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传承语境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设计分析①

2016-11-28 05:40邵玉萍湖北中医药大学体育系湖北武汉430065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隐性课程设计概念

邵玉萍(湖北中医药大学体育系 湖北武汉 430065)



基于文化传承语境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设计分析①

邵玉萍
(湖北中医药大学体育系湖北武汉430065)

摘 要:民族体育影响课程建设是目前我国提出的一种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并且在我国的许多高校进行了教学实验。高校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教学是基于一种文化传承的语境,希望能够将我国的一些民族传统通过这种隐性课程的方式教授给学生,然后保证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该文对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目前在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些更有效的课程设计措施。

关键词:文化传承 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设计 问题 措施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活动,人们通过这些活动来休闲、养生,这些活动有一些在传承中消失了,但也有许多活动以及其思想被传承了下来,而现在为了阻止这些民族传统活动失去传承,必须将这些活动形式或者说思想传承给下一代,因此,我国的教育部鼓励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教学,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用一种更加潜移默化的形式教授给学生,以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但是,目前许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计仍然是以一些篮球、足球、跆拳道等活动为主,许多课程都不涉及到民族传统活动或者思想,没有有效地将这种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开展开来,还需要在课程设计方面进行改善,才可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简介

1.1隐性课程的概念

在现代课程学的概念中,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概念。显性课程就是平时所说的课程内容概念,是由国家和学校安排学习并需要学生达到一定标准的课程。而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68年被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提出,隐性课程的“课程”并非实际的课程内容,而是为了体现一种教育影响的概念,也就是更多地体现一种思想或者文化上的潜移默化,让学生通过这种“课程”能够有一些收获,但是也不一定完全是实际的收获。从这一概念来说,隐性课程非常适合于进行文化和思想的教育,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的教育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在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

1.2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概念

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也就是说是一种以民族传统体育为教学内容的隐性课程。根据隐性课程的概念,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并不是说一定要在课程中教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更多的是在正常的体育课程中融入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思想的教育。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有许多,例如:太极、舞剑等,这些课程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得并不多,但是许多高校的一般体育课程都有一些对于这些项目的教学和练习要求,这就是一种隐性课程的体现。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讲究强身健体、养生安神,十分具有中华文化思想精神,是我国的重要文化内容之一,为了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才会让高校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设计,向学生普及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和思想。

2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高校管理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设计是基于一种文化传承的义务,尽管这一意义十分重大,但是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领导人都没有重视这一隐性课程的开始,许多高校领导人只是传达了这种课程设计要求,对于具体的目标或者方式都没有进行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体育教学设计的职工和老师都没有可以参考的要求,也就无法真正实现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课程安排。许多高校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重要意义,以及身为教育者进行文化传承的义务,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课程的宣传等力度也不够,这就使得课程设计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2.2缺乏民族传统体育氛围

许多高校的学生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有一些学生一味推崇外来的体育项目和思想,忽视了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许多学生尽管对传统民族体育有一些兴趣,但是由于在高校校园中接触到的都是一些现代体育项目,缺乏一种民族体育的氛围,就使得这些学生也不能得到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熏陶。目前从我国的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设计来看,现代球类运动以及跆拳道等武术运动是比较受欢迎的体育课程项目,在这些课程中都比较缺乏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氛围和精神,难以让学生接受这种隐性课程,也就达不到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教学的目的。此外,还有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场地也都是比较缺乏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氛围的,许多高校几乎所有的场地或者设施都是比较现代化的,不利于提高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教学效果。

3 基于文化传承语境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设计措施

3.1加强宣传力度,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我国许多高校学生甚至是老师都不太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概念和意义,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首先要让老师和学生了解这种课程以及开设课程的重要意义,即要加强相关概念的宣传。高校老师及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具有进行文化传承的义务,应该积极理解配合学校在体育课程方面做出的一些改善;学生要明确这种隐性课程并不会给学生增加负担,只是可能适当地在教学内容方面融入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种丰富学生活动的课程而不是增加学生的学习内容。老师和学生只有明确了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概念和意义才能够更好地配合进行课程设计,接受这种隐性课程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2加强高校的场地和设施建设

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族传统体育的氛围,否则达不到隐性课程的目的。这就需要高校对体育场地和设施进行适当地改建或者增加,学校可以在专门的一些场地中进行改建,打造成更加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氛围的活动场地,比如说将其改造成中国古代的武馆样式,或者简单一点的可以悬挂张贴一些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图画、横幅等。学生在这样的运动环境中不管进行怎样的学习都可以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氛围和内涵,这正是一种隐性课程的体现,可以在这种氛围中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自然地对学生的思想文化产生影响。

4 结语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是一种为了达到文化普及和传承目的开设的隐性课程,希望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高校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必须要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力度、改善体育教学环境、改善课程教学内容等措施来达到设计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目的,并通过这种课程,将更多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主动地承担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义务,促进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林.基于文化传承语境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设计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212-213.

[2]李丽,郭琼珠.文化传承语境下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14,28(1):42-45.

[3]王君,吴甫超,陈寿忠,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隐性课程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4(9):82-84.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5(a)-0133-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3.133

基金项目:①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号2013312。

作者简介:邵玉萍(1972,1—),女,汉,湖北仙桃人,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隐性课程设计概念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考古启示下的儿童美术项目化课程设计
幾樣概念店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古代的时间概念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