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书库空间管理新模式的构建

2016-11-22 02:21高俊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书库书籍图书

高俊杰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安徽巢湖 238000)



图书馆书库空间管理新模式的构建

高俊杰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安徽巢湖 238000)

图书馆书库;空间管理;创新模式

图书馆是给读者提供良好阅读环境的场所,但是随着馆藏数量的增加,图书馆空间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率有所下降。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图书发行量稳步增加,图书馆需要购置的图书数量也呈上升的趋势,这些问题促使图书馆管理者必须打破传统的书库管理模式,本着扩大空间、提高服务力的要求,对图书馆馆藏空间重新进行规划和布局。由于图书馆空间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各大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探讨现代图书馆空间布局新理念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当今,我国正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同时随着我国信息资源建设水平的提高、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图书出版量的持续增加,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目前各图书馆普遍存在书库空间不足的问题,对读者获取信息资源产生了阻碍。一般来讲,管理者比较倾向于采取建立密集书库的方式来解决书库空间不足的问题,但是随着图书资源的进一步增加,这种做法也只能缓解一时之急,而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书库空间的合理利用。此外,还有一些图书馆通过扩建书库、建立新馆舍的方式来增加图书存储量,但是从实际操作角度来讲,这种做法也不是长久之计,特别是对于一些资金紧张的图书馆来说,新建馆舍并不明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管理者需要寻找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一个科学的管理布局来实现对图书馆书库空间的长期高效管理。

1 书库管理新模式创建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阅读意识和需求的不断提高,未来图书馆阅读空间超过书籍存放空间已经成为必然结果,为了达到在不额外增加图书馆整体空间的基础上扩充书库存储资源的目的,管理者需要提出基于提高图书利用率的书库管理新模式。一般来说,图书馆书库空间划分为阅读空间和书籍摆放空间,由于图书馆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图书送达,而旧的书库已经无法满足大量新购图书的存放需求,图书管理员只能占用书库的阅读空间,但这样一来就会同人们的阅读需求产生矛盾。因此,重新规划、合理布局书库,已经成为各图书馆管理者的共识。规划的原则是确保读者阅读空间不被挤占,读者能够在规划完成后的书库中获得舒适且设施齐全的学习、交流和休息空间。

网络技术的普及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不少公共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新的管理模式。但是还有个别图书馆仍在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且没有合理地使用新技术、新工具。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不断冲击着传统的知识运作模式,并且人们越来越熟悉网络、依赖网络,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均对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如果图书馆书库空间管理活动能够引进现代网络技术,那么将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价值。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已经增加了电子阅览区域,这一做法既便利了读者,又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做法。但是对图书馆而言,新区域引进之后,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1],这是一个技术难关,如何将这一难关转化为图书馆继续发展的机遇,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2 图书馆书库空间管理办法研究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图书馆的书库管理现状,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陆续被提了出来。如:有人认为可以建立新的图书馆馆舍,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要求的持续提高,很多图书馆的规模已经远远不够了。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扩建或者新建图书馆馆舍,直接有效地缓解了图书馆书库空间不足的问题,但是该措施的实施需要耗费较多的资源和时间,只适用于一些资金比较雄厚的图书馆,而不具有普遍的实用性。为此,还需要研究其他经济有效的办法。

2.1建立馆外书库

一些图书馆倾向于选择建立密集书库的办法来解决图书无法存放的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书库的图书越来越多,密集书库也开始出现空间不足的问题。于是,许多图书馆管理者开始使用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建立馆外书库,将书库建立在图书馆外面,图书馆只是作为一个阅读场所,存放较少的书籍。这种做法不仅缓解了图书馆内部书库的压力,也大大节约了新建的成本。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大量的纸质书籍已经成为过期馆藏,建立馆外书库的同时可以为这些资源建立电子文本,用户能够通过计算机访问图书馆网站获取权限进行阅读,从而减少了对图书馆空间的占用。

现在很多高等学府也采用了同样的办法,如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这些学府都是将图书馆书库建立在离校不远的出租房内或者是在城市郊区直接建立一个密集书库,这种做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一致认同。但是图书日积月累,密集书库也有储存空间占满的一天,而且越来越多的图书储存在馆外,日后转移也是一大问题。

2.2建立新的图书馆

建立新的图书馆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办法。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不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功能上都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不少图书馆开始兴建新馆舍并升级内部设备,引进更为先进的仪器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从而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新的图书馆建成之后,馆藏书库的面积也会增加不少,有效解决了图书过多而无法存放的问题。新馆舍的建成也增加了图书阅读区域的面积和舒适度,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阅读体验。但是扩建或新建馆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权衡投资、建设周期等问题,因此并不适合中小型图书馆。

2.3科学规划书库布局,合理规划书库空间

截至目前,图书馆管理人员已经构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书库空间不足的问题,但是归根结底,合理规划才是最为科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图书馆最为核心的功能是为人们提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场所,因此所有的内部构件的设计都应当以方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和信息为原则[2]。

近年来修缮和新建的图书馆都将馆舍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藏书区域、阅览区域和电子检索区域。电子检索区布置在图书馆的入口,便于读者一眼发现;藏书区安置在图书馆中部或边缘;阅览区一般同藏书区相连,这样读者选到自己所要图书之后便可就近坐下阅读。这种做法是现在许多大学图书馆所使用的一种方法,它合理地利用了图书馆内部空间,科学地规划了不同功能分区的位置和同其他分区的联系,优化了读者的使用感受,也使图书馆运作显得有条不紊。

这种模式虽然经济且操作方便,但是仅适合一些学校使用。因为学校内的人数有限,资源有限,图书馆的书库压力并没有那么大。但是公共图书馆与此不同,它需要为整个城市的读者服务,因此规划的结构和位置要更加复杂。

2.4合作建设书库

合作建设书库是在一家图书馆无法独立扩建的基础上才会使用的方法,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书馆达成某种共识,共同管理图书资源,分担图书存储压力,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合作机制。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是分流馆藏的有效途径,不仅节约了馆舍内的空间,也实现了双倍的资源共享,是一种双赢的做法。但是这种合作机制在实际操作上会面临诸多问题,如:谁来控制和运作合作馆藏,新进图书如何流动,文献的著作权以及版权该由谁来管理等。这种合作方式虽然美好,但是由于我国在合作馆藏建设方面经验不足,并不是每家图书馆都能做到。

2.5从书库自身入手,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书籍的大量增加提高了书库空间管理的压力,因此,图书馆必须采取措施释放无效书库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对过期期刊的管理。每个月图书馆都要引进一批杂志,但是大多数杂志具有时效性,长期将这些过期的杂志存放在图书馆书库中会增加书库的储存压力,因此可以对书库内的杂志进行定期的清理和核查,释放一定的空间,以利于存放其他书籍。②合理安排书库的架位。书库中不同类型图书的浏览人数不同,因此在进行书库架位的布置时可以以人流量为依据。在一些人流量较小的区域,可以适当缩小书库架位之间的距离,腾出更多的空间,或是将原有的书架进行调整,增加书架的高度,满足更多数量的藏书要求,同时减少一些空置不用的阅览室和桌椅,提高书库的使用面积。③合理剔除旧书。该方法是以馆藏稳定状态理论为支撑的,当馆藏数量达到一定数值后,新购进的文献数量必须同书库剔除的文献数量相一致,以此保持书库书目数量的零增长,缓解书库空间紧张的状况。

3 书库空间布局的原则

3.1功能性原则

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是为读者提供阅读、获取信息的场所,而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改善他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和感受,因此图书馆在对书库空间进行管理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保证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寻找到自己所要阅读的图书,这要求管理人员要选择科学且有辨识度的图书编码方式。②当读者在馆内阅读时,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惬意、舒适的阅读环境。只有坚决贯彻以上两点做法,图书馆书库才能实现馆内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并提高图书检索功能的有效性。

3.2科学性原则

图书馆书库空间管理中的科学性原则主要指图书馆书库在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各个分部的合理设计,包括采光、座椅材料及摆放、通风性等;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兼顾对图书馆空间的充分利用,保证图书存储区域能够有充足的阳光,同时又能避免图书因为长时间的日晒而发生损坏。

3.3艺术性原则

有条件的图书馆书库空间的管理和利用不仅要突出实用性,同时也要强调艺术性,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图书馆书库空间管理的价值。首先,书库管理要兼顾建筑美学和装饰美学,提高书库的艺术性,同时也为读者营造一种浓厚的艺术气息。其次,在进行各种设施的布局时,要充分考虑设施的材料和纹理同整个书库的色调、风格是否保持一致,以提高整个图书馆的美学价值,使读者能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3.4前瞻性原则

图书馆书库空间管理要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不仅要采取措施解决眼前的问题,也要预留出一定的空间满足未来图书馆书库馆藏扩充和其他功能性场所开发的需要。此外,设计人员还要特别注意规划网线、插座的布置,尽可能为未来发展提供便利。

4 书库管理新模式构建分析

4.1书库管理新模式构建方法

图书馆书库管理首先要解决目前图书馆空间紧张的问题,主要的解决方法包括上面所提到的建立馆外书库、合作建设书库、建立新图书馆等。但是就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的现状来讲,扩建图书馆、建立馆外书库的成本和代价过大,因此提高馆内原有空间的利用效率是大多数图书馆在进行书库管理模式构建时更乐于选择的方法,较为常用的就是密集书库面积,将书架藏书量标准提高到原来的1.5倍左右,以降低馆藏空间的压力。

解决了馆藏空间紧张的问题之后,图书馆还要依据空间规划布置的原则对书库空间进行优化调整,即上文提到的前瞻性、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原则。首先,要考虑图书馆的整体风格,使图书馆在满足日常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还具有艺术性。艺术性不仅能够增加图书馆的档次,同时也能为读者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使他们能够放松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籍内容中去。其次,要对图书馆内部的空间布局进行整体规划,规划过程中不妨借用一下计算机绘图软件。这些软件能帮助人们精确分析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图书馆各功能区域的位置和面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许多房屋设计师必备的绘图软件,使用起来方便快捷、错误率低,能帮助馆员通过镜像等多重辅助手段,合理设计出适合的图书馆书库平面图[3]。最后,为了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书库在规划时要留有余地,特别是藏书区域,以方便日后增添新书或者书架。

4.2书库管理新模式构建实例

目前,一种新型的图书馆书库管理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该模式采用数控空间管理结构,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这种新型书库管理模式将图书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大书库、中书库、小书库,这三个书库构成了完整的图书馆书库系统。之所以把书库划分成大、中、小三档规模是为了使其发挥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大书库中的藏书量占整个图书馆藏书量的百分之九十,而且大书库中的书是不提供给读者阅览的,也就是说大书库只是单纯的存放书籍而不提供借阅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大书库的结构就可以稍有不同:无须设置宽敞的走廊、书架密集摆放。如此一来,在储存大量图书的同时也可以为图书馆节省出大量的空间。中书库除存放书籍以外,也提供读者借阅服务,只是中书库的开放模式与以往的图书馆是有一定区别的。中书库中存放的书籍其借阅次数在一年内至少有一次,只有这种高频率的借阅书籍才可以存放在中书库之内。小书库与上述两个书库相比存放的书籍量是最少的,其主要存放从读者手中返还的书籍以及图书馆购置的新书籍。这些被读者返还的书籍以及新购买的书籍在一定时间内都会被归置到大书库和中书库中,小书库就与平常的图书馆一样可以随便阅读书架上的书籍。

这种新型的图书馆书库建设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采用,并成为新图书馆建立时首先考虑的方法。由于该类型图书馆的运作模式与以往图书馆的运作模式有所不同,因此,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使其能够轻松驾驭各项工作。

5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图书馆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公共场所。因此,图书馆的人流量、图书种类和图书数量不断增加,给图书馆空间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这一背景之下,图书馆管理人员本着缓解书库压力,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的目的,开始积极探索图书馆管理空间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社会未来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思维将会为图书馆空间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科学的思路,从而为知识型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1]王学勤.图书馆书库空间管理新模式的构建[J].图书馆,2013(2):115-116.

[2]边志瑾.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书库空间布局研究[J].学理论,2011(8):63-64.

[3]鲍阳.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新模式的构建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24):344.

(编校:周雪芹)

2016-09-07

高俊杰(1970—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馆员。

G250

A

1003-1588(2016)10-0077-03

猜你喜欢
书库书籍图书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人梯书库”丛书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
班里有个图书角
探析图书馆书库管理的新模式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