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帝国的东方伙伴

2016-11-29 15:50何欢
新体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职业联赛冰球北美

何欢

面对重重困局,一直希望将版图扩张到欧洲腹地的KHL联盟不得不停下脚步,调整策略。他们发现,东方的朋友已经伸出热情手臂。

冰球帝国的斜阳

近百年来,主宰现代冰球运动江湖的是两大流派:一边是以加拿大为首的北美势力,另一边是俄罗斯牵头的欧陆势力。这两拨力量不但在国际大赛的舞台上当面对抗,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内联赛体系等方面也会一比高低。

在漫长的争斗中,加拿大人是现代冰球发明者,上世纪前50年独一霸主。他们夺得绝大部分的奥运冠军和世锦赛金牌。此后,东欧国家的体育力量出现惊人的成长。有“红色战车”称号的苏联冰球队靠着一批批专业体系打磨出的球星,开始闪耀国际赛场。从1954年到1991年,37年间苏联队夺得7次奥运冠军。在这段时间举行的30次冰球世锦赛,他们拿到30枚奖牌,其中22枚是金牌。

时间来到90年代中期,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专业体育系统的衰落,在北美孕育成长的职业冰球再次领导了世界。

在过去的四届冬奥会中,以北美联赛球星为班底的加拿大队和美国队收获了3枚金牌和两枚银牌,俄罗斯队的成绩却一路下跌,自1998年之后,在冬奥会上未能收获任何奖牌。

不仅如此,俄罗斯还要面对一个更大的危机。随着东西阵营之间文化和体育交流的隔膜被打破,东欧地区的冰球选手如开闸洪水般涌入北美职业赛场。据统计,从1990年后的11年间,共有近300名前苏联体系培养出的球员先后去NHL联赛淘金。一时间,技艺精湛、风格独特而又身价不高的苏联和东欧选手成为NHL各队追求的宠儿。这些从天而降的优质兵源促使NHL联盟一轮又一轮的规模扩张。正是这11年,NHL疯狂增加了9支新球队,形成了目前30队的联赛规模。

来自冰球帝国的球星没有辜负北美老板们的钞票,他们很快成为各支球队核心力量。布雷、莫吉尔尼等人成为联盟射手。费德洛夫领衔的“红军五人组”更是无人可当,他们两夺总冠军,开创了红翼时代。

俄罗斯球星们远离故土,展示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收获了金钱与荣誉。但俄罗斯国家队却没有受益。球星们缺少为国效力的动力,多以联赛的利益为重。国家队核心球员布雷和费德洛夫为了争夺“网球红粉”库尔尼科娃公开翻脸,拒绝在国家队同时出场。这段“冰网”三角恋曾经引起轩然大波。云集巨星的俄罗斯队始终难以组成一个拥有战斗力的阵容。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偶像们的感召下,许多从事冰球训练的少年十几岁便举家迁到北美,希望尽早适应那里的文化和比赛模式,提高在职业赛场圆梦的成功率。曾经被世人无比钦羡的俄罗斯冰球人才培养体系被冲得七零八落,光芒耀世的“冰球帝国”此时仅余下记忆中的几抹余辉。

守护家园的战斗

21世纪到来的时候,俄罗斯走出过去10年发展中的迷茫,迎来了一个政治强人的时代。立志实现国家复兴的普京总统本身就是一名超级冰球迷,他穿戴齐全、驰骋在冰球场上的照片经常会在媒体上曝光。找回昔日的荣耀不仅是政治家们用以凝聚民心的口号,更是俄罗斯体育界人士励精图治的起点。

在2007年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9次会议上,索契击败奥地利的萨尔斯堡和韩国的平昌,获得第二十二届冬奥会主办权。时隔34年,奥运盛会的回归使俄罗斯有机会向世人展示全新的国家形象,他们的冰雪运动也因此得到了突破的契机。

2008年,俄罗斯正式宣布成立大陆职业冰球联盟KHL。这个联盟保留了国内超级联赛原有球队,还吸纳了周边国家的优秀球队加入。从始建之初,它就形成了4国24队的不俗规模。缺乏运营顶级职业联赛经验的俄罗斯人直接从北美招揽运营人才,并借鉴了NHL联盟很多成熟的运作方式,展示出打造世界顶级职业联赛的魄力和野心。

2008年7月,KHL联盟宣布成立不久,美国体育专栏作家伊安·卡斯撰文,他慨叹道:KHL和NHL掀起了冰球场上的新冷战。凯斯认为,KHL力图打造横跨整个欧洲的超级联赛,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是远在北美的NHL联盟无法比拟的。假以时日,世界上最优秀的冰球选手会留在那里,球迷目光会关注那里,大把的金钱也会在那里沉淀。卡斯断言,KHL联盟横空出世将彻底改变世界职业冰球的版图,欧美两极更加均衡发展。

俄罗斯有良好的冰球传统,有热情参与其中的各阶层、各年龄段的大量观众。俄罗斯人毫不费力,完成了支撑庞大职业联盟的市场结构和人才储备。大企业家的慷慨解囊,更是让这个新兴的联盟有了一飞冲天的底气。

在第一个KHL赛季即将开打的那个夏天,一份份天价的卢布合同飞进世界顶级冰球明星的邮箱。两次夺取总冠军、6年间5次拿下NHL联盟得分王的捷克超级球星雅格尔率先做出了回应,他毅然选择了投向KHL的怀抱。而正值当打之年的俄罗斯球星拉杜罗夫、布莱林等人,也在第一时间放弃了在北美的事业,改为家乡的KHL球队效力。在那里,他们不但有更高的职业地位,面对更容易的职业竞争,而且还能拿到更多的薪酬。

KHL联盟开创伊始 ,便进入了黄金的发展期。在金钱和明星的相互推动下,他们很快超越了周边国家的所有老牌职业联赛,在欧洲大陆一枝独秀。与此同时,为KHL配套的二级职业联赛VHL以及青年联赛MHL也搭建成型,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成千上万的冰球少年得以在自家门口进入专业化、体系化的职业上升通道。

在几代人的合力推动下,“冰球帝国”很快呈现出复兴的图景。KHL联盟运营了仅仅两年,增加球队、扩张版图就被提到了日程中。

一桩意外的发生,让KHL联盟繁华盛景被阴霾笼罩。2011年9月7日,连续三年打入总决赛的KHL劲旅雅罗斯拉夫尔火车头队在飞往明斯克市比赛的途中发生空难。全队26名球员和11名教练组成员全部遇难。享誉世界的前NHL球星赛雷、德米特拉、斯克拉斯汀斯等再也无法向世人展示他们的矫健身姿。

飞机的残骸绵延散落在数公里长的冰冷河面中。电视中反复播放的空难画面深深地刺痛了全世界冰球迷的神经。在豪迈激情的背后,以大干快上为主题的KHL联盟显然失缺了一些耐心、严谨和理性。与百年底蕴的NHL分庭抗礼,俄罗斯冰球界注定需要面对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

回归务实精神的KHL联盟开始趋于稳健地前行。从2012年到2015年,联盟扩大到7个国家28支球队的庞大规模,每支球队都要参加多达60场的常规赛季。今年夏天,KHL又迎来了联盟第二十九个成员──来自北京的昆仑鸿星队。

东方朋友的拥抱

2016年6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俄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来华访问的普京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起,出席北京昆仑鸿星冰球队加盟大陆冰球联赛KHL的签字仪式。自此,中国拥有了第一支可以参加世界顶级职业联赛的俱乐部球队。

KHL联盟主席、前苏联冰球名宿季姆琴科在签字仪式上表示:来自北京的球队加盟KHL,是助力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KHL联盟重新绽放活力的标志。

走过了八个赛季的KHL联盟逐渐摆脱稚嫩和粗放的创始期,进入成熟发展通道。但是,自去年开始的全球油价危机重创了俄罗斯的国家经济。以石油能源大企业资金为支撑的KHL联盟也因此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卢布贬值、球市下滑,很多俱乐部出现财务赤字,不得不勉力支撑。当年振臂一呼,引领大批球星从北美转投欧洲大陆的雅格尔、拉杜罗夫等球星,近两个赛季也纷纷回归NHL联盟,那个以美元支撑的联赛显然更加坚挺。

面对重重困局,一直希望将版图扩张到欧洲腹地的KHL联盟不得不停下脚步,调整策略。他们发现,东方的朋友已经伸出热情手臂。

一年前,北京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为了迎接盛会,全力推进冰雪运动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的体育战略,“3亿人上冰雪”也成为近年国家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主题目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冰雪体育项目中最具魅力的冰球运动自然成为热门话题。长期以来低迷不振的中国冰球需要一次近在眼前的飞跃。

在两国政府高层的关注下,常年在俄罗斯市场从事贸易活动的环保能源集团扛起了探索中国冰球发展的大旗。他们成立了昆仑鸿星俱乐部,并最终与KHL联盟达成加盟协议,希望通过参与顶级水平的职业联赛,全面提升国内冰球水准,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并通过高水平比赛的展示,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参与冰球运动。

在俄方的推荐下,前苏联功勋主帅的儿子小尤季诺夫为核心的教练团队很快在昆仑鸿星队走马上任。他们与中方人员通力合作,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招兵买马、选拔球员、备战训练、安排主场等,得到了参加2016-17赛季比赛的资格。

2016年9月1日,昆仑鸿星队在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赛场击败阿穆尔队,取得第一场胜利。4天后,他们回到北京,在五棵松球馆4比2战胜来访的海军上将队,迎来主场开门红。

一夜之间闯入KHL联盟的昆仑鸿星队引起了俄罗斯球迷的极大兴趣。当地媒体评论说:“这个秋天,KHL令人惊喜地进入了8国29队的新时代。来自北京的球队承载着中国人办好冬奥会的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慢慢地发现,那里有巨大的市场、热情的球迷,还有潜力无限的本土球星。”

猜你喜欢
职业联赛冰球北美
Ice Hockey
Training grizzlies训练灰熊
冰球湖滩
双周面孔
浅谈国内电子竞技职业联赛的传播策略
帮助红尾鸢回家
冰与火的运动——冰球
波兰足球运动研究初探
北美星鸦知道松子藏在哪儿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