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信任叫做真诚

2016-11-26 01:14郑琳
唐山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研员信任后进生

郑琳

有一种信任叫做真诚

郑琳

题记: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佚名

世事纷繁庞杂,真诚绽放如花。身在这纷繁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默默地耕耘了一辈子,挣了个好人的声誉;也有一些人心肠歹毒地算计了一辈子,落了个阶下囚的下场。但是,不管遭遇多少不真诚的事情,都只是在告诉我们这些人、这些事不值得信任,而不是让我们放弃信任。于是,我把这些字放大,写在投影仪上,让我的学生反复记诵。

人无信不立,信无真不诚。2012年6月,又是一年毕业季,看见很多公司在招聘会上竞相开出高工资来吸引应届毕业生,不是年薪平均不低于六七万,就是平均年收入不低于七八万,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布告牌上的承诺光鲜耀眼、璀璨夺目,当毕业生真的走进公司的时候才发现,现实和承诺之间距离可不止那么一点点。于是,有些人开始怀疑,怀疑最初学的那份真诚,又经历一轮新的叛逆,不敢轻易去信任。是呀,连公司领导说的话都要深思琢磨,又怎能要求下属直言相谏?

每一次寒暑假回到家里,都有一些变化。相同的一点是:隐隐约约发现在农村保存的真诚也在渐行渐远。以前回到家里,最常听见的话是“你说说,究竟是钱好还是人好?”亦或是“有事您尽管说”……所有这些都无不让人在真诚之后平添了一份信任。然而,才过去几年,同村的邻居已不再亲密无间,兄弟之间为了房产撕破脸,同事之间为了荣誉互相猜忌……,农村人的朴实最终敌不过“城市文化”的入侵,让真诚成了经济发展的牺牲品,真诚因为经济发展失去了,也注定要用经济来赎回。这一点,我一直坚信,因为诚信本身就是文化,是中华民族一直长期坚守的底线。

毕业后,从事教师行业,人们都觉得教师行业轻松、单纯,说得多了连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涉世未深”的感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实承担着很大的压力,经济压力、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且不说一遍遍揣摩文本内容,也不说手写的工整教案,更不必说学校分发下来的杂事,单单批改作业,就让人享受着“抓狂的幸福”。可是,这些貌似都还不够!

每次,教育局来检查,学校就提前忙碌,要把学校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学生教师一起上阵,打扫卫生,开放锁闭的大室;每次教研员一来,学校教师们更是通宵达旦地准备,害怕教研员说教学能力欠缺;口头上宣扬素质教育,但是还是分数至上,每次月考之前,老师领着学生左一遍右一遍地复习,分数成了控制教师表情晴雨的遥控器;每次考试结束以后,考得好的老师被捧为天上的月亮,考得不好的教师恨不得把头埋入地下。繁重的任务,忙碌的生活,让老师沉下心来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思考人生哲理的空闲越来越少。取而代之,常规机械性的任务越来越多。为什么要一遍遍检查学校、教师呢?是常规检查还是不够信任?

正所谓:上无真,下无诚!教育局一来,学校没日没夜地装扮、准备材料;教研员一来,教师为了展示,一遍又一遍地演练,为的只是展现最精彩的一面。但可怕的是,我们亲手将这种“虚伪”有意无意地带到了学校,带到了课堂,让学生耳濡目染。

实际上,学校的最终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幸福的生活、健康的心理,而不仅仅是知识。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是,当思想性、艺术性让位于知识性、工具性的时候,学习本身就让人感觉单调乏味,毫无幸福可言。老师们做题的能力越来越高,大有逐年提高的趋势;知识储藏越来越多,身上的文化气息却越来越少。21世纪,当我们毕业走出象牙塔的时候,一些人变成了有知识没有文化的人。我们做不到像以前文学大家那样学富五车、淡泊名利,也做不到对生活宽容大度、宁静致远。但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取信他人,学不惊人,德不服众,何以为师?

就诚信而言,本来,我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会是个合格的教师,是个与众不同的教师。可是,才参加教师工作9个月,我身上那股勇气、锐气就被消磨殆尽。成为学校标榜的“好老师”,获得荣誉,失去淡定的内心;成为学校“唾弃”的差老师,心却能获得一种“平静祥和”。在学校的规矩前畏首畏尾,不敢有所改变。逐渐地对所谓的“后进生”失去耐心,认同学校的现实和文化,就必须放弃一批人,尽管他们很善良,可是知识考核让他们一无是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地发生了一件事:

2013年4月20日,我像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有两个后进生过来请求老师教她们一点东西,我准备拿出导航进行教学,可是四处寻找,全然不见导航的踪影。翻箱倒柜,搜文翻夹、在堆积如山的作业本中搜索,始终不见踪影。这时候,脑海里面倏忽冒出了一个身影——后进生韩博。

“老师,你把你的导航上做的答案借给我抄一下!我回家会好好看的,争取下一次考个高分。”韩博又一次“死皮赖脸”地贴在我的身旁用近乎哀求的语气恳求我。但是,这个小子,平时一上课就接话,一上课就左摇右摆,甚至不拿语文书……想到他的种种“恶行”,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滚,不借!老师正忙,请勿打扰!”脱口而出,脸上毫无羞愧之色,我吼道。会不会是他?考试临近,他会不会太想临时抱佛脚,于是就“借”走了我的导航。如果是这样,真的要好好教训他。于是,打开QQ对话,动手在键盘上粗鲁地敲出几个大字——韩博,你没有经过老师的允许,拿老师的导航了吧?

韩博没有回。后来甚至想给韩博的父母打电话,打破沙锅问到底,但我忍住了。第二天,我直奔韩博面前,直截了当地问韩博,可是,耳边传来的却是韩博委屈的低声:“老师,我没拿!”似乎,我还是不太信,就“软”一些口气,又退一步说,如果真的是你拿了,现在拿出来,老师可以既往不咎,得到的答案依旧还是一样。单独谈话之后,我又焦急又愤怒,心中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不是滋味,毕竟导航是自己认真做的,而且还要上交教务处检查。煎熬到放学之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问看门的苏师傅要了班级钥匙,在所教的另一个班级讲桌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导航,它静静趴在一沓听写作业本底下。看到它,心里又惊讶又欣喜又愧疚。

是呀!我可以相信一个陌生人的话,却不自禁地怀疑自己的学生,而且只是凭着他过往的所作所为。

人们常常评说教师单纯,大抵是因为相处对象大都是学生吧。其实,在学校里,有一种幸福比荣誉重要,有一种信任比宝石珍贵——那就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真的该反思一下自己了,该抑制抑制自己的脾气了,以后再也不能做这样的傻事了。

“教学相长,学学半”。同样地,信任是相互的。它需要发自内心,因为只有来自心灵的信任才叫真诚!

作者单位:四川民族学院 626001

郑琳(1985—),女,四川西昌人,硕士研究生,讲师,语文教研室主任,教授《阅读与写作》。

猜你喜欢
教研员信任后进生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