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
——山水写生初探

2016-11-29 04:02孙方金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000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写生自然山水画

孙方金(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0)



道法自然
——山水写生初探

孙方金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221000)

摘要:中国画山水写生在山水画创作中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获取艺术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的重要方式。以笔墨的形式来诠释山水与画者之间的灵魂交流,在笔墨之间寻找艺术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分析写生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以自然为师,从自然之中找寻和总结艺术美的规律和章法,在大自然不断地熏陶之下使作品更富于灵性。

关键词:山水画;写生;自然;生活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其实完全可以看作是为艺术创作的准备过程,换句话说,山水画的写生是对大自然物象的简化概括和提炼,用抽象的艺术语言、艺术符号对其进行新的组合与再造,从而使之成为蕴含有艺术家个人情思的艺术作品。自然山水其特点的复杂性也给写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在写生时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准确的切入点,运用正确的表现方法,把握客观事物在作品表现中的主次关系,这样艺术创作才能很好地展开。写生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写生实践中总结出来并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方能总结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一、师法自然、自然为师

宋代中国画山水大家范宽曾经常年游历在终南、太华一带,所谓“居山林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虽雪日之际,必徘徊凝览,以发思虑。”是以其画风“峰峦浑厚,势状雄强,抡笔俱均”。这正是通过常年累月的累积才使得笔下生烟,也正是因为这种与自然山川“零距离”的交会,终日危坐,物我两忘,终得山川气势于笔端,化自然情趣于胸怀。南朝宋人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道,“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侧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这里体现出艺术家主观情怀与再现对象两者之间感应的关系。李可染曾三下江南、登井岗、上九华创作了大批山水精品,“澄怀观道”四字李可染曾多次题写,其本意是说画家应该用审美的心态去发现自然中的美,所谓“以玄对山水”,就是运用道家的自然哲学观去融入自然,感受自然。

自然山水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对象,其根本在于自然与山水画两者之间以自然的形质体现着“道”这一哲学思想。这里的“道”体现的是“自然之道”,是老子所说的“道”,李可染所追求的也正是对老庄美学的求索复归。古今大家在对山水画的写生方面都有着自己深刻地体悟,并且身体力行,不断地深化山水画写生的内涵。

二、中国画山水写生的方法手段

山水画写生之所以会被历代画家所重视不仅仅因为它是艺术家搜集素材的一种方式更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最要源泉。中国画山水写生中写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在这里主要简述几种较为常见的写生方法:

第一种方法为目记,在国画中的目记其意义是以多个视点角度去观察和体会自然山水的形态及其透出的神韵。观察自然时要注意将自然景观与个人内心的人格、气质、品位、审美习惯及修养融入其中,这样方能更好的融入自然,真正地与自然沟通。在具体观察时要注意山石的形体及走向,山体的阴阳及树木的疏密。观察自然山水还应观察其早晚的变化与四时的不同,山间农舍、田间孤树它们所处的位置都与山体产生一定的关系。

第二种方法是便是笔记,这也是写生中主要做的事,目记是宏观的,而手记则是微观的,可以通过对一处景物细致描绘促进对自然景物的认识和了解。手记的目的是通过无数次对景物的描绘,在对自然深入理解和认识之后提炼和重组并使之形成画面。手记就是需要多练,通过大量的速写或水墨写生不断加深对自然景物的认识,这个过程也是与自然交会的过程。坐对山川,或是气势雄浑,或是灵秀奇险,识于目而发于心。

心记则是第三种写生方法,所谓的“目识心记”正是说要把眼睛看到的是东西记在心中,把个人的情感、人格、艺术修养融入其中,这样就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艺术符号,“眼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不是手中之竹。”经过了艺术转化之后的物象已有别于现实了。

三、山水创作的笔墨运用

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的过程中我们都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笔墨问题,这也是贯穿中国画始终的一个问题。中国画讲究笔墨,尤其是在写生和创作的过程中,山水写生和创作要尤其注意,黄宾虹曾结合前人经验提出了“五笔”说,即“平、圆、留、重、变”。古人曾形容用笔要“如锥画沙”,又如“折钗股、屋漏痕”之类,无不强调用笔之重要。中国画中用墨是一门大学问,墨并不是只代表黑色,用墨能表达出很多很丰富的内容,所以前人很早就提出了“墨分五色”之说。更有“惜墨如金、大处落墨”之说,以示用墨之要。

前人写生如石涛、黄宾虹等大家,很多时候注意的并不只是对于一沟一壑的写实描摹,而是把更多地精力用于处理传统笔墨与自然的关系上,尤其以黄宾虹为典型的山水大家,他重点强调了用泼墨、宿墨、积墨、破墨等诸多墨法来表现出山峦丘壑的雄浑、浑厚、苍郁……这本身就能够显示出传统笔墨所蕴含的丰富的艺术语言和魅力。当然对于笔墨的掌握和理解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不断地从前人的笔墨和自然中寻求艺术的发展规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进而形成自己的笔墨风格。

四、艺术源自生活

除了笔墨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外,我们更多地时候还要关注生活,李可然曾在《可染论画》一书中提到过,“生活是创作的重要源泉,生活是写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画家从日常生活中直接积累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吸收创作源泉和激发创作灵感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在这里李可染提到了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写生,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艺术最重要的是生活中的观察力,而观察力又是一个艺术家必不可缺的基本能力之一。古人说:“师古人,不如师造化。”这其实就是在强调“师造化”的重要性,把这些吸收融合到我们的写生之中既尊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又不失笔墨的意趣这样的艺术形式才有生命力。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就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活在世,活在天地之间,以自然为师,遵循自然之大道,是谓根本。心守一片清明,呼吸之间感念有怀,万事万物,从无到有所历经的世事变迁足以打动人的灵魂,纵身其间又怎能不为之所动容。

参考文献:

[1]李可染著,孙美兰导读 ,《李可染论画》,[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

[2]贾德江主编,《崔晓东山水画写生技法》[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3年。

[3]毕继民,《谈中国山水画写生》,[J],《艺术教育》第12期 ,2007年。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08-01

作者简介:孙方金,男,汉族,安徽阜阳,硕士在读,硕士,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

猜你喜欢
写生自然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