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终身体育意识对大学体育的影响①

2016-11-28 05:40董航包勇山东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东泰安708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山东泰安7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终身体育意识大学体育健康

董航 包勇(.山东农业大学 体育与艺术学院 山东泰安 708;.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 山东泰安 7000)



探究终身体育意识对大学体育的影响①

董航1包勇2
(1.山东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东泰安271018;2.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山东泰安271000)

摘 要:随着经济文化快速的发展,终生体育意识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追求。大学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广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时刻。所以,大学体育应做好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改革大学体育的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终身体育意识 大学体育 健康

体育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终身体育即人类个体终身进行体育学习以及身体锻炼,它根据不同的个体身体发展变化的规律,不同个体身体锻炼的作用及现代社会对不同个体提出的不同要求来进行体育活动。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特别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学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如何在这关键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对于广大高校体育教师而言,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而终身体育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发展的过程,大学生需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坚持体育学习、锻炼身体。终身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强化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大学生体育课程需要根据社会发展、个体发展的需要,逐步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坚持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绿色、可持续、健康的体育事业,这是目前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1 激发大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

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建立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内在动力是促使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帮助学生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趣味性、技艺性、对抗性、竞争性中体验乐趣,激发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致和欲望。终身体育思想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快乐教育的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体育生活化。学生可以根据不同个体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形式,并且确立可以满足学生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为体育活动目标;另外,注重挖掘、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注重因材施教。

2 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自我意识增强是大学阶段心理发展完善的表现。终身体育意识是指人们按照理论和实践中所获得的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作用于终身体育锻炼而产生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大学体育课程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建立的基础平台,它的培养和发展,依赖于体育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学习,以及体育实践的情感体验,教师辅助学生在兴趣中实践,掌握1~2项喜好的体育运动。大学生体育课程的特色是灵活生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终身体育意识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化的终身体育项目,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形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观念、信念。

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大学生内在的兴趣和爱好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动力,它对学习行为和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兴趣在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是每个个体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形成的固定化行为过程,其中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健康身心的保证。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有赖于终身体育意识和兴趣的培养。不断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学体育活动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必经之路,当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初步形成后,体育教师就可以依据他们的实际,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4 提高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终身体育是现代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潮流。大学时期是个体个性形成时期,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大学体育教师应该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并组织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讲座和竞赛,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是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的当务之急。提升个体独立探索的能力、丰富知识和技能,检验自身的参与能力,不断地为学生提供了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可以展示才能的舞台。大学体育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鼓励他们担任运动竞赛裁判、指导健身活动、课余锻炼辅导,组织完成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将课堂所学的理论联系到实际,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逐步地完善、检验自己的组织、评价能力,最终实现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5 提高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建议

当代大学生亟待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迫切需求掌握现代科学健身的方法、技术、卫生保健和医务监督方面的知识。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断地加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提高大学生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消除消极情绪,促进各项体育项目成绩的稳定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日常艰苦的训练和比赛磨练出来的。另外,大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地进修,提升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

大学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拓宽体育教学为目标,切实践行“教育要立足现实,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指导。教师要构建体育活动运行体系,有计划、有特色地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另外,高校要适当地增加场地、设施、器材建设,开发有利于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项目,不断地提高广大学生的参与度。高校还需增建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组织,为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保障,构建良好的竞赛体系,以“淡竞技、重参与”为指导思想,体育工作者要设计适合学生体能的规则,吸引全体大学生加入体育锻炼中来,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体育乐趣,培养他们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日渐提升他们的体能,锻炼他们坚毅的品格,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6 结语

高等学校体育不仅是发展大学生体力需要,而且也是发展大学生心理的需求。大学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石,而终身体育则是大学体育的延续。教师应以帮助大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不断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帮助学生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大学体育应大力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提高其育人价值,不断地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和终身体育的接轨。”

参考文献

[1]黄丽秋.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及教学引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卢澎涛.影响河南省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行为形成的因素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114-117.

[3]朱湛军.树立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2003(1):86-87.

[4]任莲香,尹克丽,李航.学校体育应把终身体育作为教育的战略重点[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99-101.

[5]王筱松.浅析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435.

[6]周全.关于体育意识意蕴的解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 (6):9-11.

包勇(1962,9—),男,汉,山东泰安人,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5(a)-0065-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3.065

作者简介:①董航(1989,1—),男,汉,山东泰安人,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终身体育意识大学体育健康
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