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觉醒与走向
——安娜·卡列尼娜与郝思嘉形象比较

2016-11-26 01:14赵晓红
唐山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卡列尼郝思嘉自我

赵晓红

“自我”意识觉醒与走向
——安娜·卡列尼娜与郝思嘉形象比较

赵晓红

安娜与郝思嘉都是19世纪“自我”意识很强的叛逆女性,都有与旧势力抗争,勇敢而执着追求自己爱情的精神,但两人的结局却大相径庭。安娜身败名裂,在悔恨,抗争与痛苦中卧轨自杀;郝思嘉在追求中成熟、坚强、独立。不同的结局有社会原因,更多的是自身的原因。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罗斯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是美国通俗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飘》中的女主人公。两个同样叛逆聪明又美丽的女人,在大胆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却走向不同的命运与结局。

一、安娜对男性的依附与郝思嘉的独立

安娜是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优秀贵族妇女的形象代表,是争取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的典型。她大胆追求自由真挚的爱情生活,以掌握自己独立的命运与人生。在少女时代由姑母做主嫁给一位官僚卡列宁,卡列宁一心只为仕途,顽固僵化,安娜则是一位充满生活激情的女人。在遇见伏伦斯基之前,安娜过着养尊处优,平静祥和的上流贵族生活。伏伦斯基的出现,点燃了她内心熊熊燃烧着的压抑了多年的热情,它一发而不可收拾,为了追求的真挚爱情,她抛夫弃子,与情人私奔。她把所有生命的意义全部寄托在伏伦斯基身上。在短暂的快乐之后,安娜更多的是猜疑与罪恶感,因为伏伦斯基,经受不住社会压力,权势诱惑,以及这种爱的重负。他动摇了,厌倦了。安娜觉得她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回报,矛盾不断产生。她越是想抓住对方,越觉得与情人渐渐疏远。她活在不幸,猜疑与自责的漩涡中不能自拔。

郝思嘉是19世纪60年代美国追求自由幸福的独立女人。她藐视传统观念对女人行为的约束,对待婚姻与爱情,她打破传统思想中女人被追求,被爱的被动局面,她勇敢地主动追求爱情,决定自己的婚姻。她美丽,热情,永远富有激情与活力。在少女时代,她爱上了英俊潇洒的阿希礼,在得知他就要和表妹订婚时,她不顾一切地向阿希礼表达自己的爱,要和阿希礼私奔;遭到阿希礼的拒绝之后,为了报复,嫁给了自己不爱的查理;守寡时,为了追求快乐,不管别人的流言蜚语,身着黑丧服,尽情地狂欢跳舞;为了保住塔拉,她又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妹妹的未婚夫;最后再次结婚,在丈夫保证她永远不必再为生活担心时,她依然要辛苦地赚钱,依然固执地坚持拥有自己的工厂和资产。她知道,这些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拥有这些,才能保证自己的经济独立,不必依赖任何人,才能保证自己的自由。

同样的离经叛道,安娜视爱情为自己的全部,为了爱情,她可以抛弃一切;郝思嘉的一生也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爱情,心中只有所爱人的位置。但爱情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为了尊严,为了生活,她嫁给婚姻,她必须顽强地活着,她像一株顽强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安娜与郝思嘉对外界压力的反应及自愈能力

在安娜追求自由爱情的道路上,由顺从到反抗,中间有犹豫,有退缩。她追求自由,渴望爱情,觉得自己是个活人,需要爱情的滋润,有权追求幸福,追求真爱,又摆脱不了良心的谴责,认为抛弃丈夫与儿子是有罪的;她高尚,向丈夫坦露她的私情;她高傲,相信别人没资格指责自己,又自卑,觉得自己是个堕落的女人;既自信自己不比别人坏,又猜疑别人鄙视自己;既独立,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又有很强的依赖性,不自觉的从属意识……这多重矛盾使她遭受不幸与良心的折磨,她反抗后得到的不是她想要的幸福,她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而郝思嘉一出场就义无反顾、勇敢、坚定,执着。在爱情与婚姻的追求中无怨无悔,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太多道德顾忌。她自己就是评价事物的依据,她自己就是价值标尺,她的旗帜始终是“我”,一个本能的渴望是“我一定要……”。她几经生活的磨难,但从不认命,从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每当不幸降临时,心中总是发出坚定的声音:“我要……”。生活的苦难没有消磨她一点点任性与对生活的热情,她一直与命运搏斗,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她坚信“我要的东西,我一定能得到”。她是命运的强者,始终坚挺着笔直的脊梁,从未见它弯过。面对如此强悍的女人,命运女神也发抖。郝思嘉面对生活的不幸与磨难,除了坚强的性格,还有一个无比智慧的处世哲学,那就是:“今天不去想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个座右铭陪伴她度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沟沟坎坎,乐观从容地面对精神与生活的各种瓶颈。

三、安娜的卧轨身亡与郝思嘉的坚韧乐观

同一个世纪不同年代的具有反叛精神的两位女性,都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传统礼教的压力,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赋予安娜新生的是爱情,置于她死地的也是爱情。有来自社会的原因,更多的是她自身的原因。爱情至上主义带有浓厚的传统烙印,使她对自己产生怀疑,产生强烈的悔罪意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最后一语。神权、夫权、爱情的幻灭共同置安娜于死地。她投身于滚滚的车轮中,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是抗争还是悔悟?郝思嘉,不是为男性而生,也不是为孩子而活,她不是生来就为做贤妻良母。除了男人,孩子,女人还有更广阔的生命追求。除了哺育孩子,辛勤劳作,她同男人一样富有聪明才智,创造财富,追求独立自主。女人,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独立的价值。因此,在瑞特离开郝思嘉之后,即使她意识到自己一直爱着的人是瑞特,她伤心,难过,但她决不会放弃,她会继续追求她的爱情,即便是失去爱情,她依然会坚强地活着,活出她自己的一片天空。

作者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714026

猜你喜欢
卡列尼郝思嘉自我
无辜的《飘》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名著精缩】
随风飘扬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家庭
成长中的“自我”
全新的“安娜·卡列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