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体育课堂教学比赛课的误区

2016-11-28 05:40刘俊伟宜兴市外国语学校江苏宜兴2142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教学目标课堂教学

刘俊伟(宜兴市外国语学校 江苏宜兴 214200)



走出体育课堂教学比赛课的误区

刘俊伟
(宜兴市外国语学校江苏宜兴214200)

摘 要:由于课堂教学比赛的锦标性和对外展示性,一些执教教师为追求课堂教学的出奇、出新、为抓评委和听课教师的“眼球”,经常在备课和教学组织上为了追求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的多样性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本质,走进了一些课堂教学的误区。该文根据笔者对近年来体育优质课评比中出现的一下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剖析,引导授课教师走出课堂教学的误区。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比赛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是教师展示教学能力的良好平台,通过课堂教学比赛教师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但一些授课教师为追求课堂教学的出奇、出新、为抓评委和听课教师的“眼球”,在备课和教学组织上为了追求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的多样性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本质,走进了一些课堂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教学目标的制定流于形式,不切实际。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制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部分,它关系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教学媒体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它同时也关系到课程目标的落实,指导老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但在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比赛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环,执教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流于形式,不切实际。特别体现在技能目标的制定上。如此次无锡市优秀课评比中一篇《脚背外侧变向过人》的教案中制定的技能目标是:通过练习,9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脚背外侧变向过人的技术,80%以上的学生能选择正确的突破距离与时机变向过人。明显目标制定的过高了,实际的教学效果也是达不到这个教学目标。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制定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教学设计的编制和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

误区二: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重视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如何让学生能主动地学习,这就需要老师能有效地组织,积极地引导,这些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该放弃、淡化而应该增强。在赛教课中部分执教教师为了片面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自主学习”“快乐教学”,让学生在没有掌握基本技术动作或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进行所谓的自主练习。这样的练习不是自主练习而是自由练习,学生在没有一定的技术动作基础和教学目标的情况下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会减弱。虽然学生似乎暂时得到了所谓的“自由”“快乐”,但这样的自由,快乐是浅层次的,没有持续性。这时教师如不采用有效的组织,课堂将进入无序状态,变成“放羊式”课堂,课堂教学效果也将明显减弱。快乐教学应该是“学成之乐”“苦中有乐”。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有效练习,从而掌握技术动作后,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当然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采用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让学生练习时带有目标的自主练习,这就要求加强执教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要领要清晰易懂,在组织学生练习动作时应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队形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并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巡回辅导,去发现和解决学生练习动作时遇到的困难,去肯定学生的学习所得,激励学生的练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所学习的技术动作。而不是为追求场面的宏大和形式的花哨,让学生进行漫无目标的所谓的“自主练习”。特别是赛教课,一般是借班上课,对于陌生的班级和学生更应该加强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误区三:只注重教学形式,而不重视教学效果。

赛教课的执教老师经常为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为营造欢快热烈的课堂气氛,想方设法设计一些比较新奇的游戏或活动,以达到出奇、出新的效果。但执教者在设计活动或游戏时,容易只关注活动的新颖,而忽略练习方式本身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如去年我市“三优”评比中的一节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新授课。执教老师在新授课上简单练习所教技术动作后,马上采用两人一组,在规定时间里比谁传得快,还有三人传接球一人抢球,多人传球两人抢球的游戏。看起来课堂气氛比较热烈,但由于是新授课,学生的传接球技术还不够稳定,在技术动作还没有稳定的前提下,加快传球速度和在运动中传接球练习时,使刚刚形成的传接球动作定型出现动作变形,以致影响本课的技能目标的达成。还有上期无锡市体育优质课的一节正面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课。执教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掷实心球时腰部发力的感觉,设计了一个练习环节,让学生额头顶鸡毛毽,看谁甩得远的练习(能用腰部发力的肯定比只用甩颈部发力甩得远)。看上去练习环节的设计还比较新颖,也比较实用。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鸡毛毽子的重心太高,在头往前发力时毽子不往前而直接往后掉,和预设的练习效果大相径庭,学生很难操作和按要求练习,根本没有达到体会腰部发力的效果。虽然练习形式看上去比较新颖,但没有达到预定的练习效果,这个练习只能是一个花拳绣腿的无效练习。其实练习设计失败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是鸡毛毽的重心太高贴不住额头,如果用玻璃丝毽就完全可以实施这一个练习(玻璃丝毽的毽托和玻璃丝是连在一起的,重心低练习时能贴住额头)。其实只要在器材上作一个小小的变化就能实现执教教师的练习意图还能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但由于教师只注重了练习的形式,而没有重视练习的效果才导致了一个很好地让学生体会腰部发力的练习变成了无效练习。当然,还有一些赛教课,为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过度使用音乐,把体育课上成了音乐课。音乐在体育课中的合理运用的确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动作节奏感的作用。但一些老师在执教赛教课的过程中为了课堂教学的花哨,为了用音乐而用音乐,甚至整堂课音乐不断,并且专门安排另外一名老师在场地外放音乐。把体育课上成了音乐鉴赏课。无目的地乱用音乐只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如在课的基本部分老师讲解示范新动作过程中,在学生学习新动作的过程中一般是不适宜用音乐的。这个阶段放音乐只能起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新的技术动作不易掌握。又如在一个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或运动强度比较大的教学课的放松部分,使用比较激烈的音乐作为放松部分的配乐,就会使学生高度紧张的神经和身心得不到有效放松,这时候的音乐就起到事倍功半或适得其反的作用,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地使用音乐?使用音乐要适时、适当,要有效地为主教材服务。如在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项目的技术动作教学时,为了加强动作的节奏感,可以使用相同节奏感的音乐,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立定三级跳远课,在教学跳跃练习时授课老师就可以适时地运用快三步节奏的音乐来培养学生在连续跳跃式的节奏感,这时候音乐就恰到好处。又如在放松练习时配上一些轻松、柔和、慢节奏的音乐也能起到使学生放松的效果。因此在体育课上使用音乐一定确立音乐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的观念,应当适时、适当、适量地使用音乐。

总之,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归根结底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应该切合实际地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而所有的教学形式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做教学设计时不能片面地追求教学形式花哨而更应注重教学的效果,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红波.新课程下体育优质课的教学误区[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1.

[2]泉峥.取体育优质课精华为体育常态课服务[J].教育科研论坛,2010(11):61-62.

[3]毛振明,王小美.体育与健康课改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5(a)-0049-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3.049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教学目标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