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转动课堂的研究与实施

2016-11-28 05:39赵宏梅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

赵宏梅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 121003)

职前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转动课堂的研究与实施

赵宏梅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 121003)

转动课堂是渤海大学基于学校自身实际与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索与创建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其自身的内涵、特色与实施意义。职前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均要体现转动课堂的理念与特色,使转动课堂实施取得显著成效。要针对转动课堂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努力实现转动课堂迈向科学化的道路。

职前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转动课堂;课程的研究与实施

2015年渤海大学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浪潮,学校明确提出: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推进《渤海大学卓越发展规划纲要(2015—2035)》实施,早日实现国家特色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经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决定实施以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的综合体制改革。同时指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为改革指导思想;以“从根本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知识面与视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改革目标;以“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实施‘转动’课堂”为改革内容。“转动”课堂是渤海大学自主探索与创建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其自身的内涵、价值与运行方式,进行积极探索,将促进其实施的科学化。

一、转动课堂的内涵与实施意义

转动课堂是渤海大学基于学校自身实际与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索与创建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自身的内涵与实施意义。

转动课堂的“转”是转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1]98具体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转型,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为中心,由知识传授型转为实践动手能力养成型;二是转法,课堂教学方法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转变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案例式等;三是转体,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转动课堂的“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达到的教学目标[1]98,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互动,即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二是动脑、动手,即引导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转动课堂具体操作路径是把教学分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的第一课堂由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两部分组成。课内教学占课程教学总时数的60%,课外教学占40%;而课内教学的60%时间用于教师精讲,剩余40%时间用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课内练习活动等。课外教学用于学生答疑、批改作业、与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等。第二课堂主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做人做事的指导和社团活动指导等,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同时,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要渗透与融合,即把思想政治教育、做人做事的内容渗透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职能。为保障转动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学校采用完全学分制下的分流培养、分层教学模式和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课程考核方式,实行学业预警与退学机制以及学位等级制度等。在转动课堂的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开发教学视频、教学PPT、电子教案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供学生课前自学,充分备课凝练课程知识,以备课堂精讲,并精心设计课堂互动与练习方式等。

转动课堂的实施,首先会带来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只有树立学生为学习主体、发展学生主体能力的观念,才能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成为转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力军。转动课堂的实施还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同时,指导学生参与多元化实践活动、学会做人做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指日可待。

二、转动课堂的特色及其与翻转课堂的区别

渤海大学提出的转动课堂与当下流行的翻转课堂有着本质的不同,具有自身特色。

翻转课堂是当代国际公认、备受关注的理想课堂教学形态之一,它是指在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也包括PPT、教材、网络信息等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这些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2]81有学者指出,“课堂教学的重心由‘课程’走向‘教学’,由‘教’走向‘学’,由‘听学’走向‘做学’,构成了翻转课堂逆转课堂内部秩序,逐步颠覆传统课堂,完成课堂教学最终变革的三道梯级。翻转课堂尽管不是当代课堂教学的完美典范,但起码代表了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方向。”[2]80

而转动课堂与翻转课堂有以下的不同:(1)改革的目的不同。翻转课堂关注在教与学方面对传统课堂的颠覆,以达到教师的助教与学生的自学的有机融合的目的;而转动课堂关注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对传统课堂的转变,以达到学生高效学习、实践能力提升,进而学会做事、做人的终极目的。因此,转动课堂是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从而实现学校的综合体制改革,以达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目的。(2)改革的内容不同。翻转课堂的三大关键构成要素是技术要素、流程要素与环境要素,相对而言,流程要素才是翻转课堂的内核[3],也就是翻转课堂关注在教学程序上对传统课堂的逆转;而转动课堂关注教师对课程知识体系与核心知识的建构,这是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要素。

转动课堂的突出特色是:(1)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根本。转动课堂在教学理念上提倡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学,全面实现学生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达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终极目的。这是转动课堂核心的教学价值取向,也是其根本特色。(2)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心。转动课堂在课堂教学领域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心,“是在充分肯定传统教学方法优点的同时,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整体的突破”[4],突破了只注重传授“知识是什么”的局限,把课堂教学划分为“知识是什么、知识干什么用、怎样用知识”三个基本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等做事的实践能力,这是转动课堂的基本特色。(3)以实施教师的教书育人为保障。转动课堂的实施,实行本科导师制,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教师只有通过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需求以及个性化学习需求,转动课堂才能得以有效实施。本科导师制的实行,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为转动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是转动课堂的最鲜明特色。

总之,转动课堂是要通过第一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实践,通过第二课堂的教师育人工作,实现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进而达到学生的个体发展与成长的目的。

三、职前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转动课堂的设计与实施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特色课,是职前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两门主干课程。经过一年的转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我们形成了以下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依据

职前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是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方案、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科目考试大纲、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要素制定的。

首先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方案。2011年教育部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方案,明确提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以及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的三维课程目标,在职前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中设置“中学学科教学设计”、“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课程,这些均为职前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与课程目标的设定提供了依据。

其次是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科目考试大纲。教育部要求2015年在全国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国考”制度,在“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语文)”、“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语文)”两科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主要考核学生的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语文教学实施能力、语文教学评价能力等,因此,职前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要围绕这些能力的落实来设计。

再次是职前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与学习特点。职前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是应用理论性课程,其基础理论部分的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等中学语文教学知识的掌握;其应用理论部分的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理解能力,中学语文教材分析技能,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技能、实施技能、评价技能的训练。而中学语文教学知识是由语文学科知识、语文学科教学知识构成的综合性知识。这一综合、复杂知识的获得,需要学生的自主积累、体验、观摩、感悟,更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为此,教师在备课中需要精选优秀教师教学视频、优秀教师教学实录等教学资源,并提炼可用的学科教学知识。同时,教师要在案例的呈现与学科教学知识的呈现上反复思考,以便于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知识的图示化学习,进而将其内化为教材分析方法、教学设计方法等,从而在各项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中得以迁移、运用。

最后是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学生初次接触专业性强的教师教育课程,缺乏教师角色意识,缺乏对教学的体验、感性认知,兴趣不浓等,因此,教师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上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

(二)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基于上述分析,此类课程核心目标为:掌握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等知识;形成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与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教学技能等。总之,形成中学语文教学基本技能与能力是课程的宗旨。

在课程内容上,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开发:一是提炼出系统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规则与步骤的知识体系;二是建设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规则与步骤的知识体系对应的课例群,便于学生从课例的观摩、体验中理解中学语文教学与语文教学设计的概念、理论;三是设计“课例研究”的步骤与方法,以便引导学生理解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学语文教材、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操作规则、步骤,并能够迁移与运用。

(三)课程实施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确定,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转动课堂的第一课堂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此类课程具体操作如下: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采用“课前自学、教师精讲、师生互动、课堂训练、布置作业”教学流程。“课前自学”主要落实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思考、教学案例的研读等,“教师精讲”、“师生互动”主要落实语文教学知识的学习与思考,“课堂训练”、“布置作业”主要落实语文教学基本技能与基本能力的训练。

“课前自学”,主要采用建QQ群、百度云盘,提供专业学习网站,划分学习小组与认领学习任务等方式方法。QQ群的建立方便与学生的联系,通过百度云盘,上传此类课程的教学视频,即获得辽宁省教师教育精品课程的精选内容,或提供获得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课程的精选内容。在课前上传这些教学视频,便于学生课前预习与自学。同时,提供“语文教学学术研讨群”、“老师走起”APP手机软件,帮助学生及时观摩一线教学,与一线优秀教师对话、交流,引导学生转换教师角色、获得教学体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课程内容分成学习专题,由学生自选组长,自愿组合学习小组,自选学习专题。

“教师精讲”、“师生互动”,主要采用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教师精讲前,或通过提问方式,或通过学生学习汇报方式,进行学习反馈。在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基础上,教师精讲。比如师生通过共同研讨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提炼、归纳出语文课堂教学一般的教学流程为:导入、展开、练习、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训练”,针对每次课程的不同教学要点,或安排片段教学设计,或安排片段教学试讲,实现语文教学知识的迁移、运用与外化。

2.课外教学

“课外教学”主要落实语文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教学技能的训练。可设计“微格教学指导与演练”、“8分钟片段教学指导与演练”等主题,按照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课时分配的比例,设计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演练、师生点评、教师总结、修改完善”等教学流程中实施学生的实践活动。

(四)课程评价

确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教学能力与教师资格考试应试能力为目的的课程评价观念,注重过程性评价方式,并通过如下的课程考核成绩组合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见表1)。

表1表明,学生“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70%,“开放性考试”比重大,侧重对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而“期末考试”主要从教师资格考试题中选取,注重对学生的教师资格考试应试能力的评价。

表1 课程考核成绩分布

(五)课程资源建设

根据此类课程的特点,可从四方面建设本课程的课程资源,即课例库、技能训练库、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库、学生实践活动库。课例库具体包括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视频、中学语文教学大赛优秀教学视频、中学语文优秀微课教学视频等,以及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录,并按课堂教学知识点对应的课例进行分类整理,为学生理解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技能训练库是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技能、各类文体阅读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技能、写作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技能、口语交际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技能、综合性学习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技能、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等内容建设,为学生教学基本技能与能力训练提供丰富的资源。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库是结合“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语文)”、“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语文)”两科教师资格考试题,分门别类建设,为提高学生教师资格考试应试能力提供丰富的资源。学生实践活动库是搜集、整理学生各类实践教学、实践活动的资料,按优秀样例与展示、问题样例与诊断等分门别类建设,为有效教学与有效指导提供重要的资源。

四、职前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转动课堂实施的效果

职前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转动课堂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

转动课堂的实施,教师告别满堂讲的单一的授课方式,采用布置课前自学、课堂精讲、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讨论、安排迁移练习、学生试讲、片段教学演练等多种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学生在进行“知识是什么、干什么用、怎么用”的学习中,理解力、思考力、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教学效果显著。

(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转动课堂的实施也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告别单一的听记的被动学习方式,积极探索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实践性学习、课例学习、专题式学习、问题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做中学”的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成为主要方式。

(三)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

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学生积极参加校级、省级的各种演讲、辩论大赛,教学大赛、微课教学大赛以及教育信息技术大赛等,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言语表达能力、讲课能力等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五、职前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转动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转动课堂是我们积极探索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在此提出解决办法,利于深入研究。

(一)课前自学条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转动课堂的课前自学环节,教师需要上传各种学习资源,但学校网络学习平台有限,在此种学习条件下,我们除建立QQ、微信等便捷的交流平台上传文字材料与小容量教学视频外,还创建百度云盘、360云盘等学习平台,上传大容量的教学视频。同时,针对学生自学情况的监控、检测、互动的展开受到限制等问题,利用检查学生的作业、网上答疑、课堂提问等方式督促与指导学生自学。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从学生对转动课堂的反映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转动课堂教学,但也提出每门课程教师都留自学作业,都要提交作业,增加了学习负担等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难免会导致部分学生以应付的态度学习,不利于转动课堂的有效实施。针对此种情况,备课中研究适宜的课前自学的内容、分量与方式,不失为一种方法。基于本课程的特点,可安排学生在课前观摩教学视频或优秀教师教学实录,同时,每一次课针对教学视频,设计描述课例、分析课例中呈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不同的一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课堂中随机提问,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可收到良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不让学生产生过重负担的效果。

(三)大班制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由于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开设的,课堂学生人数在140人以上,针对大班制教学师生互动、讨论这部分的课堂教学评价难以落实的问题,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督促学生在组内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学习主动性,由组长记录每一个学生的讨论、发言的情况;二是在课外教学中完成部分学生讨论、发言的考核;三是控制选课人数,教师在学生选课中指导学生了解课程设置目的与内容,特别是让学生明确课程与自己未来择业的关系,避免盲目选课。

总之,在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大背景下,我校开展以转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的综合体制改革,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有责任积极进行转动课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使其迈向更加科学化的道路。

[1]林琳,杨延东.转动课堂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2]郝林晓,折延东.翻转课堂理念及其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5(5).

[3]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6-57.

[4]杨延东.我的大学观[M].沈阳: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2014:134.

A Stud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urned Classroom in the Pre-service Chinese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ZHAO Hong-mei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Sports,Bohai University,Jinzhou,Liaoning,121003)

The turned classroom is based on Bohai University School actual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referring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teaching mode,independently to explore and create the new class⁃room teaching mode.It has its own 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ation.Therefore,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reflect the concept of tur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room in the curriculum goal,curriculum content,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curriculum resources construction to ensure good effect of the turned classroom.Problems crop up in the implementation should be duely solved so as to make the turned classroom scientific.

pre-service Chinese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the turned classroom;curriculum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G 642.0

A

1007-6883(2016)05-0097-06

责任编辑 黄部兵

2016-05-12

2016年渤海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转动课堂的课程资源建设与实践”;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2DYY011);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JG12DB029)。

赵宏梅(1967-),女,辽宁兴城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