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对接的长效机制分析①

2016-11-30 14:59徐顺姬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旅游体育

徐顺姬(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2)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对接的长效机制分析①

徐顺姬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2)

摘 要:所谓体育、旅游产业对接形式,就是借助产业价值链分析途径,进行体育、旅游产业核心特征的精心校验,使得两者对接的物质基础顺势划分出体验需求、资源共享、关联互补、产业链延展等结构单元,至此构建起集合关联-创意、资源-品牌等特性的长效对接机制。随后,利用企业完善性技术设施、企业产品创新和竞争合作互动等渠道进行最新知识共享。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透过各类途径激发政府针对体育与旅游产业机制之间的交流主动性,同时联合市场空间拓展、品牌创新、项目开发等理念支持,构筑健全化的政策对接保障体系,希望借此为今后我国体育与旅游两类产业对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较为坚实的支持辅助动力。

关键词:体育 旅游 长效机制 对接分析

产业对接融合本身属于一类动态化经济革新结果,主张针对一切新型业务形态、产业结构、技术体制创新能效加以有机修整集结,并且从中释放出更高等级层次的增长点,希望在相应专业附加基础上,为我国经济事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奠定基础。而体育、旅游产业之间的复合经营机制,主张在一切国家政策落实基础上,科学化指导不同类型行业改革实践项目,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修缮提供广泛的指导建议,至此令相关产业竞争融合速率大幅度提升。因此,国家必须逐渐加大此类事务的重视态度,力求透过不同途径搭建适合体育、旅游产业同步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监督指导机制。

1 体育和旅游产业对接融合的现实意义研究

1.1 不断地迎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革新修缮诉求

市场需求是一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要素,尤其经过我国社会生活速率不断地加快,基层大众往往期待在可顺利支配的时间范围内,依照个人意愿进行一切富有活力的实践项目参与,最终全面贯彻身心全方位娱乐的动机指标。而旅游消费人群大多数倾向于利用当下旅游心理感官效应进行价值目标贯彻实效评定,也就是说,旅游中的愉悦心情和难忘体验才是重点。相比之下,体育旅游产品本身保留显著的参与、刺激、专业挑战性等,唯独令旅游者在浩大规模赛事中进行忘我地呐喊助威,感知体育表演中独特的文化,才能赋予他们更加强烈的心灵享受,令该类人群对体育、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投入更多地支持动力。

1.2 更加有效地推动了体育、旅游等产业资源的共享融合进度

资源是全面迎合市场需求的关键性支持要素,包括体育、旅游产业和归属区域资源等,都可以被两者更加科学有效地改良共享。

首先,产业资源方面。包括体育产业内部一切有形资源,如,体育休闲俱乐部、运动项目基金、体育专属用品生产机构等,都可以变动转化为旅游产品独特的观赏体验项目;而当中的有形资源,包括著名景点、旅游机构等,又可过渡成为大众休闲健身娱乐项目的设计、组织、营销管理主体,正是在诸多成熟化旅游产业资源和品牌影响的作用下,体育产业才会在不久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再就是历史文化、企业品牌等无形资源,同样为体育、旅游两大产业共享事务协调,提供较强地支持服务能效。

其次,区域资源方面。事实上,不管是生态资源、技术设施、公共产业交流平台、区域品牌等有形或是无形资源,都可以为体育、旅游两大产业协调化改革发展,创设稳固的适应平台和品牌号召力。

2 新时代下我国主动进行体育、旅游产业改造融合的策略内容解析

透过客观层面观察校验,体育和旅游两大产业,不管是在市场需求、资源共享,或是关联互补功效等方面都存在急迫地对接融合诉求,如今已经被成功地被认证为世界潮流。实际上就是进行两大产业核心资源、创新产品、市场监管机制等有机衔接,并且从中衍生出渗透、充足和延伸等不同类型的融合模式。至于以上模式的内涵机理和特征将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2.1 渗透对接模式

归根结底,体育、旅游两大产业交叉渗透保留着强烈的双向特性,尽管说两类产业内涵机理得到适当程度的丰富,但是融合深度始终不足,唯一解决路径就是开创出全新样式的业务管理体系。须知体育向旅游产业对接渗透,主流适应途径便是进行产业资源创新式包装和营销控制。想要获得此类成就,第一要务便是组织较大规模的体育竞赛活动,使得不同旅游区域品牌得到重新修整规划,同时在旅游旺季阶段,设置专业化旅游项目开发部门,力求将体育赛事和旅游文化宣传活动自由地交接,为不同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体验、纪念品销售等服务项目。如,上海举办的特奥会和网球大师赛等,都已经开始将极为强劲的旅游服务功能彰显完全。

2.2 重组融合模式

此类改革工程主要在联系较为紧密的产业之间布置拓展,其主张凭借重组融合途径开发出全新样式的产品或是服务,顺势完成业务管理体系创新的任务指标。在此期间,体育和旅游产业完全可以通过会展、产业聚集园等平台,进行会展、节庆等体育旅游服务项目供应。单纯以会展体育旅游项目为例,其力求借助全新技术资源进行差异、特色化旅游服务设施改建,使得参与展览活动不同类型产品都能保留深刻的体验特性,尤其是在演绎类产品上要注重内涵的展现结果。如,我国已经设置开放的体育用品、体育旅游等博览会,通常会透过内部丰富的声光电技术设施,令众多游客在特定运动情境演绎中感觉身临其境,令后续游客都开始闻名而来,内部商品实际交际量自然也同步得到大幅度提升机遇。

2.3 延伸融合模式

其倾向于结合产业之间经济活动互补特性进行丰富样式的产业链自然延展,确保体育、旅游产业边界做到更好地交叉融合,至此向既有产业附加全新的服务功能和市场竞争实力,还能衍生出融合型的产业规范控制体系。事实上,体育产业本身延展潜能深厚,相信在体育文化创意、体育主题酒店餐饮、户外运动装备制作等生产基地、购物中心的协同作用下,势必从中衍生出创新形态的业务管理模式。以上结果深刻验证了,体育、旅游两大产业之间的确保留紧密关联特性,正是在彼此发展交流作用下,体育产业在今后才能更加科学细致地处理好向旅游产业的单项延伸改革事务。如,在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购物场所建设活动中,要透过不同途径强化旅游活动中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物质产品生产营销能效,令广大旅客能够从中体验独特的纪念、艺术、宣传等特性。

归结来讲,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生命力,在于革新商品特色和提升品味等级层次,就像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过后衍生的纪念品种类已经超过6 000多个,整体上更赋予广大亲身经历奥运会人员无限的难忘回忆,使得奥运会经营商同步从中获得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回报。

3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旅游两大产业对接融合的长效管理机制,本身结构复杂深入,需要规划主体及时转变过往条块化发展观念,及时树立起产业协同对接发展方针,确保体育、旅游产业中的资源、产品、营销管理模式得到更加人性化的统一改造应用。在此期间,政府主导地位显得异常重要,其核心职责便是主动联合以上两大产业部门特性进行精确化监督指导方案制定实施,使得日后市场中的一切服务行为变得愈加规范完善。再就是及时培养出合理数量的复合型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开办体育旅游学历教育课程,使得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彼此间的技能培训认证得到有机联合,为日后不同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效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强.中国体育旅游研究20年:述评与展望[J].中国体育科技, 2011,17(5):166-172.

[2]孙慧乾.品牌赛事对城市创意产业拓张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20(1):119-121.

[3]卢相宇.大型体育事件游客消费经济影响实证研究——以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为例[J].体育科学,2011,26(9):78-94.

[4]张守信.基于“钻石模型”的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J].冰雪运动,2013,18(5):134-150.

作者简介:①徐顺姬(1983,9—),女,贵州省贵阳市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6.13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c)-0131-02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旅游体育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构建云南涉藏地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旅游
我们的“体育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