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全球化的第二步

2016-12-01 15:40王元元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44期
关键词:速卖通天猫商家

王元元

“第一步是商品从全球各地卖向中国,同时中国商品卖向全球各地,已经实现了;第二步就是打造全球多边跨境电商平台,实现全球消费者、全球中小企业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产销对接”。

20年前的冬天,缘于海外游学时对烘焙食品的迷恋,返乡后的何子娴在台中市创办了一家名为糖村的烘焙餐厅,后转型为专营包装类牛轧糖和蛋糕的零食品牌。

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原本为自己圆梦的品牌会发展成为台湾伴手礼的代表,不仅在岛内备受欢迎,更俘获了一大批来自大陆和香港的拥趸,但因种种原因糖村并未在台湾以外设立分店,因此中国陆港两地消费者也无法在本地购买糖村产品。这曾是长期困扰何子娴的问题。

而3年前入驻天猫国际后,糖村突破了渠道壁垒,由线上进入大陆市场。

至2016年“双11”,糖村又借助天猫新近推出的“卖全球”计划, 把线上市场延伸到了香港。

“对我们商家来说,这个计划确实能帮助我们拓展更多线下无法触及的市场。”何子娴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阿里巴巴推出该项业务的初衷也正在此。“我们希望在帮助海外商家卖货给国内消费者之后,再带领它们集体出海卖货给海外消费者,开启新零售的大航海时代。”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10月20日的2016“双11”启动会上说。

与此前专注于把高品质的中国制造卖给外国人的速卖通不同,此次的“卖全球”计划虽也是跨境出口业务,但却是帮助海外商家卖货到华人聚集的海外市场。当然,未来“卖全球”也将帮助国内商家走向海外华人市场。

从天猫国际帮助国人“买全球”,到速卖通以及如今的“卖全球”,阿里巴巴在全球化上已完成双向战略布局,从中国的“阿里”变成了世界的“阿里”。

全球化初体验

“卖全球”被外界视作阿里巴巴推进全球化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

“从之前的把中国商品卖到国外、国外商品卖到国内,再到现在把国外商品卖到国外,这种变化体现出阿里巴巴在全球化的布局正一步步深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健向《瞭望东方周刊》分析道。

事实上,全球化对阿里巴巴来说并不是一种新尝试。

早在1999年成立之初,马云便将阿里巴巴定位为服务全球的B2B网站。其最早创立的业务——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就是一个跨境平台,目前已发展成服务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应商的全球最大B2B平台。

不过,更多人认为,阿里巴巴的全球化之路始于2010年后,标志是速卖通的上线。

作为一个专注于把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卖到国外的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上线一年就以月均访问量1590万击败俄罗斯本土最大电商Ozon和国际电商平台eBay,成为俄罗斯排名第一的购物网站。2014年7月,速卖通超过巴西本土老牌电商B2W,一跃成为该国最大的网购平台。2016年“双11”期间,速卖通在启动8小时后就收到了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22.5万个已支付订单。

2014年,阿里巴巴在全球化上更进一步,上线了汇聚全球知名品牌的天猫国际,利用电商平台帮助中国消费者买到海外好货。当时正是国内跨境电商风起云涌之际,这次小试牛刀让阿里巴巴意识到跨境电商市场的巨大潜力,更加坚定了其推进全球化战略的决心。

上市之后,阿里巴巴明显加快了全球化步伐,将其列为未来十年的三大战略之一。为此,2015年8月,阿里巴巴找来了高盛前高管埃文斯(Michael Evans)担任集团总裁,全面负责全球化业务,拓展欧美市场。

2016年11月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速卖通线下体验店,工作人员帮助顾客下单

当年,仅天猫国际就吸引了53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700个品牌以及全球知名零售商入驻。而在2016年“双11”期间,天猫国际上的成交国际品牌数更是超过1.2万个,成交额较去年“双11”同比增长了47%。

速卖通也在2015年底由跨境的B2B平台全面转型为B2C平台。

“由此,阿里完成了全球化领域跨境出口和跨境进口两个业务上的双轨布局,全球化战略初步成形。”阿里跨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副主任薛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一个店铺卖全球

如今,阿里把全球化的触角伸得更远。

“不仅要让国内消费者可以买到全球的高品质商品,也让商家可以把产品卖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天猫国际总经理刘鹏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香港和台湾被定为“卖全球”的前哨站,这也是阿里巴巴2016年首次将“双11”启动会从内地搬到香港的原因。

“双11”期间,全球上百商家的“至正好货”首次通过“卖全球”模式直接触达3000万港台消费者,其中不乏梅西百货、Costco以及糖村这些知名品牌。

天猫国际“卖全球”项目负责人胡瑜玲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之所以选择港台作为试点,是因为淘宝在两地已经长时间经营,且从数据来看,两地交易量也很可观,客户群体大。

至少在半年前,天猫团队便投入了大量人力开始着手“卖全球”计划的前期筹备工作。

“卖全球表面上看是一个挺简单的事,实际上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对之前已有的平台基础进行非常大的改动。”胡瑜玲告诉本刊记者。

过去半年时间,天猫团队对平台、支付系统、物流系统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其中最耗费时间和人力的就是支付系统。

“以前无论是大陆品牌还是大陆以外的品牌,不管购买者是以什么币种支付,天猫在跟商家后台结算时都是使用人民币,但这次支付宝做了境外的收单系统,可以不使用人民币,与商家进行本地货币结算,很快商家还可以其他货币结算。”胡瑜玲说。

平台方面,天猫通过对后台的升级,使得商家不用在其他市场重新开店,只依靠原有的线上店铺就能把商品卖到中国大陆以外的其他地区,也就是说商家只需一个店铺、一个支付宝账户就能实现多区域、跨区域销售。

而在跨境购物最为重要的物流环节,天猫同样下足了功夫。在香港建立全球配送中心,商家可根据后台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将一些畅销商品提前备货到全球配送中心,待用户下单后可最快时间发货。

“改造后的物流系统可以使货物送达港台地区消费者的时间跟内地差不多,大大提升了用户的跨境购物体验。”胡瑜玲表示。

不过,整个改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中间也遇到过一些难题。比如因大陆与港台地区法律法规不同,同一商品在一些地区可以网上售卖,一些地区则被禁止售卖,比如单品维生素不能卖到香港,一些肉类产品不能卖到台湾等。“那我们只能聘请当地律师来帮忙规避这些风险。”胡瑜玲说。

线下不通,线上入场

即便如此,天猫推出的“卖全球”计划仍然招致了非议。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卖全球”计划会不可避免地与速卖通业务重复,因为两者本质上都是做跨境出口。

刘鹏对此的回应是,两者在目标市场和运营方式上均不同,不存在竞争,反而是相互补充,速卖通主要针对的是俄罗斯、巴西、西班牙这些国外用户市场,而卖全球瞄准的是有华人居住的海外市场,目标客户是华人。

此外,他认为,速卖通和天猫是阿里巴巴内部的两个独立系统,是不同的平台,运营方式也不一样,此次推出的“卖全球”计划首先针对的是天猫国际上的海外商家,未来出海商家的范围还将包括天猫平台上的国内商家。

这些海外商家中的多数鲜少涉足港台等海外市场,比如Costco多年来从未在香港开拓线下卖场,糖村也只是4年前在香港一家商场里开了个面积很小的柜台。

何子娴说,线下市场的开拓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对很多企业来说并不划算,“相比之下,借由天猫这样的电商平台进入一些未涉足的市场更方便,投入也更少。”

这跟她当初选择通过入驻天猫国际进军大陆市场的想法一致。其实,之前何子娴已有拓展大陆市场的想法,“因为有很多的大陆消费者反映在大陆买不到我们的产品。”

她曾考虑到大陆来开线下专卖店,但因有人抢注糖村品牌而难以成行。所以当天猫国际的招商团队找到何子娴,称可以以海外品牌的名义入驻天猫国际进而将产品销往大陆市场时,她茅塞顿开。

“线下不行,线上进入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即使失败也要尝试一下。”正是抱着这种想法,何子娴的糖村成为最早一批入驻天猫国际的海外商家,尽管当时她甚至不知道天猫是什么。

2016年11月10日,市民从香港地铁站内的天猫巨幅广告牌前走过

事实证明,她的选择并没有错,“线上销售额增长非常快,仅2015年‘双11期间的销售额就有几百万元,现在大陆市场80%的销售来自天猫平台。”

因此,当天猫团队第二次找到她,问她是否愿意加入“卖全球”计划时,她不假思索地答应了,“香港确实也是我们一直想要拓展的市场,这是个好机会。”

胡瑜玲印象最深的是Costco,这家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零售商在2014年首次参加“双11”时,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多备货,“它们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吃这么多坚果啊?”

结果,“双11”未到,它们在预售环节就断货了,临时从台湾卖场硬调来的3万瓶也卖光了,怎么补都补不够,“最后那一年卖了10万罐Kirkland坚果和14万包蔓越莓干,总计300吨坚果。”胡瑜玲说。

何子娴希望,借由天猫的“卖全球”计划,糖村还可以去两岸三地以外的更多的华人地区,成为真正的国际化的零食品牌。这也是很多参与“卖全球”计划的海外商家的共同愿景。

“除了港台,我们未来还会把更多海外商家带到东南亚甚至欧美等华人聚集的海外市场。”刘鹏说。

赢得贸易规则话语权

对于外界指“卖全球”计划是阿里对全球化战略的调整,刘鹏并不认同。他强调,这只是阿里在全球化上的一次延伸和升级,“天猫有十几万商家,这些商家怎么跟更广的世界市场联系起来是我们要思考的。”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阿里巴巴在全球化上具有更大的野心——利用大数据、物流、支付宝将消费者与商家连接得更紧密,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同时也使得商家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升海外市场的拓展效率。

在薛艳看来,这其实代表着阿里在全球化上迈出的第二步。

“第一步是商品从全球各地卖向中国,同时中国商品卖向全球各地,已经实现了;第二步就是打造全球多边跨境电商平台,实现全球消费者、全球中小企业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产销对接。”她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对长久以来受困于贸易不公、举步维艰的全球中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个福音。

“以前的贸易多是大企业、跨国企业之间的交易,而阿里巴巴搭建的全球化平台正在改变这一点,让原来比较弱势的中小企业同样有机会参与到全球贸易中来,享受全球市场的红利。”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马旗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王健也同意这一点。

“电商正引领全球市场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是参与市场主体的变化,还有参与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化。”他说,更重要的是,这种全球范围内的商品流通能更大程度上激活和唤醒全球的消费市场,对全球零售业来说都是非常大的利好。

对于全球市场的贡献也让阿里巴巴赢得了足够的话语权,能够参与到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中,甚至成为主导者。对一直在追求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企业来说,阿里巴巴无疑是个典范。

“全球规则的设计、制定并不是阿里可刻意追求的目标,其实是一个自然的获得过程,因为阿里打造的全球商业体系已经在引领全球变革,当你在全球市场中处于核心地位,备受瞩目时,自然就会在全球新规则的制定中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别人自然就听你的。”马旗戟说,马云今年提出的eWTP就能证明这一点。

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让消费者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全球买、全球卖”。在不久前结束的G20杭州峰会上,eWTP还被写入G20公报。

马云说,阿里巴巴在全球化上的远期目标是,建立起一个可以服务20亿消费者和数千万企业“全球买,全球卖”的商业生态平台。对刘鹏来说,更具体的目标是,未来可以实现全球包裹72小时送达。

猜你喜欢
速卖通天猫商家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捷报
“天猫人民装修”引领消费升级
天猫宣布正式上线奢侈品闪购频道
商家告示不能打人脸
诚信乃是商家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