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2016-12-01 10:54徐连育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新课改方法

徐连育

摘 要:近几十年我国的教学体制不断完善和改革,家长和学校逐渐提升了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度。思想品德教育概念理论性比较强,教学内容不够具象化,与实际日常联系较少,导致实际教学效率相对较低。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举措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思想品德教育;方法

面对新课改的最新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更改过去的教育思想理念,学校和家长提高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创新教学手段,建立高效率的课堂学习方式,将德育学习融入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德育教学水平提高到新的阶段。

一 、初中德育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如今其不仅作为政治教育的一种理念思想,更成为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根本观念。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让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贡献。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必须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深化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实现突破性完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是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

二、 德育的具体方法

1.科学调查,看清局势

多年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作用,新课改的部分内容和思想在落实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境。展开科学的研究,努力认清落实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调整完善,促进德育的落实,发挥应有作用效果。调查发现,老师对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认识有偏差性,导致新课改核心落实过于表面化,没有真正发挥效果,学生探究研究的思想精神差。常见的状况是为了完成德育教学目标,有目的性地安排给学生一定的任务,例如,让学生给家长写沟通信,使用形式化的教育方式,学生敷衍性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本没有意识到背后的问题,也无法展开有效的思考,导致和原本的德育目标具有明显的差距性。

2.改变思想,采取办法

德育教学不仅是课堂上的一种教学项目,其应真切融入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目标,教学思想和理念陆续发生改变,老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促进教学思想的变化,自身对德育的重要性具有明确认识,了解德育对学生未来长久性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初中生总体德育水平的提升对于社会总体文化素质、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学会和学生之间沟通互动、努力让学生认识到德育教学的作用。根据实际状况确定教学计划,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提供更多的条件提高学生参与的概率性,通过各种实践学习真正的德育观念。

从生活方面考虑,首先解决学生普遍关注的现象或是实际问题。例如,初中生普遍的早恋现象出现,逃课行为,在网络上消耗过多时间的问题、校园暴力问题等,初中生会对自身熟悉的问题感兴趣,提升老师和学生沟通的可能性。通过实际问题深入分析,研究造成各种现象的原因,促进学生观念的改变;其次德育需要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配合,父母对孩子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原生态家庭对学生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将思想品德教学融入家庭生活中,让学生在家庭中尊重父母,对待长辈尊敬有礼。随着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种高科技网络技术普及到家庭中,德育教学中适当引用实际网络案例,和各种热点问题结合到一起,让学生理解和认识社会。初中生由于心理和生理不完全成熟,对于社会问题好奇心重,喜欢了解生活学校外部的信息内容,引入时事热点培养学生认识能力,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社会,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提升课堂活跃性。

3.完善教学方法

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必需的过程,学校选择的教学资源需要具有哲理性、逻辑性、科学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且由于教材的语言相对枯燥,容易造成厌烦心理。所以配合应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必然途径。新课改后的德育目标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主体辨别能力,促进主体自学能力的形成,重视主体的发展状况。德育要适度引导,让学生不仅明白理论的德育含义,还需要自由应用到实践中,师生之间共同进步。

(1)有效引导

德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德育品质,具体指社会中个体有目标性、有主见性地将不同形式社会规范和自身的行为方式内化的德行过程,是一种社会大众认可的、接受的行为方式或是观念体现,最终由个人主体进行加工后应用到各自的社会生活中。德育是社会主体认知的一种个体化的行为处理方式,受教育人员需要对总体形式的道德价值观念、事情的好坏具有准确的分析能力,这也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初中生是社会发展的未来,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并不是短期内快速见到成效的教育工作,其系统化、复杂化具有深远影响。思想道德老师需要高度重视自身工作的关键性,适当地展开道德牵引,提升道德观念或是行为。

(2)学生主体的判断

多年来国内的德育方式偏向于强制化方法,主体的个性和想法被完全忽略,从本质上分析是将初中生作为成人主体进行管制,在如今新课改的指导下,德育需要从青少年的主体考虑,不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手段,让教育者主动融入被教育者中,学会从他们的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找到自我思考的空间,实现对人性的尊重和呼唤。

(3)促进全面发展

初中生年龄小,不同主体之间差异大,性格之间有明显的区别,这些都是造成德育教学效果不同的原因,因此老师需要因材施教,结合主体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主体反馈及时调节方法,通过有效的指导纠正,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突破传统统一方式教学的限制。目前人们关系网络更加复杂,实际生活中的竞争越发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持续增加,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直接对学生造成影响,很多学生的观念作用,对传统的价值观认识偏差,老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疏通引导,实现正确价值观的构建,适应社会发展。

(4)体现人文效果

新课改要求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在此前提下凸显人文色彩,德育中重视每位学生的发展进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在班级里面树立正面典型,将部分学生作为学习的典型,号召学生努力学习。促进典型学生更加努力,持续进步,让其他人员具有学习的对象,对德育的理解更加实际形象。

三、科学的评价机制

学校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体系,对于德育的结果进行科学的评定,不能过分重视学生的书面考核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不同学生主体的起点不一致,德育和学习考核成绩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德育评价体制更加关注学生主体的个人变化,对于不同学生的主体行为、言行、思想进行判定。遵守学校的各项基本规定,具有正面的思想观念,通过有效的评价,利用激励性言语,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真正发挥德育的效果。

总而言之,学生的进步离不开道德观念的影响,思想道德教育需要从青少年开始抓起,将初中道德教育课程中融入现实社会生活中,采取优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观念意识,形成健全的三观,不仅能提升初中德育教学水平,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向斌.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的德育尝试[J].华章,2013.

[2]吴林.如何创新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湖北广播大学学报,2014.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育新课改方法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可能是方法不对
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阅读与感悟”的特征与作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思想品德课要积极传递正能量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