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解密中央红军迈出的长征第一步

2016-11-29 11:34周忠全
北京档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革军委日程表军委

周忠全

“10日,军委纵队从晚上出发,由田心向麻田圩前进。干部团由晚上由九堡向宽田进;ⅠK从9号晚上,由江背洞、社富溪(原于7号)晚转移到集中地域,15D从晚上出动,由固村、回龙转移到黄石罐地域;ⅢK在宁都南之第一作战地区进行整顿和军政训练;ⅤK在兴国北面之现阵地即在拉石寨以南及城皇以南之现阵地继续抗击周敌,如敌前进时,则转移到文溪村西至水寨脑之后方地域;ⅧK从晚上由水南南路……”

这段文字节选自《野战军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动日程表》(以下简称“行动日程表”),这是中革军委于1934年10月9日拟定的。80多年后的今天,看着这份泛黄的档案,已无法揣度红军指挥员制定这份行动计划时怀着怎样一种心情,是坚毅、决绝亦或是无奈、彷徨,但从中仍能感受到中央苏区上空弥漫着的硝烟和那里的紧张气氛。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拒不采纳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人提出的正确意见,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中央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此后,中央苏区的形势日渐危殆。10月上旬,国民党“围剿”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发起进攻,6日,北部前线传来的坏消息更加令人不安:国民党军已经全面突破了石城防线,其主力部队正向瑞金方向攻击而来,距离瑞金的直线距离只有几十公里。形势已是万分凶险。

正是在这样险恶的形势下,10月7日至9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分别向正在前线作战的红一、三、五、八、九军团,下达撤离战场、把阵地交给地方武装、清点全部武器装备、开往于都河以北地域集结补充的命令。10月9日,中革军委发布“行动日程表”,对红军各部和军委纵队、中央纵队的集结转移、休整补充做出具体安排。这是有记载的第一份部署红军长征行动的文件。

历经二万五千里的人背马驮和无数战火硝烟的洗礼,这份“行动日程表”和许许多多红军长征中发布的命令、决议、报告及往来的电报、宣传标语等一道,被幸运地留存下来,成为见证红军长征历史的珍贵档案,珍藏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

这份“行动日程表”是一张手工绘制填写的表格,采用的宣纸尺寸为34.5cm×54cm,表格的下方有“附注”“时间”和“中革军委”的署名,署名上盖有“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圆形红色印章。

中革军委全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是1930年中国共产党六届三中全会时决定设立的军事指挥机构。中央明确规定中央军委和中革军委是同一套班子,对外是中革军委,对内则是党的军委,并规定“在苏维埃政府中,军事指挥系统直属中央临时政府之下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有权指挥所属红军与一切武装力量”。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正式成立,简称“中革军委”。红军开始长征前,中革军委主席为朱德,副主席为周恩来、王稼祥,代理副主席为项英。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中革军委是红军最重要的领导机构,红军长征过程中,几乎所有重大决定都是以中革军委的名义作出的。

“行动日程表”规定了1934年10月10日至10月20日军委纵队、中央纵队及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共七支部队每一天的行动以及各部队间的联络方法等,文字简练,但规定的行动内容十分具体,甚至指挥到师、团一级的行动。以红九军团为例:“10日三师在桃黄隐蔽、休息、整理,并于当晚向武阳围前进,二十二师主力仍于站塘,其65R则在茶梓地域肃清铲匪;11日三师由晚上出动,到达会昌之北塘坊[珠]兰埠、木西坝地域,二十二师同上;12日三师及二十二师均同上;13日三师及六十五团同上,二十二师在分区部队掩护下,转移到麻州地域;14日完成一切准备,三师准备于会昌以北地域渡河,而二十二师准备于安远河之长沙圩附近渡河;15日在原地;16日在原地完成准备;17日从晚间渡河,全部转移到桂林江、茶梓、河石地域,六十五团即归还主力;18日在原地,但向龙布、重石之敌派出侦察,并于期间派出别动队;19日从晚间以一个师迫龙布,一个师进金沙、水口并侦察龙布、重石之间到牛犬山的道路;20日进攻龙布之敌,目的是在前出到重石、竹背间的道上,并钳制重石之敌。”

这份“行动日程表”计划周详,充分表明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红军并没有慌乱,仍能制定出周密的突围转移计划,也充分说明红军长征是有组织的战略转移。红军,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

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是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1934年10月7至9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在发给前线作战各兵团撤离战场集结补充的电报中,多次强调“保守绝对的秘密”“为保守军事秘密,应在整理训练中严密防空”“为避免敌人的空军侦察,应于夜间移动”“日间休息配置时,则严密注意防空”等。由于当时的红军几乎没有防空能力,因此,为保住秘密、防敌空中侦察轰炸,“行动日程表”中规定部队的移动、集结和行军,基本都安排在夜间实施,强调“从晚上出发”“从晚上由原地出动”“从晚间渡河”等等,可见当时防空保密的重要程度。

在“行动日程表”的附注部分还详细规定了战斗分界线,如:“2.雩都南分界线如下:A、ⅢK右侧分界线,长洛、牛岭坳、长渡坝(均含)。B、ⅠK、ⅢK分界线,新陂、小溪(两军团均不含)、金竹(属ⅠK)、应坑、大桥头(属ⅢK)流坊圩(属ⅠK)。C、ⅠK左翼分界线,为梨邦桥、仁凤圩、双芫、金竹背、石背竹(均含)。”中央红军渡过雩都河后,行军部署为:红一、红九军团在左,红三、红八军团在右,军委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居中(10月10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等签署命令,由中央党政军机关人员、直属部队组成第一、第二野战纵队),红五军团殿后,成甬道式阵形前进。这一点与“行动日程表”中ⅢK在右、ⅠK在左的部署完全相符。

此外,“行动日程表”还告诉我们另一个历史细节,就是红军部队在集结的过程中仍在进行军政训练,如规定:“10日ⅢK进行整顿和军政训练,中央纵队教导师在瑞金附近进行军政训练;11日ⅠK在集中地整理、补充及军政训练”等。这是因为红军在进行战略转移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补充兵员扩大红军、加快军工生产等,新补充的兵员仍需进行军政训练。

“行动日程表”下达后,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兵团以及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在雩都河以北集结,离开了他们创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开始实施战略转移。

时至今日,已很难考证这份“行动日程表”当时是以怎样的方式下发给红军主力部队高层指挥员的,但从红军接下来的行动看,总体而言是按照这份日程表进行的,如日程表中规定:“16日军委纵队从晚上渡雩都河并应到达新陂,ⅠK、ⅢK从晚上于规定地域渡雩都河”等在实际行动中,由于情况变化,10月12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致电各军团、纵队,通知“按日推迟一天执行”,于是,10月17日晚,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从雩都河边的十几个渡口,先后渡过雩都河,踏上“长征”的漫漫征途。

中央红军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举世闻名的壮举;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80多年过去了,先辈们用鲜血与生命保存下来的红军长征档案,绝大多数珍藏于解放军档案馆。这些得以幸存下来的红色基因,记录了红军长征的英雄壮举,见证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也传承着伟大的长征精神,并静待后人不断地去深入挖掘。

猜你喜欢
中革军委日程表军委
Lower bound on the spread of valley splitting in Si/SiGe quantum wells induced by atomic rearrangement at the interface
重庆谈判期间的军委通讯工作
中革军委的由来及其与中央军委的关系
对“西北军委”记述问题的考证
日程表
日程表
日程表
日程表
1975年军委扩大会议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