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传递语文之道的策略研究

2016-12-02 22:18赵丹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蔺相如工具性教师应

赵丹

汉语博大精深,承载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而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赏析文学艺术、习得语言规律的重要载体,同时语文知识实践性强,且内容丰富多彩。当学生升入高中后,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深入,对学生的要求也变得更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革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进一步强化高中语文教学的语文之道。开展语文课程教学,其目的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语文知识的内涵,使其热爱文学艺术这种形式,逐渐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一、语文之道的含义

语文之道指的是语文学习的技巧与内在情感,即语文技巧与知识,而非教授汉字与词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将传递语文之道当成教学基础,使学生充分理解、吸收语文知识作为教学的目的,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技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将传递语文之道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与阅读技巧。与传统教学相比,将语文之道当成教学的核心有利于弘扬我国的语言文化,使学生能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感受我国文化的精髓,并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

二、传递语文之道的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化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进一步完善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技巧,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找到切实可行的策略对教学活动加以完善,传递好语文之道。

(一)重视语文的工具性

语文教学实质就是指语言教学,即传播汉语。开展高中语文课程是为了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作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过去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忽视了语文的工具作用。而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具体来说,可通过举办诗文朗诵比赛、讨论会或是定期组织辩论赛,切实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例如,在教学《雨巷》一诗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讨论的题目由教师给出,如丁香一样的姑娘指的是什么?“我”为什么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可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将小组讨论得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学生上台进行表述,同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最后由教师总结,丁香一样的姑娘指的是美好的理想与希望,“我”希望能够实现这种美好的理想,打破黑暗的社会现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帮助学生实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交流与碰撞。

(二) 语文之道的人文性传递策略

人文教育主要强调培养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语文学科亦属其中的范畴,语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重视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价值取向,并正确引导其情感方向,保证语文之道的有效传递。首先,教师应充分认知教材,善于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进而塑造其精神品质,进一步升华其情感;教师还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更深一步培养其人文修养。其次,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利用优质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树立爱国情操,积极乐观地面对未来生活。例如,在教授《赤壁赋》一课时,教师应着重向学生讲解该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中所说的赤壁之战,从而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程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与友人江上泛游,饮酒放歌时却忽然听到悲凉的箫声,客人想起所处之地正是曹操兵败之地,不由感慨时光易逝,英雄已老,再联想到作为无名之辈的自己,不由生悲。作者却以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于自然中寻求寄托。教师可为学生详细介绍曹操与周瑜之战,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

(三)重视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帮助学生强化、巩固基础知识,使其明白基础知识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语文不但能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和分析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充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实现更高一层的学习目标。学生充分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也就充分掌握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更好地将自身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须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其中的目的与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语文之道传授给学生。 例如,教师在讲授传记文章《廉颇蔺相如传》时,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突出蔺相如、廉颇的精神”上。在课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自由收集并整理与蔺相如、廉颇有关的信息资料,并选出学生代表从生活与个人事迹的角度等不同方面在课堂上对蔺相如、廉颇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从侧面对蔺相如、廉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可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表现蔺相如机智、勇敢,以大局为重的精神品质等句段,并对这些句子进行仔细品味。如蔺相如护和氏璧一事,可让学生从蔺相如的语言、行为、动作等方面进行品味,深入了解作者这样表述的优势所在。在了解两位人物的精神与事迹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解读这篇课文的选题立意、语言表述与写作手法等,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所要传达的精神,借此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中能够进一步感受到语文之道的精妙之处。

(四)完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所应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是为实现高效教学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亦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对策。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基本侧重于讲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完善好语文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分组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讲学以及问题设置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例如,教师在进行《雷雨》一课的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话剧《雷雨》,使学生能够全面、连贯地了解该课文。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教学PPT,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课文的重难点,方便做学习笔记。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雷雨》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使教师更好地传递语文之道,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语文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中承担着传输、负载信息的重要作用。在当今时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要继续完善并加以革新,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性,满足当代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要进一步培养满足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教师还要注意强调传授语文之道。进一步创新语文教育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蔺相如工具性教师应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