明媚和蔼,透过薄薄的云层,穿过松杉竹林,化作缕缕金光,洒遍山门村的大地,留下款款热情。风儿改变了性情,随着父老兄弟们送行的目光,缓缓地、含情地轻抚着一个挑着行李,告别农村,走向工作单位的青年小伙。田埂上走过的农友,水田里插秧的乡亲,他们转过身,伸直腰,呼唤着这个青年小伙的乳名……山门村的小溪变得丰满起来,哗啦啦的停不了脚步,似乎要承载这个有幸跳出“农门”的青年小伙奔向远方。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泛起了行走在从农村家庭通向县办企业单位路上的何述金复杂的思乡涟漪……

他想起了比他大6岁的“述来”哥哥,哥哥的聪明、英俊,特别是小时候作为长者对他的关心帮助,使他难以忘怀,但哥哥小学还未毕业,因为害病,家里没有钱给他治病,疾病夺去了他短暂的生命。他想起了比他小3岁的“好妹子”妹妹,多么懂事的妹妹,心灵手巧的妹妹,从几岁开始和他一起操持家里的事情,都想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可到1967年,也是一个五月,一个灾难降临到家里,年仅14岁的妹妹生了一场病,家里无钱去大医院为妹妹治病,疾病又无情地夺走了妹妹的生命!他想起了,想起了自己可以吃饱饭了,自己就要去过城里人生活了,

还有很多和他的家庭一样的农民家庭,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吃饱饭?他们什么时候也可以去过城里人的生活?他们什么时候可以摆脱缺吃少医的折磨……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五月,是何述金人生旅途中难以忘怀的五月,是上帝为他打开“山门”的五月。就在这个五月,通过大队和生产队挑选,具有得天独厚的贫下中农子弟政治条件的何述金,在众多农村青年中脱颖而出,被派去十一煤矿工作。

在乡亲们眼里,派去十一煤矿工作,虽然也是“外调”,但这种外调与国家搞基本建设的外调是有区别的。国家基础工程建设是阶段性的,这是县办企业,是进县办单位工作,是长期性的外调,意味着何述金将走出祖祖辈辈躬耕劳作的山门村。

第一次走进黔阳县十一煤矿,矿领导和办公室的同志热情地接过了何述金的行李,稍作安顿,办公室的同志就带着这位新来的工人参观了矿区的设施。平坦的矿部路面,整洁的综合办公房屋,成排的工人宿舍,宽敞的职工食堂,一排排荫绿的树木,熙熙攘攘的上下班工人,到处都彰显出一派生机,洋溢着一片和谐。

特别是那图文并茂、抢人眼球的一排宣传橱窗,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赞歌跃然于纸上,一首首“辛苦我一个,光明千万家”的奉献之歌在这里奏响。何述金看到了在农村看不到的景象,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

在煤矿工区的矿井出口,何述金又看到了另一个场景。从黑色的隧道口陆陆续续钻出一队人,头戴矿帽,通体黑色,只有眼里剩下些许的白,当然如果他们开口说话,还会看见他们白的牙,那些氟斑牙在漆黑的脸的映衬下居然显得很白很白。尽管是如此如此,但透过他们的眼神,他们那种自信、乐观的神情溢于言表,何述金不仅看到了煤矿工人十分辛苦的表象,而且还联想起曾经耳闻的煤洞坍塌的情景,就在这连绵亘延的山岭深处,还埋没着遇难工人的遗体和灵魂。

此情此景,让不足20岁的何述金心潮澎湃,深感煤矿工人有着“能吃苦、能奉献、能战斗”的精神,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他暗暗思忖,“我到了有饱饭吃的煤矿了,不愁饿肚子了,只要有饱饭吃,下井挖煤我不怕。”在煤矿报到后,按常规之理,何述金应该和常人一样,开始的时候十有八九会被分配到井下挖煤,拉煤,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被安排学“水泵运行工”,一开始就接触技术工作。

他十分珍惜得之不易的水泵运行工这份工作,在师傅的带领下,很快熟悉了十一煤矿供水系统各种设备的分布、性能、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管理规程,熟悉了供水系统管路的走向和各个阀门的具体位置。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对工作一丝不苟。在接近两年的水泵运行工岗位上,自觉对水泵房及其水泵设施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经常对供水设备进行管理和维修保养,对各种设备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出应急措施,保证设备处于正常状态,受到了矿领导和工人们的好评。

1973年3月,何述金被派到黔阳县农机厂学铸造工。学习培训期间,何述金很珍惜难得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学习应用铸造有关理论和系统知识,学习生产铸件的技术和方法,包括铸件工艺、浇注系统、补缩系统、出气孔、激冷系统以及特种铸造工艺等内容,学习铸造工艺设计内容,即铸件工艺图的设计,铸件图的设计,铸型装配图的设计以及工艺卡的制作等,同时兼学机电工程技术。

在农机厂,何述金扎扎实实地学习了一年时间,1974年3月出师后,回到十一煤矿从事机电工程技术工作,兼机电车间主任,成为煤矿的技术骨干。

上任伊始,他根据煤矿机电设备的具体情况,制订出井下机电设备、地面机电设备和高低压电气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对较复杂的设备组织操作人员和专职机修人员进行多次辅导,讲授了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防爆结构、特点和要求,对安装在井下的机电设备运转工作环境差,如何加强维护保养等关键性问题进行辅导学习,从而使煤矿的机电技术队伍适应了生产的需要,多次被评为省、地、县煤炭系统先进机电单位。

根据煤矿井下打水的实际情况,他设计了井下电子自动打水装置,该装置利用井下水位,通过电子开关电路,推动继电器、带动执行机构,控制水泵停开。在设计保护电路过程中,采用过流、欠压、过荷、超温等综合保护,出现故障能自动停机报警。该装置经使用后,效果较好,节省了劳动力。

针对煤矿掘进主要设备空压机使用不方便,掘进工作面远离空压机房,需专人值班,掘进面需打风钻时,必须在几千米深处的井下打电话或其它讯号联系,造成不能及时停开,空车运行造成电力浪费大等弊端,1977年至1980年4年间,何述金研究设计了3L-10/8立方空压机电力载频遥控装置。该遥控装置实行载频遥控,掘进面打风钻时,发送迅号,不同掘进面,发送不同频率的讯号,可供1至6个工作面同时发送,信号可以储存,互不干扰。备有缺水、缺油、气体温度过高,电机过荷、润滑油低压及带荷不能启动等保护报警装置。该装置采用准电子线路运用载频的原理,有讯号发射、接收、讯号储存。其中启动程序运用了“与”、“或”、“或非”、“与非”逻辑门电路,自动保护电路运用了热敏、气压、油压、液压、液位、电磁等组成,出现故障能自动停机报警。

1980年,煤炭工业部召开中南五省煤炭科技工作会,会上,何述金作了该项目的专题发言,得到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好评,随后经省、地有关单位组织鉴定,结论是:“设计合理,控制灵敏、性能稳定可靠、每天可节省劳动力3人、在原每小时耗电为75KW的基础上,节电20%、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功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煤矿普遍推广的价值”。因而分别荣获省、地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四等奖,省人民政府、地行政公署分别颁发荣誉证书。

在黔阳县“十一煤矿”工作期间,何述金不负矿领导期望,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成为一名高素质、负责任的技术骨干。他潜心研究,认真编写了《煤矿井下设备维修保养制》、《地面机电调度和维护保养制》、《井下电子自动打水说明书》、《电力载频遥控空压机使用说明书》等各类技术资料管理方案,总结整理了多个项目研究试制报告,把煤矿的所有技术规程编织得尽善尽美,实用可行。煤炭工业部《煤矿技术革新报》以及湖南省、地、县煤矿《技术革新成果资料汇编》中,收录了他的多个研究成果。何述金的10年煤矿生涯,闪烁出了他具有无限生机的生命火花。

第二节 独当才干在转产企业崭露

(1980-1985)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黔阳县的治地安江镇,同是黔阳地委、行署所在地,是现在怀化市辖13个县(市、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原怀化地委、行署的老工业基地。建国以来,国家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成了一批国有和集体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1978年12月30日,原黔阳地区驻地由黔阳县安江镇迁至怀化县榆树湾镇并改名为怀化地区。接着,安江镇辖区内的省属、地属国有工业企业亦陆续迁往怀化。1981-1985年,时逢“怀化地区贯彻工业‘调整方针,压缩重工业,着力发展轻工业,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工业革命高峰期。于是,安江的省属、地属工业企业,关的关,搬的搬,企业的技术骨干亦陆续随迁怀化。

黔阳(安江)的行政级别由地级降到县级后,地区为黔阳县留下了多个原有工业企业项目,但因省属、地属企业同时带走了企业的人力、技术各个方面的资源,黔阳县采取了“量体裁衣”的管理措施,能维持的则保留,不能维持的就另辟蹊径,依据本县资源状况转产重起炉灶。因此,这个时期黔阳县的企业管理及企业技术人才明显匮缺。

连续6年(1974年3月-1980年8月)在黔阳县十一煤矿从事机电工程技术工作并担任该矿机电车间主任的何述金,已成为该矿技术能手和技术管理行家里手,黔阳县十一煤矿领导也因为有了何述金这样的能干人感到自豪和骄傲,但矿领导没有想到的是,何述金这个股长级的企业技术骨干,根正苗红,有所发明创造,在省地县科技部门挂了号的出类拔萃的科技人才,在黔阳县80年代初期兴起的工业“调整”革命中,早已被县二轻行业的伯乐们相中,黔阳县十一煤矿想要留住他,已经很不现实,而何述金自己也是身不由己。

1980年9月,黔阳县汽车配件厂急需配备一名懂技术、管技术的干部,身怀铸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何述金成了第一人选,被调去该厂生产技术股工作,负责抓全厂生产调度,何述金所学知识派上了用途,他很快进入角色,和厂里其他相关领导一道,完善修订了厂里的相关制度和技术规程,使汽车配件厂的技术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1981年11月,红火了一个时期的黔阳县农药厂因所在地行政区划的变故不再具有发展的优势,县里依托自身“湖南省重点林区县”的资源优势,决定将黔阳县农药厂转产生产纤维板,成立了“黔阳县纤维板厂”。但是,该转产项目由于没有接受技术转让和购买配套图纸,需要自行设计改造,黔阳县企业界中,谁有这个能耐,谁来当厂长,谁来当技术副厂长?县政府领导,工业局领导,选来选去,最后又把目光锁定到了何述金。

1981年12月,刚刚理顺了县汽车已经进行重点人才调整的配件厂工作的何述金,被调入新成立的黔阳县纤维板厂任副厂长,全盘负责工程技术设计和工程技术管理。从这期间开始,何述金在黔阳县企业界开始有了“万金油”的雅称,三十而立的何述金,其工业企业技改能力在黔阳县县办企业圈中崭露头角,其企业管理特质逐步被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人知晓和认同。

黔阳县农药厂转产纤维板,项目投资为150万元,该项目由于没有接受技术转让和购买配套图纸,何述金只好自行设计改造,他根据年产2000吨规模的工艺要求和原农药车间情况,充分利用原农药车间,设计了工艺流程平面布置,变压器室、配电间,绘制了工艺流程和平面布置、车间动力布置、线路走向等技术图纸资料,在工程建设中,对工程中设计方案、工艺布置、机电设备的安装、施工计划、施工技术管理,全部由何述金组织实施。

在设计长网制浆工段的制浆池时,他采用了轴流、旋涡捣拌的制浆方法(根据我国其他同类厂家的传统方法,都是采用卧式捣拌和立式捣拌方法),浆池与车间地平保持水平,轴流泵安装与池槽相联接,使池内浆液经轴流泵吸入送出,产生对流循环,起到既使车间平面布置合理,又使浆料捣拌均匀,无死角,比卧式捣拌和立式捣拌的传统方法好,浆料达到工艺指标要求,保证了产品质量。

在热磨削片工段,他成功地设计了双台热磨,斗仓分热,利用地形,共用削片的布置方案,经投产后的实践,实现了设计目的,为生产后提高产量创造了条件。

何述金独立设计的农药厂转产纤维板厂的图纸资料在施工中,无一返工损失现象。经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检查验收,认为工程设计布置合理,节省了设计费5万元。整个工程全部设备(除锅炉外)由何述金组织本厂职工施工安装,在工程建设中,先后多次组织机电人员集中学习,讲授工程项目的主要设备图纸技术资料和安装质量要求,经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检查验收,施工安装质量符合要求,节省了工程设备安装费用近8万元。该项目一次性试产成功、验收合格、产品质量符合部颁标准,当年实现了设计能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黔阳县农药厂在何述金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成功转产纤维板,何述金的企业技改特质和企业管理能耐再次得到了认证,担任纤维板厂副厂长1年后被提拔为本厂厂长。30出头的何述金,作为当年黔阳县一家骨干企业的一把手,他全身心投入,狠抓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技术革新,狠抓干部队伍和员工队伍的素质提高,带领全厂几百名干部职工,开创了黔阳县工业战线和跨林业企业的红火局面。

1981年,他编制和制定了黔阳县纤维板厂技术规范《生产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安全规程》,于当年9月至11月,为纤维板的试产和生产作准备,组织了全厂操作工50多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学习,何述金亲自讲授湿法硬质纤维板生产原理,为操作工上岗作好理论学习培训。

1984年,他编制了黔阳县纤维板厂《质量管理暂行条例》、《经济责任制条例草案》、《质检工作程序》、《关于加强“目标”管理控制各项成本指标方案》及《关于全员经济责任及工资分配办法》。每项制度、方案出台,都是他亲自组织培训,亲自组织岗位操作技术学习和岗位练兵,对各工段、机台逐一进行操作规程、工艺规程、安全规程的讲授学习,并实地进行训练,使每个操作工既懂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原理,提高了理论知识,又通过扎实的操作学习训练,使转产项目试产顺利,每年能达到和超过设计能力。到1985年,全年完成产量2967吨,超设计能力48.35%,即使是何述金升迁后的1986年,纤维板厂按何述金既定方针运作,年产量保持了2960吨,超设计能力48%。

何述金在黔阳县纤维板厂出任副厂长、厂长的前后五个年头,处理了工程技术和生产技术过程中许多复杂问题,其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造就了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管理企业的实践经验,其独当一面的领袖才干在黔阳企业界众多青年骨干中脱颖而出,在领导和工人中享有良好的口碑。

笔者感言,至90年代末期,是何述金1985年下半年升迁上调离任黔阳县纤维板厂厂长后的十余年之后,因黔阳县企事业单位条条块块划分的调整,黔阳县纤维板厂由归口县二轻局管理改为归口县林业局管理,笔者因在县林业局领导分工时分管林工企业,在工作过程中特别发现,归口管理的国有雪峰山林场、县木材公司、县林业汽车五中队、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县纤维板厂五个林工企业,其中县纤维板厂的技术规程和内部管理制度特别规范。原来,纤维板厂领导透露,他们现在实施的管理办法,许多都是沿用了何述金当厂长时制订的思路和模块,还说,“有的东西想变都变不了”,还不时地提起何述金厂长以厂为家、亲力亲为、身先士卒,带领工人“苦干、实干加巧干”的治厂精神。特别是许多老工人,十多年后仍然留恋在纤维板厂红红火火的“何述金时代”。

本书写到这一节时,很想就后来的领导对何述金“以厂为家”的评说补充一些具体的细节,一个偶尔的机会,我见到了何述金夫人向女士,没想到我刚一开口就遭到拒绝,向夫人还向我发了一肚子怨气,他说:“快莫讲了,他工作上的事从来不和我讲,他也没有时间和我讲,在纤维板厂的那几年,他吃在厂里,睡在厂里,一天到晚工作在厂里。你要他去商店试试衣服,他说没有时间,长年累月就穿厂里的工作服,我就只能给他买内衣内裤。逢年过节只回来吃餐饭就回厂里了,家里来客也是百中选一回来吃一餐饭就回厂。他很疼爱几岁的儿子,见面时亲亲抱抱,逗逗乐乐,但从来舍不得专门花时间带孩子出去玩玩。也是那几年里,我的手上长了一个大瘤子,痛得要命,他赶回来把我带到医院,找医生动手术,手术刚刚动完,他就把我交给医生负责,他就到厂里去了。”

第三节 技改能耐在多家企业发光

(1985-1990)

何述金在黔阳县十一煤矿运用机电工程技术成功研究设计了3L-10/8立方空压机电力载频遥控装置后,继而又成功地主持了县食品厂等企业的建设,特别是成功地组织实施了黔阳县农药厂转产纤维板工程,所建企业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其独特的技术天赋和过人的组织才能经历了实践的考验,1985年底被组织上作为特殊人才调入黔阳县二轻集体工业联社(后为黔阳县二轻工业局)负责管理全县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先后被提拔为县二轻集体工业联社副主任、二轻工业局副局长。

何述金所在的黔阳县(现洪江市)坐落在云贵高原东部、湘西雪峰山脉中部、沅水干流上游,土地面积2174平方公里,辖8镇17乡43万人。境内资源丰富,因历史上很长时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上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市域经济发展滞后,故资源利用亦滞后,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水能、森林、矿产、中药材等天然资源,其中已探明可供开发的矿藏资源30余种。

何述金走上“负责管理全县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岗位后,深感任重道远,但很有雄心壮志,特别有超前意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黔阳县,受传统计划经济制约,“招商引资”工作尚未被列为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1985年的何述金,仅在一个职能局里分管技术开发,他想到了黔阳县可开发的资源,想到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哲理,想到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理念,引进合适的项目,产生了“把国家顶级高等学府的专家教授请到黔阳县来研讨黔阳县的技改工作”,让顶级专家教授来黔阳县传经送宝。遗憾的是,他的想法并没有引起相关领导的理解和重视。

所幸的是,时任黔阳县二轻工业局局长李贵云认为何述金的思路有道理,黔阳县发展滞后,为了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企业技术开发的方向确有引进先进理念的必要性,但因上级没有明确的计划安排,局里还不宜放开手脚开展此项工作。李局长说:“何述金胆子真大,敢于攀高峰!”尽管如此,还是把何述金的想法作为本局技术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让分管这方面工作的何述金试着实施。

何述金于是站在全县的高度,对黔阳县的可开发资源进行了归纳、整合、分类,对黔阳县当时的企业技术开发现状及其前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设想,形成书面材料,于1986年春末初夏期间邀上了几个搭档,带上行装,跨长江,过黄河,寻访在一所所高等院校,游说于一家家科研院所。

这年,是何述金被提拔为黔阳县二轻行业副职领导后旗开得胜的一年,他和他的助手们走南闯北,以诚意、毅力和决心感动了不少专家学者,不仅为局里成功引进了两个项目,而且成功邀请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天津轻工院、广东化工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院等7个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教授、专家们来黔阳县二轻局参加“黔阳县二轻工业技术开发发展方向研讨会”,会上洽谈转让成果和研究项目课题10多项,为黔阳县技术开发建立了信息网点和项目库。

何述金牵头精心策划和努力实施,促成黔阳县二轻行业成功举办了一次高规格的“黔阳县二轻工业技术开发发展方向研讨会”,鼓舞人心,研讨会信息不胫而走,成为黔阳县政界和企业界的震动性传闻,树起了实践80年代初期当地党委政府“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思路的典型,启开了县属企业单位在长期计划经济影响下闭关自守的心扉,增强了该县二轻行业特别是何述金本人技术开发的信心,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赞赏。

研讨会后,何述金研究指导全县企业技术开发的方向更明,底气更足了。县属多家企业在他的指导下,各具特色地推进了技术开发,在黔阳县行政区划发生重大变化,省属、地属工业企业纷纷从黔阳迁往怀化大势所趋的背景下,一批县属企业以改造、转产、新建等多种方式,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1987年3月,黔阳县依托当地及其周边矿产资源优势,投资200多万元的县纺配厂年产1000吨电解金属锰新建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工程计划请专业设计院设计,首先组织人员对相关设计院进行了遴选,在与长沙有色金属设计院和中南矿冶研究院的洽谈中,年产1000吨电解金属锰工程的设计,均需要6-8个月的设计时间和12万元左右的设计费用。漫长的设计时间和昂贵的设计费用,都令建设单位县纺配厂难以接受。

为缩短设计时间和节约设计成本,县主管领导、县二轻局及建设单位县纺配厂一致推举何述金为主自行设计。何述金义不容辞,也责无旁贷,一肩挑起了工程的考察论证、组织工程方案设计、工程技术施工与管理、设备选型、计划实施的重担。接受任务后,他以只争朝夕的工作姿态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迅速组织该工程设计组的7位同志,进行工程初步设计和工程施工图设计,何述金亲自设计工艺方案、工艺流程平面布置,绘制电解车间、中和车间整个工程的工艺流程、平面布置图纸资料。结果,自己设计仅用了3个月时间,比请专业设计院设计缩短了3-5个月设计时间,还节省了10万元左右的设计费用。该项目是新建项目,也没有接受技术转让和购买配套图纸,由何述金自己设计,一次性成功投产,新建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年,何述金被破格晋升为工程师。

何述金亲自设计生产的年产1000吨电解金属锰新建项目,投产后产能年年攀升,而且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强烈的生命力。20年后的2005年,笔者调研洪江市(原黔阳县)“工业立市”战略发展状况时,在老县城安江惊喜地看到,虽时过境迁,然何述金当年设计建成的那座1000吨电解金属锰厂依然屹立在沅水河畔。不过,其产权已几经易主,厂名也几经更替,当年叫洪江市锰业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金属锰年生产能力由1987年何述金组织设计建厂时的1000吨提高到了10000吨,还新开发了一条年深加工锰锭10000吨的生产线,生产的电解金属锰和锰锭产品质量稳定,已畅销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韩国等国家和地区,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849亿元,上缴税金748.6万元,出口创汇1797万美元,成为洪江市屈指可数的骨干企业和纳税大户,已跻身“湖南省民营企业十大行业500强”。

调研过程中,有幸广泛接触到一些过来人士,特别是过来接触或从事锰业的知情人士,他们在谈及现在洪江市锰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辉煌时,还没有忘记何述金当年受命设计创建年产1000吨电解金属锰厂时的事迹。老工人回首往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让笔者似乎领会到他们心中类似“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情怀,有人还直说,“电解锰厂有今天,设计创始人何述金功不可没啊!”

第四节 “指挥长角色非他莫属!”

《经贸导刊》1994年第6期有一篇记者马核题为《矢志奋进创辉煌——湖南安江塑料厂连续报告》文章,文中有一段描述性文字:“在安江小镇的河边上(黔阳县安江镇大沙坪,原黔阳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作者注),一群乳白色的建筑群,傍着清秀的沅江(沅水)耸立着,就像一只美丽的天鹅亭亭玉立,向天高歌,这就是“安塑”人引以为自豪的引进日本的PVC人造革生产线,也是‘安塑神奇般崛起的标志和象征。然而,这只白天鹅,却有几番胎死腹中的厄运”。

原来,黔阳县人民政府1980年就开始为“安江塑料厂”策划这个“引进日本PVC人造革生产线”技改项目,而黔阳县作为农业大县,工业基础差,经济底子薄,项目引进工作起步艰难,几年下来还入不了项目的门。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至1985年,新任黔阳县县委书记李云初亲自抓该项工程,并由县人民政府任命工程指挥长具体抓,但硬是事与愿违,到1988年,这个引进项目已换了三次指挥长,跑坏了两台小车,花去了上百万元资金,竟然“立项”都没立下来。不能说人们不会办事,而是这件事实在太难办。试想大山区里一个小小的工厂,没有任何的优势,要花几千万元引进日本的先进设备.谁敢批这个项目?至1988年,该项目基本算被判了“死刑”。

但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两个年头过去,安江塑料厂却出人意料地枯木逢春了!“安江塑料厂起死回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用对了领导人,选出了一位德才兼备,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硬骨头指挥长!”黔阳县的工业发展史上记录了这一页,知情的老百姓也这样评说。

本书写到这一节时,很想将何述金被推举到安江塑料厂技改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位置的历史背景向读者做过交代,但因时过境迁,收集资料工作量大。真没想到,正当笔者设计构想采访途径时,风禾尽起,机缘巧合,笔者在长沙望城一个叫“食根源”的农家乐饭店“老同事聚会”的餐厅里,见到了20多年前担任黔阳县委书记的李云初和时任湖南省二轻厅厅长的陈雄玉老领导。当聊起黔阳县安江塑料厂的往事时,精神矍铄的两位老领导情意盎然,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陈老厅长直言不讳,他说:“安江塑料厂能从一个小型县办工厂做成国家大型企业,你(指李云初老书记)和我都放到一边,主要是何述金啊!”

特别在谈到1988年黔阳县政府任命何述金为安江塑料厂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的过程,李云初老书记言犹在耳,他侃侃而谈,一一回放了当年黔阳县委县政府对何述金委以重任的始末缘由。

交流中得知,安江塑料厂引进项目折腾了七八年,当时的局面真可用“焦头烂额”这个词语来形容,欲罢不能,欲上不成。作为那个时期中的一任县委书记李云初,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支配,没有甘罢善休,但“打铁要靠锤头硬”,苦于当时县级领导层中确实缺少既懂得工业管理又能亲力亲为的带头人,“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啊!于是,指挥部“第四次换帅”的念头和打算,再次成为他的决心。不过,他把选拔“帅才”的视线转移到了县轻工系统科级干部层面,而且80年代中期,活跃在全县几家骨干企业技术改革中、被大家公认为“企业技改能手”的县二轻工业局副局长何述金很快进入了他的视线。特别是1986年,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何述金仅以黔阳县二轻工业局的名义,竟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7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请到黔阳县二轻工业局研讨黔阳县工业发展项目的创举,更使得李云初书记豁然开朗,充满信心,“何述金不就是很好的帅才吗!”

“启用何述金,不成功也成仁!”于是,虽未经县委常委会集体研究,但“调整指挥部班子,确定何述金为新任指挥长人选,争取引进或研发出好的新产品,为项目引进收好场”的思路和主张,一时间成了这位县委书记心中的一个秘密,并决定在适当的场合与常委们沟通确定。

1988年6月初的一个夜晚,黔阳县政府会议室灯火辉煌,时任县长周基达主持召开县政府常务(扩大)会议,县委书记李云初参加会议并讲话。安江塑料厂“引进日本PVC人造革生产线扫尾工作”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引进日本PVC人造革生产线,该项目经三届指挥长七八年时间运作,至今未能立项,眼看要流产了,本次会议要调整指挥部班子,确定新任指挥长人选,争取引进或研发出好的新产品,为项目引进收好场。

李云初书记在讲话中认真分析了全国塑料行业走势,总结分析了安江塑料厂现状,以县委名义对安江塑料厂项目引进工程的后期工作作了大体安排,毫不含糊地提议并提名,“将县二轻局副局长何述金作为调整后的指挥部指挥长人选”,在征求与会人员意见时,会议进入了高潮。

按传统的“级别”观念和常规做法,作为县委县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重点工程“指挥长”这顶“帽子”,一般都是副县长或者也是副县级实职领导才能戴上的。何述金当时只是县二轻局副局长,尽管他在本县企业技改中早有名声且大家都很佩服,那是“业务技能”上的事,“犁归犁,耙归耙”,人们都习惯了“外行管内行”的行政管理格局,所以领导一般不会把全县重点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的“衔头”与何述金对上号。但是,本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却别开生面,是县里的“老大”提议何述金作为调整后的指挥部指挥长人选,这一导向性的作用,顷刻点燃了与会人员的思想火花,县长周基达与县委书记李云初不谋而合,带头表态,支持书记对安江塑料厂引进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人选的提名,与会人员几乎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讨论场面顿时热烈起来。有的说“何述金是我县企业技改的凤毛麟角,是合适人选”;有的说“何述金是我县工业技改重量级人物,选他最合适”;有的还说“指挥长人选非何述金不属”……

会议最后作出决定,成立黔阳县塑料厂引进PVC压延人造革生产线工程技术指挥部,指派黔阳县轻工局副局长何述金担任指挥长。散会后,何述金被县政府办通知到了县长办公室,周基达县长直接找何述金谈话。

“小何啊,县里已花了上百万元,为安江塑料厂引进PVC压延人造革生产线,七八年过去了,现在引进看来是搞不成器了,靠老产品又不行,政府决定调整指挥部人员,县委李书记亲点,政府常务会议一致推举,由你担任调整后的指挥部指挥长,希望你不负重托,当好这个指挥长,如果引进硬是搞不成的话,搞个新产品出来,也算是有个交代。”县长开门见山,一语破的。何述金意想不到,受宠若惊之余,顿感压力山大!……约莫一小时的谈话结束后,他接受了市委市政府委派,带着既高兴又忧虑的心情走出了县长办公室。

六月的黔阳县安江城区,骄阳似火,绿树成荫。大街上,涌动的人流,以五颜六色的衣妆,汇成横亘天地间的七色彩虹,描绘着改革开放政策给这座城市带来的诗情画意。然而,夏季带给这个城市的勃勃生机和人们美不胜收的生活景象,恰恰反衬出何述金此时此刻复杂而沉重的心情:“三任指挥长拿不下来的引进项目,我何述金何恃而为?黔阳具四大家领导中副书记、副主任、副县长、副主席一大层,没有人当指挥长?我一个副局长能胜此重任?”

然而,现实毋庸赘言。1988年6月10日,黔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黔县政办函1988年15号《关于成立县塑料厂引进PVC压延人造草生产线工程指挥部的通知》的红头文件,通过邮政,飞过大街小巷,飞过田野村庄,飞到了县属各有关单位,飞进了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通知》说,“黔阳县塑料厂引进PVC压延人造革生产线项目经省经委、计委批准,国家轻工业部塑料局同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经政府领导研究,同意成立黔阳县塑料厂引进PVC压延人造革生产线工程技术指挥部,由何述金同志任指挥长。”……

从此,何述金开始了其人生的又一段跋涉。何述金在黔阳县安江塑料厂极端困难的节骨眼上受命担任指挥长,他是走了之前三任指挥长的老路,还是带领安江塑料厂走出了困境?本书将在之后的章节中一一道来。不过,笔者在查阅相关档案资料时看到过中共黔阳县委办公室1992年11月10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黔阳县委员会黔委干(1992) 71号文件”,文件指出,“根据怀地委干(1992) 118号通知:何述金同志为副县级干部”,故何述金担任安江塑料厂指挥部指挥长以来的发展势头及其工作业绩可见一斑。

孔子在其《论语》中有一句话,“子在川上曰:逝者于斯夫。”26年后的2014年12月7日晚,时任黔阳县县长、黔阳县县委书记周基达携夫人自美国飞回长沙,天缘巧合,被现在在长沙发展的何述金一行碰见,久别重逢,人世沧桑,席中叙旧,情深谊长。

这天晚上,笔者有幸见到曾经的家乡父母官,老书记虽两鬓有霜,然风采依旧,回忆起当年推举何述金担任安江塑料厂引进PVC压延人造革生产线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的事,时过26年,老书记迄今记忆犹新:“那次政府常务会议组建安江塑料厂引进PVC压延人造革生产线工程指挥部,在讨论确定指挥长人选时,我是左右为难的,我知道你是县里管企业技改的一条硬腿,只有你何述金是最佳人选,但当时关于你,有一个特殊背景,这在当时是组织秘密,是怀化地区二轻局正在和我个别协调,准备通过商调的形式,要你去怀化二轻局任职,因当时事情多,忙不过来,我还来不及和李云初书记通气商榷,也没有向任何人透信,与会的人都不晓得,是我心中的一个秘密。没想到县委李书记开了‘头炮,政府常务会议马上形成共识,大家一个劲地推举你,说‘指挥长非你何述金莫属。考虑挽回安江塑料厂引进项目的败局,我也下了决心,回复了地区二轻局的商调意思,你当了指挥长,就这样把你留下来了。”

第三章

磨砺自强写人生

●导读

勤奋弥补缺陷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对演讲口才刻苦练习。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圣经之要道),回来后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北宋文学家苏轼有句劝学的话:“古今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何塞·马蒂),说明“勤奋”和“智慧”相辅相成的哲学关系。人可以通过勤奋获得智慧,以弥补天资不足。无论天资有多么高,必须借助于系统的知识,仍需学会了技巧来发挥那些天资。有先天的智慧而不勤奋,任何天才也都无济于事。现代成语“勤能补拙”,就是指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和缺陷。

何述金无疑是一位极具天资潜质的人才,他幼年的所思所为就是很好的验证,但他幼年的处境造成了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严重匮乏,这种缺陷无疑限制了他的天资潜质发掘。试想,倘若何述金也像常人一样,读了四年书就没有抱负不再学习了,那么他童少时期显露出来的天资潜质和聪慧因子,或夭折在萌芽层面。正因为何述金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了解许多伟人自学成才的典范和他们对“勤奋”的认知评说,“乌龟吃秤砣”,铁了一颗心,用“刻苦地学习,发狠地工作”(何述金语)架起了通向事业成功的桥梁。

第一节 搭建成才的阶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知识的海洋,它陪伴着我们的先祖走过了千秋万代,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知识与财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经过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证明了的。

何述金迫于幼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尽管他很早就离开了校园,但他很早就明白了这些道理,特别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小学四年级辍学回家后,他仍然眷恋着书籍,常常向还在学校读书的同学借书看,小学课本、初中课本都借,特别是初中的数学、物理课本,千方百计地借来学习。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兴趣爱好的形成,他开始买书学习。每次送松油、送斗篷去黔城卖了后,他总要到书店去看—看,用送松油、送斗篷得来的钱买他想要的书籍,回来后,还要一五一十地告诉父母。

欣慰的是,父亲何继荣当了生产队队长后,到大队开会的次数多了,每年还要到公社集中开会,接受的新思想逐渐多了,开始懂得文化也很重要,传统的思想观念逐步地在改变,对儿子买书学文化不反对,加上何述金一年年长大,特别肯做事,又会找窍门,家里的活钱全靠他找回来,又会精打细算,不乱用钱,对他很放心,虽受生活所迫,家里的钱和米都很缺少,但只要是他买书用了钱,父亲一般也不会讲很多责怪的话,最多说,“钱是你找的,家里生活很重要,你买书又省不脱,哪头重哪头轻,你拿把握好了。”

随着书籍的积累,何述金的知识也在不断的丰富,正是这些书籍,弥补了他童少时期被流失了的上学年华,以致成就了他“第十五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的人生光环。

何述金1970年参加工作后,按常人来说,山冲冲里的农民儿子,有了一份人们向往的体面的工作,又有了饱饭吃,已经很满足了。何述金当然也是这样想的,“参加工作只为吃饱饭”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何述金进入黔阳县十一煤矿,就开始做技术工作,吃的是技术饭,越来越感受到,工业需要的技术太多太多,什么岗位都有技术潜力可以开发,他决定进一步自学,在工业技术上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从1973年开始,他为自己制订了一个系统的自学计划,节约用钱,不惜投入,把省下的钱用来买书。购买了高中物理、数学等基础课本,按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自学了高中理科教材。购买了100多本高、中等专业书籍,进行了系统的自学,其中包括《电工学》、《电工原理》、《电工基础》、《电工》、《实用电工》、《高低压电器设计》、《继电器接点控制逻辑设计》、《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无线电电子学》、《晶体管整流电路》、 《晶体管放大与振电路》、《晶体管开关电路》、 《载波技术》、《机械制造》、《机械制图》、《铸工》、《铸工学》、《现代企业管理》等。与此同时,1978年以后的十多年里,不间断地自费订阅《无线电》、《电子技术》、《电世界》等专业杂志。

说起何述金买书,跟随他多年的财务人员李晓莲有太多的感慨。

“何总生活上很简朴,从来都是穿厂里的工作服,从来不到商店去买品牌外套衣服,把省下的钱用来买书。”

“他在煤矿、纤维板厂工作期间,在安江、怀化城里办事,跑这个单位那个单位,多半时间是走路,把公交车钱省下来买书。”

“出差吃饭多半不点菜吃饭,吃一碗粉面填饱肚子,把省下的钱用来买书。”

李晓莲还说:“无论何总调哪个单位,书总是他搬家的主要东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这些书籍——对于只有小学四年级全日制学历的何述金来说,是一片浩瀚的知识海洋。十多年里,他一方面努力地工作,工作之余,没有老师的指导,他孤独地遨游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在探索知识的海洋中,他一次次打开了智慧的大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的诗句,在他漫长的自学里程中,在他与他浩如烟海的自学书籍之间警钟长鸣。

这些书籍——搭建起何述金成才的阶梯。

这些书籍—成了何述金生命的一部分。

第二节 超人的自学毅力

何述金1987年9月4日写的一份《工作总结》中有一段话:“我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机会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深造。参加工作后,由于历任生产技术骨干,也未能脱身进修学习,只能在工作岗位上走自学道路,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刻苦地学习,发狠地工作,为祖国的经济建设真正搞出一点工作成就,在实际工作中扎实地完成一些实际工作任务。”

这段话的语法结构总体上说是由两个因果关系的复句组成。在第二个复句中,用“由于……只能”这一对关联词导出了何述金的肺腑之言,表达了他的真情实感,不能不说,这是一段原生态的、不做丝毫修饰的真实自白。尤其是“刻苦地学习,发狠地工作”这两个述宾短语,事实上已成为何述金参加工作后拼搏进取、书写卓越人生的的真实写照。

纵观何述金参加工作后,从出任黔阳县十一煤矿机电车间主任、团委书记——黔阳县纤维板厂副厂长、厂长——黔阳县二轻工业局副局长——黔阳县经委副主任等重要职务以及被中共黔阳县委、中共怀化地委提升为副县级干部职级(怀地委干1992年113号、黔委干1992年71号文件),不仅他的仕途一路攀升,业绩处处辉煌,同时他要自修完成高中阶段的理科学业,要读完100多本高、中等专业知识书籍并能学以致用,不言而喻,从时间上、精力上、毅力上所做出的不懈努力,用“见缝插针、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孜孜不倦”这类词语来形容何述金的勤奋自学毅力都是恰如其分的,用“悬梁刺股、焚膏继晷、囊萤映雪、凿壁偷光”这类成语故事来比照何述金的刻苦自学精神颇有相似之处。

回眸何述金的自学历程,他忍饥挨饿学、闭户读书学、负重致远学、有的放矢学的故事扣人心弦。有的在他熟悉的人群中传为佳话,人们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有的却鲜为人知,是何述金自学成才的印记,令人肃然起敬。

在60年代那些连年饥馑的日子里,何述金和当地农民一样,为解决温饱问题苦苦挣扎着。他白天一定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为家里挣得工分,这是从队上分得有限粮食的唯一渠道和依据,同时还要想出法子找代食品充饥,但他不同于一般农民的是,他晚上无论如何都要自学。

那年代中国农民的经济条件很差,生活必需品也极度匮乏。何述金所在的整个大队都没有通电,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能点煤油灯照明,没有钱的人家只能点“松膏火”(把松油脂含量高的松柴劈成小条状点燃当灯火)。何述金每天晚上都要点起煤油灯或松膏火学习。

据何述金父母亲陈述:“他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学习,要看到深更半夜,硬是想困(睡)了,就去洗个冷水脸,清醒一下又接着看,经常是鸡叫了两三遍才上床。”“有时候商店的煤油断了货,有时候家里没有钱去买煤油,他就点起枞(松)膏火看,房里的麻布帐子都熏得漆黑的,一层油烟子布满了,已看不见‘布眼睛”。还说,“他很有心劲,经常劈起枞膏放起,没有煤油灯就点枞膏火。”

在70年代近十年的煤矿工作期间,是何述金研究发明“SL-10/8空压机电力载波远控装置”的一个辉煌时段。这个时段,他要顶着黔阳县十一煤矿机电车间主任繁重的生产压力和矿团委书记繁多的政治工作压力,又要独立完成研发项目,而且还要带着项目研发中的问题进行自学。纵使如此,没有难倒负重致远的何述金。这十年.是他自修深造历程中最艰难的岁月;这十年,他与时间、与毅力进行着马拉松式的挑战。

多少个流金铄石的夏夜,他忍耐着蚊叮虫咬,沉浸在知识的书堆里;多少个凛冽刺骨的寒夜,他不时地哈着热气,缓解冻得通红的双手,伏案绘图设计;多少次舍去了家庭成员重要纪念日的聚餐,多少次辞去了亲朋好友的盛情宴请。在“发狠地工作”之余,他争分抢秒,“刻苦地学习”。

在与何述金接触的过程中,当偶尔聊到当今年青一代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时,他的感触太深太深,有时往往联想起他的过去,往往说出一段两段当初的情节,或总结自己,或泽被后世,让人真有“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之感。(杜甫《游龙门奉先寺》)

“70年代中期,矿里要购进一套设备,经财务室核算需要70万元钱。矿长派我一个人去上海采购这套设备。不料,矿长的这一决定在矿班子成员中产生了不大不小的风波。一位领导说,‘我们出差从不带那么多钱,何述金出差带那么多钱你放心?矿长说,‘财务上算来算去要那么多钱,设备才得回来,何述金你还不了解吗,他办事,放一百二十个心吧!”

领悟了矿长的重托和信赖,背负着全矿干部职工的希望,承担着煤矿技术改造的重大责任,何述金充满信心,踏上了奔赴上海采购的里程。

从偏僻的湘西南来到素以世界大都市著称的大上海,何述金一切都是陌生的。他按记录好的地址找到了厂家,在接待人员的陪同下,办好了所购设备的计划申报、款项预付等手续后,厂方负责人告诉何述金,采购计划的审批、设备质检、设备出库、结算,大约需要等候的时间。之后,厂方按他们的规定,接待了一顿晚餐,陪同人员说了,“我们厂里的工人住得都较远,厂里为工人办了食堂,周一到周六每天开中餐,厂里有点补贴,工人一顿饭只收0.20元,标准配置一般是:一块大排骨0.1元,一盘素菜0.03元,一碗汤0.0l元,米饭3两约0.05元。来厂里办事的人员由厂办报计划,可在食堂开中餐,每餐交0.5元”。

晚餐后,他背上行李袋,开始找住处,对于酒家、宾馆,他根本就不进门去问房间的价格,但每进一家旅社、招待所,一个铺位多则50元60元,少则20元30元,他都舍不得。他辗转折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一家延安中路工人浴室“洗浴住房两用”的地下室旅店。这家店子白天开放洗浴业务,晚上临时开铺住客,每个铺位每晚2元钱,他就登记住下来了。这几天他把厂里的工作放下来了,他抓住等待提取设备的空隙,专心致志自学,把白天和晚上都安排得严严实实,井井有条。

“我划算了一下,没有去厂里吃那五毛钱一餐的客餐,早餐和晚餐在附近面馆里吃一碗上海的大碗面,给2两全国粮票1毛5分钱,不给粮票1毛9分钱够了。白天,我买的房间不能进,我没有地方学习,吃过早餐后,再用1毛钱买两个馒头备做中餐用,带上一壶水,背上书本资料,到公园买5分钱的门票,找一个僻静处的石凳,开始一天的学习,直至傍晚后走出公园吃晚餐”;“晚上在房间里学习,但12点熄灯,熄灯后我提上房间里的凳子,转移到集体厕所旁边,借着厕所旁微弱的路灯继续学习,一般两点以后进房睡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掐指一算,从何述金参加工作到本书出版之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何述金的生命年轮已增加了45个圈,但对于他人生中的首次上海大都市生活,至今回忆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文革”中被封杀的电影开始复兴,可谓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文化事件,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电影放映,除了县办的电影放映队以外,各地人民公社电影队异军突起,何述金所在的黔阳县十一煤矿电影队亦应运而生。于是,看电影成为国民最热火的文化娱乐追求和超乎寻常的文化现象。

多少个夜幕降临时,煤矿的操场上,当放映员挂起银幕,架起放映机,播放出嘹亮悦耳的映前歌曲时,不当班的工人换上了干干净净的衣服,和家属小孩们一道,提着家里的小竹凳,聚集在操场,互相吆喝着,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位置时,却从未见何述金加入到这个热闹的场景中。这时的何述金,真可谓与众不同,他进入了自己的办公室,把门关好,拉上了窗帘布,关掉了办公室的大灯,开启了小台灯,还在台灯的灯罩上盖上两张报纸,挡住射向窗外的光线,他聚精会神,开始了一夜的学习。窗外,那一阵阵优美的电影插曲、一段段精彩的电影台词不绝于耳,他却听而不闻。

还有,附近的茶溪大队最喜欢接电影,特别是刚开放的那些《天仙配》《少林寺》《红楼梦》之类的电影,每月放两晚以上,大队部放了还要接到生产队去放,周边农户、煤矿不当班的工人蜂拥而去,看完一场又看二场。

夜深人静时,归来的人群杂乱的影评声,打破了煤矿办公、生活区的寂静,每每观影回来,工人们都会看到,何述金的房间里仍然灯火通明,为了不影响何述金夜读,他们会停止正在兴头的高谈阔论,或放低嗓门,各自回房入睡。

笔者感而慨之,何述金持之以恒的自学毅力,同样见证了“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郭沫若)的深刻道理。尽管何述金的经历跟许许多多的人有着太多不同,但他从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成功是天分,他信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哲理。

第三节 高深的自学造诣

古人云,“刺股情方励,偷光思益深”(唐·孟简《惜分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小失去读书机会、参加工作后又迫于无法获得深造机会的何述金,立志走上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自学成才之路。他由浅入深,学以致用,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获得了非凡的自学效益和高深的自学造诣。他那超人的自学毅力和非凡的自学效益,一次次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出了一条自学成才的光明之路,正如马克思所述,“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机会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深造。参加工作后,由于历任生产骨干,也未能脱身进修学习,只能在工作岗位上走自学道路,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刻苦地学习,发狠地工作,为祖国的经济建设真正搞出一点工作成就。在实际工作中,扎实地完成一些实际工作任务。”这是何述金1987年9月4日在黔阳县二轻集体工业联社工作时写在他的《工作总结》中的一段话。

显然,这就是何述金为什么要刻苦自学的真实意思表达,是他的一段肺腑之言。纵观何述金的人生历程,无论顺势还是逆势,“刻苦地学习,发狠地工作”这句话始终是他的“座右铭”,而且正是因为他持之以恒地坚守着自己的这一信条,所以成就了他人生中各个阶段高深的自学造诣。

从70年代中期到1980年,在黔阳县十一煤矿负责机电工程技术时,他自学研究设计发明了3 L-10/8立方空压机电力载频遥控装置,198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重要科学技术成果奖”。

1982年,何述金光荣出席了湖南省青年自学成才经验交流会,《湖南日报》倡导青年自学短评中采用了他的优秀事迹。1983年他被免试授予技术员职称,为他连续奋斗10年,于1994年经湖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提升为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984年,因自学取得优异成绩,他光荣出席第二次全国青年自学经验交流会,登上了国家鼓励青年自学成才的顶级领奖台,受到团中央、中国科协、国家教育部嘉奖,标志着他的自学成才之路达到了国家认可的一定水准和境界。

从60年代末到90年代,数十年的刻苦自学,自学知识的累积,伴随他的人生和事业一步步走向辉煌,获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高深造诣。

1992年被中共黔阳县委、黔阳县人民政府授予“黔阳县科技拔尖人才”,成为黔阳县40多万人中的科技拔尖人才“七雄”之一,同年被湖南省二轻工业局评为“湖南省二轻工业系统1991年度优秀厂长(经理);1993年被湖南省二轻工业局评为“湖南省二轻工业系统1992年度优秀厂长(经理)”,同年被国家轻工业部、人事部授予“全国轻工系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被国家统计局授予“中国塑料行业百强企业家”光荣称号,被国务院授予“工程技术事业突出贡献奖”并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4年被湖南省经贸委等三单位授予“第六届湖南省优秀企业家”称号;1995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6年被中国企业家协会列入“中国优秀企业家数据库”,同年被湖南省经贸委等三单位授予“第八届湖南省优秀企业家”;1997年被湖南省二轻工业集团总公司、湖南省二轻集体工业联社评为“省二轻集体工业联社先进工作者”;1998年光荣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被授予“湖南省第二届科技兴企名人”,“第五十一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获得者”。

仅有小学四年级全日制学历,凭恃自学成才,在中国的、世界的科技领域里斩获发明金奖,这不能不说何述金靠勤奋自学获得了辉煌的造诣。2002年,当他毅然放弃由他亲手缔造且如日中天的安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走向了由几百名以残疾人员为基本队伍的制药企业后,全国性大型企业的专家型老总变成了制药行业的门外汉老总。已是知天命之年的何述金,充分发挥他的自学特质作用,边干边学,逐步扫除了在制药行业里客观存在的知识障碍,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产品研发上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论文《滋肾健脑液——人类亚健康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在全国性行业年会及论坛多次演讲和录入《会刊论文集》,在业内产生了良好的影响。通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和发狠工作,带着以残疾人员为主体的几百名毫无市场竞争能力的弱势人群闯荡市场,在技术创新上又走出了新路子,不仅使企业蒸蒸而上,而且他本人在全国制药行业中亦崭露头角,获得了“新世界十年.2010中国制药工业十大风云人物”及“2011年中国十大杰出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2013年入选“当代湖南杰出经济人物”,再次获得高深的自学造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道德经》)。在长期的自学和应用中,何述金紧密地联系自身企业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企业管理学》理论,研究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的企业管理经典理论和管理体系,早期论著《资本增效目标管理法》被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全省企业领域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评为“湖南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和“全国第四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荣获“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由他主创的《诚信构建统筹管理——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和管理创新》被评为“2014年湖南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14年出版专著《企业管理务实——湖南新汇制药十大管理体系》,2015年出版专著《企业管理实战谋略》。至此,何述金的自学学问、修养境界,可谓已到达炉火纯青的境界。

猜你喜欢
安江山门
种下一片林
Stability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sPbBr3/CdSe/Al core-shell quantum dots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重庆梁平双桂堂山门变更的“质”性研究
我行我秀
我们的画
沅水干流安江水文站年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