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秧歌引进高校健美操课程研究①

2016-11-28 05:40党会侠王猛贵州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贵阳贵州550025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高校

党会侠 王猛(贵州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贵阳贵州 550025)



东北大秧歌引进高校健美操课程研究①

党会侠王猛
(贵州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贵阳贵州550025)

摘 要:该文从分析东北大秧歌的特点入手,结合健美操运动的特点,从东北大秧歌引进高校健美操课程,与健美操运动形成互补关系,培养了学生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能力,丰富校园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促进高校体育课程项目化教学的4个方面分析,旨在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关键词:东北大秧歌 高校 健美操课程 民族传统文化

1 东北大秧歌简介

东北大秧歌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群众自娱自乐的民间活动,它起源于农村,是广大农民群众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有关。主要在传统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表演,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它主要流行于东北、河北、山东、陕北等地。动作特点为扭、摆、走、挥臂跳跃、扭腰甩肩。扭,主要是腰部和胯部的扭动。摆,主要是双臂的摆动。走,主要是膝部有弹性的屈伸。基本动作较简单,仿造民间劳作的过程。步伐主要为,前走三步,后退一步的十字步和前进步,基本动作风格特点为热情、幽默、泼辣、风趣、活波、俏皮。音乐一般为锣鼓打击乐和唢呐吹奏,大都是2,4拍。在民族传统文化经历了放弃到重视的阶段,人们都意识到老祖宗留下来的艺术财富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人们不仅只是玩麻将、打扑克,扭大秧歌已经遍布于东北、陕北、山东等各地的春节或大型的节日娱乐活动中。“办秧歌”所需的服装道具、聘请鼓乐班子、组织排练等经费是从本地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商家富户,或者分摊给各家各户这两种方式解决,具体事项通常是由一位威望高、责任心强的人负责张罗。

1.1东北秧歌的基本内容

东北秧歌源自中原,又深深印上了黑土地所滋养出来的泼辣和火热,质朴和醇厚的感情特征。基本手位:单臂花,双臂花,大交替花,小交替花,片花(蝴蝶花、小五花、蚌壳花)等。

基本脚位:正步位,小八字位,前踢步,后踢步,踏步位等。三大动律:上下动律(小儿脆、有弹性、有力度),前后动律(以腰带动身体),划圆动律(踩在板上,扭在腰上)三大动律配手位:燕展翅,双护头,双推山。三大动律配脚位:扯步,别步。

1.2东北秧歌的音乐极具感染力

唢呐的悠长旋律与小钵的急促节奏互相呼应,充满张力,相得益彰,大钵和鼓则激发出热辣的情绪,使东北人热情,质朴,刚柔相济的心理特征较鲜明地显示出来。(大东北扭起大秧歌),二人转(小拜年),(庄稼人把秧歌扭起来)(大姑娘美)等这些音乐也充分体现了东北固有的特色,也不乏是创编成套动作很好的素材。

2 东北大秧歌引入高校健美操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2.1丰富校园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

随着受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高校校园是传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大学生也成为接受民族文化最好的渠道,现在学生的主题活动非常多,在迎新晚会、欢送晚会、元旦晚会、大学生艺术节、运动会开幕式等各个活动中表演极具观赏性和表演性的东北大秧歌风格的健美操,可以极大丰富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及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民族文化氛围的形成,进而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2.2促进高校体育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

项目教学法总体讲就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东北大秧歌和健美操的结合是健身和娱乐的结合,是锻炼和审美的结合,是观赏和竞赛的结合。东北大秧歌和健美操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项目要求,促进学生理解和把握东北大秧歌与健美操特点,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及创造性,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合作的方法,发展学以致用的能力,根据设计项目要求进行东北大秧歌与健美操表演动作的创编,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2.3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课程的兴趣及积极性

健美操教学内容都选自全国大众锻炼标准的一级或二级规定动作,使用规定音乐,这导致学生出现视觉和听觉疲劳,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和积极性会大幅度的下降。所以及时将东北大秧歌引进健美操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从而提高学生对健美操的表现力,并为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4提高健美操教师的创造能力

很多教师墨守成规,不及时更新知识及技能,导致很多学生有太多的抱怨:“整个学期就用同一首音乐,同一套动作,既没有活力又有新鲜感。”所以只有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健美操课堂。健美操教师要根据东北大秧歌的特点,合理设计动作,精心布置课堂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东北大秧歌舞蹈动作及音乐,改变课堂节奏,使学生一如既往的在课堂上保持着兴奋愉悦热情的状态。设计编排出来的成套动作或动作组合不仅可以作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在健美操课程热身部分或放松部分进行;既不影响教学大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既体现了教师的创编、创新能力,又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

2.5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学生自私、任性、娇惯等特点明显突出,而东北秧歌则是集体表演形式,少则数十人,多则百余人。表演者伴着音乐、踩着鼓点、舞着扇子及手帕在严格要求动作整齐统一和丰富多样的队形变化之下完成。如果学生不主动配合,那么就达不到表演时的整体视觉效果。因此,东北秧歌表演过程体现出集体的团结性和协作性的精神。

3 结语

(1)东北秧歌这种民族传统文化以其自身独特的艺术形式屹立于中国大地上,利用其特点与健美操运动相结合,使东北秧歌与健美操项目互为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2)东北秧歌引进健美操课堂 ,呈现了一种有明显创特色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仅可使古老的民族文化瑰宝发扬光大,而且能够进一步规范和挖掘其形式、价值和内容,使其成为一种值得普及推广的集艺术、服装、审美、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新型锻炼形式。

(3)在高校中开设东北秧歌与健美操相结合的课程,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民族文化氛围的形成,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挖掘东北秧歌运动的锻炼价值、使之朝着科学合理、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4)东北秧歌与健美操结合,既体现了体育的特点,又保留了一定的传统特色,既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又促进学校健美操课程的发展,并对于体育课程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5)在高校缺少东北秧歌的传授者,同时也缺乏相应部门和行政领导的重视,既不利于此项目传播和推广,其功能价值的开发与利用也非常有限,这两方面的问题也是健美操课程融进东北秧歌需要解决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吕秀娟.安塞腰鼓引进高校健美操课程可行性分析[J].科技信息,2008(33):254.

[2]陈中英.对健美操“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258-259.

[3]郭瑞.对高校健美操选项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277-279.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5(a)-0089-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3.089

作者简介:①党会侠(1979—),女,陕西渭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健美操。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高校
发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美术课德育实效研究
怎样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