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认同状况调查研究

2016-11-26 06:12
新疆社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新疆问卷

陈 玲



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认同状况调查研究

陈 玲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疆高校的认知与认同是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我们对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理解以及认同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希望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疆高校的内在认同和外在践行提供科学的参考。

新疆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知 认同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9页。2013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4日(第01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本文通过对新疆六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座谈会讨论,就新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以及认同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究新时期新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疆高校的内在认同和外在践行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并对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调查问卷设计、信效度和样本情况

(一)问卷内容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分为学生基本信息和基本问题两个部分。基本问题主要从六个维度进行设计,其分别是“三个倡导”、爱国爱疆、团结互助、敬业奉献、包容创新、综合育人。“三个倡导”维度旨在调查了解新疆大学生对于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主要内容的认知和认同状况;“爱国爱疆、团结互助、敬业奉献、包容创新”四个维度分别从国家和民族发展层面、社会发展层面、个人发展层面以及文化发展层面调查新疆大学生对于自身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状况;“综合育人”维度旨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疆高校认知认同状况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对策建议。

(二)问卷信度和效度讨论

调查问卷采用Cronbacha系数作为问卷信度的检验指标,a系数为0.725,各个因数的Q系数均在0.8左右,问卷可信度较高。问卷的效度主要测量的是内容效度。在问卷设计过程中,通过专科生、本科生及研究生座谈会和个别访谈对于问卷的问题项目进行了多次测试、讨论和论证,修订细节,更改不恰当的用语表达。多次邀请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专家、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等对问卷进行审查,并采纳了专家组的合理建议修改问卷,最终保证问卷的维度和问题项目能够涵盖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认同状况的各方面的内容。

(三)问卷发放和样本信息统计

问卷以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喀什师范学院、伊犁师范学院、新疆职业大学6所院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抽取调查样本。首先,样本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三个类型,专科生样本主要来自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职业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样本六所高校都有涉及;其次,在每一类型中以民族成分和年级再次划分抽样类型,确保少数民族学生样本在总样本中占一定比例,并且确保样本涉及每个年级的大学生,最终确保抽取的样本有较好较强的代表性。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20份,回收问卷812份,回收率为99.0%,其中有效问卷801份,占实际回收问卷的98.6%。

从样本的信息统计来看,调查对象中性别比例为男性32.9%,女性占67.1%;民族成分中汉族占53.3%,少数民族占46.7%;学历水平中专科生占14.9%,本科生占55.7%,硕士生占27.4%,博士生占2.0%;所在年级中一年级占25.1%,毕业班占23.7%,其他年级占51.2%;生源地中来自疆内的大学生占77.3%,疆外大学生占22.7%;政治面貌中党员(预备党员)占31.5%,其他占68.5%。从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调查对象来自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级以及经济状况不同的家庭背景,这些因素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养成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样也影响着他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在对这些因素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疆高校认知认同的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三个倡导”维度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认知理解是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前提和基础。调查主要涉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认知、理解、重要性和了解途径四方面的内容。

据调查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大一新生较其他年级的学生相比认知程度偏低,文科专业的学生认知程度略高于理工科、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中对于该问题的回答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在对“三个倡导”内容表述的选择中,选择的比重依次是:“民主”65.3%、“和谐”59.5%、“富强”51.0%、“文明”43.0%、“法治”38.5%、“平等”33.5%、“爱国”31.0%、“公正”28.8%、“诚信”28.0%、“自由”27.8%、“友善”16.8%、“敬业”14.8%。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贴近自己生活实际,在生活中经常学习和了解、经常所听所闻的价值观念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于与自己生活和利益不太相关的价值观念接受程度相对较低。

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理解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三个倡导”的内涵有所了解,但完全理解所占比例不高,说明学生对于内容的认识没有完全的把握,缺乏足够的信心,认识仅停留在相对表面浅显的层次。还有将近15.3%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无所知,这说明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存在教育空白。

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是否必要的问题上,调查显示将近91%的大学生认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很必要的,这说明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表现出了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愿,预示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新疆高校的当务之急。

最后,在调查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途径上,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认知的主渠道,其次是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而通过报刊、广播、班级活动及其他方式了解的比例相对不高,这体现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当前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理解程度的高低。

(二)“爱国爱疆、团结互助、敬业奉献、包容创新”维度

新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建构应根植于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和多元文化的现实土壤中,应符合新疆高校大学生多元一体的特质,应放在新疆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爱国爱疆、团结互助、敬业奉献、包容创新”从国家、社会、个人、文化四个层面诠释了新疆高校大学生应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爱国爱疆

在国家和民族发展层面,爱国爱疆是新疆高校大学生首要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新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对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看法表现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立场。对国家和新疆各项事业、政府的各项工作关注程度较高。这说明新疆大学生大部分形成了成熟的政治观,具有很深的爱国爱疆情结,也反映出新疆高校此前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1 对新疆各项事业、政府的各项工作关注程度调查

在对国家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上,数据显示,新疆大学生不仅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各方面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并且对新疆政府应对暴力恐怖活动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大力发展经济的决心持比较肯定的态度,这预示着新疆大学生对祖国和新疆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愿景和希望。

表2 对祖国和新疆未来发展趋势的态度调查

2.团结互助

在社会发展层面,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是新疆人民的生命线,更是新疆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必须遵循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三个离不开”思想这一重要的民族团结政策认知和理解程度较高。这说明在新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和各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认识已经深入人心。

在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对于民族团结理念是新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首要树立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96.4%的大学生表示赞同。学生普遍也认为对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应予以尊重,85.0%的学生还表现出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的意愿,将近94.2%的学生赞同在学习和生活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应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些都表现了新疆大学生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和互助精神。但对于民汉学生合班合宿的看法,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赞同,18.5%的学生说不清楚,还有28.5%的学生不赞同,这说明各民族大学生合班合宿的做法还需要循序渐进的推进,不能一蹴而就。

3.敬业奉献

在个人发展层面,敬业奉献是新疆人民引以为豪的伟大品格,也是新疆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核心理念。在调查过程中,对于在新疆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发扬奉献精神所起到的重要作用,91.9%的大学生表现出了肯定和认可,89.5%的大学生把奉献作为了自己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之一。对于大学生应该不怕环境的艰苦,选择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业的看法,78.3%的大学生表示赞同。

当问到是否愿意到基层就业,70.7%的大学生选择非常愿意或愿意,11.1%的大学生无所谓,14.1%的大学生不愿意,4.0%的表示说不清楚。甘于奉献、愿意到基层就业的意愿是非常显著的,但大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将自己的利益完全与国家的利益统一起来,是否能够将自身奉献给国家和集体,这考验了大学生对于敬业奉献的内涵是否真正了解,考验了到基层就业的意愿是否是自觉的意识行为。

4.包容创新

在文化发展层面,包容创新是新疆大学生最具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和杂居、多种文化体系交错融合,多种宗教并存和相互渗透的地方,新疆大学生既是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也是现代文化的引领者,他们对于文化认知态度关系到新疆文化发展的方向,更关系到新疆民族团结和稳定。

从调查来看,对于新疆文化发展的认知,大部分学生有着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对于新疆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88.9%的大学生非常赞同或赞同新疆存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兵团文化等多元文化要素,93.5%的大学生认为应该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抛弃其中的糟粕。对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价值冲突,很难融合的看法,表示不赞同的占46.4%,16.6%表示说不清楚,这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融合是表示肯定的。对于新疆文化发展的方向,88.1%的大学生赞同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疆传统文化应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7.3%的大学生对这个问题说不清楚,仅有3.9%的大学生表示不赞同。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于新疆文化发展方向有着发展性和现代性的认知。

(三)“综合育人”维度

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实践既要重视主体内在自觉认同的内在路径和机制,更要重视创造认同的外部条件和践行途径。在外部机制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对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满意程度的调查中,62%的大学生是认可和接受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但还有38%的学生表示不是很满意甚至很不满意的态度,在问到不满意的原因时,31.4%的学生选择了教学形式的单一枯燥,这一原因比例最高,其次是理论无法联系实际,缺乏实践安排、数据共同反映出课堂教学的简单与程序化,缺乏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挖掘和开展,这将是今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改进和创新的方向。

在对于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接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教育内容,教育效果比较深刻,33.6%的大学生认为仅是泛泛而谈,停留于表面,这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历史任务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在教学途径和内容上还需进一步完善创新,课堂教育任重而道远。

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实践的途径和条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帮助大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及就业指导是大学生最关注的工作,所占比例最高,其次希望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再次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同时大部分学生也表现出希望获得学习方法指导的意愿,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排到首位的是就业压力,其次才是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表3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学校各项工作状况调查

在学校的软实力和硬件建设方面,对于学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表现评价较高,这说明学校的师资情况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校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软实力上,学生普遍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在硬件设施上,包括学习、活动、娱乐场所以及生活设施上,没有达到很高的满意度,这也说明新疆高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和生活设施设备的不完善状况,这与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

三、问题与结论

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认知理解不够深刻。虽然不同年级和专业对于“三个倡导”的认知理解程度不一,但总体来看,新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建构的时代意义、“三个倡导”的本质内涵认知理解还不够深刻,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疆高校培育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对“爱国爱疆”彰显高度认同,但表达方式匮乏。在态度层面上,新疆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彰显高度认同,对国家和新疆、政府各项工作给予充分关注,对国家和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未来发展趋势持乐观态度,深刻体现了新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爱国爱疆情结和社会责任感。但是在行为层面上,作为一名当代的新疆大学生,如何来爱国爱疆,如何表达这份情结,是大部分学生难以解答的难题。

第三,“团结互助”意识强烈,但知行不一。新疆大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认同团结互助价值理念对于新疆发展的重要性,但是面对具体问题时如合班合宿,又表现出了与之相反的行为取向,这说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新疆大学生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疏通。

第四,对“敬业奉献”表示认同,但缺乏自觉意识。在实现个人价值过程中,大学生认同将敬业奉献的精神予以传承,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统一起来,但面对现实情况时,比如在就业选择,是否愿意下基层就业等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这说明对于敬业奉献价值理念的认知和理解还停留在浅显的层面,并没有深刻领会它的内涵。

第五,对“包容创新”认同一致,还待深化。总体看来,在文化发展的认知上,新疆大学生都建立了一致的认同态度,表现出正确对待文化问题的良好素养,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文化体现在每个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在风俗习惯中,体现在穿着打扮中,还体现在思维方式中,大学生作为现代文化的引领者,如何创新,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开创出具有国际化发展方向的新疆文化,这对于新疆大学生来说任重而道远。

第六,教育教学系统的综合育人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教育,新疆高校还需不断加强学校的各项工作,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高校教师、教辅、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部门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才能增加学生对于学校和教师的信任感,才能增强学生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才能在价值观的形成中发挥身体力行的作用。

责任编辑:耿旭光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15XJJCZH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B821.1

A

1009-5330(2016)03-0010-06

陈玲,法学博士,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猜你喜欢
理论课新疆问卷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新疆多怪
问卷你做主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