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对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行性研究

2016-11-25 08:46孙研陈蕴智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四位一体教育模式

孙研 陈蕴智

摘 要:“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可以扭转学生、家庭、学校及社会之间的脱节现象,能有针对性地指导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实行“四位一体”教育模式需要完成两个阶段的转变,即由单向联系向双向协调联系转变,由双向协调联系向四方互联互动转变。在转变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三个原则,即注重系统性、讲求实效性和形成制度化。

关键词:“四位一体”教育模式;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05-02

“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在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完成由过去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不联不通、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到形成教育体系转变,以及在实行“四位一体”教育模式中该掌握哪些原则,需要进行探讨。

一、实行“四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实行“四位一体”教育模式是破解蒙东地方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成体系问题的关键手段,其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三点:

1.实行“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扭转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学生、家庭、学校、社会之间脱节的现象。通过对当前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析,从学习、领悟及践行各方面讲,蒙东地区学生、家庭、学校及社会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主体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该现象主要由四者的理解层面、作用手段、推动力度、积极性不一致所致。社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承载体,其宣传及践行行为以宏观层面为主;学校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场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带有灌输性,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亦与社会及家庭相对脱节;家庭素质的参差不齐决定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程度与教育程度不尽相同,无法承担培育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2.实行“四位一体”教育模式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规约作用发挥到最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中央提出的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需要各个层面及群体践行,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模式达成统一,激发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践行思想,形成共鸣、产生共振、聚成合力,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才能更好地形成心中认同及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在教育引导和主动接受之间搭建桥梁,建立纽带”。

3.实行“四位一体”教育模式能够在引导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价值观,但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群体及个体采取不同模式,精准发力。“四位一体”教育模式依托于蒙东各地的具体问题进行推广,既是统筹协调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效能的平台,也是引导蒙东地区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农牧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有效手段。

二、“四位一体”教育模式需完成两个转变

“四位一体”教育模式针对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具体情况需要两个系统的转变,即以整合蒙东地区教育资源为目的的第一阶段和发挥“四位一体”教育模式效能有效激发学生主体作用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由单向联系向双向协调联系转变阶段。在“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实行初期,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形式需要做到由单向联系或不联系向四方双向协调联系转变。由于在初期阶段无法实现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三方的直接联动,在转变过程中,学校要充当各方双向联系的节点,即家庭向学校反馈,学校向社会反馈,社会向学校传达,学校引导家庭,家庭引导学生,学校教育学生的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蒙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水平迅速提升,社会基础教育资源逐渐增多。在整合蒙东地区社会及学校的教育资源方面,要求学校主动与家庭、社会联系,并充分利用同家庭联系密切的便利条件,实施家校合作,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第二阶段:由双向协调联系向四方互联互动转变阶段。在第一阶段的目标实现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者之间的关系将发展为双向协调联系,学校作为连接点的模式向四方能够互相联系、互相反馈的模式转变,“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最终形成。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学校发挥应有的连接点作用,使学生、家庭、学校及社会四者之间在大的循环中形成联系;其次,要使家庭的教育环境得到改善、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资源得到整合及优化;再次,变学生被动参加为主动参与,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最后,由学校作为发起人,将学生、家庭与社会进行直接联系,将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植入到原有的家庭与社会联系中,将该问题变为家庭与社会联系中常抓不懈的主要问题与实时沟通的基本问题。在这种联动机制下,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则能反向引导家庭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学生为主体、家庭为基础、学校为引导、社会为平台的蒙东地区“四位一体”教育模式。

三、“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落实“四位一体”教育模式需要掌握三个具体原则,即:注重系统性、讲求实效性和形成制度化。

1.注重“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在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系统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创新”,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重要基础。同时,家庭、学校、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与实践,并为蒙东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条件与平台。

2.注重“四位一体”教育模式中家庭环节的基础性、社会层面的引导性与学校教育的实效性。在“四位一体”教育体系中,“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者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区别的,四者之间需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以期实现知行统一”。家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中需要体现出基础性作用,担负教育引导学生言行举止、把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的重任;社会作为广义上的生活环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践行统筹者,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与适当鼓励;学校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地方,其理念必须做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纲领高度一致,“但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章节体系,向学生灌输一个又一个结论或规律,就会让政治课变成催眠课”。

3.注重“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在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形成制度化。“四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制度化是系统性的升华,是对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期着眼。形成“四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制度化需要发挥学校层面的带头作用,促使学生、家庭与社会层面长期联动。一定意义上讲,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存在着逻辑上与现实中的联系。在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上,学校需要做到经常与家庭、社会联系,定期反馈,组织有益的教育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将“四位一体”教育模式深入地、长期地运用到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中来,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三管齐下。只有家庭发挥好基础作用,学校开展实效教育、社会发挥引导作用、少数民族学生主体作用,蒙东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才有所改善,“四位一体”教育模式才能在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最强效应。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基地项目,批准号(2015JDB016)。

参考文献:

[1]赵颖,许道云.企业职业培训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9).

[2]丛培鑫.国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J].机械职业教育,2009,(7).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四位一体教育模式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浅谈如何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