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园炼成记

2016-11-28 06:39陈小玮
新西部 2016年9期
关键词:杨丽艺术家创作

陈小玮

十多年前,新苗村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荒芜,无人问津;十多年后,浓园艺术村崛起,并直追成都两个老牌艺术村—蓝顶和荷塘月色,大有与其成“三足鼎立”之势。

浓园不仅是艺术基地,还是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我们的目标是要形成文博、文旅、文创三者相辅相成的大格局。”浓园国际艺术村董事长杨丽告诉记者。

浓园这个平台同时具备公共文化、艺术创作、展览、艺术经纪、网络文化、旅游、教育等多功能,这也是其核心竞争力。如此明晰的发展思路,是杨丽夫妇在十多年的经营中逐渐摸索出来的。

转型做文化

新苗村是杨丽起家的地方。

上世纪90年代,杨丽从四川乐至来到成都闯荡。起因很简单,她的一个老乡在成都荷花池做水果生意,过年回家开了一辆红色奥拓车,轰动乡邻,引来大群人围观。那个印象实在过于深刻,当时只有十来岁的杨丽暗自发誓:将来自己也要开着这样一辆红色奥拓车衣锦还乡。

刚来成都,没高学历也没专业技能的杨丽到一家医院找了一份当护工的活儿,另兼了一份保洁的工作。

不久之后,一心想创业的杨丽发现成都房地产业正在高速发展,急需各类建材。她在大姐的帮助下,租了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门店做起钢材生意。自己既是老板也是员工,白天忙送货,晚上忙进货,里里外外一个人。欣慰的是,第一个月就盈利了。

杨丽的门店从一个开到两个,又开到八个,最多时达到了二十多家。火车南站、桂溪公交站、簇桥等地都有。此间,她结识了蒋林,后来两人结了婚。

喜欢玩的杨丽,在成都开了一家汽车俱乐部,取名“小师妹”。其业务包括汽车销售、维修以及自驾车旅游。会员多达两千余人,其中还有二十余位青年艺术家。那时,成都还没有汽车4S店呢。

十年间,杨丽和蒋林夫妇的生意,从建材、汽车俱乐部向园林绿化、餐饮业多元化发展。

蒋林曾考入国内一家美术院校,因家境贫寒不得不放弃,但他一直坚持业余画画,有缘成为艺术大师程丛林校外的惟一私家弟子。

程丛林旅居德国二十余年,希望能用绘画教育反哺故土。他一直想在学校之外寻找一个空间,让他和学生们有更多的交流。蒋林决定做一个艺术村,以完成老师的心愿。他曾和杨丽商讨过数次,但真正促使杨丽下决心的却是程丛林。

知道蒋林和杨丽在发展方式上有冲突,程丛林先后找杨丽谈过三次。杨丽至今还记得老师打动她的那句话:“我希望你支持爱人。”

2000年初,杨丽依托园林公司,在新苗村经营着集园林、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天艺村,客栈、餐厅、机麻包间,成都农家乐的标配,只是规模大一些而已。2004年,杨丽和蒋林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将建材门店全数转让,并变卖部分家产筹资,在天艺村附近打造艺术村,即“浓园”。

一年后,浓园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成立,杨丽任董事长。

“浓园”的含义,程丛林给的定义是:“艺术氛围很浓,人情味很浓,很多美好都‘浓缩其中。”

服务艺术家

经过两年的建设,2007年,浓园国际艺术村开村。

“要做成一件事情,就要横下一条心,不能给自己留后路,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当朋友知道杨丽要投资浓园时,都觉得她简直是疯了。同样地段、同样面积,如果修厂房,短期内立竿见影就有收入,做艺术村可能三五年都只有投资,没有回报。

2005年,杨丽在新苗村五组投建国际艺术村A区。该区占地160余亩,分布有70余幢建筑,90%的面积为绿化景观。迄今,有200余位艺术家在此设立工作室,中国国家画院四川创作基地、中国美术家协会巴蜀创作中心等36家艺术机构入驻,涉及油画、版画、雕塑、设计、国画、书法、摄影等多种艺术门类。

首批入驻的画家有程丛林、邱光平等艺术大师。他们为浓园策划了一系列展览和活动,受到艺术界的关注与认可。

受好友、浓园艺术村村长蒋林之邀,著名藏獒油画家林跃在浓园建起了工作室。每天上午九点,林跃准时到浓园“上班”,除了外出写生和参展。后来,林跃在工作室一墙之隔处,又建了藏獒艺术馆。

“浓园安静轻松的环境,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灵感。”林跃创作的主题是藏獒,他的“模特”—三只藏獒也生活在绿树成荫的浓园。他的工作室入口,挂了“内有藏獒”的警示牌。藏獒艺术馆的墙上,挂着的油画也都是藏獒。

闲暇时,林跃喜欢在浓园的古玩博物馆泡上一壶茶,和园区的其他画家品茶叙旧,把玩淘来的古玩,交流创作灵感……这也是吸引林跃在此常驻的一个因素。

杨静的画室位于浓园一片绿荫簇拥的树林间,老远就能看见他的代表油画“我是一只鱼”。

来自巴中的杨静是一位80后,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他与浓园结缘的故事在艺术圈被传为一段佳话。

2005年,杨静大学毕业,在成都人民南路开了一家画廊,同时,替人画几百块一张的“行货”。维持生计的压力,使得他无法潜心创作。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得知了浓园,于是,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到浓园毛遂自荐。见到杨丽夫妇,彼此聊得很投机。第二天,杨丽给他打电话说:“我喊人马上给你搬家,你铺子里的全部家当我都买了。”

第三天,杨静就搬到了浓园的工作室。他之前的家当,全部放进了仓库。

此后,杨静一直住在浓园中,得到过很多大师的指点。用程丛林常和年轻艺术家开玩笑的话说,“艺术就是要一起耍。”

浓园举办年展、新锐艺术展,这些年轻人也能加入“一起玩”。浓园下设的艺术杂志、网站、天艺村美术馆,也常展示旗下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我们真正和艺术接轨了。”现在杨静的画,已从每幅几千元,飙升到每幅两三万元。

李波是杨静的同班同学,也是至今班上还在画画的两个人之一。李波毕业后南下深圳,成为一家画廊的签约画家。

蒋林和杨丽在做策展和交流活动时会顺带做一件事,鼓励漂在外面的艺术游子回成都。李波和妻子陈文回到成都,在浓园租了一间工作室。

在浓园,李波迎来了自己的孩子。他在陈文孕期,坚持每个月为她创作一幅人物肖像画。记录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记录着自己的成长。

这些年,从浓园走出来的艺术家不下50位,有人说“浓园”是年轻艺术家的孵化器。浓园为刚迈出校门进入浓园的年轻人提供的服务包括免费提供画材,能得到大师指点,有权威人士来看他们的作品,也为他们做展览、交流、品鉴会等一系列推广活动。

三年是一个期限,出不了成果,浓园会对他们实行末位淘汰,以让新的艺术家进入。

生活艺术化

2009年,四川知名书画家黎世莲入驻浓园。此前,她单打独斗地开过画铺。

浓园B区的天艺村茶坊,是黎世莲最常去“耍”的地方。在这里听着古典音乐,有灵感时,随手拿起画笔,就可以在精致的陶瓷、折扇上创作。在艺术家是“耍”,但却是杨丽精心开发出的一种艺术衍生品。

“海瓷是一种新型瓷器,目前国家礼宾司采购的国礼就包括海瓷。”杨丽介绍说。

海瓷又称贝壳瓷,即将精选海洋贝壳特殊加工后,结合长石、石英等材料,经过高温多次烧制而成。海瓷原料贝壳中含有珍珠成分,因此海瓷胎质纯净、如脂似玉。海瓷用料十分考究,工艺极其复杂,成型难、易烧裂、生产难度大,所以成品非常珍贵。浓园艺术家在海瓷上创作后,赋予其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浓园A区,主要是艺术家的创作区域,以静为主;B区侧重于动,杨丽建了美术馆、博物馆,用美术展览等一系列活动为天艺村扩容。

2000平方米的天艺美术馆,关注新锐艺术,展示当代艺术,特别是尚未崭露头角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也为国内艺术提供一个多元的互动空间,以呈现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

摄影艺术家乔野大部分时间徜徉在巴山蜀水之间,拍摄自己心中独特的风景。但他每年年初必有一次赶路,为了回成都浓园,参加浓园的年度展。

从2008年起举办的浓园年度展,是浓园艺术家的一次集体亮相,每位驻园艺术家都可以拿出作品参展,惟一要求是,必须是当年的新作。

“年度展很受艺术家的重视,大家也都希望自己有作品能够展示,这无疑会驱使艺术家每年都有新作。”杨丽说。

“浓园闹春展”是回馈社会的商业展出。浓园鼓励每个艺术家拿出五件小幅作品,定价在一万元以内的。这样喜爱艺术的寻常百姓,也有能力收藏。

“写意丹青”展是专门的国画展,也是对园外艺术家开放的展览。

从2011年开始,浓园举办“图像共生”展览,这是一个面向国际的交流展。至今,浓园已与欧洲、非洲、东南亚,以及中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机构形成互动。除作品交流展外,浓园会留出固定工作室给国外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会和其他艺术家一起在浓园创作,短则半个月,长则半年。浓园为他们配备随行翻译,免费提供颜料画具。

中国名家书画院副院长李宗委是浓园的一员,他参加过国外多次展览,去年在德国展览现场创作时,一幅达摩面壁图刚完成,就被现场的一位参观者高价定走。在浓园翻译的帮助下,李宗委与那位德国市民进行了深入的创作感想交流。

浓园的艺术家对杨丽非常信任。

“每年办的展会很多,我们只需要把艺术家的作品梳理一下,就可以直接装框,然后放到展区。”杨丽说,“这是长期双方形成的基本信任。”

浓园还走进社区。在簇锦街道永兴社区成立的“浓园小画院”,成为该辖区市民与艺术大师面对面的便利通道。浓园会根据居民的不同诉求,不定期让艺术大师到社区与居民互动。此外,浓园还会将居民的优秀作品进行装裱,与名家画作一起亮相在社区的展览上。

天艺博物馆更多是为了唤起参观者对于“闲”的一种记忆,一种宁静悠远的心境。无论是瓷器、玉器、青铜器、古典家具,还是杂项中的竹木、牙角雕、古代字画,甚至北宋五大名窑精品,看似随意地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低调地面对着与她相遇的人。从这些老物件里,观者可以细察古人所拥有的精致生活。

“我们的博物馆,应该是人们闲下来最想去的地方。 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场所,而是一个亲民的地方,它最终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们来到这里。它是一种珍藏、展览、品味、共享的融洽关系。”杨丽这样解读人与博物馆的关系。

艺术家作为创作者,有自己的想法;藏家有藏家的个性需求;产业园作为商业方,要从商业角度去考虑;杨丽担任的角色是使三者实现共赢。

“艺术家作品的价格有一个非常理性的增长期,不可能一开始就出现高价格。藏家虽然有钱,但并不愿意为艺术买单。因此要先采用体验式的活动来做一些推广。”杨丽说,人们消费的也许并不是艺术本身,可能是艺术衍生品或者生活必需品。最开始不能太功利,要慢慢去创造消费的潜在性,培养消费者的兴趣和消费习惯。

为培养藏家的消费习惯和兴趣爱好,受电商启发,浓园创造了诸如国画艺术节、太极文化节、茶文化节等。在国画艺术节,浓园会选择在国画题材方面有涉猎的艺术家来做访谈和推广活动,增加影响力,扩大宣传面;在太极文化节,浓园从养生切入,激发有钱人懂得欣赏艺术品的潜质,并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感受文化氛围,随后让他们走入收藏的行列;在茶文化节,李宗委会创作很多与禅文化相关的艺术品。

“所有这一切,既为了让艺术家创作出有市场需求的作品,也让消费者在体验的同时,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为之消费。”这是杨丽精明商人的一面。毕竟她是在经营艺术,艺术应当产生价值。

2009年,浓园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四川省重点文化旗舰企业”;2016年,“浓园”荣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

浓园,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稳步成长着。

“让艺术家系统、专业地发展,让普通市民也能参与、喜爱艺术,让艺术来源生活,让生活充满艺术。”杨丽为未来的浓园的定位是,通过传统文化艺术与动漫游戏、文博旅游、创意设计、出版传媒等新兴产业结合、发展,打造出中国西部最大的体验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猜你喜欢
杨丽艺术家创作
长发圆心和短发半径
Jazz
岁月的玻璃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检测题(A)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