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2016-11-30 18:11杨斌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音乐教育德育

杨斌

【摘 要】音乐教育凭借自身的学科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从而塑造青少年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音乐教育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操;②增强自信心,培养竞争意识、创造意识;③磨练意志,形成“精品”意识;④培养独立的处事能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健全人格

一代音乐大师李斯特曾说:“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的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音乐是一门最富情感的艺术,它特有的旋律和节奏,比任何种类的艺术手段更能直接地体现内心情感的发展变化与感情的跌荡起伏。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音乐教育作为一门特别的学科,在教学中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使学生得到审美体验,从而升华情感、净化心灵,获得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真实的德育效果,充分发挥它的德育功能。

贺渌汀曾说过:“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美感熏陶下,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在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参与音乐表演和实践中都能宣泄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教育和享受。特别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较大,音乐作为一门最接近学生内心情感的学科,可以有效的缓解他们的压力,并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促进智力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个体文化的成果——人格,有积极的促动作用,它凭借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内容进行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的教育,以美辐射,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从而塑造青少年学生健全的人格。

笔者认为,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功能,在音乐教育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可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操

中华民族从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如满天的繁星一样数不胜数。音乐教师应利用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瑰宝,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学: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歌曲,自建国以来,它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它以号角性的、激昂振奋的旋律和一往无前、冲锋陷阵似的节奏迎来了新中国黎明的曙光。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善于借助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讲述一些与爱国主义有关的情感话题,再作一些简单的音乐分析,从情感深处来感染学生,使他们不断感受、理解,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音乐是感情的艺术,它以情动人、以情育人。贝多芬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好的音乐作品充实人的精神、催人上进、励人心志,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如人民音乐家“阿炳”,在那动荡的年代,在那凄凉的岁月,他依然用乐观向上的精神面对生活,这是因为他的生命里流动着音乐,也正是由于音乐支撑着他的精神,使他的生命里拥有生活的激情,乐观地走完他的一生。所以,当教师讲到《二泉映月》此类作品的时候,要讲述一些感人的生活故事,开启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优美的旋律中迸发出内心的感动,灵魂得到升华,从而懂得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二、增强自信心,培养竞争意识、创造意识

自信心是人们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和积极评价,它是激励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也是人们通向成功彼岸的必备品质。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不断革新,在音乐教育新体系中提出了“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号召,指出音乐教育的意义和目的。跟随音乐教育的改革步伐,如今的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创新。在轻松愉悦的新型音乐课堂中,教师用全新的音乐教学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放松、快乐,使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和实践,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音乐的表现只有人们在声音及视觉上的完美统一,才能达到感染人的目的。而且,人们表现音乐作品,只有在自信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谁能想象一个上台惊慌怯懦的歌者会感染听众?好的音乐总是耐人寻味的,这是人通过表现音乐打动了听众,产生共鸣的结果。有比较才会进步,有竞争才能发展。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同学之间有学习成绩的竞争;在音乐实践过程中,如:参加各种声乐、器乐比赛等,在这些强烈的竞技场中,学生们为了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就要不断去努力,去拼搏,才能争取好的成绩。因此,在学生不断地学习音乐、追求音乐艺术美的过程中,能培养竞争意识。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它的表达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总是放射出人类追求美好理想的希望之光。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一个成长和发展的阶段,我们应使他们的思想在音乐的天空中飞翔,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中去创造。在音乐学习中,教师“寓教于乐”,在尊重的前提下给学生以信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实践。如在琴法及唱歌等技能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地创造合适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还要求开动脑筋创有新意等,使学生们创造精神得到发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随着音乐的展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引入想象活动的高峰,在音乐的熏陶下,养成想象与创新的习惯,推动他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教师在音乐教育中要善于强化这种意识,因为这种创新精神会孕育着他们未来的成功。

三、磨练意志,形成“精品”意识

学艺之道坎坷难平,而艺无止境。我们在追求音乐的过程中往往困难重重,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会一事无成。所以,学习者必须要有恒心和坚强的意志。就拿学习钢琴而言,首先,其演奏的技巧、技能性很强,它作为一种长线专业,必须从基础训练时就追求技术要求与音乐的统一。然而,要做到这一点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必须通过多年规范到位的训练,安静耐心的学习,全身心的投入,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强化巩固和提高。其次,真正能用钢琴演奏出好听的音乐,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力气,其学习过程有快乐,也充满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没有一定的意志力很难达到学习的目的。可见,学习音乐最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

艺术精品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启迪心灵、振奋精神。我们在学习音乐时总是追求达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如合唱《保卫黄河》的训练:教师不但要求学生做到音高、节奏、音量、声部的准确统一,而且要求每个合唱队员从表情、声音表现等各个细节上与指挥、伴奏准确配合,在一遍遍的练习中使学生置身于歌曲反映的历史年代,发自内心的歌唱,最完美的表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创作出听觉与视觉完美统一的“精品”。正是学生在不断解决困难、超越平庸的同时,培养了“精品”意识,也正是由于这种品格与意识指导他们不断地做好每一件事,提高办事效率,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去成就一番事业。

四、培养独立的处事能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为了学生的一切”,当今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是被教师和家长摇控的机器,而是能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活人,学生学好音乐的关键除了教师的指导以外,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较多时间和较大空间让学生去感受、去判断、去想象、去表达。如在独唱、独奏等学习实践中,学生不但要独立学习、完成歌(乐)曲的基本内容,更需要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表现,因为音乐的表现既要有技术上的科学性,又要有个性的张扬。当学生在用音乐表现自我的同时,培养了他们音乐的个性化,也培养出良好的独立处事能力。

音乐作为人类的共同语言,它既独立又统一,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特效,可以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培养合作精神。在合唱、合奏中,队员都要以和谐为前提,突出主旋律而不可喧宾夺主。处于伴唱、伴奏、副旋律、次声部时,要求队员甘当绿叶映红花的作用。在美妙的音乐中只有大家协调配合,才能创造出奇妙的和谐。即使独唱、独奏也有与伴奏者合作的过程,音乐是表演艺术,演出实践中演(奏)唱者更需要与观众作心与心的交流。可见,学音乐可使学生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总之,音乐艺术具有教育、审美、愉悦的特点,它能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纯净人们的内心世界。它不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渗透德育的良好手段。当前的音乐新课标,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我们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必须不断学习、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深入生活,通过音乐教学和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编辑.

[2]《中国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辑.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音乐教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