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免费师范生政策存在问题的分析

2016-11-25 08:46李燕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政策学生

李燕

摘 要:为了实现偏远落后地区教育的平等,针对免费师范生政策存在的问题:不公平因素的存在,录取和就业与继续教育机制不完善,培养过程、方式死板;分析其原因是理论与实践脱离,下放权力不够,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本研究提出对策:适时完善录取和激励淘汰机制,政府放权给地方和学校,明确地方职责,确定合理的服务期限,明确免费师范生的权利和义务。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政策;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04-02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加强师资培养刻不容缓,面对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的现状,作为以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大国,乡村教育的发展关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免费师范生作为输送到乡村的重要师资力量,对他们的培养与就业牵动着国家的命运,针对当前免费师范生政策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免费师范生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存在不公平因素

免费师范生政策(以下简称免师政策)作为为西部贫困边远地区培养教师的政策,制定和实行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免费师范生需要签订协议,协议对双方都有约束作用,但签订协议的时间是填报完志愿进入大学后,这不符合契约精神,对于免费师范生缺乏公平性;另一方面,免费师范生政策规定毕业生的服务期限是十年,十年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有些长,用四年的免费换取十年服务有些不公平。

(二)选拔、录取机制不完善,培养过程缺乏灵活性

教育部门生源选拔方式单一,录取过程缺乏专业考核;已被录取的学生没有退出机制,各种优惠会让他们产生惰性,不能提高专业素质;学校没有激励和淘汰机制,专业设置比较死板,与就业市场有些脱轨,供大于求;学校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学生缺乏去偏远贫困地区实习的经验。

(三)免费师范生就业及继续教育机制不完善

有些地方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对教师人才的需求只限于当地户口,虽然2015年允许跨省就业,但是程序烦琐,地方相关部门更倾向于接受本地生源;免费师范生就业时遇到与综合性大学的硕士、博士的竞争,加重了压力;就业区域并不明确,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师资匮乏的状态没有改变,免费师范生不能考取脱产研究生,严重阻碍了学生提升专业知识和素质,违约现象严重。

二、免费师范生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政策制定时理论与实践脱离

2007年实行此政策,是基于中西部、发达与贫困地区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背景,为解决这一问题,从理论层面对免师政策进行了一些设想和预判,缺乏实地调研和考察,缺乏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从而导致不能保证教师的质量,同时,选拔方式单一,不能全面地对未来的教师进行选拔。

(二)政府没有放权,地方职责不明确

学校在培养的过程中缺乏优化未来教师队伍的体制,对于教师基本素质以及教师技能培养比较欠缺,就业指导力度不够,地方招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同时应如何安排非生源地的毕业生的职责不明确,没有把免费师范生放到特殊的位置去看待,不应该将他们吸收到城市中的学校或者让他们与综合性大学的硕士和博士竞争,这种职责的不明确,才导致执行力度不够。

(三)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

政策的制定不能适应学生的择业观念,在当代背景下,对免费师范生的约束力度小,才导致违约现象严重,由于社会大环境及就业现状的不断变化,政策有一定滞后性,因此政策应该促进学生个人的价值最大化,但当前的政策现状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期望,已经工作的免费师范生也对现状不满,因此,政策明显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政府关注度不够

一方面,政府对于免费师范生成为教师的社会表彰以及社会荣誉感缺乏正确的引导,教师存在于社会的价值感不够强烈,学生没有荣誉感,精神激励不够;另一方面,政府对于教师的物质激励与社会当前的价值观不符,偏远地区工资低,免费师范生去偏远地区工作的动力不足。

(五)权利和义务失衡

缺乏有力的规范师范生的机制,权力与义务之间失衡,才导致违约现象严重,对免费师范生的约束力度小,赋予师范生的权利不够,规定毕业生履行的义务欠缺法律的制约,激励和淘汰机制不完善,因此背离初衷的人数较多,不能考取脱产研究生有失公平。

三、解决免费师范生政策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适时完善录取、选拔机制

在签订就业协议时,应在录取前告知具体内容,让考生有更自主的选择,因此在协议签订的时间上应作出调整,在选拔的环节上应进行调整,可以在网上征集成绩符合报考免费师范专业要求的学生,在决定录取前可以增加一到两轮的面试,进行教学潜能及教育热情的评定和判断,而不是只通过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二)政府放权,灵活运用政策

除选拔的过程应该清晰化外,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应该多路径,对刚录取的师范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如果有些学生不适合此专业的,可以将享受的补助退回,与学校进行协调转专业,同时,对于本校其他专业希望从教的学生,可通过考核进入免费师范专业学习并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将政策放活,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从招收免费师范生的角度看,不同师范专业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作出调整,将供大于求问题的发生可能性降到最低。

(三)建立激励、淘汰机制

对就读于免费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应该在大学四年期间对他们进行测评与考核,实行合理的淘汰机制,同时提供每年去西部边远地区以及贫困边岛地区支教实习的机会,提前对就业环境有一些了解和适应。在就业前应该有就业指导:就业前应当明确免费师范生就业平台和方向,端正就业态度,使其明白违反协议将承担什么后果,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四)明确地方职责,落实免费师范生政策

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是缓解当前就业困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突破口。就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而言,中央和地方应该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政策的初衷。改善贫困边远地区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高于在城市中工作教师的工资或者与公务员工资持平,提供贫困边远地区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避免使免费师范生同综合性大学的硕士、博士一起竞争工作岗位。

(五)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据调查,免费师范生一致认为,提高工资水平是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提供奖金和补偿金。二是增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或者省级财政统筹教师工资,保证财力薄弱地区的教师工资和奖金。三是为赴贫困地区和贫困学校任教的教师提供特别的专业发展机会。四是打破过去单一的工资序列,根据教师短缺类型、市场需求调节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基本工资。对免费师范生设立农村从教奖励计划。

(六)使免费师范生的权利与义务更加合理

应该缩短服务年限,三到五年比较合理。允许免费师范生跨省就业,只能是国家认可的贫困地区或者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哪里缺老师就去哪里。建立合理的免费师范生考取研究生制度。提高违约成本,如果没有履行协议,就会取消学位证或将不诚信行为记入档案等,这样可避免选择专业的盲目性,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最后,免费师范生要给自己定位,作为未来的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突出的教学能力应该在大学期间得到提升,同时自觉履行合约。

免费师范生政策在实行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一起解决,我国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教师的培养与此息息相关,在为贫困边远地区培养师资力量的时候更需要照顾多方的利益,需要各方配合。

参考文献:

[1]孙绵涛,楚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的现状和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8,(6).

[2]刘桂明.对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状况的几点思考[J].成才就业,2011,(2).

[3]刘佳,方兴.定向就业师范生面临问题与有关政策探讨[J].高校教育管理,2016,(3).

[4]王智超.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现状调查及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1,(1).

猜你喜欢
政策学生
政策
政策
快把我哥带走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