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引领中国文化崛起

2016-11-25 18:58李红梅
今日海南 2016年6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哲学马克思主义

文|李红梅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引领中国文化崛起

文|李红梅

当今世界,全球范围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秀肌肉”比赛,而是综合实力的较量,除了经济实力与高科技水平,还有文化话语权的争夺,只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强大,才能有文化的崛起,才能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和平崛起。

5 月京主17持日召,开习哲近学平社总会书科记学在北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需要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提高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时代要求,明确表达了哲学社会科学对国家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思想理论、学科建设的水准,做到不负时代、不负使命,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崛起。

中国崛起的关键是文化崛起

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发出了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动员令。他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极大地鼓舞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攀登科学高峰、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勇气。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杂交水稻技术、航天科技、核能技术等许多方面已居世界先进水平或步入世界前列,这些都得益于党和政府采取的正确路线与政策方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现在我们又处于一个时代发展的路口,中国崛起关键看文化崛起。如果没有中国文化的崛起,单一的经济成就能支撑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吗?历史经验证明这是不可能的。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GDP占世界三分之一,然而还是惨败于英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近代以年来,西方主导着世界的发展,他们不仅有船坚炮利等硬实力,更重要的是,还有近几百年来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逐渐形成的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1990年提出来的,是当今世界各国制定自身文化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它表现为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内容,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无形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文化创新奠定的软实力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终保持持久强大的根本。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当今世界,全球范围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秀肌肉”比赛,而是综合实力的较量,除了经济实力与高科技水平,还有文化话语权的争夺,只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强大,才能有文化的崛起,才能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和平崛起。

文化话语权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实现和平崛起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拥有与我国实力相称的文化话语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与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优势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与西方文化霸权比起来,相距甚远。例如,近些年来,我国在世界其他国家建有孔子学院数百个,在推广中国语言的同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是我们除了传统文化之外,却没有强大的现代文化与知识产品,面向现代社会的文化话语权与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已不相称。特别是当今世界纷繁复杂,各种社会思潮与文化理论走马灯似地“在全世界旅行”,要想获取文化话语权实非不易,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更好的作用。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哲学话语体系建构,才能有效应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对主流价值观的挑战。由于文化话语不仅是思考和产生意义的方式,它对于话语接受者主体身份的认同、思想意识及其情感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集体意识形态是建立在文化话语权基础上的。如果马克思主义不能在各种社会思潮的话语权争夺中取得主导地位,就会在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走向上让位于其他的思潮与价值观。例如,文化保守主义宣扬儒家思想对于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价值,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优越论”,迷恋中国本土文化资源的悠久历史而漠视社会语境的现代变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逻辑;新自由主义主张简单套用西方现有体制,从市场经济制度到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都持片面的拿来主义,这些都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主流话语建构的严重干扰。

在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这个伟大事业中,毛泽东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我们知道,任何思想都是时代的精神产物,在中国革命处于最困难的低潮时期,毛泽东用《矛盾论》与《实践论》及时回应了当时中国革命面临的迫在眉睫的现实需要,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与经验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道路,进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始终,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的精髓,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改革和思想解放的指南针。毛泽东的革命实践与理论创新,对我们当下扩展和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对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崛起,建立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崛起的精神支柱,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要从中国模式包含的中国现代化经验出发,结合全球化发展大趋势,批判吸收各种现代思潮,以及包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内的历史要素,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当下的实践理论。

在经历三十余年的学习与探索后,思想学术界要树立文化自觉,要实现主体性的崛起,就要从非反思性、缺乏深度反思性的学术追随角色向有反思性、深度自主创新的思想家角色转变,要从更多地接受外来理论向更多地依靠融合我国实践历程,进而重塑中国风格的理论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对于传统文化,要发掘其中仍具有生命力和未来指向价值的思想资源,结合现实发展需要实现创造性的转化与发展。要有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意识,这不仅需要塑造国家层面上的民族认同,还要在思想与意识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学术主体性的精神支柱,用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建构文化话语权。

当前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多重视角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不仅需要我们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对我国现代化与全球化进行深度诠释,还需要在理论上建立与国际学术界交流和对话的“世界维度”与开阔视野。换言之,需要在两个维度上下功夫:一是面向世界、全球化,在全世界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中,哲学社会科学总是走在前面,引导着时代的发展。如在以卢梭、伏尔泰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启蒙运动中,他们不仅在精神上指导着法国大革命,甚至还是美国宪法思想的来源;我国的五四运动,也受到从俄罗斯、西方与日本传来的西方思想的巨大影响。二是面对我国新时代的大发展潮流,正确地、历史性地解释中国经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历史悠久,思想源远流长,从先秦诸子到两汉经学,从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再到宋明理学,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最终获得了成熟的儒、释、道合流的文化基质。但现在从思想上来说,又是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时代,因为,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与发展,每个人都在亲身经历从未有过的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巨变,社会组织与生活方式的巨变必然要求思想的巨变,规模宏大的中国特色的建设实践创新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的全新解释与引领。

我国当前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就像有的学者所说,各种社会矛盾积累良久,因此必须要有直面现实继续深入改革的勇气。这首先就表现在哲学思想上需要我们具有历史感,具有全球视野,并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我们要充分吸纳和借鉴世界范围内他国的发展模式,也要善于总结包括改革在内的历史经验,以开放的心态直面可能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为,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将是一项持久的事业。最重要的是,由于哲学社会科学面对时代发展的认知、解释与引领的重要性,其任务也就尤显重要。当前社会,各种思想观念活跃,思潮激荡,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作用。一些党政官员之所以在经济发展大潮中丧失党性、丧失基本道德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是因为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没有成熟的思想,没有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个定海神针,在物质与欲望面前“随风飘荡”、丧失自我。

建立中国学派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不能局限于中国经验,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狭隘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而要以开放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站在理论制高点上把捉历史的经验,需要兼有对独特国情的重新理解和面向世界的开阔视野。如此,才能在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话语体系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要用文化创新与科学管理来落实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落到实处;创建高水平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同样需要具体的行动,需要文化创新,运用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来应对和解决我们在新常态下,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可以说,前者是在尊重学术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下,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学术创新能力进行文化创新,实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跨越式发展;后者则是运用重大研究课题与规划项目等手段进行学术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作为长期工作于海南省文化教育系统的一员,我深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我们当前的工作具有高瞻远瞩的指导意义。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也需要先进哲学社会科学的文化引领,需要把文化创新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国际旅游岛建设要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而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如何把旅游与文化娱乐休闲结合起来,形成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实现集成化的高效益?这需要我们进行文化创新,不仅要充分开发三亚的沙滩海景、五指山的热带雨林、东寨港红树林等自然旅游资源,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红色娘子军、三江八音、海南琼剧以及舂米舞、罗悟鼓舞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的效益,开发博鳌论坛、文昌航天城、各种文体活动与论坛的文化潜力,为国际旅游岛注入丰富的文化意蕴。要把海南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就要提高现代服务水平,不断创新管理方式,积极培育具有海南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文化软实力。

作为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我也深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一种鼓励。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几年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一直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建构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创新,成绩斐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今年被评为全省5个A类学科之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今年以来,学校积极筹办、创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等智库,创建“互联网+”等协调创新中心,用实际行动诠释时代发展潮流中的主体性精神,投身于具有制度自信、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发展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中,我校自2006年承担国家汉办外派汉语志愿者项目任务以来,11年间累计向国外派遣了700多名汉语志愿者。汉语志愿者们不仅代表我们海师学子的形象,更代表我们中国教师的形象。他们把好的品质、好的学识、好的智慧带到周边国家,带到全世界,传承我们中华优秀的文化和文明,使之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我们高校建设更是一种鞭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我们一定要坚持正确方向,扎根教学、科研第一线,用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为中国文化崛起作出自己的贡献。H

(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哲学马克思主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4卷总目次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小包哲学
社会科学总论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