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换的名片

2016-11-26 16:17
西江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养鸡场镇政府门卫

袁 丹



错换的名片

袁 丹

毛宁是杏花养鸡场的技术员,由于养鸡场业务扩张,领导要求他去印一些名片,便于跑业务。于是,就发生了一个小故事。

广告公司印好名片后,毛宁去取。工作人员递来一盒子名片,上面写着“毛宁”两字,毛宁没检查就拿走了。

回到鸡场,毛宁打开名片盒一看,傻眼了。他被上面工工整整印着的字吓倒了,特别是中心突出的几个大字:“毛宁书记”。他马上打电话给广告公司,那边回复说,是他们工作的失误,但属于他的那盒名片,已被人取走了。毛宁再打名片上的电话号码,居然未开通,听说是属于即将到任的新书记的号码。

毛宁心想:别把书记的工作耽误了,得把名片送回去。

于是,他急忙坐车,来到镇政府。

门卫斜着眼瞧了一下毛宁,毛宁连忙递上名片,正想说明来意,门卫一看名片,态度马上拐了弯,毕恭毕敬地说:“书记啊,通知上说您是明天上任,没想您提前来了。”

毛宁解释道:“师傅,我不是书记,我是来送名片的。”

“嗯!”毛宁认真地回答。

门卫上下打量着毛宁,心想,这新书记还没上任,就派人送名片,来人说不定是书记的得力干将,这次提前到访也许有另一番用意,不好怠慢,便说:“同志啊,您先等会,我去报告领导。”说完,他撒腿往办公大楼跑去。

一会儿功夫,门卫带来一个人,那人一见毛宁便笑脸相迎,紧紧握住他的手:“我是这里的办公室主任,姓谢。”

毛宁刚想自我介绍,谢主任又说话了:“新书记真是工作深入细微啊,这么点小事都亲自派人提前办好,要不我先带您去参观书记办公室,看看里面的布置还有准备的资料,怎样?”

毛宁心想:也好,说不定自己的名片就在办公室,刚好可以换回来。他回答说:“好!”

谢主任把毛宁引进一间办公室,指着正对门口的大桌介绍说,这是书记的办公桌,一旁的两张小桌是其他工作人员的。

毛宁心想:连书记都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年代真不同了。

“对!咱既不张贴广告,也不挨家逐户去央求。来一次微信借力,让信息与朋友圈来解围我家渔需铺子!”老张这么说着,就召集来全家人和店员们,开个“诸葛亮”会,如此这般地拟就微信稿:“因家遇特殊原因,加之市场搬迁规整,本店渔需仓储困难。恭请客家养殖好友提前来点购买渔需物资,本店承诺:所有渔需物资三天内售价下浮,让利销售,以飨各位!”

谢主任请毛宁坐下之后,陆陆续续进来几个人,给毛宁递上不同的资料。

谢主任拉紧毛宁的手,说:“这些都是本镇以前的资料,同志您可要帮帮忙,需要补充和修改的地方,尽管提。”

毛宁有些摸不着头脑,皱起了眉头,想着是咋回事。

谢主任怕毛宁不答应,说:“同志啊,您先帮忙看看,我去打点打点,今晚留下来吃饭。”说完,便退出了办公室。

毛宁扫视了一下桌面,没有发现名片,便静静地呆着,至于眼前的资料,可不敢乱动。

日暮时分,谢主任敲开办公室的门,邀请毛宁入席,毛宁委婉的拒绝敌不过他热情的邀请。最后,一行三人坐到了镇政府饭堂的包厢内。毛宁偷偷瞄了一眼菜单:一鸣惊人、一帆风顺、金银双辉、大红大紫。

这会是什么菜呢?毛宁虽摸不着头脑,感觉却是“精而不简”,心中开始有些坐立不安,这可得花多少钱啊!

很快,服务员带着神秘兮兮的表情,陆续端上三大碗盖着盖子的菜。最后一位穿着大厨衣服的人出场,他端上第四碗菜。毛宁左看右看,觉得这人一脸正气,还有种说不出的威严感。

大家在你推我让之中,最后选出毛宁负责掀盖。

毛宁缓缓地掀开每一碗菜,一旁的“大厨”则逐一介绍菜名:“这一碗面条上铺着一只圆圆的煎鸡蛋,像是每天鸡鸣之后的旭日东升,所以取名‘一鸣惊人’;这一碗摆放整齐的刀削面,是我刚做的‘一帆风顺’;那一碗在掺入胡萝卜汁做成的红色面条铺上油炸紫薯条的是‘大红大紫’;再有就是白馒头和油炸馒头……”

毛宁心中的顾虑化解开来,笑出了声,抢过话:“不用解释,这是‘金银双辉’!”

“哈哈,不错吧,这几碗东西真考功夫。”那一脸正气的“厨子”笑得比毛宁更大声。这时,门外走进一位厨子,连忙介绍道:“这位是我们即将上任的新书记毛宁,今天晚上的面条宴,就是他亲手准备的!”

大家纷纷争抢着握书记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毛宁可忘不了正事,他说:“书记您好,我是杏花鸡场的技术员毛宁,我的名片和您的……”

书记摆了摆手说:“我知道名片的事,有人打电话和我说了,而且你跑这一趟造成的小误会也挺有意思的,没啥,主要是近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

一席四人,每人吃着不同口味的面条,心情却是一样的感慨。

毛宁回去后,向养鸡场领导汇报了工作:“我今天收获很大,到镇政府转了一圈,那里和以前有些不同了,而且书记很赞赏我们的养殖场,说以后镇政府食堂用的鸡蛋,都让我们养殖场供应。”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养鸡场镇政府门卫
过法门
婉拒拾荒者“倾家荡产”式捐赠
邓立海作品
门卫
过法门
过法门(散文)
镇政府欠债要还200多年
镇政府供个“土地爷”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