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就业歧视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探究

2016-12-01 15:59卫学莉李丽静张帆
法制与社会 2016年32期
关键词:就业歧视解决途径

卫学莉+李丽静+张帆

摘 要 就业歧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艾滋病患者、精神障碍患者等非健康人群的增加,就业歧视问题的解决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业歧视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基本人权、人格尊严,而且不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不少国家十分重要就业歧视的问题,从各个方面入手解决就业歧视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精神障碍患者的就业歧视解决途径。

关键词 精神障碍患者 就业歧视 解决途径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2016年立项课题“东北地区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保障研究”(编号:YF16-Y02),哈尔滨医科大学创新科学研究基金“精神障碍患者劳动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2016RWZX01)。

作者简介:卫学莉,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法、医事法;李丽静,哈尔滨医科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药学;张帆,哈尔滨医科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卫生法、劳动法。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231

我国精神障碍患者在就业时,经常会遭受歧视,使患者更加难以融入社会。精神障碍患者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社会和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问题之一,精神障碍患者遭受就业歧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的不公平对待是精神障碍患者遭受就业歧视的根本原因,我国政府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减少不公平待遇,为精神障碍患者就业提供保障。

一、精神障碍患者的就业现状

(一)精神障碍疾病

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是精神病科的所有疾病,患者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心理学,或者生物学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大脑功能失调的现象,患者的行为、意志、认知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精神活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我国精神障碍患者有增多的趋势,精神障碍患病率已经达到13%以上 。部分精神障碍患者不仅成为家庭的负担,而且给社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社会公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交往、就业等问题。大部分媒体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报道都是一些负面新闻,致使人们对他们出现严重的误解,在就业上、生活上遭受歧视。在我国,精神障碍患者是一个长期以来,很少被关注的群体,对这一群体的医学知识宣传和普及严重缺乏,使他们的劳动能力、思维能力、心智健全的程度等受到怀疑,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就业问题上。

(二)就业现状

我国精神障碍患者已经超过了2000万人,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近年来,精神障碍患者的就业问题开始被社会各界关注。长期以来,精神障碍患者受到各方的歧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于难以解决的就业问题,使精神障碍患者成为家庭的重要经济负担。我国为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就业,曾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虽然各地区不断增加社区康复机构,但是机构中的专业人员不多,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依然任重道远 。精神病患者大多是轻度的精神障碍,重度的只占1%,经过药物或者其他方式的治疗,可以参加一些工作,并且不会对他人产生攻击性,目前西方国家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就业率只有16%,我国的更低,大部分用人单位在看到精神障碍时,就不会选择此应聘者,我国精神障碍患者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二、精神障碍患者就业歧视的原因

(一)公众的偏见

我国公众大部分对精神障碍疾病认识不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歧视心理比较严重。从本质上来说,偏见是一种社会态度或者社会知觉,是人的一种大脑意识,当表现到大脑外部的时候,就成为人们的行为指南。偏见会使人们相互不信任,从而产生个人或者群体的区别,导致歧视。故意的歧视比较明显,并且是各个国家禁止的。但是下意识的间接或者非故意的歧视,成为当前主要的歧视形式 。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就业歧视,反映出公众对精神障碍医学常识的无知,公共卫生宣传的缺乏。人们对精神障碍患者形成思维定式,下意识地认为他们不具备劳动能力,并且具有较大的攻击性,这种歧视造成了精神障碍患者就业的困难。

(二)就业压力

从劳动力市场来看,就业歧视显示了供求关系的失衡。如果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用人单位就会提高就业门槛,很容易出现歧视现象。如果劳动力供不应求,通常就业单位就会降低就业门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的扩招,加上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解放,我国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劳动力资源的过剩增加了用人单位的选择余地,容易出现就业歧视的问题,普通劳动者尚且如此,精神障碍患者的就业歧视更加严重。

(三)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虽然有针对特殊病人的就业制度,但是并不完善,缺乏实施的细节性文件,部分条例的规定也与当前社会发展的事实不符合,法律制度的缺陷无法为精神障碍患者就业提供保障。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由于体制、制度的衔接问题,容易引起歧视,比如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传统的政策性壁垒等 。现行的就业歧视的制度不完善,政府面对用人单位的非理性要求,没有具体的法律制度可以实施,并且,当前执法力度不够,监管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四)缺乏维权意识

面对就业歧视,大部分劳动者敢怒不敢言,缺乏维权的意识,尤其是精神障碍患者,他们本身的病耻感比较强,也不愿意对外提起自己的精神病史,因此精神障碍患者就业更加困难。在劳动力市场供给大于需求时,就业歧视的问题将会长期存在,几乎在各个求职领域都会出现,面对就业歧视,精神障碍患者维权的意识不强,再加上法律的不完善,助长了就业歧视的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三、精神障碍患者就业歧视的解决途径

(一)消除公众的偏见

精神障碍患者要实现就业,回归社会,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消除公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偏见和误解。政府要重视对精神障碍疾病的宣传普及工作,使公众了解精神疾病,正确认识精神疾病患者,消除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歧视。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良性宣传,给予精神障碍患者公正的社会环境,使精神障碍患者在竞争中实现就业。

(二)采用支持性就业模式

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对精神障碍患者就业问题的解决措施,采用支持性就业的方式。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专业的就业专家,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参与社会竞争,实现就业。首先,专家可以和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朋友等一起,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培训工作技能,寻找工作地点,找到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其次,也可以以精神障碍患者的兴趣为基础,就业专家帮助患者制作简历、面试、签订就业协议,以及技能培训等,当精神障碍患者离开这一岗位,需要专业人员帮助寻找下一个岗位 。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通过团队的方式,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就业指导、药物治疗以及个人病案的管理。最后,可以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个体支持性就业,结合患者的临床服务和就业指导,为患者提供长期的支持 。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劳动法和残疾人的劳动保护权等相关法律,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就业没有专门的明确的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精神障碍患者和残疾人不同,没有发病时和普通的劳动者没有区别。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就业权,要给予特别的立法规定,禁止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就业歧视,以及不正当理由的辞退,对就业歧视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保证精神障碍患者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同时要注意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维权意识,维护自己的就业权。

(四)改进企业管理

企业要注重开展关于精神障碍疾病的知识活动,使员工能够了解精神障碍疾病,避免在工作中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和恶意伤害。可以设立专门的咨询机构,为员工提供免费的精神问题咨询服务。对于需要精神药物治疗的员工,要提供卫生医疗服务,注重保护精神障碍患者的隐私。

总之,就业歧视是精神障碍患者的一个严重的就业问题。除了必要的社会补助,政府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精神障碍患者的就业问题,要注重消除公众的偏见,采用支持性就业的方式,完善法律法规,同时企业要改进管理,消除就业歧视,使精神障碍患者能够参加就业,融入社会。

注释:

陆江波、张国富、李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性支持性就业服务实证研究.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5.105-106.

刘明秀.如何帮助精神病人回归社会.健康之路.2014(7).82-83.

周德云.精神病患者难以回归社会的问题总结及分析.大家健康旬刊.2016, 10(8).54-55.

陈征.社区康复训练对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吉林医学.2014(31).7094-7095.

李秀红、田秋菊、薛雅卓.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歧视及其影响因素.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 23(7).655-657.

张帆、卫学莉、卫学芝.精神卫生法视野下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权益保障研究.医学与社会.2016,29(3).99-100.

参考文献:

[1]张帆、卫学芝、蔡锋.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司法检视与完善路径.河北法学.2016,34(8).

猜你喜欢
就业歧视解决途径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
浅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女性就业发展陷新困境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浅析实习大学生的权益保护问题
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