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策略研究

2016-11-30 10:18相振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农村体育全民健身徐州

相振伟

徐州市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策略研究

相振伟1,2

1.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4;2.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徐州221116

摘要:通过对徐州市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影响徐州市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的因素是农村居民健身情况不容乐观,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居民体育需求水平低,政府健身服务供给消极;农村土地资源荒废,健身场地设施简陋;农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不从心”。初步提出促进徐州市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策略,以期在思想方面对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徐州;农村体育;全民健身;发展策略

自国务院1995年6月20日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全国各地在各级政府的领导组织下开展了规模宏大、卓有成效的全民健身运动。但是,目前徐州市农村全民健身活动虽然有较大发展但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推动徐州市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策略是什么,本文尝试探讨影响因素和农民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策略。

1徐州市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现状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战略目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关乎民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1]。然而,当前徐州市在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仍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如下。

1.1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呈“职能缺位”状态

目前徐州市从制度上在经费、体育设施、宣传、评价考核等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如市政府下发了《徐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关于实施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的意见》两个文件,但未能构建起评估徐州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衡量标准体系。

1.2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管理具有 “松散性”特点

目前徐州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还远未达到均衡发展状态,城市发展迅速,而农村发展缓慢,对于农村人群全民健身活动公共服务的需求和获取能力的实际差异还不能统筹兼顾,如健身指导、活动举办、经费等方面。农村健身公共服务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成熟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基层组织管理机制尚未成熟,基层行政部门管理呈“松散性”趋势。如体育“下乡”活动,缺乏管理的延续性,结果往往是体育“下乡”的时候农民被动的看,“下乡”的一走,农民的生活又回到原位;如果没有适当的组织机制,即使有了各种形式的“下乡”活动,农村群众体育运动也无法开展起来[2],所以应经常性地长期坚持下去,形成一种制度[3]。

1.3农村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呈“星星之火”形式

全民健身事业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主导,还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而体育社会组织作为全民健身社会参与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和服务者,应当成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然而,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徐州市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类组织长期以来发展滞后,虽然目前徐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完成了乡镇全覆盖建设,有66个镇村成立了农民体育协会,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体育社会组织。但还存在以下问题:农村体育社会组织的数量少且“在其位,不谋其政”[5],大多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地引导、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农村体育社会组织呈“星星之火”,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并存的复杂时期农民体育社会组织如何“燎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影响徐州市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因素

通过调查研究,影响徐州市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因素包括农村居民健身情况不容乐观,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居民体育需求水平低,政府健身服务供给消极;农村土地资源荒废,健身场地设施简陋;农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不从心”。现分述如下:

2.1农村居民健身情况不容乐观,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健全

据调查得知徐州市农村居民的健康观不全面,体育健身意识有待提高,但整体实际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人群较少;农村居民参与体育健身呈现以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为主的两级分化的年龄特征;老年人农村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项目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广场舞、健步走两个项目。

当前徐州市在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具体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评价呈“职能缺位”状态,农村全民健身活动服务发展呈“松散性”趋势,农村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呈“星星之火”形式。

2.2农村居民体育需求水平低,政府健身服务供给消极

影响徐州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原因,客观上是政府供给的原因,主观上是徐州市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现阶段,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农村居民仍在在为生存“奔跑”,缺乏享受体育生活的物质基础,并且缺乏运动技能知识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且对体育健身的功效等方面缺乏理性认知,“劳动即是体育锻炼”的思想仍占主流,缺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动机水平较低;徐州农村居民认为体育公共服务是政府的福利工程,公共服务的质量的高与低都是正常情况, 导致徐州市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呈低水平状态;基层政府的工作重心在于发展经济,农村居民的体育诉求处于极低的水平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基层政府供给服务的消极性。

2.3农村土地资源荒废,健身场地设施简陋

在走访调查中得知,农村家庭基本以老人和少年儿童为单位,家庭劳力基本出门打工,不少家庭剩下的只是孤零零的破落的房子和老人、少年儿童的“孤独无助”,感受到的只是农民为了生存成为经济奴隶的无奈。在权衡经济收入的情况下,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来维持家庭的抉择造成了农村土地的荒废,仅有零星的土地种着口粮。针对正在荒费的农村土地,如何促其合理流转,发挥农村土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截止目前, 徐州市“万村体育健身工程”累计投入2亿多元,在2122个行政村全部建设了“一室一场一路径”,3604个自然村配备了小篮板,突出30个中心镇、600个中心村,新建的新型农民集中居住点全部建有健身场所,为农村健身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6]。但是,可能由于重视程度、传统观念的困扰和社会生活矛盾、宣传意识等,使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的良好发展趋势出现了壁垒,调查结果表明,村健身组织建设薄弱(几乎没有人过问农民健身活动,除非是组织官方健身活动),经费投入不足或没有,场地设施简陋或没有。

2.4农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不从心”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创造力、想象力和劳动的结晶,是人们文化多样性的 生动展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很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传承人的老去而面临消失的危险,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在走访邳州跑马竹项目过程中,发现邳州跑竹马在传承保护方面存在: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政府工作的滞后性、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经费不足等情况,限制了跑竹马的可持续发展。

徐州市农村体育传统项目有待挖掘,通过对农村体育文化的创新体系构建,有利于农村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形式要多样化,如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活动等的开展都有利于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所以需要挖掘农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对农村居民体育活动形式的创新迫在眉睫。

3徐州市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策略

本部分将从购买“第三方”体育公共服务公益项目,为农村培养体育人口、指导者;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挖掘农村传统体育项目并引进新型项目;农村体育与旅游资源“嫁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为农村非营利性民间体育组织提供制度保障,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探讨徐州市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策略。

3.1购买“第三方”体育公共服务公益项目,为农村培养体育人口、指导者

鉴于徐州市农村存在的健身活动指导问题,建议购买“第三方”(第三方包括体育培训公司、高等院校、各类体育协会等社会组织)体育公共服务项目,定期培养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人才,其中包括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等,这些志愿服务人员可以是社会大众中有特长的居民及退休人员,也可以是在校大学生;建议驻徐高等院校体育学院、系、部、教研室等注重培养学生参与农村体育服务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运动理论与实践培养,以便服务于徐州市农村全民健身公益事业的发展,综合论证开发建设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公益项目的可行性。同时,徐州市各级村镇可为农村体育服务人员设立相应的专兼职工作岗位,以便有效开展农村全民健身事业。

3.2为农村非营利性民间体育组织提供制度保障,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质量

由于非营利性民间组织规模小、社会认可度低,在举办培训、比赛,筹集经费等方面阻碍较大。建议徐州市政府把非营利性民间体育组织作为购买服务的对象,借鉴日本经验,明确农村非营利性民间体育组织的法人地位,提高其社会认可度,有利于民间体育组织的培育与发展,从而提高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质量[7]。如:提升邳州跑马竹的传承性,可成立邳州跑马竹体育协会,徐州市政府购买跑马竹体育协会的体育服务,为当地农村居民、企事业单位定期举办比赛,培训,引导当地农村居民接受跑马竹的规范,促进文化性传承,达到教化的过程,且可促进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8]。

3.3农村体育与旅游资源“嫁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彼得·古特曼在《逃避现实者集锦簿》中提出了28种旅游历险方式:水上居住、水陆联运、山地骑车、骑牛、乘雪橇、运航、飓风追逐、峡谷漂流、护送车队、观察海豹、冰山旅行、扑捉海雀、驾驶赛车、热气球飞行、攀岩、探洞、乘筏冲浪、驾驶木舟、弯道旅行、扎营远足、亲吻鲸鱼、特技飞行表演、划旱船、重演历史战役、乘破冰船、极地耐寒和乘坐狗拉雪橇[9]。我国在体育旅游市场上已出现的项目有休闲娱乐游、惊奇探险游、赛事观摩游、项目培训游、产品商务游、民间传统游、活动参与游、健身度假游等等[10],徐州市贾汪区督公山的水、雪上峡谷漂流;跑马场、卡丁车项目,铜山区黄河古道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等都是很好的范例。徐州市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建议市相关部门在兼顾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均衡、人的全面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一致性等方面的前提下,“以农民为本”切实开展农村体育与旅游资源“嫁接”工作,以期收到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尤其是我市农民的健身效益,同时借助体育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以此促进其对健身资金投入,实现经济与社会功能的共赢,促进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

3.4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挖掘农村传统体育项目并引进新型项目

对于像跑马竹这样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议相关部门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到当地学校体育教学中,传承与发展徐州市农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于农村居民对体育参与意识的淡薄,意识不到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传统体育项目不能引起锻炼的兴趣,因此,可采用城乡互动学习形式,把城镇的新型体育项目引进农村,使农村居民耳目一新,提高参与意识。采用街道、村镇和家庭为单位的体育竞赛等活动方式创新农村体育锻炼组织形式,提高农村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动机水平。

参考文献:

[1]吕巍.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发挥体育社会组织正能量[N].人民政协报.2013-07-24.

[2]谭同学,王肖燕.金钱的傲慢与社会的偏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11.

[3]中国群众体育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30.

[4]李大新.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N].光明日报,2014-04-19.

[5]中国群众体育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30.

[6]蒋兴会,刘 敏.徐州市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EB/OL]. http://www.chinanews.com/ty/2013/09-18/5300935.shtml,2013-09-18.

[7]陈琳.国外体育公共服务制度创新的典型案例研究与分析[EB/OL]. http://www.sportinfo.net.cn/show/title.aspx?TID=43148,2015-11-02.

[8]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中华书局,2013.78.

[9]杨晓云.乡村体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以丽江城郊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4:7.

[10]程立.试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状况及前景[J].贵州体育科技,2006,(2):9.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ural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ies in Xuzhou City

Xiang ZhenWei1,2

Abstract:Wit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service system in rural areas of Xuzhou city,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follows: negative rural residents’ fitness situation and imperfect service system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limit Xuzhou rural residents’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ies. Rural residents are in low demand of sport services. Government fitness service supply is negative. Rural fitness facilities are humble while land resources are wasted. Rural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work is drawing attention yet ineffectual.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ies in Xuzhou are proposed, hopes to offer assistants to rural national fitness development ideologically.

Key words:xuzhou city; rural area; national fit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基金项目:江苏省体育局2014年度体育科研局管课题:《我省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T14303322)

作者简介:相振伟(1980-),男,江苏赣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乡村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6-0013-3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6.007

Graduate Schoo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猜你喜欢
农村体育全民健身徐州
疫散待春回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农民体育场地需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研究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构建鞍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