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6-11-25 02:32刘诚
甘肃林业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甘南州林业养殖

刘诚

(甘南州林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甘南 747000)

甘南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刘诚

(甘南州林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甘南 747000)

本文在广泛调研基本数据的基础上,剖析了甘南州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结构及产业布局特点,客观分析了甘南林下经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甘南林下经济的对策与建议,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模式科学的甘南林下经济产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以确定集体林地的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的综合性改革。通过创新制度和服务体系建设,让承包到户的农牧民由土地单一生产经营方式,向立体复合经营方式转移,以林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提高林地产出,扩大增收渠道,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形成农林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1],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甘南州林下经济经过近3年的发展,探索总结了适合藏区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模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1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1集体林资源现状

甘南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辖7县1市,100个乡(镇、街道办),总人口70.18万人,农牧村人口50.70万人,国土面积3.66万km2。全州林地156.80万hm2,森林覆盖率23.33%。集体林22.19万hm2,拥有人口7.28万户34.96万人。在林地分配上,国有占85.85%,集体占14.15%,集体林的数量较低,农牧户参与林业收入分配中的林业生产要素数量少,对林地经营投入的强度弱[2];在使用结构上,集体乔木林(有林地)多为当地护村(寺)林和风景林,占集体林的16.24%,未成林造林地多为退耕还林地,占集体林的2.13%;灌木林、宜林地分布零散,多与牧草地穿插交错混合使用,占集体林的71.64%;在发展利用上,受地理气候因素的影响,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有林地、立地条件好的灌木林地和宜林地约7.00万hm2,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1/3。白龙江流域迭部、舟曲2县有发展经济林果和多种经营的基础,但2县地处西南高山峡谷区,林地面积小,分布零散,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面积3.07万hm2。洮河流域夏河、卓尼、临潭3县北接临夏南邻定西的部分地方,气候相对温暖,交通便利,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约1.27万hm2。合作、碌曲、玛曲、夏河大部、卓尼部分地方为牧区,承包的林地与草场交互使用,仅林缘区适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面积约2.66万hm2。在林地经营上,处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需要,除传统林业产业以外,集体林主要参与天保、退耕还林工程和公益林建设等(表1)。

表1 甘南州林地资源现状

1.2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3年来,甘南州按照“示范引导,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扶持、技术服务等措施,积极探索适合藏区林下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兴林富民“双赢”,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初步形成以经济林果、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菌、种苗花卉、林产品采集加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2015年,实现林下经济产值17 406.34万元,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产值分别为10 225.00万元、3 745.36万元、2 500.00万元、936.00万元,分别占林下经济产业总产值的58.74%、21.52%、14.36%、5.38%(表2)。从发展情况看,甘南在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生态旅游方面特色产品多,开发潜力大(如高原中藏药材、林菌、耗牛、藏羊、林蜂、蕨麻猪和森林资源等),但目前在利用上,林下种植仅有2 930.90 hm2,参与农户数6.92%,实际利用面积少;林下养殖9.40万头只,参与农户数2.50%,远达不到单位面积养殖的数量;林下采集加工是林区特有的一个产业,虽然参与农户数占总农户数的74.34%,但采集范围和产品数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稳定性;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仅开发2 200 hm2,参与农户数1.42%,总体上甘南州林下经济产业还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各产业呈现出规模小、水平低、产品单一,还需进一步挖掘潜力,突出特色[3]。

表2 2015年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2 林下经济发展分析

2.1产业分析

2.1.1林下种植

根据图1,白龙江流域舟曲、迭部2县林下种植总量高于其他县市,舟曲县产业结构的基础较好,发展比较均衡,有一定的区域竞争优势。迭部县虽然总量最大,但仅突出种苗产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挖掘产业潜力,并且种苗市场竞争有一定的风险;卓尼、临潭、夏河3县缺乏产业潜力挖掘,产业结构基础差,没有突出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合作、碌曲、玛曲3县市由于条件限制,无发展林下种植的优势。

2.1.2林下养殖

根据图2,林下养殖5个项目中,林禽养殖发展最快,分布在舟曲、迭部、卓尼、临潭、合作5县市,在林下养殖产业中发展前景良好。其他耗牛、藏羊、蕨麻猪规模小,势头弱,仅仅是发展框架,还未形成产业。舟曲县林下养殖突出了林禽、林蜂特色,发展潜力很大。迭部、卓尼、临潭3县都有传统养殖,但缺乏特色养殖的培育。合作市林下养殖单一,发展脆弱。夏河、碌曲、玛曲3县没有发挥出特色畜牧养殖优势,规模小,发展慢。

2.1.3林下产品采集加工

林下采集不需要大规模的开发和投入,对劳动技术的要求不高,在林下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比较适合农牧村劳动力。甘南州林产品采集加工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旅游业的带动,近几年,逐步形成“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丰富了产品类型,扩大了市场需求,年产值占到林下经济产值的1/4,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区域竞争优势(表3)。

2.1.4森林景观利用

森林、草原、湿地是甘南高原特有的自然资源,“十二五”期间甘南州把生态旅游列入长期发展战略,林区县结合资源特点,围绕生态大景区建设,扶持拉动个体特色旅游产业,东南部白龙江流域迭部、舟曲依托森林、河流优势发展森林人家,中部洮河流域卓尼、临潭结合半农半林的特点发展农家乐,北部洮河、大夏河流域合作、碌曲、夏河结合森林、草原的优势发展林家乐、藏家乐,发展势头良好,是目前最符合甘南州林下经济发展的模式。但由于森林生态旅游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产业结构基础普遍较弱,区域竞争力有优有劣[4](表4)。

图2 甘南州林下养殖结构

表3 林产品采集加工

表4 森林景观利用

2.2综合分析

1)从产业结构看,目前各种模式发展不均,长短产业链结构失衡,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是林下种植中,种苗花卉占总面积的45.1%,经济林果29.4%,林药20.2%,林菌0.1%,其他5.2%,结构还是以林业传统经济林果和种苗培育产业为主导,特色林药、林菌的开发利用不够。二是林下养殖中,林禽占总数的76.5%,耗牛3.2%,藏羊11.7%,蕨麻猪0.73%,特种养殖0.5%,林蜂7.4%,养殖结构不均衡,差异大,短平快项目林禽养殖突出,有数量规模,但持续发展能力差,其它特色耗牛、藏羊、蕨麻猪、林蜂还处在传统经营上,分布零散,管理粗放,规模化程度低。三是采集加工受气候和市场因素大,近几年发展加工企业8家,吸纳劳动力150人,相对加工能力小,经济效益低。四是森林生态旅游目前仅限于城区、景区周围发展农家乐、藏家乐和林家乐207家占地2 200 hm2,相比大林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开发。

2)从资金投入看,主要以贷款为主,类型包括林权抵押贷款、林权与妇女小额、双联惠农、扶贫等相结合贷款及其它模式贷款,2015年累计贷款1 362万元,省级单列项目投资累计200万元,2项年均投入500万元,远不足林下产业的投入。

3)从区域发展看,全州林下经济产业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东南部白龙江、洮河流域舟曲、迭部、卓尼、临潭4县依托海拔低、气候好、森林资源多、农业相对发达的优势,林下种植、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相对发达,各产业分别占总规模的86%、87%和95%,发展势头相对较好。西北部洮河、大夏河、黄河流域合作、夏河、碌曲、玛曲4县市为牧区、半牧区,海拔高、气候冷,传统基础产业主要是耗牛、藏羊、蕨麻猪养殖,虽然数量占总养殖数量的37%,但在突出绿色环保和特色发展上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4)从综合优势看,舟曲县在东南部区域中综合发展优势最好,特点是种植、养殖产业结构好,不偏项缺项,发展稳步均衡。夏河县在西北部区域中综合发展优势最好,特点是夏河县在牧区发展林下养殖耗牛、藏羊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挖掘林下种植的潜力,发展中藏药材和经济林果产业,弥补了产业结构的不足,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其它6县市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如迭部县、合作市突出种苗培育,临潭、卓尼、碌曲、玛曲4县各产业特色不明显,发展势头弱。总之,全州对特色种植(经济林果、林药、林蜂、林菌)和特色养殖(耗牛、藏羊、蕨麻猪)及优势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利用不够,发展缓慢。

3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资源利用较难,示范带动力弱

全州拥有集体林资源的农牧村人口35万人,占总农牧村人口的69%。林地资源是农牧村的一项重要生产要素,按集体林地总量算,人均0.63 hm2,但实际能利用的林地人均只有0.2 hm2,相对全州林地资源总量,集体林数量偏少,且森林资源多分布于高、偏、远等山地,交通条件差,开发利用难度大。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全州林下经济多为一家一户分散式经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形式上近几年发展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163家,但大多数都在起步摸索阶段,没有引领示范和协作指导的能力。

3.2经济总量较低,资金投入不足

甘南州2015年林业增加值5.4亿元,占全州总产值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7%、21.0%,相比之下,对林业投入少,用于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更少,经营者在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经营上存在资金短缺,而且金融扶持林下经济的政策性倾向不够,目前金融产品仅为妇女小额贷款和双联贷款,但放贷额度有限,普遍反映贷款难。地方财政支持集体林产业的发展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全州林下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3.3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效益低下

缺乏品种、技术的科研支撑和成熟的经验,合作社发育程度低、专业技能差,加工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对林畜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弱(如蕨麻猪、林菌、林蜂、林药、蕨麻、沙棘等),初级传统产品多,名特优新品种少,未形成特色或支柱产业,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5]。

3.4推进合力不强,综合服务不够

改革开始形成的林业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合力不强,具体落实不够。各县市综合服务机构不健全,未设专门场所与专职人员履行服务职能,对林下经济发展的综合服务不到位[6]。

4 对策建议

4.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甘南州因不同的地域特征,产业布局上可将舟曲、迭部划为重点林下经济发展区。舟曲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果、木本蔬菜和林下种植中药材为主,重点发展特色林菌、林蜂和鸡禽养殖,适度开发森林生态旅游,扩大林产品加工规模。迭部县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适合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经济林果,重点发展特色林菌、林蜂和蕨麻猪养殖产业,扩大林产品加工规模,林缘区适当发展种苗产业[7]、临潭划为农林结合区林下经济发展区,2县的特点是农林交错分布,卓尼东南部、临潭东北部洮河沿岸适合发展啤特果、早酥梨、大果沙棘等经济林果,2县依托冶力关、大峪沟、扎嘎纳景区优势,重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突出发展林下中藏药材种植和特色鸡禽、野生动物驯化养殖,扩大林产品加工规模,适度发展种苗产业。合作、夏河、碌曲、玛曲4县划为牧区林下经济发展区,该区域林牧交插,海拔高,多年来以养殖藏羊、耗牛、蕨麻猪和林下种植藏药产业为主,林下产品相对单一,合作市适合

发展鸡禽养殖和林下藏药种植,夏河、碌曲2县适合发展林区耗牛藏羊养殖和藏药种植,重点突出特色蕨麻猪养殖,适度发展林下种草和种苗产业,玛曲县仅发展耗牛藏羊养殖。

4.2紧抓机遇,统筹发展

各级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协调和综合服务职能作用,以精准扶贫为契机,制定完善适合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把发展林下经济统筹到农牧村产业发展规划中,协调发改、扶贫、财政、农牧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对林下经济的倾斜,推广“政府+金融+保险+公司+农户”五位一体精准扶贫模式,形成以“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的林下经济产业带;重视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规范合作社的管理,指导优化合作社的产业结构,建立项目优先安排机制,筛选有能力有特色的合作社优先承担项目,不断鼓励和支持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典型示范的效率。

4.3金融支持,助推发展

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具备发展潜力的农牧民、林业大户、林业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发展林下经济,各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给予信贷扶持。推行农户信用评估和林权抵押贷款相结合的免评估、可循环小额信用贷款,扩大林农贷款覆盖面,给予适当的利率优惠,加强对林下产业链各环节的信贷支持,助力林下经济发展。

4.4发挥作用,强化服务

一是重视加强林业综合服务管理中心的建设,切实为农牧民在政策咨询、行政许可办理、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评估、林下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形成服务网络化、管理规范化、工作程序化、运行常态化格局。二是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农牧系统科技人才作用,做好良种良法引进、造林营林、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实用技术推广服务[5],采取分期、分批、分专业入村入户结对帮扶的措施,对有一定基础的农牧民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林下经济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三是加强与州畜牧学校、州畜牧研究所、州农业科技研究所、州林业科技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技术联合,扩大与甘南州百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多集团等龙头企业的产品订单合作,形成科研技术有支撑,产品销路有保障的服务体系。

[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项目组,张升,文彩云,赵锦勇,李扬,许凯.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基于70个样本县的实地调研[J]. 林业经济,2014(2):11-14,109.

[2] 林和平. 林地资源与农户林业收入的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09(2):101-102.

[3] 陈高扬. 泉州市林下经济产业结构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15(3):224.

[4] 杨宇翔,马存世,何莉萍,金秋艳,蔡鸣,张磊. 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 甘肃林业科技,2014,39(2):46-47.

[5] 徐向中,吴春荣. 甘肃经济林产业持续发展对策[J]. 甘肃林业科技,2013,38(3):67-68.

[6] 黄永珍. 礼县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现状分析[J].甘肃科技,2014(16):7-8.

[7] 唐军,孙学刚. 浅谈科学发展和建设迭部林区林下经济[J]. 林业建设,2013(1):29-30.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Suggestion of Gannan Under-forest Economy

LIU Cheng

(Gannan Forestry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Gannan Gansu 747000, China)

The article investigat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layout, and analyzed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f the forest economy in Gannan state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research and basic data.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annan forests, these proposals have strong pertinence and operability, i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the reasonable layout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has a positive ro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annan forests.

under-forest economy; situation analysis;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326.2

A

10.3969/j.issn. 1006-0960.2016.01.014

1006-0960(2016)01-0046-06

2016-03-16

刘诚(1969—),男,甘肃甘南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和农村林业改革与发展工作。E-mail: 657123379@ qq.com

猜你喜欢
甘南州林业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新“国十条”背景下甘南州保险需求调查研究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