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分析及其解决策略

2016-11-25 08:49冯玫邓卫新王晓东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规范化

冯玫 邓卫新 王晓东

摘 要:本文以对崇礼区社会用字的实际调查为基础,概括了当前城市社会用字中的不规范现象及其特点和趋势,分析了其社会成因和危害,以此为依据,剖析了社会用字规范化的必然趋势,提出了社会用字不规范综合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社会用字;规范化;语言文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08-02

所谓社会用字,是指流通于社会,用于社会交际领域的文字,例如国家法律法令、政府公文用字,出版印刷用字,计算机用字,影视用字,人名、地名用字,商业用字,企业、商店的牌匾商标、商品包装、广告等。崇礼区将于2022年举办冬奥会,用语用字反映出的文化水平、文明程度,对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对崇礼区冬奥会赛场、学校、街道的用语用字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崇礼区社会用字不规范的解决策略。

一、崇礼区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

(一)目前社会用字中的不规范现象

根据调研情况,崇礼区在2013年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后社会用字情况有了大幅度的改进,但在申办冬奥成功以后,随着国内外关注度的提高,在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文字不规范现象有所突出。主要包括:

1.存在繁体字现象。此次调查了崇礼区冬奥会赛场云顶密苑滑雪场,及通往赛场的太子城公路及酒店、学校、政府机关、媒体等用字领域。尽管情况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繁体字仍然存在,包括车载广告、牌匾等广告用字和宣传用字,基本为新近产生,美工专业制作较多,日常随意手工书写不多见。

2.已废止的“二简字”有些场合仍在使用。“二简字”是指1977年,我国颁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二次简化汉字,通常称第二次简化的汉字,俗称为“二简字”,该方案于1986 年6 月废止。但在崇礼区的某些场合依然存在例如将“餐”写为“歺”,将“鸡蛋”写为“鸡旦”,将“副食品”写为“付食品”等。

3.错别字仍然存在。在街道某些商家的广告牌匾的用字中还存在一些错别字,如:电览(缆)、家俱(具)等。

4.外文使用不规范。由于崇礼区将与北京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在社会用字中较以前使用了大量外文,但是外文使用不规范,有的甚至出现错误。

5.外语翻译不准确,造成理解困难。在云顶密苑滑雪场接待大厅的宣传海报中,对于“密苑”的翻译为“SECRET GARDEN”,中文翻译为“秘密花园”,与“密苑”的含义差别较大。再如,将“第四”翻译为“4rd”,应为“4th”等。

6.书面语表达不准确,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书面语的表达存在表意不清、病句、标点符号错误等情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理解。例如,云顶密苑滑雪场接待大厅的关于滑雪教练的告知函,标题与内容不符,且标题表述存在问题,“函”是“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时使用的公文”。根据正文含义,应为“通知”。正文的抬头“尊敬的云顶滑雪场使用者,您好!”表述错误,“您好”应另起一段顶格书写,“滑雪场使用者”表述不清,有歧义。标点符号使用也存在错误,主要是序号的使用不符合要求,英语表述中出现了汉语的标点。

文字的使用中运用一定的变体,是适应社会交际需要的表现,必须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范和标准。目前在崇礼区的社会用字中,存在繁简混用,第一次简化字和第二次简化字、错别字混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的发挥。

二、崇礼区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成因

1.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自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以来,特别是申办成功以来,崇礼区以其空气质量、区位优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港澳台地区及国外的文化、体育、经济交流逐渐频繁,近两年年均接待游客二百多万人次,而大陆以外的用字大多是繁体字,一部分商家认为使用繁体字可以营造亲切感,提高经济效益,所以故意使用繁体字,久而久之,形成了在一些对外窗口使用繁体字的风气。

2.语言文字政策的影响。语言文字政策的变化对社会成员有一定的惯性。例如,《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自1977年12月公布,至1986年10月废止,仅存续了9年时间,对崇礼区主要街道广告牌匾的调查情况看,“二简字”由于简单易写,在目前依然存在。例如,“算术”写成“祘术”,“白酒”写成“白氿”,“贰佰”写成“弍佰”等。

3.从业人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薄弱。在调研中发现,除教育领域、新闻媒体和党政机关的从业人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较强之外,社会服务行业中将近20%的从业人员对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文件了解不清,对规范汉字、规范地名、译名及推广使用普通话知之甚少,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不高,这些都导致了语言文字出现种种不规范现象。

4.教育、宣传等因素的影响。在语文教育中,缺乏专门的语言文字系列知识,只是穿插在阅读、写作教学中,提高母语应用能力的教育氛围尚未形成,在学校教育中,规范汉字使用知识的学习在小学教育阶段贯彻落实得较好,初高中由于升学压力,不太重视汉字使用,在高中阶段由于升学压力,大多数学生对汉字书写基本不重视。在宣传方面,由于媒体的导向、放大作用,也会对语言文字的规范造成影响。例如,央视播出的山西旅游业广告口号“晋善晋美”,就是错别字的误导,在问卷调查和访谈咨询中,部分教师、学生对此提出了看法,认为媒体的导向作用大大强于教师的日常教学作用,使宣传推广规范汉字受到了挑战。社会成员由于各种原因使用不规范的缩略语已成习惯,但现在有的媒体,甚至在国家级媒体中的许多缩略语语义模糊,构词不符合汉语构词法,违背汉语表达规律,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成员的用语用字规范。

5.语言文字本体的影响。语言文字欠缺之处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社会用字的不规范。例如,异体字,学术界没有对此达成一致的意见,目前仍然沿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随着社会用字的不断发展,该表对于现代用字的考虑不足,整理的只是当时所用的异体字,并不是对常见的异体字予以认定。文字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一些变体,无可厚非,是语言文字适应社会言语交际需要的表现。如“家具”与“家私”哪一个是规范的,哪一个是不规范的,没有一定的区分标准。此外,工具书的频繁调整变化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三、崇礼区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解决策略

1.进一步研究汉字在不同领域中的表现形式和规范作用,认真区分社会用字的标识功能、审美功能。遴选语言文字志愿者,开展社区教学、培训。建立冬奥语言培训学校,有计划地对商贸、旅游、餐饮等行业人员进行培训。抓好30~40 岁妇女用语用字规范化工作,以此带动提升下一代的用语用字水平,同时抓好基层干部的用语用字规范化工作。

2.加强宣传,大力提高用语用字规范化意识。一是将用语用字规范化内容纳入冬奥宣传工作体系。二是编写崇礼举办冬奥会的语言文字规范、文明使用的教材,内容通俗易懂,知识点简明扼要。三是在非推普周期间,定期组织用语用字规范活动,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有计划地针对不同领域开展社会用语用字规范化宣传。四是加强宣传汉语拼音。大力宣传《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强化《汉语拼音方案》在规范人名、地名中的规范作用。

3.建议由有关部门牵头,编制《张家口语言环境建设规划》,为营造优良的国际语言环境、提高市民交流水平和国际化意识、提升现代文明程度奠定基础。

4.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大力加强用语用字规范化意识,在初高中阶段加强诵读教学,在小学教育阶段加强口语交际和书面语表达方面的教学。

本论文是2016年河北省京津冀语言文字工作调研项目——崇礼区迎冬奥社会用语用字规范化的调研成果。调研项目负责人为冯玫。

参考文献:

[1]周晓文,李国英.关于社会用字调查的研究[J].中国文字研究,2011,(3).

[2]王连琴.基础写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规范化
点播影院迎来规范化,4K HDR迎来普及之潮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谈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早期胃癌的规范化内镜诊断及治疗
政务微博的规范化运行探讨
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的新机遇
论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