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培养研究

2016-11-30 10:18陈伟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王 萍,陈伟健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培养研究

王萍1,2,陈伟健1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体育学系,广东 茂名525000;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4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就如何培养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进行了研究,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办学理念,提出培养内容应由“不惑”基础教育、“青蓝”创新培养训练、“睿拓”实践与交流三部分组成,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全面提升知识、技能及素质,最终达到培养基本功扎实、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促进就业的目的。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体育;人才培养;就业导向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数量逐年激增,高等教育也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与之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2012届的大学毕业生中有8.5%的人处于失业状态,人数约53万;2013年签约率比2012年同期明显下降,本科生仅为35%[1]。体育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2014年最难就业专业排名》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位居第四[2]。在现阶段竞争激烈的求职大环境下,如何提升体育生的竞争力及促进就业率的大幅提高,是值得各高校体育类专业教师深思的命题。本文以就业为导向,拟从提高体育生的知识、技能、素质水平,对培养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进行研究。

1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首先应该对体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这对体育类专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大众普及教育的大环境下,过去的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育人模式要向培养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转变。把体育专业的仅以“规模做大”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向“做强为主,做大并行”的发展模式转变,凸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办学特色,提高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及提升体育人才的竞争力。

2培养内容设置

笔者认为: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的培养内容应该由“不惑”基础教育、“青蓝”创新培养训练、“睿拓”实践与交流三部分组成,通过各部分的相互协调配合,达到培养基本功扎实、高素质、适用面广、创新型体育人才的目的。

第一部分:“不惑”基础教育部分

基础教育部分是所修专业的最根本的部分,是整个学科的基础。“不惑”,是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意思,而“不惑”基础教育则是指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层度,达到明辨不疑,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境界。

“不惑”基础教育具体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教授与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寻求不同领域的共通性、互异性,以探索了解所学知识。在实施方案中着重对学生体育教学、体育管理组织、体育科学研究、社会体育指导四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本部分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基础理论教育和基础实践教育的知识学习

目前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由于生源质量的降低,造成了本科培养水准拉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进行基础理论教育和基础实践教育时,在注重知识的掌握之外,更应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运用。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泛读、精读、细读三种方式去拓宽知识面并构筑合理的知识体系,造就宽基础、重实践、强应用的国际化体育人才。

2)加大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学投入,突出体育民族元素的特色

世界同质化趋势造成了文化同质化,导致中华民族自我文化坐标正在逐步迷失。当前的体育类专业面临着这样的窘境:一方面,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民委统计数据,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977个,引经可考的320个,目前进行广泛传承的只有不到30个[3]。也就是说,我们很多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正濒临失传,亟待抢救保护、继承发展,这是历史赋予体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另一方面,很多院校体育类专业办学缺乏特色,人才培养单一、雷同,学生就业前景堪忧。作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二本院校,如果能将上述两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针对濒临失传的体育项目进行特色教学,这样便可有效化解当前体育类专业的窘境。

在立足搞好现有学科教育的同时,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人聘为客座教授或者引进作为专任教师,充实民族特色体育教学的师资队伍,从而加强师资力量。通过对体育类专业学生言传身教、口传心授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技艺,实现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的继承。这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加学校办学特色的同时,也挽救了一些濒临失传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扩大了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影响力,有助于改善民族民间体育的生存现状。

3)注重体能训练,加强身体素质培养

对体育类学生进行有效的动作模式训练,加强关节灵活性与稳定性练习,让防伤意识植根于头脑;强化运动表现和专项技战术训练,和学生一起针对3硬(力量、耐力、速度)4软(柔韧、灵敏、协调、平衡)身体七大素质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以期全面提升学生体能。在此过程中,尽量做到让学生们知其所然,知其所在,知其所往,培养真正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

第二部分:“青蓝”创新培养训练

“青蓝”创新培养训练,寓意该创新训练部分目的是使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该部分通过让所学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发散思维[4],寻求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以使知识在得到巩固的同时,实现对知识认识的扩展与创新,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改革和创新成为一种习惯,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

“青蓝”创新培养训练采取老师带学生和老生带新生两种方式进行“传帮带”。基于互联网,以学科交流为目的,针对本学科热点问题公开地进行探究。线下则在每周定期举办一次小报告会,以轮流的形式设定会议报告人,报告人就指导老师事先指定的内容作出专题发言,其他成员再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在会后将每一期小报告会探究的内容以图文或视频等形式发布上传,精彩和深刻的学术观点会被重点标示或置顶,方便大家进一步学习。本部分的实施具体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成立实验研究小组

成立体育学科实验研究小组,以学分鼓励及物质支持等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开展实验研究,逐步培养他们发现不能解释的现象、寻求解决方案、形成主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例行开展校际研讨会

有针对性地挑选在理论教学中或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有争议的一些学术意见,召开校际研讨会。在研讨过程中,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水平,提高通过交流互动合作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意识。

3)鼓励科研创新竞赛

参加各种科研创新比赛,如全国体育院校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策划大赛、挑战杯、攀登计划、创新学子奖等。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检验,有利于激发他们对于学习与研究的热情。

第三部分:“睿拓”实践与交流

“睿拓”实践与交流,寓意该部分目的是使学生“睿思笃行,拓世立人”,实践与交流是在第一部分打下的坚实基础以及在第二部分的创新培养训练的能力提升下实行的更接近社会与现实的重要一步。本部分实施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五方面:

1)国内及国外交换生计划

本科交换生合作培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手段,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5],能开阔学生眼界,感受多元化教育。与国内知名体育院校或国外高校联合实施交换生培训计划,开展“2+2”协同育人试点工作,协同培养4年制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由我校颁发本科文凭并授予学士学位。通过联合培养,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校外学科专家培训交流

邀请校外学科专家来学校定期进行学术交流,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不仅能带来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也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将推动本校多元化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能力的提升。

3)教学助手培训

高年级体育专业学生可作为教学助手有计划参与到非体育专业的教学及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有利于学生从中学习和运用教学技巧。教学对象包括中国学生和国外留学生,特别是参与留学生的公体课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和国际视野。

4)学校与用人单位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对行业未来前景的预测,制定订单细节内容,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订单。订单式培养模式贯穿选拔学生、专项分配、课程安排、实习实训等多个环节,确保为用人单位输送优秀人才。

5)多元化实习基地建设

建设多元化模式校外实习基地,并将实习期由过去的8周延长为1年,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与实习单位磨合。这样,既能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增进校企合作;又能开拓和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3结语

在人才培养数量持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本文对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提升,最终培养出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欢迎的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

[2]2014年最难就业专业排名[N].就业指导网. http://yjbys.com/jiuyezhidao/news/685243.html.2014-10-15.

[3]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4]邵伟德,徐金尧.从被动学习到学会学习、合作学习——学校体育学课程教改方案构建[J].体育学刊.2002,9(4):70-73.

[5]刘进军,吴梦秋.九校联盟本科交换生合作培养的评价[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2-73.

Research on Employment-oriented Applied Sports Talents Cultivation

Wang Ping1,2, Chen Weijian1

Abstract: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elite to mass,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vere. This paper studies on how to cultivate applied sports undergraduates with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we have what others don’t have, we do better while others are doing the same”, presents the 3 parts of cultivation contents: “free from doubts” elementary education, “blue” innovative training, as well as “sagacity & exploration” practice and communication, applying order-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By overall improving knowledge, skills and qualities, we aim at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 sports talents who hold experienced basic skills, high quality and strong innovation ability, to promote employment.

Key words:applied talents; sport; talent cultivation; employment guidance

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项目编号:GDJG20142407)

第一作者简介:王萍(1974-),女,湖南祁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6-0009-2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6.005

Sport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525000,Guangdong, China.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