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乡野美味

2016-11-26 16:17
西江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春饼蕨菜乡野

迪 迪



春天里的乡野美味

迪 迪

春天始,万物生。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春风,滋润的春雨,孕育了大自然的种种美味。

沐浴着春光,人们挎着竹篮带着小铲,去溪边田畔挖荠菜,那满眼的碧绿煞是喜人。

尤其是在雨后的天地间,一路享受着微风的吹拂。掀开棉花秆或麦秆,只见一窝窝的荠菜疯长着,吸足了雨水、攒足了劲在向人们招手,嫩嫩的齿叶,白色的小花,配上黄色的泥土,像极了油画。

荠菜可包饺子,可做春饼,也可焯水后凉拌。我最喜欢吃母亲做的荠菜春饼,母亲将荠菜洗净、沥干、切碎,与五花肉、豆腐、鸡蛋一起炒熟,春饼馅便做好了,然后再用切成块状的豆皮包成四方的小饼,吃的时候放少许油将春饼的两面煎至金黄即可。吃的时候,一口咬下去,满口都是荠菜的清香。

儿时挖荠菜的时候,在一些僻静河岸常常会发现一丛又一丛似葱非葱的植物。胡乱拔起一看,其根部似蒜瓣,正想弃之一旁时,闻闻双手竟有一股韭菜的清香,于是我们不管能不能吃,全部拔起带回家。经父母仔细辨认,确定那是野韭菜,可以食用。

将野韭菜洗净切碎,打上几个鸡蛋,搅拌均匀煎成鸡蛋饼,竟比菜地里的韭菜更香,而且少了菜地里韭菜的那股辛辣气味。母亲回忆说,她还是孩童时,能吃上一碗野韭菜炒的油盐饭便极其满足了,那可是满嘴留香呀。

春天的原野上,蒲公英开着明亮的小黄花,在乡间特别醒目。

母亲常常趁着蒲公英还未开花、嫩叶似菊花样子的时候,便挖回家,择洗干净,凉拌了吃。凉拌的蒲公英虽有淡淡的苦味,但我们的口腔从此对蒲公英竟有了一种特殊的依恋。

有些农家会将蒲公英采回腌成酸菜,喝粥时用来佐餐,微酸的味道很开胃。蒲公英降火清热,但凡苦的东西都是下火的。

还没等把田间沟畔的美味尝遍,枝头新绽的嫩芽已经开始争宠了,香椿芽、枸杞芽、藤芥芽,突然间都齐刷刷地冒了出来。

香椿因其独特的香味让我至今记忆深刻。摘下嫩嫩的香椿芽,焯水后切碎,煎成鸡蛋饼,真是回味无穷。

枸杞、藤芥皆有刺,但因味美,许多人仍费心地去采摘。枸杞芽炒腊肉是绝配;藤芥芽可清炒,也可晒干做粉蒸肉、扣肉的垫菜,吃起来总有一股去不掉的苦香味。

儿时的清明前后,我们总会上山去采蕨菜,蕨菜形状酷似娃娃紧握的小拳头,因此又叫娃娃头。

采回的蕨菜,需先撕成条状,用水浸泡多日,直至其涩味基本去除,然后晾干切碎。蕨菜常被农家用来炒肉丝,有清香粘滑之感,嚼起来很脆爽。

春雨过后,农人们都闲不住了,不是采蘑菇就是采地耳。地耳多生长在草丛沟边或山坡坑坳的潮湿阴凉处,其生命力极其旺盛。

地耳俗名叫地卷皮,它们蜷缩着黑色的身子,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将它们拾起。轻轻触碰它们,软软的,粘粘的,很有弹性。

地耳炒鸡蛋是极香的美味,能让人胃口大开。

乡下的孩子们,从小就被乡野美味锁住了味蕾。他们长大后,无论多忙,一到春天,总要抽出时间回到乡下去品尝各种美味野菜。尽管那些野菜口味各异,但无不透着春天的清新与鲜嫩。吃的是满嘴春香,品的是满心春意。

春天真美,无论是野菜,还是时光。让我们拥抱春天的美丽,拥抱生活的清新!

责任编辑:傅燕兰

猜你喜欢
春饼蕨菜乡野
记忆中的蕨菜
记忆中的蕨菜
春天的乡野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从乡野飘向世界的芬芳
春饼迎春
京郊寻春意 胡同吃春饼
家乡的腌蕨菜
下乡养儿,乡野式教育能否找回育儿真谛
乡野笔记
蕨菜深加工商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