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现状①

2016-11-28 05:40吕俊李佳琦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不足体质现状

吕俊 李佳琦(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现状①

吕俊李佳琦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 要: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十五年》白皮书中,提出了国民体质显著增强,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体育工作者的努力,增强体质是宪法确定的体育工作根本任务,历届中央主席都高度强调增强体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民体质,是评价全民健身体系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了解国民身体素质的科学手段。国民体质水平的高低也是反应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经组织完成4次全国范围内的体质监测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定的积累。现在国民体质工作开展到了历史最好时期,而其发展趋势将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政策制定及发展,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与笔者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为部分体质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体质 现状 国民体质 不足

2000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之后在2005年、2010年和2014年,先后进行了4次国民体质监测。而国民体质监测的数据采集具有指标多、时间长、地域范围广、样本分层多、样本量大的特点。在已经进行的4次国民体质监测中,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三类人群全国31个省(区、市)的国家抽测点达到114个区县,规定的总样本量达到每次22.32万人[1,2]。

1 体质

“体质”是目前世界体育界关注和研究健康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在概念统一的情况下,说法不一而已。体质指人体的质量,体质的强弱与后天的环境、营养的摄取、锻炼的情况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工作中经常将较高水平的数据作为理想体质的评价依据。国民体质的强弱,既关系到每个人生活质量,也是关系着国家前进步伐速度的问题。理应加强对国民体质和健康的研究,用科学的指标评价国民体质,进而不断地改善实施相应的政策来增强国民体质[3]。国民体质监测是指国家为了系统掌握这个国家公民的体质及健康状况,以几种抽样调查的方式并通过国民体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按照国家特定的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对监测对象统一进行检测和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4]。我国已经经历了4次全国范围内的体质监测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定的积累。而且部分地区已经把检测常态化,每年都会进行检测,实时更新地区数据。

2 我国国民体质健康研究的回顾

我国国民体质健康研究工作经过了学科领域初创、充实与完善并举、构建国民体质监测体系3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最终形成了当前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研究体质的学者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大厦将宏伟壮观。这期间的一些标志性事件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开始进行儿童少年体质研究。

1979年开展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的研究》,为将要开始奔跑的中国该领域的空白,研究工作获得政府的高度认可,曾被列为全国“十大体育新闻”,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2成立了专门机构

1981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成立。预示着体质研究工作有了专门的组织机构,为体质研究深入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也提供了一个体质研究工作人员交流的良好平台,从而体质研究工作人员有了一个更好地渠道为国家贡献。

2.3建立了国民体质监测制度

2000年,我国正式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开始建立国民体质定期监测制度和常规测试体系,为政府了解国民体质状况提供科学、客观依据,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深入实施。而纲要的实施又为体育法律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并为部分制定相关体育法律时提供了部分参考。

2.4法规建设日臻完善

2009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全民健身条例》,为全民健身活动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法规保障,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是一个极大地推动。这些标志性成果充分说明,我国的体质健康研究不仅形成了专门研究领域,而且在组织化建设、促进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建立和科学发展等方面也成绩斐然。

3 我国体质监测的分类

在结构上仍然是四大部分,即幼儿、学生、成年人以及老年人。即幼儿(3~6岁)、学生(7~19岁)、成年人(20~59岁)、老年人(60~69岁),其中在校大学生为(19~22岁)。2000年,在原有的成年人体质监测的基础上,于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国民体质监测,自此,研究人群的年龄下至3岁幼儿上至69岁老年人,较为完善了国民体质监测系统[6],为以后评价国民体质情况提供了基础数据。

4 目前我国体质监测存在的不足

4.1体质监测队伍不稳定

测试队员的数量及其工作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民体质监测和测定工作发展的需要,其队伍不够稳定,测定工作人员多数是兼职性质,测试队伍也是临时组织的,流动性较大。有很多测试队员只是经过短期集中培训临时承担测试任务,其中还有很多人对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足,这就使得监测和测定人员的专业技术参差不齐。

4.2体质监测计划安排不合理

体育职能部门仅能从上级部门实施安排方案中,制定相应的时间节点的子方案。这样的方案不因地制宜,常常费时费力,有时也会与其他部门开展的工作有所冲突。如,有次测试与社区医院免费体检冲突,让参与测试和参与体检的人员有种错觉,最终导致应付了事。

4.3体质监测中受测人员的态度

许多受测者对体质测试的内容认识很模糊。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受测者把体质测试认为毫无意义,更有甚者觉得还不如健康检查。在受测者这样的态度情况下,导致敷衍了事的不少,这样不能真实地发挥应有的实际水平,使得整个结果水平低下。有些受试者不能充分理解体质监测对自己的意义,还发自内心地觉得是为其增添负担,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抱有抵触情绪,不配合,随意性强,认为是走过场。在这样的背景下监测的效果与数据的准确性大大降低。

4.4体质监测的时间安排过于刻板

本身监测队伍组建的仓促,未有一定合理的安排,监测队队员的时间统一过后就直接去每个监测点进行监测,实际某些监测点的宣传还未开展,群众的知晓度很低。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见过,直接宣传体检,来招募人员参与监测。而也有部分群众对体质监测有丰富的兴趣,但是已经换到另一个监测点,导致群众意见很大。

5 国民体质监测的趋势

5.1加强中、老年人体质的研究

中年人在生活和事业各种压力之下,缺乏体育锻炼,生理机能逐步下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老龄化成为我国一个社会性的话题。积极开展中、老年人体质的研究意义重大。

5.2加强慢性疾病人群体质的研究

我国国民体质研究的对象是3~69岁普通健康各类人群,而慢性疾病人群的体质问题研究则鲜见文献报道,这将会是今后我国国民体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5.3加强增强体质、健康的途径与方法及具体的运动处方指导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运动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健身锻炼安全性的方法和标准尚未建立,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Z].2010.

[2]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Z].2014.

[3]江崇民,张一民.中国体质研究的进程与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8,28(9):25-32,88.

[4]邹吉玲.全民健身背景下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200.

李佳琦(1991,12—),女,汉,山东青岛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5(a)-0148-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3.148

作者简介:①吕俊(1986,2—),男,汉,浙江宁波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国民体质监测与评价。

猜你喜欢
不足体质现状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