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旗帜引领导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的一点体会

2016-11-25 14:41仲呈祥
长江文艺评论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艺理论旗帜导向

◎ 仲呈祥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的一点体会

◎ 仲呈祥

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再次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和工作方法,同时也应当视之为我们进一步繁荣发展文艺理论批评和艺术美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准则。这里,我仅联系文艺理论批评和艺术美育工作实际就如何学习、领悟、践行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谈点肤浅体会。

与新闻宣传工作一样,文艺理论批评与艺术美育工作首先必须高举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旗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旗帜,这旗帜务必鲜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思想宣传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就强调“两个加强”——“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指的就是要“高举旗帜”。勿庸讳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理论批评和艺术美育领域里,在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与新的突破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和新的矛盾,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淡忘、被削弱的令人忧虑的情况。比如,在文艺理论批评的指导思想上,确实有人有文章已经放弃和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出现了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批评的那种危险倾向:“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再如高等艺术教育领域,从1999年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招收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研究生,我受命担任首批导师。16年来,经我答辩学位论文的博士生恐达近百名,其中至少有十余名的论文都在研究婚姻伦理题材的电视剧创作。奇怪的是,这些论文的学术资源大都是引用西方性学、女性主义等理论,竟无一人援引马克思主义观点。我曾真诚地召集这些博士座谈、询问,我告诉他们,其实论述两性婚姻问题最深刻的还是马克思、恩格斯,如恩格斯在《国家、家庭、私有制的起源》中关于“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这样的经典论述,比弗洛伊德的性分析更为一语中的、入木三分,为何不援引来对现实创作进行学理的分析呢?况且,这个经典论述的译文也甚精辟,而且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特色。“道德”一词,发明权属老子。《道德经》至今仍不失人类经典光彩。我曾与文字学学者、大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探讨过,“道”者,右边乃“首选”之“首”,左边是“走之”,意为人类首选的最佳人生道路,故曰“道法自然”、“大道通天”。如何方能行“道”?须有“德”。“德”者,左边“双人旁”,乃言德非孤立一人所生,系一人与他人发生联系产生的伦理问题,又是“行为”之行;右边下面是“心”,乃与心理思想有关,上面是“正直”之直横着写,故“德”是一个人在与他人发生联系时从行为到思想都正直曰“德”。有“德”才能行“道”,故曰“道德”。中华文化多有意蕴,多具特色!我问博士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时为何不援引?所有的答复是:学位论文要送到兄弟院校或科研单位请同行专家匿名通讯评审,并实行一票否决制,万一落到一位“西化”倾向严重的专家那里,定会认为我学术资源“陈旧”而予以否定,那我连答辩资格都没有了,更何谈学位!这从一个方面证明:在高等艺术教育领域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实遭到削弱,亟须大大加强。

只有真正旗帜鲜明地高举与时俱进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旗帜,文艺理论批评与艺术美育领域才有正确引领社会导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理论批评与国民美育。他精辟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这就是说,对于文艺批评与国民美育而言,引领导向就是既引导创作又引导鉴赏,既提升作家艺术家的思想艺术修养又提升全民族的审美鉴赏素质,这是相辅相成、互补共进的合二为一的辩证统一体。惟其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上述“8.19讲话”中强调“两个加强”的同时还强调“两个结合”——“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适应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这极为重要。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作家艺术家必须先当人民的小学生和忠实儿子,必须先提高自身的学养、修养、素养,这是繁荣创作的前提。但另一方面,诚如马克思所说的“任何精神生产在生产自身的同时也在生产自身的欣赏对象”,毛泽东所言的“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唯物辩证法提出的这“两个结合”,切中时弊,震聋发聩,因为前些年来,我们确曾过度地只强调了“看群众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欢迎不欢迎”这一面。群众的喜欢、高兴、欢迎诚然是必须重视和尊重的,但重视与尊重群众的同时还必须不忘教育引领群众,在适应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还必须不忘提高群众的整体精神素养。否则,只讲一面会导致文艺创作与鉴赏的历史品位与美学品位整体滑坡。须知,一味消极服务与适应,势必强化残存于国民文化心理与鉴赏习俗里落后的、愚昧的、不健康的因素;而被日益强化的这些因素,又会反过来刺激缺乏文化自觉意识与担当责任而一心赚钱的创作者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生产品位更低劣的精神产品,于是,精神生产与文化消费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的可怕怪圈,“引领导向”就会落空!此种教训,极为深刻。我曾作“宝塔喻”,把民族文化艺术建设比作宝塔,倘引领导向正确,则塔尖的明灯当为“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或“钱(钟书)陈(寅恪)冯(友兰)”等,靠这些文化艺术巨人引领全民族的精神航程;倘引领导向失误,则会让本来只有资格或居塔腰或填塔座的人物(如小沈阳这样的虽在满足群众娱乐需求上有贡献,但于民族美育上弊大于利的艺人)挤掉真正的大师而误导民族的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精神航程。这决非危言耸听。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十分中肯:“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为了肩负起“引领导向”的时代重任,我们必须以鲁迅为榜样,学会“操马克思主义的枪法”,“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以唯物史观的历史的观点驳倒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人民的观点拨正那种偏离甚至悖离人民的创作倾向,摒弃或“为艺术而艺术”的脱离政治的或“非艺术”的公式化概念化创作倾向,澄清时尚的或“唯美”的即形式主义的或以视听感官生理刺激冲淡乃至取代精神美感的审美谬论,说真话,抒真情,求真理,真正把“引领导向”落到实处。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这确实是保障文化建设和文艺事业健康繁荣的关键和前提。对此,我们务必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坚决贯行执行。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教授

猜你喜欢
文艺理论旗帜导向
《建材发展导向》理事单位
在党的旗帜下出发
信仰的旗帜
“偏向”不是好导向
旗帜呵·旗帜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犬只导向炮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
关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