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校校园体育开展情况与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

2016-11-28 07:03李浩王强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陕西省体育锻炼校园

李浩 王强



陕西省高校校园体育开展情况与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

李浩 王强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将会受益终身。而高校体育的宗旨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陕西省部分高校校园体育开展情况与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作出调查与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为解决陕西省大学生的健康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高校校园体育;健康水平;调查研究

1.前言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校园“健康第一”思想的确立,学生健康问题得到普遍关注;拥有健康的体格,是每个人的愿望。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将会受益终身。而高校体育的宗旨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竞争、进取精神,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树立现代的健康观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然而各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在校学生的健康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在校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己成为各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高校校园体育开展情况与学生健康水平作出调查与分析,为解决陕西省大学生的健康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陕西省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延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5所高校非体育专业在校学生300名学生(男生、女生分别为150人)为研究样本。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需要,查阅大量期刊、论文和文献资料50余部(篇),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收集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本研究的深入进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阅读了许多相关学科的书籍,丰富了自己的学科理论,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2.2 调查访问法

根据研究内容,了解有关大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现状,分别访问了本学科的专家、学者20人次,向在高校从教的体育教师2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讲师15人进行访问,以了解他们在指导学生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2.2.3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调查表为日本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niversity personality lventovy)简称UPI。该调查表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另一部分由60个项目组成(包括16个身体症状项目和40个精神状态项目和4个测伪题)。CPI采用是非式选择,肯定选择的题记1分,否定选择记0分。同时对大学生课余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等内容进行调查。具体方法为,随机抽取陕西省5所高校大学生男女各150名,共发放大学生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调查表300份。结果收回有效问卷247份,回收率为91%。

2.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数据进行分类,并在计算机上使用SPSS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陕西省高校校园体育开展情况分析

高校校园体育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接触最为广泛,最有活力,最富创意的一种文化。高校校园体育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师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发展的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健身,健心,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体育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完善心理特质;从教养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教给大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体育参与态度,动机,兴趣和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从社会学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意识,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大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开展以竞技体育,传统保健体育,现代健身体育和娱乐体育为内容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而且营造了高校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人人参与体育,显示出体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人才塑造所起的积极作用,赋予了体育以新的意义。

3.1.1 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的频率及时间分析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要求同时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对适应社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求有过硬的专业功底,同时大学生的健康也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大学生在忙碌的学习之余,安排适当时间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强身健体,提高自身素质,有助于缓解情绪以及学习压力,也是一种兴趣爱好以及消遣娱乐的方式。因此,陕西省高校校园体育的开展承载着巨大的责任与义务。

表1 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频率(次/周)(%)

表2 陕西省大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调查统计

经过调查结果表明(表1,表2),陕西省大学生总体上对校园体育的参与情况表现还较为积极,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之余,均有机会进行体育锻炼。但锻炼量不够充足,时间较少;尤其是女生无论是锻炼次数,还是锻炼持续时间,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根据以上数据分析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活动的人数大约89%,与我国体育人口锻炼的标准还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男生明显多于女生。”特别是女生,绝大部分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男女生超过一小时以上的人很少。本调查结果与此具有一致性。由此看来,目前应在提高陕西省大学生校园体育参与率的基础上,重点是设法增加他们的锻炼量,特别是解决女大学生的这一问题更为迫切。

3.1.2 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认识分析

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和进行体育知识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参与体育锻炼动机与内因,而兴趣作为体育锻炼的内驱力,与学生产生体育认识密切相关,体育认识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直接的体育认识强调的是体育锻炼本身的吸引力,而间接的体育认识强调的则是体育锻炼的意义及效果。二者都是产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基础。可见,激发大学生的体育认识,是培养他们体育兴趣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一方而是要运用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和魅力,吸引学生,另一方而则是要加强学生对体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未来发展重要性认识的教育。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是指学生在通过体育学习的基础上了解与认识锻炼活动现象,获取体育知识过程中所产生的意识,是形成体育认知的基础,很多大学生在经过小学和中学的体育教育后,已初步形成了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以及对体育对未来生活产生的影响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

表3 陕西省大学生校园体育锻炼兴趣统计(%)

根据调查有77.8%的男生和60%的女生对课余体育锻炼很感兴趣和较感兴趣。但对锻炼很感兴趣女生,却大大低于男生,对锻炼不感兴趣和毫无兴趣的女生,也达到了11.6%(表3)说明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兴趣,有较大的亲和力,这是我们使大学生建立体育锻炼认识的良好开端也是改善和促进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有利因素。从表4可以看出,男、女生对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无明显差异,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分别34.68%,28.57%的人认为体育学习与锻炼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生活是重要和较重要的,只有11.39%的人认为不重要和14.98%的人认为无所谓,还有10.87%的人说不清,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是良好的,已经具备了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认识基础,正确的加以引导可使学生更快地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与锻炼习惯。

表4 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认识情况调查统计(%)

3.1.3 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动机调查的分析

动机是直接推动和维持大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内部原因和动力,是激励大学生去达到某一目的的主观原因,大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动机是推动和维持体育锻炼进行的心理动因,是决定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生的锻炼动机,才能有效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正确动机,提高锻炼效果。

表5 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动机调查统计(%)

从表5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在增强体质、娱乐和应付考试这三个方而,总体看来有26.99%的学生认为增强体质最重要,其次才是娱乐和应付考试,这说明大学生参与的出发点是基本正确的,他们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学习对其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理论认识程度和层次在加深,从内心到行动都已经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可忽视有19.12%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错误思想。从调查的另一方而说明,大学生已把体育锻炼作为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感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桥梁,大部分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活动独立性和一定的体育实践能力。

3.1.4 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项目特征调查分析

表6 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项目特征调查(%)

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一直是相关体育部门关注的主要问题,而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情况也反映了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情况,同时运动项目的发展也带动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

从陕西省无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分布特征来看(表6),男生较为喜欢的项目依次是: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跑步,与男生不同的是,女大学生对锻炼项目的选择上,依次为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跑步、游泳、软排等一些对抗性小,参加人数不多,运动量可以随意控制,又能培养和体现女性优关姿态的项目。这说明,男生喜欢对抗性活动量较大的且有身体接触的运动项目,女生喜欢具有一定活动量、对抗性弱,且无身体接触的运动项目,这反映了男女生在体育锻炼项目选择上的差异。

3.1.5 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参与方式分析

体育锻炼具有较大的自由度,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形式,个性化和小群体是锻炼方式的首选。

表7 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参与方式特征(%)

根据调查显示在5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方式上,男女生选择差距较为明显,男生选择“有人指导”的比例低于女生,选择“独自锻炼”的比例高于女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方式选择上(表7)表现出较明显的集中性,无人指导与同学一起锻炼列第1位,男76.7%,女62.4%;个人锻炼次之,男70.4%,女55.6%;有人指导与同学一起锻炼居第3位,但选择率仅为30%左右,锻炼方式上性别差异不甚明显。此调查结果与他人调查材料亦有一致性。锻炼方式的这种选择趋势,一方而反映了大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一个同学间相互交往,沟通感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机会;另一方而说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活动独立性和一定的体育实践能力。当然这种选择结果与体育运动某些固有特点,如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竟争与协作等有关。

锻炼方式选取间接的反映大学生参与锻炼活动的心理状态,也从侧而反映个体活动能力的强弱。统计数据显示,在参与锻炼方式的选取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反映了大学生把体育学习与锻炼作为同学之间相互交往,沟通感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机会,另一方而说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活动独立性和一定的体育锻炼能力。

3.1.6 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受限因素分析

大学生能参加校园体育锻炼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诸多因素得到制约。在可供选择的参加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包括:缺少场地、学习压力大、缺少活动伙伴、作业和复习占时太多、缺少器材、无人指导、身体虚弱、没有兴趣、没有时间、经济条件限制、难为情等。

表8 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受限因素统计(%)

根据调查显示,位列前6位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前三位的比重都达到了50%以上,且仅难为情一项个人因素列第11位,且选择率只有5.6(表8)。可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主要受外在条件、学习上得到压力以及缺少运动伙伴的制约。外在条件的改善首先依赖于学校体育管理者观念的更新,彻底抛弃应试教育,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把“健康第一”落实到学校教育工作实践中去。其次是进一步改善体育场地器材条件,减轻学习负担,加强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提供时间、物质和组织上的保证。

3.2 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分析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3.2.1 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包括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影响。通过表9的陕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调查统计表可以看出,大学生自认为身体健康有问题占被测人数的22.0%。自认为心理健康有问题占被测者的12.4%。曾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占被测者的6.1%。导致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也有学生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一般来说,由于学习负担过重,对大学生活不适应,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学习竞争压力大,专业选择不如意,以及在校学习生活上碰到种种挫折是引起大学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表9 陕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调查统计表(%)

表10 陕西省大学生身心健康项目调查统计表

通过影响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表10可见陕西省5所高校大学生对“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和,“心情开朗”做肯定选择的百分比为69.2%和5.1%。如此表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状况的不是很好,同时健康项目选择的百分比数呈现出相同的涨跌规律,初步显示出大学生身心健康上述四项指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表11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参加校园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是有积极作用的,认为能改善焦虑症分别为男生34.1%和女生25.9%,认为能改善忧虑症分别为男生25.9%和女生32.1%,认为能改善神经衰落症分别为男生24.4%和女生28.6%,还有认为能改善其它心理障碍的分别为男生15.5%和女生13.3%,其中认为能改善身体肥胖和低体重的男生占74.8%,女生占84.8%,说明部分学生对参加校园体育存在偏差的认识,体育运动对体重的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

表11 陕西省大学生校园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调查统计表

3.2.2 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分析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过程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行为约束能力、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表12 陕西省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统计表(%)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从表12可以得出,陕西省大学生对参加校园体育运动能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和改善产生影响,男女生对参加校园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表现出差异性;男生普遍认为参加校园体育运动对社会适应能力能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其每一项内容都认为能产生重要影响平均为60%;女生认为参加校园体育运动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重要性表现不强烈在40%左右。其中男生认为参加校园体育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表现很强烈高达89%。在调查过程中部分大学生还认为这与参加项目有关。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通过研究表明大学生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男女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肥胖问题尤其突出,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都具有普遍性,情感的处理与情绪的控制和求职等方面就存在很大问题,就业问题导致现在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与同学之间情感的处理不当,每年高校学生轻生者众多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4.1.2 通过研究表明大学生缺乏对校园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健康的科学认识,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积极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列如开展班级之间的校园趣味体育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4.1.3 通过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课余体育锻炼能改善大学生身体健康,减少肥胖问题,能引导学生心理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有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和提高。

4.1.4 大学生已把校园体育锻炼作为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感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桥梁,大部分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活动独立性和一定的体育实践能力。此外,调查还显示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下降。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诸多因素中,体育锻炼兴趣占主要,其次是教师的体育锻炼指导,这说明,尽管大学生锻炼动机是对的,但缺乏体育教师的合理引导。

4.2 建议

4.2.1 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体育教师应指导学生制订体育锻炼训一划并引领参与付诸实施,并努力为学生创造体育锻炼条件,提供具体的体育锻炼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时间等确定锻炼的目标,选择锻炼项目、制定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训计划,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意识,指导、帮助学生调整体育锻炼训计划,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指导、帮助、促使其坚持体育锻炼。

4.2.2 学校要经常组织开展一些课余体育活动与竞赛。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有目的加以实施。

4.2.3 加强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宣传增强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意识。提高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加强对体育锻炼的宣传和引导,指导学生学会并经常运用内在强化意识,不断学习体育知识、理解锻炼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不断优化锻炼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

[1] 陈德俊,廖越,张雪生.试论“和乐体育”及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4(02).

[2] 雷小焕,朱兴中,谭丽清.对湖南省普通高中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03).

[3] 张然,阙永伍,李耀先.论排球技战术指导思想[J].中国排球.2000(04).

[4] 张泰.体育改革与观念更新[J].辽宁体育科技.1986(04).

[5] 陈益成.浅谈体育课指导思想与增强体质[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2).

[6] 中国集邮总公司改革闯新路[J].中国邮政.1995(01).

[7] 王万祥.“增强体质”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差异试析[J].科技致富向导.2008(14).

[8] 杨立群.对体育课教学模式指导思想的分析[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1).

[9] 张杏波.基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浙江体育科学.2005(05).

[10] 赵鸥.试析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32).

陕西省教育厅2014年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校园体育开展情况与学生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4JK2090)。

李浩(1977.3-),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学训练,副教授,西安体育学院乒羽教研室。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4.065

猜你喜欢
陕西省体育锻炼校园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